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概况 » 韦兰姓氏人口多少

韦兰姓氏人口多少

发布时间: 2023-01-14 01:35:19

A. 兰姓的起源和人数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族之后,属于以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君主为郑穆公姬兰,姬兰是周厉王之子姬友(郑桓公)的裔孙,其支庶子孙中,有以王父名为姓氏者,称兰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楚庄王之幼子兰,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楚庄王芈旅(熊侣)封他的小儿子芈兰(熊兰)为上官邑(今河南滑县)的大夫,芈兰的后代子孙中,有以邑名为姓氏者,称上官氏;亦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兰氏。兰氏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福建、江西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兰氏人口总数约占全国兰氏人口的57%,而今在青海省就有兰氏村九个:互助县有兰家寨、兰家沟、三个兰家村,大通县有兰冲、上、下兰冲村,湟源县有兰占巴村。

B. 蓝姓人口数量

核心提示:“在伟人故乡中山,名字叫中山的有4人,叫声‘孙文’,还有3人应声,名字叫逸仙的也有1人,因孙中山而名闻天下的翠亨村,今已无孙姓人居住。”最近,据新华社报道,王姓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姓。不少读者读了这则消息后,纷纷询问,中山的姓名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日前,记者采访了市公安局户政科,并展开了姓氏调查,发现中山市不少人的姓名具有中山特色。

大姓十年排位变化微小

据市公安局户政科统计,目前全市户籍人口为142.4万(以下统计的人口数量,全为户籍人口),有674个姓氏,按人口数量统计,排在前100位的姓氏分别是:梁、黄、陈、吴、李、林、何、冯、刘、杨、张、郑、罗、郭、周、卢、苏、黎、谭、高、胡、麦、邓、袁、王、蔡、欧、叶(以上姓氏人口超1万人)、余、冼、萧、钟、徐、区、阮、朱、廖、杜、肖、伍、潘、谢、关、曾、彭、孙、马、方、赵、霍、许、程、甘、雷、陆、欧阳、岑、温、古、汤、唐、蒋、严、邱、赖、崔、洪、范、魏、曹、吕、侯、莫、简、韦、龚、缪、蓝、樊、邹、邝、招、宋、董、颜、江、文、司徒、姚、龙、翁、戴、毛、覃、汪、任、石、容、游、孔。

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初,全市有姓氏502个,其中超万人以上的大姓有梁、黄、陈、吴、李、林、何、冯、刘、郑、杨、郭、罗、周、张、卢、苏、萧、黎、谭、高、麦、袁、胡、邓、欧等26个。此次统计显示,10多年间,中山市人口超过1万人的姓氏中,只增加了“叶”姓,其中不少姓氏排位则发生了微小变化,如陈姓由原来第3位升为第2位,杨姓从第11位前进到第10位,张姓从第15位跃居第11位等。

据户籍管理部门分析,发生这样微小的变化,一是因为各姓氏外来迁入人口数量不同,二是因为各姓氏原有户籍人口的增长速度不同;另外,此次调查比上次调查中山市多了170多个姓氏,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户籍人口的签入,这两种变化纯属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中山百家姓与全国差别明显

通过中山两次调查位列前100名的姓氏的结果和全国现在位列前100名的姓氏进行对比,发现两者既有相同特点也有很大区别。相同点在于,不少姓氏在中山是大姓,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大姓,如王、梁、李、黄、陈、吴等姓氏。

不同点则有多个,一是在全国姓氏位列靠前的姓氏,在中山市未必位列靠前,反之亦然。如在全国人口位列第1位和第8位的姓氏王、赵,在中山市只能排到第22位和49位,而在中山市人口分别位列第1位和第8位的梁、冯,在全国则分别位列第22位和第28位;能排进全国姓氏“百强”的于、白、尹、闫等姓氏,在中山市却排不进“百强”;反之,则有冼、欧阳、缪、蓝、司徒等姓氏,在全国范围来说,比较少见,而在中山市位列则都进入了前100位。

