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外来人口有多少
⑴ 贵阳市人口2021总人数是多少
2021年,贵阳市年末人口610.23万人,比上年增长1.9%;年平均人口604.61万人,增长1.3%。占全省人口比重为15.53%,在贵州各市州人口排行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毕节市和遵义市。全市常住人口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432261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664407人,增长38.5%,年平均增长率为3.3%。
贵阳市的往年的人口数据:
2019年末常住人口497.14万人,年平均人口492.67万人。年出生率13.44‰,死亡率5.15‰,自然增长率8.29‰,城镇化率达76.13%。贵阳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城市,汉族人口占大多数,布依族次之,苗族人口居贵阳第三位,除此之外,还有回族、侗族、彝族、壮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
⑵ 贵阳人口2021总人数多少
贵阳人口2021总人数5987018万人。
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432261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664407人,增长38.5%,年平均增长率为3.3%;其中,云岩区和南明区常住人口,均超100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796225人。
人口分布情况介绍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794071人,占80.0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192947人,占19.9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861786人,乡村人口减少197379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2.23个百分点。
贵阳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061169人,占51.13%;女性人口为2925849人,占48.8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62。
⑶ 贵阳外来人口有多少
贵阳出入政策
- 严格落实健康申报和主动报备。所有省外入黔人员在出行前,须通过“贵州健康码”进行个人健康申报,并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黔;抵达目的地后,须主动向属地社区(村居)或入住酒店进
行报备,并按照我省防疫规定,自觉配合当地疫情防控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对于申报或报备信息存在弄虚作假、造成疫情传播蔓延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境外入黔人员管控措施。实行“7天集中隔离 3天居家健康监测 6次核酸检测(分别在第1、2、3、5、7、10天)”,管控时间从入境时间开始计算。其中,在首站地仅完成“7天集中隔离”后立即入黔的,抵黔后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实行“3天居家健康监测 2次核酸检测”,由属地落实闭环转运,严格执行社
区“二对一”管理;在首站地已完成“7 3”且在外省停留时间不足3天(含3天)的,抵黔后落实“三天两检”;在首站地已完成“7 3”且在外省停留时间超过3天的,参照省外入黔人员,分级分类落实各项管控
措施。(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来返黔人员参照境外人员管控;非法偷渡人员按照“先防疫、后处置”的原则,比照境外来返黔人员进行管控。)
3.澳门来(返)黔人员。除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以及14天内有外国或其他境外地区旅居史者,持有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包含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码”,承诺入境内地前14天内无外国或其他境外地区旅居史者,可不再进行隔离,有序流动;无7日内核
酸阴性证明的,须立即进行核酸检测。(注:如澳门有本土疫情,澳门来返黔人员按参照境外入黔人员管控措施执行)。
4.省外有本土感染者报告且存在社区传播风险的地级市入黔人员管控措施。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实行“7天集中隔离 5次核酸检测(分别在第1、2、3、5、7天)”;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实行“7天居家隔离 3次核酸检测(分别在第1、4、7天)”;所在地级市其他地区入黔人员,抵黔后实行“三天两检”管理。中、高风险区入黔人员管控时间,从离开风险区域开始计算。
5.疫情严重地区入黔人员管控措施。现阶段,成都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入黔人员,实行“3天集中隔离 4天居家健康监测 5次核酸检测(分别在第1、2、3、5、7天) 1次抗原检测”,管控时间从离开疫情发生地开始计算;前3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方可解除集中隔离,相关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
前提下,可自行乘坐公交、出租车、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返回居住地落实居家健康检测。海南入黔人员,落实严格的“3天居家健康监测 2次核酸检测(分别在第1、3天)”,由属地落实闭环转运,严格执行社区
“二对一”管理,上门开展核酸采样,其同住人员同时不得外出;对不愿执行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可自愿选择开展3天集中隔离。省监测医疗组和省社会防控组将根据全国疫情形势,适时研判确定疫情严重地区范围和管控措施。
