陈家河村有多少人口
A. 下白石镇陈家浦村人口多少
下白石镇陈家浦村,常住人口900余人,外来人口约6000人。
B. 想知道: 重庆市 陈家河水库 在哪
一、地理位置
英山县位于湖北省的东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的南麓,东与安徽省岳西、太湖交界;南与蕲春、浠水接壤;西与罗田相邻,北与安徽省金寨、霍山毗连。地跨东经115°31′53〃~116°04′02〃,北纬30°00′31〃~31°08′58〃。全县东西宽43公里,南北长约70公里,总面积1449平方公里。版图形状象一个斗柄朝南、斗勺朝东的北斗七星。
二、地质地貌特征
在太古代末期至中生代前期,英山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里,发生了多次地壳构造运动。其中,大别—吕梁和印支两次巨大的运动,使褶皱区地壳不断上升,形成各种形状不同的山脊和山谷。境内主要受北东向的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由于挤压应力不均衡,使北东向褶皱和断层发生轴向改变,形成弧形构造带。英山的三条山脊就是北东向弧形褶皱上升的结果。东、西两条大河就是北东向断层所形成的。后来的燕山运动,使原来的北东向弧形构造产生北东向褶皱、冲断层和挤压破碎带,形成一些南北走向的山体和河流。此后,经过第三、第四纪漫长时期的内外营力综合作用,逐步形成英山现代的“三山夹两河”的地貌轮廓。
英山全境以中低山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向东北延伸,构成了云峰顶、石鼓寨、五峰山、黄梅尖等一系列山峰,再向西分支为三大山脊,夹着东西两条河流,贯穿全境,构成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的地势。最高点天堂寨海拔1729米,最低点船形垸海拔90米,高差1639米,平均坡度17°。
三、气象与水文
英山属长江中下游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有灾害。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存在明显的垂直差异。海拔每上升100米,年平均气温降低0.53℃,无霜期缩短3.5天。年平均气温16.4℃,1月平均气温3.6℃,7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低气温—13.5℃,极端最高温度42.0℃。年平均无霜期241天,平均初霜日11月14日。
降水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增加。全县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403毫米,而位于东北部的桃花冲年平均降水量却达到1533毫米。另外,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年降水量的70%集中与4—8月。春季29.8%,夏季45.1%,秋季16.2%,冬季8.9%。年平均降雨日133.1个,暴雨日5.1个。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66.1小时,80%的年份大于等于1892.7小时。四季辐射量分别为:春季26.2%,夏季35.2%,秋季22.8%,冬季15.8%。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洪涝、大风、山体滑坡、雷暴、干旱和连阴雨、低温冷害等。其中以洪涝危害最大。水系较为发育,东、西两大河流纵贯南北,在南冲畈相交汇,共有大小河流192条(流程在10公里以上的有15条),注入白莲河水库。只有陈家河向西注入罗田凤凰关水库。
四、土壤
境内地壳以大别山古老变质岩和侵入岩组成,土壤母质以花岗片麻岩为主的掩体,经过长期风化作用形成。共有五大土类,十一个亚类,二十三个土属,八十九个土种。其中黄棕壤占总面积的86.97%,水稻土占总面积的12.29%,其他土类共占0.74%。
五、动植物资源
英山全境位于大别山腹地,属亚热带气候。境内群山绵亘,沟壑纵横,草木繁荣,蕴藏着较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国家二级以上保护野生动物11种,分别是天鹅、小灵猫、林麝、豹、鹰类、勺鸡、白冠长尾雉、虎纹蛙、鹞、娃娃鱼等;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四十种。全境现村乔木树种172种,灌木树种236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以上保护树种25种,省重点保护植物15种。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一、人文背景
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分罗田以东的直河乡,始建英山,时属六安州。民国初年1912年,属安徽省,不久改归淮泗道。1914年改属安庆道。1930年,中共英山县委领导农民起义,即“三•二”暴动,改英山为红山县,属鄂豫皖特区西北道。1932年红军主力转移,国民党政府复称英山县。1949年3月19日解放,英山属湖北省黄冈专员公署管辖。1996年,黄冈市成立,英山隶属黄冈市。
目前辖11个乡镇,3个林场,309个行政村,总人口为40.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大约占87%,城镇人口占13%。男女比例大约为1.1:1。全县除汉族以外,还有回族、土家族、满族、壮族、僳僳族、朝鲜族、侗族7个少数民族。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全年生产总值206529万元(2005年可比价,下同),增长11.2%,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069万元,增长6.0%,提高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4398万元,增长15.7%,提高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9062万元,增长16.0%,提高2.6个百分点;人均现价英山生产总值达到5992元,增加820元。2007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40.25%,增幅居黄冈市首位;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居黄冈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价发展速度达到51.5%,居黄冈市第一。
各项经济指标全面、高幅度增长,新产业、新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全县经济实力显着增强。经济结构明显改善,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实现了比较合理的“二一三”的产业格局。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县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特别是能源、交通、邮电、水利和城镇建设等项目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英山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全县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各项消费需求也在不断上升。特别表现在人均住房、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教育水平的提高,使的人们产生旅游的动机也逐步提高,特别是县域范围内和省内的旅游需求得到迅速增长。随着英山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旅游业的发展还会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届时,不仅仅只是县域和省域范围内的旅游需求,还会产生大量的国内旅游乃至国际旅游的需求。