有关人士分析,这是由于中山市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据中山地方志记载,中山市尽管从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古代香山境内生息,但从秦至隋唐时期,香山境内一直人口稀少。直至宋代由于广东以北长期战乱,大批移民南下,形成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移民进入香山的高潮,使当时全县人口超过万户;此后明、清两朝,民国和解放后的不同时期,都先后形成外来移民高潮。上述数次移民高潮中,大多数都来自黄河以南省份和附近地区,而有些姓氏从全国范围内看就是在南方、甚至在广东分布得多,而中山则属于这个大范围内,所以姓氏组成和各自数量会形成和全国不一样的特点。

前100位姓占总人口逾九成

据了解,在全市674个姓中,人口超过10万的有3个姓氏,分别是:梁、黄、陈;人口在5万到10万之间的姓氏有4个,分别是:吴、李、林、何;人口在1到5万的姓氏有21个,分别是:冯、刘、杨、张、郑、罗、郭、周、卢、苏、黎、谭、高、胡、麦、邓、袁、王、蔡、欧、叶。

人口在5001到1万的姓氏有23个,分别是:余、冼、萧、钟、徐、区、阮、朱、廖、杜、肖、伍、潘、谢、关、曾、彭、孙、马、方、赵、霍、许。

人口在1001人到5000人的姓氏有40个,分别是:程、甘、雷、陆、欧阳、岑、温、古、汤、唐、蒋、严、邱、赖、崔、洪、魏、曹、吕、侯、莫、简、韦、龚、缪、蓝、樊、邹、邝、招、宋、董、颜、江、文、司徒、姚、龙、翁、戴。

人口在500到1000人的有:毛、覃、汪、任、石、容、游、孔、凌、沈、丁、庞、章、薛、秦、骆、詹、劳、傅、韩、贺、屈、尹、谈、原、梅、连、钱、熊、卓、夏,共31个姓氏。

人口在100到499人的有:聂、利、柯、殷、练、易、施、柳、万、布、田、丘、白、芦、顾、蒙、陶、金、付、佘、庄、姜、甄、中、康、戚、巫、左、邬、于、符、车、饶、邵、尚、翟、段、成、植、向、仇、宁、盘、贾、辛、全、孟、英、管、鲍、童、鲁、官、幸、纪、倪、候、尤、涂、焦、刁、吉、禤、伦、祝、诸、俞、包、喻、舒,70个姓氏。

其中人口数量排在前10位的姓氏,人口数量共计为81.6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7.31%;人口数量排在前100位的姓氏人口数量共计为138.64万,占全市总人口的97.65%,而全国人口数量排在前100位的姓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仅为84.77%.

中山“少数姓”共有480个

据统计,人口数量在100人以下的有480个姓氏。人口在50到100人的有41个姓,人口在10到49人的姓氏有123个姓。人口少于10人的姓有317个,其中人口在5至9人的有66个姓氏,人口在3至4人的有67个姓,人口是2人的姓氏有50个姓氏,人口只有1人的姓氏有126个姓氏。

五大姓占部分镇区人口一半

据了解,全市前三大姓梁、黄、陈姓总人口分别是15.89万、11.99万和10.66万,分别占全市人口的11.16%、8.41%和7.49%,而全国前三大姓王、李、张姓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仅分别为7.25%、7.19%和6.83%.全市十大姓中其他七大姓吴、李、林、何、冯、刘、杨人口数量分别是8.99万、8.07万、5.65万、5.43万、4.00万、3.99万、3.20万,分别占全市人口的6.31%、5.67%、4.00%、3.81%、2.80%、2.80%和2.25%.其中梁姓分布比较集中的镇区有黄圃、小榄、民众、港口、东升、横栏、坦洲和石岐等镇区,在当地的人口分别是1.49万、1.41万、1.28万、1.27万、1.28万、1.13万、1.10万和1.03万;黄姓分布比较集中的镇区则是石岐、黄圃、古镇、横栏、小榄、民众和西区;陈姓分布集中的镇区有石岐、小榄、黄圃、民众、坦洲、东区和火炬区。其他大姓在全市的分布则各有不同。

