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多少人口
A. 中国每个朝代各有多少人
秦朝:约2000万国时期,秦、齐、楚三国大约1500万人口,赵、魏两国大约有700—800万人上下,燕、韩两国也有400—500万人口,再加上其余小国,秦初统一六国之际最起码也应该有2000万人口,但应该不会超过3000万。西汉末:约6000万《史记》中记载,经历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战争后,西汉建国之初,其户口相比于秦仅余“十之二三”,算下来顶多也就是600万人上下。随着国力不断增强,到公元2年,西汉人口达到6000万,创下历史之最。王莽篡汉时,人口一度降至3500万左右,东汉建国后经济发展,人口再度恢复到5500万。三国:800万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由于大规模战乱的影响,人口急剧下降,保守估计不到800万,甚至不如春秋战国时期。曹操曾在《蒿里行》中描写了当时民间的惨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西晋初:4000万公元280年西晋统一,全国人口恢复到1600万上下。至4世纪初,西晋进入全盛,人口恢复至4000万人左右。但随后八王之乱的爆发又使得人口锐减,最低时不过1200万左右。南北朝:1500万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迅速锐减,至北魏时期亦不过1000万人口而已。大规模的北人南迁使得东晋南朝的人口有所增长,但受困于经济发展程度,南朝的人口数在刘宋年间也不过是500万上下,梁朝侯景之乱后又锐减至200万。总结一下,南北朝时期中国人口恐怕很难超过1500万。隋朝:5000万隋朝一统天下后,于大业五年(公元609年)进行了一次十分细致的人口调查及统计。结果显示,当时中国人口约为4600万上 下。至隋末大乱前,隋朝人口超过5000万应该问题不大经100余年发展,大唐进入盛世,至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人口上升至5200万,这才刚刚超过隋大业年间的数据。但安史之乱后全国人口又锐减至1700万。北宋末:4000万。盛唐:5000万隋末战乱导致人口再度锐减,降幅甚至超过50%。至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全国人口为1200万上下。北宋时期揠武修文,天下无事,商业推动经济发展,人口也迅速增长。至大观四年(1110年)宋徽宗在位时期,北宋人口为4600万上下。同期,辽国 为900万,西夏为300万。南宋:8000万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南宋经济突飞猛进,人口也迅速增长至8000万上下。同期的金国人口为5000万,西夏人口为300万,再加上周边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中国的人口突破了1.4亿。元朝:8500万蒙古灭金和西夏造成人口锐减,北方人口一度损失高达80%。元朝统一时,中国实际人口大约为7000万,至14世纪的元中后期增长至8500万。明中后期:2亿由于战乱,明初人口同样锐减,但至明中后期的万历年间,官方数据给出的人口数约为6000万,但由于普遍存在的瞒报人口的情况,粗略估计明中后期人口已经接近2亿。清中后期:4亿 清初官方人口数据仅为1000万,但随着国家承平,薯仔、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普遍种植和食用,以及大规模的边疆垦荒,至干隆年间全国人口已经达到2亿,而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国人口首次突破4亿。
但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至同治二年(1863年)人口又锐减至2亿,直到民国初年人口仍未恢复到1850年的水平。
B. 唐朝人口比隋朝多很多吧,为什么现在网上谣传隋朝人口
这个要看怎么看。大多数时候,唐朝并没有比隋朝人口多。
根据《隋书·地理志》的记载,隋炀帝大业五年即公元609年有8,907,546户,46,019,956人。当然其实开皇中期就差不多这个数了,有870万(《资治通鉴》)。可以看出隋朝人口长时间在850万户以上,虽然只有20多年,但是隋朝一共就37年。
然后隋末大乱人口锐减,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年)只剩200余万户(《通典·食货七》)。直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即公元734年达到8,018,710户,46,285,161人。(《旧唐书·职官志》),这才算赶上隋朝的数量。然后到了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即公元754年达到顶峰有9,619,254户,52,880,488人。(《旧唐书·玄宗本纪》)第二年就是安史之乱,唐朝人口就跌下去了。也就是说,唐朝有20年比隋朝的人口多。还可以证明初唐人口远少于隋朝,到唐中宗神龙元年也就是武则天下台以后的705年全国只有6,156,141户,37,140,000人 (《资治通鉴》卷208)。
那么唐朝整个接近300年的历史中,只有20年比隋朝人口多,只占唐朝长度的6.7%。可能这样算起来不太像平均值,但是再怎么平均,这个长度也到不了14%。或者可以换一个角度,隋朝人口超4000万的时间达到了66%(隋初北周留下了690万户,南陈有1500万),而唐朝达到这个人口的时间只占到了6.7%。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唐朝人口没有隋朝多。
从平常说的唐朝时期来看,我们一般说初唐多一些,也就是从李渊到武则天这段时间,其中李世民一个人就占到了整个唐朝历史关注度的40%差不多吧,但是唐太宗时期只有大概300万户,两千万人的样子。这远不如隋朝多。武则天时期也是一样的。说白了就只有唐玄宗最鼎盛的20年比得上隋朝人口。而通常说起来的时候其实是“唐太宗时期的人口远不如隋朝”。
当然但看最高值,一个4600多万,一个接近5300万,两者差了600多万人,大概一个现代宁夏的人口。从比例上来看,唐朝最高值超过了隋朝最高值的13%,其实也没有多很多。