第三节 旅游业发展现状
英山县是贫困山区县,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二三”落后的产业经济结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和世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发展旅游业,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英山政府和人民的共识。因此,英山县委、县政府提出“旅游活县”的战略和建设“大别山生态旅游名县”的目标,大力开发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温泉旅游,连续几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旅游工作先进县”。 2006年全县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19.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000万元。
经过不断的努力,英山的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首先,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在交通方面,先后完成对318国道的改建、城区至张咀水库大坝沿途的硬化、改建扩建吴家山、桃花冲旅游公路等;新建旅游景区厕所、垃圾场等设施项目;在吴家山、桃花冲等重点景区新建星级宾馆、农家饭店等设施;还完成了重点景区的移动通信建设、电网改造工程、有线电视网络等基础设施,大大提高了景区的接待能力,改善了旅游接待环境。其次,大量的招商引资,积极开发旅游项目。先后开发、建设了大别山洞穴漂流、温泉休闲度假、农副产品深加工、武圣宫道教景观、万人太极广场、民俗文化村、大别山主峰天堂索道、龙潭峡漂流、大别山风情广场、桃花冲影视拍摄基地等项目。再次,为了创建旅游品牌,先后举办“登大别山主峰,敲千禧年神钟”、“观大别山红日,迎新世纪曙光”、“雍华杯”汽车、摩托车旅游集结赛、大别山风情篝火晚会、英山“地税杯”大别山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中国英山南武当山首届国际旅游文化节、茶文化旅游节、万人景区长跑赛活动等等一系列的旅游文化活动。同时还上国际互联网、参加行业联动和多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大大提高了英山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英山还积极开发茶叶、蚕丝以及各种绿色食品等旅游商品,积极促进了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
C. 左云县盐疙瘩村属于哪个乡镇
【概况】左云县辖镇。县政府驻地。位于县境中部。2010年常住人口73410人(六普)。109国道、210省道公路过境。
【沿革】1958年建城关公社,1986年改镇。1996年,面积137.5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辖南关、西门、南门、北门、西石山、南石山、乔家窑、榆干、户岭、朱村、杜村、潘家村、何家村、大屯、南八里、南六里、张祥村、南京庄、高家村、刘家窑、梁家窑、刘家坟、冯家堡、马家河、钱家堡、赵火色、黄家梁、陈家河、古城、北六里、南家堡、朱家窑、住官堡、李家堡、前八里、葛家园37个行政村及北门街、大平楼街、西门街、洞儿街、鼓楼街、朱市街、南门街、南关街、府街、范街、新建街、云新街12个居委会。2001年,城关镇更名为云兴镇,面积137.5平方千米,人口38700人,辖北门、西门、南门、南关、陈家河、赵火色、冯家堡、马家河、前家堡、古城、前八里、北六里、南家堡、任官堡、黄家梁、李家堡、乔家窑、葛家园、西石山、朱家窑、南六里、南八里、于前户岭、大屯、潘村、河村、南石山、朱村、杜村、南京庄、张祥、刘家坟、刘家窑、高村3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县城南街。
【2014年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140226100云兴镇(6居31村):~013 121云兴街社区 ~014 121林河路社区 ~015 121东街社区 ~016 121西街社区 ~017 121东延路社区 ~018 121南街社区 ~201 122北门村 ~202 122西门村 ~203 122南门村 ~204 122南关村 ~205 122陈家河村 ~206 220赵火色村 ~207 220冯家堡村 ~208 220马家河村 ~210 220古城村 ~211 220前八里村 ~212 220北六里村 ~213 220南家堡村 ~214 220任官堡村 ~215 220黄家梁村 ~217 220乔家窑村 ~218 220葛家园村 ~219 220西石山村 ~220 220朱家窑村 ~221 220南六里村 ~222 220南八里村 ~223 220于前户岭村 ~224 220大屯村 ~225 220潘村 ~226 220河村 ~227 220南石山村 ~228 220朱村 ~229 220杜村 ~230 220南京庄村 ~231 220张祥村 ~232 220刘家坟村 ~233 220刘家窑村
鹊儿山镇
【概况】左云县辖镇。位于县境东北部。2010年常住人口11948人(六普)。镇政府驻鹃儿山,距县城25千米。
【沿革】1958年建小破堡公社,1984年改鹊儿山镇。1996年,人口1万人,辖石墙框、鹊儿山、丁家村、小破堡、青圪塔、草垛沟、郭奉窑、胡泉沟、北代家沟、曹家沟、葛家湾11个行政村。2001年,面积55.5平方千米,人口11144人,辖鹊儿山、小破堡、石墙框、草垛沟、胡泉沟、代家沟、郭奉窑、曹家沟、青圪塔、葛家湾、丁家1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鹊儿山。
【2014年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140226101鹊儿山镇(1居10村):~001 121鹊儿山矿居委会 ~201 121鹊儿山村 ~202 220小破堡村 ~203 122石墙框村 ~204 220草垛沟村 ~205 220胡泉沟村 ~206 220代家沟村 ~207 220郭奉窑村 ~208 220曹家沟村 ~209 220青圪塔村 ~211 220丁家村
店湾镇
【概况】左云县辖镇。位于县境东部,东邻大同市南郊区。2010年常住人口12779人(六普)。镇政府驻店湾,距县城16千米。