据统计,在神湾、南区、横栏、南头等镇区,位列前5名的梁、黄、陈、吴、李5个姓氏,在当地的人口比例都分别有35%到55%左右。

C. 姓兰的是什么民族

兰姓不是固定哪一个民族,许多民族都有姓兰的。

兰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今中国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54位。兰姓人口约104万。兰姓源于姬姓与芈姓,姬姓兰氏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族之后,属于以为氏。

芈姓兰氏出自楚庄王之幼子兰,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另有很多兰氏是因《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蓝姓简化而来。

一、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穆公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君主为郑穆公姬兰。在周宣王执政时期,把同父异母少弟姬友封于郑(今陕西华县),称郑桓公,为西周最后分封的一个诸侯国。

郑国传至周襄王姬郑二十五年(郑穆公姬子兰元年,公元前627年),郑桓公的孙子姬子兰即位。传说,郑穆公之母在生他时,梦见天使手执一株兰草,异常恭敬地赠予她,其时幽香扑鼻,醒来似乎余味无穷,不久即产下一子,遂将其取名为“兰”。

姬子兰在位二十二年,逝世后谥号为“穆”,史称郑穆公。其支庶子孙中有的以王父之名为姓氏者,称兰氏,世代相传至今,文字简化改革之后,兰氏简笔为兰氏,史称兰氏正宗。兰氏族人大多尊奉郑穆公姬子兰为得姓始祖。

二、源于芈姓,出自楚庄王之幼子芈兰(熊兰),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楚庄王芈旅(熊侣,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敕封他的小儿子芈兰(熊兰)为上官邑(今河南滑县)大夫,在芈兰的后代子孙中,有以先祖所封邑名为姓氏者,称上官氏;亦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兰氏,世代相传至今。

三、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大夫食采于兰邑(今山东枣庄),其后裔子孙中有以邑名为姓氏者,称兰氏。

四、源于匈奴族,出自古匈奴族休屠部乌洛兰氏、拔列兰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匈奴族休屠部的凉州乌洛兰氏、拔列兰氏,在南北朝时,归附于北魏政权。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政策,乌洛兰氏、拔列兰氏两氏族被改汉姓为兰氏、石氏。

五、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拓跋部,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政策后:

1、鲜卑族拓跋部中的是兰氏,亦称是连氏,后多改为改兰氏、连氏。

2、拓跋部嗢石兰氏,亦称乌石兰氏,后多改为兰氏、石氏。

3、拓跋部乌洛兰氏,后改为兰氏。

4、拓跋部仆兰氏,亦称普兰氏、蒲兰氏,后多改为仆氏、普氏、蒲氏,亦有改为兰氏者。

六、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独孤部,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初期,鲜卑族独孤部为北魏初期核心的八大家族之一,亦是构成北魏王朝的三十六部之一,除了部分族人仍为独孤氏外,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以前即有改为汉字单姓者,为兰氏、卜氏。

七、源于羌族,出自古羌族白兰氏部落,属于以部族称谓汉化改姓为氏。古羌族白兰氏,是在历史上开发青海的少数民族姓氏之一。

后在南北朝时期大举迁徙于中国西南地区,在云南、贵州地区为古兰若人,其族后逐渐演进为彝族,其中即有以原部落称谓为汉姓兰氏者;在广西地区的族人逐渐演化为壮族,其中亦有以原部落称谓为汉姓兰氏者。

八、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女真族后裔,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1、满族额哲氏,满语为Eje Hala,汉义为“骟牛”,世居兰河山,后有以居地名称取谐音汉姓为兰氏、哲氏者。

2、满族辉罗氏,源于金国时期古女真族姓氏“会兰氏”,以姓为氏,满语为Huilo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乌拉、松花江沿岸,后冠汉姓为兰氏、辉氏、何氏等。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拉库勒氏,亦称喇库勒氏、兰库拉氏,满语为Lakule Hala,世居木楞扎喇(今黑龙江牡丹江穆棱林区),后冠汉姓为兰氏、郎氏。

九、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1、蒙古族扎赖氏,亦称札答兰氏、札只剌氏、茶赤剌氏,是成吉思汗的劲敌札木合的后裔,世居锡喇塔拉。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alai Hala。其族人中后有冠汉姓为兰氏者。