C. 古代人口数量
古代人口数量:
夏商周三大,中国并没有编户齐民,因此没有人口统计数据。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系》估计夏朝人口为1355万,西周初期为1371万,东周初期为1184万,这完全是不可信的。根据《中国人口通史》的推测,西周初期人口最多不过550万,西周后期到达1000万左右。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人口开始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铁犁牛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增加了社会的人口容量。国家为了增加兵源和粮食,也大力鼓励农耕,加速了农业发展,促进人口增长。
根据估计,战国时代的人口峰值为2600万。具体而言,楚国大约500万,秦国400万,齐国400万,赵国350万,魏国350万,燕国200万,韩国150万,宋国100万,越国100万。如果把周边少数民族算上,估计有3000万。而秦朝统一战争期间,导致人口下滑。秦朝统一后,又大兴徭役,使得人口难以增长。根据秦朝的徭役人数预测,秦朝人口大约是2000万。
西汉初期,人口大约是1500万到1800万。汉朝初期,国家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人口迅速增长,增长率为10%—12%。在文帝末期,“民近战国”,也就是大约恢复到2600万;汉景帝末期,到达了3000万;到武帝上台初期达到了3600万。汉武帝时期,由于赋税徭役加重,下降到了3200万,史书夸张地记载为“户口减半”。“昭宣之治”时期,再次采取了休养生息,人口开始恢复增长,到宣帝时期到达了5000万。元帝时期,社会矛盾开始尖锐,人口缓慢增长,最终达到了峰值5900万。如果算上少数民族,就不少于6500万。在地理分布上,西汉北方最高为4200万,是南方的5倍。
两汉之交,由于王莽专权、赤眉起义、绿林起义等,人口开始下降。东汉初期,全国人口大约为2200多万。之后,东汉休养生息,人口开始恢复。到了明帝时期“天下安平,百姓殷富”。此后,社会矛盾开始尖锐,人口缓慢增长,到汉和帝时期到达5300万,到汉桓帝时期到达5600多万。而葛剑雄推测东汉初期人口为3000万,峰值应该突破了6000万。《中国人口通史》认为算上少数民族,可能有7200万。在分布上,北方人口4000万,南方人口2000万。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使得北方人口大量减少。《三国志》对三国人口记载偏少,不可信。葛剑雄根据三国时期军屯、户口等信息推测,三国初期人口为2200万,峰值为3700万。西晋统一后,最初经济得到了恢复,人口又发展到了3500万。
永嘉之乱后,衣冠南渡。东晋初期,南方人口大约是1000万,后期增加到了1700多万。南朝早期,人口在1800万—2000万之间。后来,陈国的面积缩小,其人口只有1600多万。而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了十六国人口大约是1800万。北魏统一后,人口恢复到了3500万。因此,南北朝时期,全国总人口应该在5000万以上。隋朝统一了南北朝,人口峰值达到了5600万到5800万,加上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突破了6000万。
隋末,使得人口再一次大规模减少。葛剑雄推测隋末人口谷值只有2500多万。唐朝统一后,出现了“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和“开元盛世”,经济不断恢复,人口迅速增长。到开元年间到达顶峰,大约是8000万到9000万,终于突破了汉朝创造的6000万的记录。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损失一半,全国总人口只有4600万。唐朝后期,人口总体上缓慢增长,到845年到达了6000万左右。唐朝的南方人口,应该在2000万到3000万,北方在3000万到4000万。
唐朝末期,遭到黄巢等起义,人口大减。五代末,全国人口大约是3000万。北宋统一后,工商业繁荣,人口开始快速增长。葛剑雄推测北宋的人口突破了1亿。而南宋偏安南方,大约有6000万人口。另外,辽国的人口大约为400万,金国的人口峰值为5300万。其他的西夏人口400万以上,大理国100多万。
蒙古兴起,人口大规模下降。蒙古,北方人口只有1000多万。相比于北方人口大规模减少,南方人口损失较少,达到1000万,剩下的人口大约是5000万。也就是元朝统一后,全国人口差不多是6000万。元朝统一后全国人口开始恢复增长,顶峰达到8500多万。
元明之交的人口下滑不算严重,大约是6000万。此后,明朝人口一直按照5%的年增长率增长,到1600年到达了峰值,《中国人口通史》推测为1.6亿,葛剑雄推测为1.97亿。而明朝后期,由于天灾不断,使得人口大规模下降。到1644年清军入关之前,明朝人口大约是1.2亿。
清朝建立初期,到1651年,全国人口到达谷底,大约为5000万到6000万。此后,清朝的统一全国,开始休养生息,于是人口又迅速恢复。康熙出台了“摊丁入亩”政策,又加速了人口的增长。到康熙后期,全国人口达到了1.5亿。康熙到干隆年间,人口依然在增长,到干隆时期突破了3亿,到1850年达到了4.3亿,成为了清朝人口的峰值。
D. 从5000万到1500万,隋末唐初百姓去哪了
主要是有两个原因,最开始是战乱不断,很多人都在战争中丧命,百姓人口急剧下降,后来则是国家经济不好,很多百姓为了逃避上税,就隐瞒户籍,不上报。
E. 隋朝人口达到了五千多万,为何唐朝花了一百年才赶上
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人口有820万户,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的“开皇之治”时期,全国人口就有890万户。
那么,隋朝为什么要采取这么严苛的手段来清查户口?老百姓又为什么不想上报户口?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两个字——利益。
在古代,人头税是最重要的税收,你家有几口人,就得交几个人的税,只要少报一个人,就能省下一个人的钱,自然就没人对人口普查积极了。而在政府看来,你少报一个人,政府就少一个人的税收,那怎么能行,绝不能让这样的“刁民”得逞,再严苛的手段也得上!