【沿革】1958年建井儿沟公社,1984年改店湾镇。1996年,面积106.7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辖东条涧、井儿洼、代家沟、东周窑、贾家沟、曹家沟、木代、店湾、平寺、台子山、南深井、上张家坟、下张家坟、北深井、刘家窑、秦家山、邵家沟、刁落寺、石虎沟、柳树湾、西沟、范家寺、瓦陇、武家沟、井儿沟25个行政村。2001年,面积106.3平方千米,人口10591人,辖平寺、东条涧、井儿洼、代家沟、东周窑、井儿沟、南深井、上张家坟、下张家坟、北深井、刘家窑、秦家山、邵家沟、石虎沟、柳树湾、范家寺、西沟、武家沟、瓦陇、贾家沟、木代、曹家沟、店湾、台子山、刁落寺2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店湾。
【2014年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140226102店湾镇(1居25村):~001 121店湾矿居委会 ~201 121平寺村 ~202 220东条涧村 ~203 220井儿洼村 ~204 220代家沟村 ~205 220东周窑村 ~206 220贾家沟村 ~207 122木代村 ~208 220曹家沟村 ~209 122店湾村 ~210 220台子山村 ~211 220刁落寺村 ~212 220井儿沟村 ~213 220南深井村 ~214 220上张家坟村 ~215 220下张家坟村 ~216 220北深井村 ~217 220刘家窑村 ~218 220秦家山村 ~219 220邵家沟村 ~220 220石虎沟村 ~221 220柳树湾村 ~222 220范家寺村 ~223 220西沟村 ~224 220武家沟村 ~225 220瓦陇村
管家堡乡
【概况】左云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北端。2010年常住人口8774人(六普)。乡政府驻管家堡村,距县城35千米;威鲁村距县城25千米。
【沿革】1958年为管家堡公社、威鲁公社,1984年改管家堡乡、威鲁乡。1996年,管家堡乡面积233平方千米,人口0.6万人,辖管家堡、平川、二道沟、张汉
D. 田马镇的人口及村庄
总人口 20823 男 10606 女 10217 家庭户户数 5972 家庭户总人口(总) 20574 家庭户男 10447 家庭户女 10127 0-14岁(总) 4258 0-14岁男 2207 0-14岁女 2051 15-64岁(总) 14551 15-64岁男 7520 15-64岁女 7031 65岁及以上(总) 2014 65岁及以上男 879 65岁及以上女 113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9426 田二村 田一村 南韩村 增胜村 灶户村 毕家村 南里任村 青田胡村 西里村 东里村 河东里村 殷家村 北屯村 宋家村 西风亭村 东风亭村 孟家村 太平寺村 阁上村 阁张村 孟家桥村 阁后王村 圈子村 官庄村 马家庄子村 娄家村 北夏村 拉端口村 步家楼村 高家端口村 东赵庙村 东桂村 西桂村 葛家村 西庞村 陈家村 南夏村 西赵庙村 东菜村 西菜村 韩家端口村 狮子王村 东庞陈村 于家村 陶官前村 陶官中村 陶官后村 尹家村 魏家口村 国家端口村 桂河一村 桂河二村 桂河三村 杨家村庄村 卜家庄村 芳林院村
E. 莒南壮岗镇都有哪些村在线等(急)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臧庄子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砚柱河西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韩湖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西村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南竹园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瞿山前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前朱陈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崔顶子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东莲花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店子街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高乔旺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大莲花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陈家河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小岭后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李河子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后朱陈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鲁乔旺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下峪村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大河西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刘上砚柱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前村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饮马庄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张沟子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焦庄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高山前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北李庄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西演马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后坡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东演马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泥塘沟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西北坡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东村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潘家岭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刘下砚柱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于淹子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前坡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柳家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南李庄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西坡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严乔旺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砚柱河东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安九坊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大岭后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前莲花