2、蒙古族乌兰氏,汉义为“红色”,世居呼伦贝尔、黑龙江。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Ulan Hala。其族人中后有冠汉姓为兰氏、洪氏者。

十、源于达斡尔族,出自金国女真族后裔,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达斡尔族必喇氏,亦称别兰氏、毕力扬氏,源于金国时期古女真族姓氏“必兰氏”,

世居和悠、长白山、黑龙江、乌苏里江口等地区。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ira Hala,汉义“河川”。后冠多汉姓为兰氏、杨氏等。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达斡尔族瓦兰氏,亦称瓦然氏,为托莫氏的一个分支。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alan Hala,汉义为“巧妙”。后冠多汉姓为兰氏、乔氏等。

十一、源于回族,出自元朝官员谙都刺家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据文献《回族人物志·元》中记载,回族中的兰氏,源自元朝官员谙都刺家族。

谙都刺,字瑞芝,生于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祖父阿思兰,元朝初期随从大将军阿术征伐南宋,转战于河南江北各地,因功官至冀宁路(今山西太原)达鲁花赤(县令)。子孙因其中文音译名兰,遂以兰为氏。

回族姓氏中虽有音同字不同的“同源异姓”现象,但回族兰氏与蓝氏却不同源,不可混同!

十二、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瑶族、回族、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兰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兰氏,世代相传至今。

(3)韦兰姓氏人口多少扩展阅读:

兰姓名人有:汉武陵太守兰广;十六国有后燕皇帝兰汗、后燕北平王兰审,还有前秦将领兰殊;南朝梁有名将兰子云、兰钦;唐朝有登第兰承、真州刺史兰火逵,还有兰宗周;明朝进士兰侃、兰玉,诗人兰廷瑞;清朝有兰第锡等。

兰建:兰审的父亲,慕容垂的舅父,兰堤、(后燕废帝)兰汗、兰加难的长兄。

兰汗(?-398年):慕容垂的舅父,慕容楷与慕容盛的岳父。其兄长为兰堤、弟弟是兰加难。生有三子:太子兰穆、鲁公兰和、陈公兰扬。398年4月,兰汗建元称帝,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昌黎王,改元青龙。

兰加难(?~398年):后燕车骑将军。在家排行第四,也是最小的儿子。他的三个哥哥依次是:兰建、兰堤、后燕废帝(昌黎顺文王)兰汗。

兰审:兰建之子,慕容垂的表兄弟,后燕北平王。

兰殊:十六国时前秦人。原为苻洛手下将领。在苻洛举兵攻打苻坚时,兵败被俘,苻坚将其赦免,并任命为将军。

兰子云:中昌魏人,南朝梁着名将领兰钦的父亲。天监年间,官至云麾将军,冀州刺史。

兰钦:字休明,中昌魏人,南朝梁将领。随父北征,屡立战功,因为军功先后封光烈将军、平西校尉、梁州刺史,进爵为侯,智武将军,增封二千户,衡州刺史。诏加散骑常侍,进号仁威将军,至衡州,进号平南将军,改封曲江县公。

D. 兰姓算不算稀有姓氏

兰姓不算稀有姓氏,兰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今中国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54位。算上蓝姓户籍登记兰的,兰姓人口约有105万。
姓氏数量众多,历史源远流长。根据中国史籍记载及甲骨文的出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但是在中国古代姓和氏是有着严格区别的,夏商周三代之际,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氏是贵族宗法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即远古时期的部落组织。

E. 中国百家姓中有“兰”姓吗

百家姓有“兰”姓。

兰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今中国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54位。

兰姓人口约104万。兰姓源于姬姓与芈姓,姬姓兰氏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族之后,属于以为氏。芈姓兰氏出自楚庄王之幼子兰,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另有很多兰氏是因《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蓝姓简化而来。

(5)韦兰姓氏人口多少扩展阅读:

兰姓名人有:

