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概况 » 中国的祠堂有多少年了

中国的祠堂有多少年了

发布时间: 2023-01-08 06:32:08

① 中国的祠堂最早建立于何时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地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在日本祠堂也经常出现,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 、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
额。。。不过话说值得说一下的是莪读到过的史料里面类似“祠堂”这种记录和维系家族传承作用的场所最早在商朝末期就存在了。。

② 列举中国 现存祠堂

倪云林祠

又名倪高士祠,元代名画家倪瓒。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后裔孙倪凤来等奉檄建。原祠四间三进,设有敬思堂、后院有池沼、假山、琴房等建筑。
倪瓒,字符镇,号云林,出生于无锡梅里邸陀村,中国绘画史上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世界级文化名人,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成为元代画坛四大名家,他们以简练超脱的艺术手法,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代画风。倪云林的太湖山水画,以简洁凝练,潇洒秀逸的风格盛名于世,突出反映了他只傍青山不染尘的高洁品格。
倪云林在书法、音乐、园艺、美食、鉴赏、佛道等方面都有不凡的成就,为世人所钦佩和敬仰。
2009年6月,祠堂经修复,原貌重现。
陆宣公祠

唐相陆贽。祠堂始建于宋,由朝散大夫陆元珍建,清康熙四十七年,后裔孙陆慧玉等复建于惠山。毁于民国二十六年日寇之炮火,民国三十五年,1946,无锡陆氏合族公推陆雨生主持筹建修复事宜,当年夏开工,次年春竣工。合族子孙举行春祭典礼,并接受汤恩伯书赠之“帝师祠”匾额。
原有建筑四开间,三进,有戏楼、池桥。现存清嘉庆重修的祠堂建筑二进,门间后为戏楼,下临水池,池上架石桥通亨堂。亨堂为硬山顶建筑,三间两层,1994年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陆贽,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嘉兴人,大历八年773进士。陆贽是唐代贤相之一,他的学识才干和品的风范,尤其是“人君立国,以民为本”整顿吏治,反贪倡廉的治国思想,深得当时和后世赞誉薛中丞祠

清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名医薛福辰,清末外交官薛福成的兄长。咸丰五年顺天乡试第二名举人,任工部员外郎,为治黄、治河作出较大的贡献,授山东济宁泰武临道。
薛福辰精通医书,光绪五年,1879年,慈禧患重病,经御医诊治无效,名医会诊服药也不见起色。次年经李鸿章、曾国荃保举,薛福辰进京治慈禧病,竟然很快痊愈,为名医马培之、汪守直所佩服。受到慈禧赞赏,专赏头品顶戴花翎、亲赐福字,“职业修明”匾额给薛福辰。光绪帝称他是“医国圣手”,赏赐他紫蟒袍、狐裘、如意,并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祠始建于民国初年,上世纪50年代起给为民居。2009年2月,经惠山古镇办全面修缮,为三间三进加备弄式样,头进为门楼,门楼后设有照壁,廊轩相连的祠屋间木雕精美,气势不凡。祠屋后院,内植名木修竹,环境幽雅。
惠山唐宋石经幢

位于惠山寺寺门前,右侧为唐“尊胜陀罗尼经幢”,建于唐乾符三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左侧为宋“大白伞盖神咒幢”,建于宋熙宁三年,距今也有900多年的历史。唐陀罗尼经幢高6.26米,宋大白伞盖神咒幢高6.22米,均有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是江南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地石刻文物。
唐宋石经幢以前由于隐在山门背后,游客不知山门背后有珍宝。在惠山寺古镇的保护修复中,特将古华山门前移,从而更加突出了这唐宋时代珍贵文物的艺术风采,也反映了惠山古街的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牌坊

俗称“千人报德坊”,坊额正面刻有“人杰地灵”四个字,坊额横梁刻有“中宪大夫福建湖广按察使提学副使邹迪光”。坊额背后刻有“岩壑夔龙”四个大字。
牌坊为明万历年间邹迪光立,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牌坊形制为三门四柱五楼,是惠山古街牌坊中佼佼者。
坊上世纪50年代初因上端石构件严重风化被拆除,构件散埋四处。现在恢复的牌坊,其石柱、石梁都是原来的石构件,十分珍贵。

③ 和腾讯是邻居,中国最“厉害”的祠堂是什么

若是你去过深圳的话,那一定在深圳市中心看到过一座十分特别的建筑,与周围现代化的高楼极为不相符,这就是一座祠堂建筑。这座祠堂修建至今也有700多年的时间了,一直保存到现在。因为周围的村民都非常重视这座建筑,所以保护的也非常到位,很多人都说这是深圳最牛的祠堂,这就是深圳的郑氏宗祠。


在祠堂不远的地方,就是腾讯以及多个有名的企业,很多人也曾有买下这座祠堂的念头,但是当地的人全部都表示反对,所以才能一直保存到今天。当地很多老人也曾经放话,谁敢拆这座建筑,他们就把谁买下来,这么霸气,说是中国最“牛X”的祠堂恐怕也不为过了。

④ 什么是祠堂由来如何

祠堂作为崇拜先祖与崇拜神灵的产物,是先民精神和英灵栖息的殿堂。祠堂是历史的教科书,阅览祠堂,如同阅览一卷绵长的历史画轴。而祠堂文化是一种相当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它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 祠堂,旧时又称为“祠庙”或“家庙”,多建于墓所,故把祠堂称为“祠室”。按《礼记》规定,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祖。直到明朝,朝廷才开始允许老百姓建“家庙”。后来,祠堂多建于家族的聚居地或其附近。最早由于发族尚不多,便先置祠于宅中,随着族丁的繁衍,便开始专门建起宗祠乃至支祠。
祠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代表。从民俗学家的角度看,祠堂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诠释时代文明”。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不仅独特,而且渊源流长。祠堂文化作为地方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便开始萌芽,到宋代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发展到了高峰。从某种意义上说,祠堂文化的繁荣侧面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具体体现。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885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357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644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724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86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809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1947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592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571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