276615 莒南县 壮岗镇陈老窝
壮岗镇位于县境东南部。南与江苏省赣榆县接壤,东邻团林镇,西与洙边镇相连,北依坪上、坊前镇,西北靠相邸镇,辖46个行政村,4.66万人,面积94.8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丘陵占75%,平原占25%。耕地5.3万亩,经济林4.7万亩。以棕壤土、潮土地、水稻土为主。主要河流龙王河,境内流程公里,系常流河。小型水库8座,塘坝97座。坪青、板团公路在镇驻地交汇。粮食作物以小麦、地瓜、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果品、茶叶、黄烟、蔬菜为主。
1998年以来,按照“结构调整富镇,民营口经济强镇,城镇建设美镇,社会稳定安镇”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突出民营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0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7.6亿元,财政收入11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9元。被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安全文明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镇”、“民营经济工作先进乡镇”、“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一等奖”。农业稳步增长。以发展特色农业为突破口,积极实施“富民工程”。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重点,大搞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把畜牧业结构调整作为新的增长点,采取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养殖专业村和专业户,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到2002年底,全镇共有养殖小区18个,养殖大户1200户,其中养猪50头以上的大户350户,养鸡1000只以上的大户500户,养牛50只以上的大户40户,过1000只有的1户,养牛、鹌鹑等特禽大户近200户。民营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对精神文明建设实行量化考核,纳入干部年终考评。抓了群众性的创建活动,在46个行政村深入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和“美在农家”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培训等活动。到2002年底,有15个镇直单位和7个村被授予“县级文明单位”。
特色产业:(1)茶业:全1.5万亩,是有名的“有机茶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年产优质绿茶 50万公斤,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九坊回春”、“演马碧雪”、“宏坊春茶”等名优绿茶多次匹敌奖。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节目对“九坊回春”花样做过专题报告。(2)红嘎啦苹果:面积4000亩,年产优质苹果800万公斤。属早中熟品种,色泽鲜艳,果肉细嫩,口感香脆,广销日照、连云港、南京、上海、广州等地。(3)水晶梨、丰水梨、黄金梨,2002年已栽植3500亩,年产50万公斤,广销香港、东南亚各务,被誉为“优质梨之乡”。
F. 陈家河镇的概述
全镇总积2226亩。下辖20个村,2个居委会,143个村民小组,6个居民小组,总户数4123户,总人口16575人,有土家族、苗族、白族、蒙古族、汉族5个民族。陈家河镇属典型的小盆地温湿气候,群山环抱,是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示范区,也是桑植县水果生产基地。2000年,全镇粮食总产量6466吨,花生总产量500吨。山地资源丰富,果园达8800亩,年产水果1100吨以上。以粮食、花生、油菜、干水果为主的种植业是陈家河镇的经济主体,2000年农业总产值39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5元。
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该镇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拥有煤矿、建材厂等一批镇办企业,并以这些企业为龙头,带动了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商业、运输业的发展。
陈家河镇交通通讯十分便利,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全镇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电话和有线电视。水利条件优越,境内小II型水库、山塘使工农业用水都有保障,有效灌溉面积达4500亩。科教文卫事业发展迅速,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单位5个,中小学校14所,在校学生2840人。作为桑植县的中心集镇,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形成了“八街两桥一市场”的格局,集镇设施不断完善,功能不断完善,功能不断齐全。
陈家河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着名的“陈家河战役”发生在境内的陈家河、蔡家坪、毛塔一带,“陈家河大捷陵园”先保存良好。境内有土家、白、蒙古等少数民族,民风十分淳朴。境内群众文化氛围比较浓厚,有摊戏、阳戏、花灯戏等民间文化较为活跃。
陈家河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桑龙、桑鹤公路穿境而过,是桑植内半县的一个区域性中心集镇。境内村村通公路,农村客运网络体系建立健全,建有一座占地面积6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新农村客运站,开通了5条农村公交线路。
陈家河镇是张家界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现已初具规模。镇区规划面积1.29平方公里,由四桥八街为基本框架,分为机关区、居民区、商贸区、文教卫区等区域,功能区分明确,布局合理。镇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建有大型综合农贸市场一个,有摊位280个,门店150多个。是湘、厄、渝三省边界的物资集散地,镇区现有集镇人口近7000多人。