汉武陵太守兰广

十六国有后燕皇帝兰汗

后燕北平王兰审

前秦将领兰殊

南朝梁有名将兰子云、兰钦

唐朝有登第兰承、真州刺史兰火逵,还有兰宗周

明朝进士兰侃、兰玉,诗人兰廷瑞

清朝有兰第锡等。

F. 世界上有多少人姓兰

兰姓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五十四位,人口约一百零三万。

G. 兰姓的现状

兰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

兰姓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54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302位。兰姓人口约104万。百家姓没有兰姓,只有蓝姓,现实中真正的兰姓很少,很多兰姓是蓝姓的简化造成的。

如今,兰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福建、江西三省为多,这三省兰姓族人口总数约占全国姓氏族人口的57%。

堂号:汝南堂、中山堂、东莞堂

兰姓图腾

兰,本义是兰草,即香草。也称泽兰,多年生草本,菊料,有香味,全草可供药用。

兰姓源流

1、出自姬姓,乃周文王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郑国穆公名兰,支庶以王父名为姓。

2、春秋时,楚有大夫食采于兰(故城在今山东枣庄东五十里),其后以地名为姓。

3、出自他族改姓而来。据《后汉书》所载,三国时,南匈奴贵族有呼延、须卜,乔、兰四大姓,其中有兰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代北鲜卑乌落兰氏,在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单姓兰;元代蒙古族姓喀喇氏,祖名阿尔斯兰,子孙遂以兰为姓;裕固族兰恰克氏,汉姓为兰;今彝、土家、满、回、壮、俄罗斯、瑶、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H. 兰姓有多少人口_兰姓取名及起源分布

兰姓有多少人口

兰姓的起源与演变
兰姓源出主要有两支:姬姓和芈姓。
第一支出自姬姓。春秋时,郑文公之子为郑穆公。其母怀穆公之日,梦见天使送来兰草,于是穆公出生后取名为兰,也称公子兰。传说郑穆公病危时,命身边侍从把房中的兰草割掉,随之而亡。其子孙们感到这太神奇了,把兰草看作神草,穆公的一支庶出子孙遂以穆公之名为氏。姬姓兰氏的历史至少有2600多年。
第二支系自芈姓。战国中叶楚怀王时期,楚国的疆域是最大的,东北到达山东莒县、泰安一带。楚国在今山东南部临近江苏的苍山西南建立了兰邑(今天称为兰陵镇),受封兰邑的楚国公族大夫,其后裔遂以邑名为氏。芈姓兰氏的历史至少有2300多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进入秦汉以后,兰姓氏族中开始融入其他民族的血液,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重要的事件有汉朝北部的匈奴人中的兰氏贵族,南北朝北魏时期鲜卑人中的乌洛兰氏族,卢水胡的兰氏族,巴氐人中的兰氏族,均大批改用汉姓同化为汉族。元朝时远人喀喇氏族中的一支也用兰作为他们的姓。因此,西北地区的兰姓与这些历史上的民族颇有渊源。

历史上兰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兰姓活动主要在河南和山东一带,进人秦、汉以后,北方民族的加入,使北方兰姓发展相对较快,在河北昌黎形成了望族。中原的兰姓随南下移民流扩散到长江以南地区。
唐、宋、明时期,兰姓发展很缓慢,是当时的小姓。明朝时期,江苏为兰姓第一大省,约居住了兰姓人口的37%。全国兰姓几乎集中于江苏、山西、山东、河南,四川、河北六省。兰姓人口主要向南方地区迁移。

当代兰姓的分布和图腾
当代兰姓的人口约84万,为全国第一百五十四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67%。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兰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目前兰姓的第一大省为江西,大约占全国兰姓人口的14%。全国兰姓主要分布于江西、黑龙江、四川、广西,这四省区集中了兰姓人口的43%。其次分布在贵州、辽宁、内蒙古、重庆、河南、陕西,这六省区又集中了兰姓人口的27%。
兰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在广西、黔湘赣大部、广东西北、海南南部、云南西南、四川中部、甘肃东南、宁夏南部、陕西中部、内蒙古中部、黑龙江中部,兰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27%以上,最高可达1.3%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3.8%,居住了大约42%的兰姓人群。在云川大部、重庆、贵州西北、湖南北部、湖南大部、陕西东南和北部、宁夏北部、甘肃西南、内蒙古中西、黑吉大部、山西西南、河南西端、江西东北、福建西部、粤琼中部,兰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 8%0.27%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2.8%,居住了大约31%的兰姓人群。