6.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与香港、澳门有口岸相连的除外)入黔人员管控措施。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黔,并在抵黔24小时内进行1次核酸检测;无相关证明的,抵黔后实行“三天两检”。
7.其他地区入黔人员管控措施。须在抵黔后24小时内主动开展1次核酸检测。
8.与阳性人员同乘交通工具或活动轨迹有交集的来(返)黔人员,需主动向社区报备,按我省相关规定执行核酸检测、隔离等防控措施。
9.所有从省外来(返)黔人员,需进行7天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觉丧失等不适症状,须立即前往就近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并全程规范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⑷ 贵阳人口2021总人数多少
贵阳2021年总人口数598.70 万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贵阳市常住人口为5987018人。
贵阳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城市,汉族人口占大多数,总人口598.70万人,苗族人口居贵阳第三位,除此之外,还有回族、侗族、彝族、壮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
贵阳市地理位置
贵阳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处东经106°07′至107°17′,北纬26°11′至26°55′之间。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瓮安、龙里、惠水、长顺4县接壤,西靠安顺市的平坝区和毕节市的织金县,北邻毕节市的黔西市、金沙县和遵义市的播州区。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
贵阳地处云贵高原黔中山原丘陵中部,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苗岭横延市境,岗阜起伏,剥蚀丘陵与盆地、谷地、洼地相间。
⑸ 贵阳有多少人口啊
贵阳地区总人口大概400万包括郊区,总人口数量不大,但人口密度全国前几名,直追香港东京的人口密度!
⑹ 贵州有多少人口2020总人数
贵州有3856点21万人口2020总人数。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截至2020年末,贵州常住人口达到3856点21万人,比十年前增加了381点56万人。贵州,简称黔或贵,省会贵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⑺ 贵阳市主城区人口有多少
贵阳市年末常住人口610.23万人。
贵阳市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3.29万人,比上年增长3.6%,其中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2.36万人,增长4.7%;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9.52万人,增长0.4%;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39.23万人,增长5.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57.89万人,下降2.6%;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24.00万人,下降22.1%;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4.82万人,增长4.5%。
土地资源:
贵阳全市土地总面积804667公顷。其中,耕地27194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8% ;园地7452公顷,占0.93% ;林地273653公顷,占34.01% ,森林覆盖率39.19% ;牧草地26670公顷,占3.31% ;水面15419公顷,占1.92% (坑塘水面1213公顷,养殖水面223公顷,水库水面9477公顷,河流水面4490公顷,湖泊水面16公顷)。
建设用地(含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63017公顷,占7.83% ;未利用地113163公顷(其中:荒草地36278公顷,裸岩石砾地71462公顷,田土坎41294公顷,裸土地615公顷,滩涂267公顷),占14.06%。
⑻ 贵阳市人口2021总人数是多少
贵阳市人口2021总人数是598.7018万人。
贵阳简介:
贵阳市海拔高度在1100米左右,处于费德尔环流圈,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3℃,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129.5毫米,年雷电日数平均为49.1天,年平均阴天日数为235.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48.3小时,年降雪日数少,平均仅为11.3天。
贵阳夏无酷暑,夏季平均温度为23.2℃,最高温度平均在25-28℃之间,在最热的7月下旬,平均气温也仅为23.7℃,全年最高温度高于30℃的日数少,近五年平均仅为35.8天,大于35℃的天数仅为0.3天。
紫外线强度仅在中午很短的时间内达到4级,其余时间均为弱或很弱;夏季雨水充沛,约500毫米,夜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贵阳冬无严寒,最冷一月上旬,平均气温是4.6℃。
⑼ 贵阳市有多少人口
截至2021年最新数据,贵州省常住人口3852万人,比上年减少6万人。截至2021年3月31日,贵州省共有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0个县级市、50县、11自治县、1特区、16个区,共88个县级政区;832镇、122乡、193民族乡、362街道。总计1509个。
贵州位置境域: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
最东部为黔东南州天柱县地湖乡,最西部为毕节市威宁县玉龙乡,最南部为黔西南州兴义市洛万乡,最北部为遵义市道真县阳溪镇。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