再来看看唐朝。隋朝末年,天下又陷入大乱,人口普查也陷入了低谷,登记的人口又重新回到了920万。同样的问题又摆在了唐朝政府面前。
然而,从920万到4100万,唐朝却足足用了108年,耗去了7代皇帝的生命。
F. 中国为何是人口最多的国家各朝代人口分别是多少
中国为何人口一直居于世界前列,这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生育观念有着一定关系,古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就是一定要传宗接代,这是首孝,所以中国人一直在多生;又由于中国地大物博,中国属于温带大陆气候,四季分明更有黄河长江天然水源灌溉,适合人类居住。再就是国家政策和对人口的态度,自古以来中国将就多子多福儿孙满堂,计划生育以前,孩子越多越好观念深入人心认为人多就能富,也确实古代多一个劳力家里种庄稼就多一个帮手,而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更是需要更多的人。这才导致人口数量一直庞大,并且是整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最早的人口数量可溯及公元前21世纪的夏禹时代,有1300余万人,但系后人追述,不足据。至西汉元始二年记录在籍的人口有1223万余户,5959万余口,可视为中国人口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王莽纂汉后,天下大乱,到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时,人口下降到3500万左右。一直到东汉末期,人口才回到6000万。
清朝顺治年间,人口有1.2亿,到道光年间,全国人口再次达到高峰,有4.3亿人 ,到清末明初时期,全国人口约有3.2亿。
民国一直战乱,在1928年民国政府统计全国人口时有4.7亿人。
G. 中国人口最少的朝代有多少
汉朝 6000万
历史背景
秦末天下大乱,秦二世元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刘邦也在家乡沛县起兵,称沛公。后加入项氏叔侄的反秦义军。前207年,刘邦率部攻入关中,秦王子婴降,秦亡。
秦朝灭亡以后,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来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
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彭越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项羽,于前202年在定陶正式称皇帝,仍用“汉”号定都长安。
(7)隋末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秦末汉初,由于长期战乱导致人口锐减,西汉建立时人口仅剩1300万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至汉武帝元光元年。全国人口约有3600万,汉武帝后期因繁重徭役导致户口锐减,至于史书中的”户口减半“是因民众不堪重负逃税导致人口登记不实以致,汉昭帝、汉宣帝相继息兵养民,到宣帝末年,人口已达5000万左右 。
元始二年(2年)西汉在籍人口达59594978人,垦田8270536顷,为两汉之最。学者考虑到未纳入统计的隐户及外族,因此认为西汉末人口应有6000万。
H.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变迁的特点是什么
一、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人口数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时,秦朝的人口估计有3000万或更多,但到西汉初大约只剩下1500万至1800万,至西汉末的公元2年增加到6000万。王莽时到东汉初,总人口下降到3500万。到东汉后期的永寿三年(157年)稍后,才重新突破6000万。
从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到220年三国鼎立形成这个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4世纪初的西晋约有3500万。此后南北分裂,北方进入十六国时代,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的大业五年(609年),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
三、影响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1、自然地理环境。中国东部广阔的平原、众多的河流,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容纳了中国的大部分人口,早就形成了人口相当稠密的地区。中部也有相当数量的盆地和河谷平原,形成良好的开发条件。中国的人口无论增加到多少,一直是完全依靠国内生产的粮食供养的。
2、农业生产。粮食产量与人口数量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农业生产不是人口增长的唯一原因,但中国人口史上几次大的突破,都是粮食增产的直接结果。天灾、动乱、战争等因素可以破坏农业生产,从而推迟人口高峰的到来,而任何人口奇迹的出现,只能建立在农业生产大发展的基础之上。
3、战争。战争对人口最明显的影响是直接杀伤,造成人员的死亡或残疾。士兵的主要来源是农民,青壮年从军,农业生产必定受到影响。士兵从粮食的生产者变为消耗者,使本来就有限的商品粮更加紧张。军人和运粮民工大多是青壮年男子,他们长期离家必然会使配偶减少生育机会,同时使他们的老人、儿童家属因缺少赡养、抚养而缩短寿命,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