兰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兰姓的郡望为昌黎郡。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兰姓历代名人10名,占总名人数的0.02%,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三百七十五位;兰姓的着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3%,排在并列第二百六十位。
兰姓历代重要人物有:东晋十六国前秦将军兰殊,后燕北平王兰审;北朝j匕魏员外郎兰英,北齐武卫兰芙蓉;唐朝右武卫将军兰长基,真州刺史兰大逵,房子令兰兴;明朝应天府尹兰以权,衡州知府兰完植;清朝河东道总督兰茅锡。
兰姓血型
兰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5.4%,A型占28.9%,B型占27.5%,AB型占8.2%。

I. 兰姓人口数量

兰 LAN

郑穆公名兰,支裔以祖名为氏。
汉有兰广。
南朝梁有兰子云。
隋有兰兴洛。
唐有兰宗周。
明有兰茂,兰以权。
清有兰第锡。

兰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寻根溯源 兰姓来源有三:1、出自姬姓,乃周文王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郑国穆公名兰,支庶以王父名为氏。2、春秋时,楚有大夫食采于兰(故城在今山东枣庄东五十里),其后以邑为氏。3、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据《后汉书》所载,三国时,南匈奴贵族四大姓(即呼延、须卜(卜)、乔、兰)中有兰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代北鲜卑乌落兰氏,在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单姓兰;元代蒙古族姓喀喇氏,祖名阿尔斯兰,子孙遂以兰为姓;裕固族兰恰克氏,汉姓为兰;今彝、土家、满、回、壮、俄罗斯、瑶、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姬兰。即郑穆公。公元前八零六年,周宣王把同父异母少弟姬友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称郑桓公,为西周最后分封的一个诸侯国。下传至公元前六二七年,郑穆公即位。传说穆公之母生穆公时,梦见天使手执一株兰草,异常恭敬的赠予她,其时幽香扑鼻,醒来似乎余味无穷,不久产下一子,遂将其子取名为兰。姬兰在位二十二年,死后谥号为穆,史称郑穆公。其支庶有的以王父之名为氏,称兰姓。他们尊姬兰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郑穆公时,郑国已迁都于新郑(今属河南)。公元前三七五年郑为韩所灭。兰姓子孙纷纷外迁,大多西迁陈(都城今河南淮阳)、宋(都城在今河南商丘)间地。此后至秦汉,兰姓基本上在中原一带繁衍发展。两汉时,见诸史册之兰姓仅有武陵太守兰广和兰夫人,且只有只言片语,让人难知其详。魏晋南北朝时,先秦有将军兰殊,南朝有兰子云,中昌魏(今河北大名)人兰钦、兰夏礼父子。可见此际已有兰姓因仕宦之故徙居江南。唐有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人兰冲虚。所有这些史实证明,今重庆、江苏等南方亦有了兰姓人活动的身影。兰姓郡望(郡望是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有中山、东莞、汝南,这说明在唐代及其以前兰姓曾长期称盛于今河北定州,山东莒县、河南平舆一带。宋元之际,兰姓因仕宦,躲避兵火、瘟灾等原因始大举播迁江南各地,广泛分布于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地。元末,山西因处于表里山河的特殊地理位置。对当时中原、江东一带饱受战火的老百姓而言,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世外桃源,故山西兰姓繁衍得较为兴盛。明初,山西兰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使川地百姓人口锐减。清初,伴随湖广填四川的运动,两湖之兰姓入迁四川。明、清两代,始有沿海之兰姓飘洋过海,或迁居台湾,或迁居东南亚各地。如今,兰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福建、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兰姓约占全国汉族兰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七。 郡望堂号 兰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中山郡,汉代时所置,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州);2、汝南郡,汉代时所置,治所在平舆(今河南平舆北);3、东莞郡,汉为城阳郡,晋改称东莞,治所在莒(今山东莒县),后又改为东安。 堂号:“中山”、“平水”、“东莞”等。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885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357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644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724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86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809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1947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590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571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