陈家河镇资源丰富,美丽富饶。澧书中源流经11个行政村(居),境内岳虎滩水电站装机容量1000KW,年发电量400万Kw/时.耳洞坪、三漤子、剖腹溪、仓关峪、龙潭沟、甘溪、厂湾等村蕴含丰富的煤炭资源,具有极大的开采价值,有企业13家。劳动和人力资源充足,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有近4000人。陈家河镇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薯、马铃薯、花生、油菜等,主导产业有以椪柑为主的干水果、畜牧养殖、劳务输出和商贸服务业,这些主导产业已经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渠道,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逐年提高。
近年来,陈家河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打造魅力陈家河,建设和谐新农村”这一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倾情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陈家河的面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G. 湖北安陆市有哪几个乡镇,各乡镇各有多少人口
截至2016年,安陆市辖2个街道、9个镇、4个乡、1个开发区;其中木梓乡有18291人(2017年)。
9个镇和人口:
赵棚镇27725人(2017年)
李店镇32411人(2017年)
巡店镇44680人(2017年)
棠棣镇总人口26717人(2017年)
王义贞镇总人口27236人(2017年)
雷公镇人口27659人(2017年)
孛畈镇人口33476人(2017年)
烟店镇人口37000人
洑水镇人口43911人
4个乡和人口:
陈店乡32441人(2017年)
辛榨乡人口39502人
木梓乡18291人(2017年)
接官乡16158人(2017年)
(7)陈家河村有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地理位置
安陆位于湖北省东北部,东经113°10′─113°57′,北纬31°04′─31°29′之间。地处桐柏山、大洪山余脉的丘陵与江汉平原北部交汇地带。
境内有316国道、汉十高速公路、汉丹铁路纵贯南北,与107国道相通,与京广线相连接,距武汉80公里,正处武汉、襄樊两大城市经济圈的交汇地带。古人称之为鄂北咽喉,中原门户,北控三关,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H. 陈家村的介绍
该行政村隶属昆明市官渡区六甲乡,距乡政府所在地2.00 公里,到乡道路为泊油路,交通方便,现有农户508户,有乡村人口1324 人,劳动力873人。全村海拔1882米,年平均气温15.2℃,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46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99元。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路灯。全村有508户通自来水,有508户通电,有49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08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47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 452户。该村到乡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 柏油、水泥 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00 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 70 辆,摩托车 30 辆。到2007年底,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450户;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99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 3 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 6 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7467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16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746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99元,农民收入以租房、上班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0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54人,在省内务工148人,到省外务工6人。
I. 陈家村的简介
该村现有农户508户,共乡村人口1324人,其中男性687人,女性637 人,劳动力 873人。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1324人,参合率100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 150 平方米,有乡村医生 4 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 3 公里。该村建有公厕2 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1 个。
该村距离昆明市第九中学4.00 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22 人,其中小学生95 人,中学生27 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 个、图书室1 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 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J. 陈家村的介绍
陈家村 隶属于 西宁街道 老堡居委会 行政村,属于 坝区。位于西宁街道北边,距离老堡居委会1.5 公里,距离西宁街道2公里,国土面积1.84平方公里,海拔1950米,年平均气温13.5 ℃,年降水量957毫米,适宜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1371.52亩,其中人均耕地3.06亩;有林地904.13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26户,有乡村人口460人,其中农业人口457人,劳动力31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12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15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蔬菜、打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