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姓世界人口多少
❶ 孔姓的姓氏来源和家族名人
孔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九。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孔姓的姓氏来源和家族名人,希望大家喜欢!
孔姓的姓氏来源
■ 出自“子”姓,以王父为字氏,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载 ; 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其叔为叔梁纥,生子孔丘。
■ 出自“姬”姓,据《姓考》所载,春秋时卫国有孔悝,以王父字为氏,其后有姬姓之孔氏。
■ 出自“妫”姓,。春秋时陈国(今河南淮阳)有孔宁,王父字为氏,其后有“妫”姓之孔氏。
■ 又据《左传》所载,春秋时郑穆公之后有孔张,其支孙以王父字为氏,为郑国的姬姓孔氏。
■ 另据《姓考》等书的记载,卫国(今河南滑县东)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
孔子溯源
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时期,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执掌天子之印七十余年,一般认为,孔姓的中国人,就是黄帝的后裔。 说到孔姓,当然少不了说到被世人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孔子是春秋时期宋国贵族的后代,可谓出身名门,其远祖与黄帝和商朝的建立者有关,孔姓的的姓氏的来源则与六世祖孔父嘉有关。
相传,人文始祖黄帝有曾孙名帝喾,帝喾夫人名简狄。一次,简狄出外巡游,见一只燕子(玄鸟)生下一窝蛋,就拿来一枚吞下,不久身怀有孕,后来便生下了商朝始祖契。契是简狄吞食燕子(孵)所生,此后便以“子”为姓。 从契历经14世传到商汤,汤名履字太乙,加姓为子太乙,他有子孙多人,除其中的一人继承了他的王位外,其余的人也都成为贵族。在这些人中,有人为了纪念他,便将他的姓氏和名字加在一起,略加变更,成为孔姓。
商朝灭亡后,其末帝纣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继续奉祀商汤香火。微子去世后,职位由胞弟仲衍继承。仲衍曾孙宋闵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
方祀在宋闵公去世后继位为宋厉公。弗父何有曾孙名正考父,历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嘉,任大司马,后因故被权臣华督所杀。这时他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亡鲁国。等他长大以后,为纪念生父,便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后来,木金父的子孙在鲁国又传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据史书记载,孔姓来源还有多个。黄帝时,有一个史官名叫孔甲,他的后代以孔为姓;另外,春秋时郑国贵族公子喜,字子孔,他的后人有的便以孔为姓。
孔姓家族名人
孔子 (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东方 文化 的代表之一,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 (老子,道家思想的创始人 ),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 教育 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亦称为孔子。可惜他的思想由汉武帝开始,广被中华帝国的统治者所利用,变成统治者用来约束人民思想的有效工具,大大影响了中华帝国的发展。
孔融 (153~208)
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有俊才,为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时为北海相,世称孔北海;立学校,表儒术,后拜大中大夫,为曹操所杀。
孔祥熙 (1880~1967)
字庸之,山西太谷人。 留学 美国耶鲁大学。历任国民政府委员、财政部长 ( 为当时中国的首富 )、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等职。
孔姓郡望堂号
【堂号】有阕里堂和至圣堂。这两个堂都是因孔子而命名的。孔子生于阕里,是 历史 上的大成至圣。
【郡望】孔姓的郡望主要有鲁郡、京兆郡、河南郡、会稽郡等。
鲁郡是在西汉初由原有的秦郡改置而来的,相当于今天的山东曲阜、滕县泗水等地。 三国 魏及晋时改为郡汉朝初年,改右内式置京兆尹,因为其地属畿辅,所以不称郡。相当于今天陕西秦岭以北、西安以东、渭河以南等地。三国魏时改称京兆尹郡。
河南郡是汉高祖改秦三川而设置的。大约在今天的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下游,贾鲁河上游地区以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
会稽县,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长江以南,浙江省仙霞岭、牛头山、天台山以北和安徽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等地。
猜你喜欢:
1. 孔子为什么姓孔
2. 孔子家谱世系表
3. 孔子一生有多少名弟子
4. 姓孔属鸡的男孩起名
5. 2017孔姓宝宝该如何起名
❷ 姓孔的是回族还是汉族
孔姓,是汉族姓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较多,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余,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9%,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的0.21%左右。
但是回族人也可以姓孔,所以只从姓名是看不出民族的!
❸ 全国最新统计有多少人姓孔
孔姓的人口分布
从孔子至今,已经二千五百多年过去了,孔氏宗族又传承了八十来代。孔子之后的数代,多次出现过单传情形,人口增长缓慢,到了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时期,在曲阜的孔子一族后裔竟然尚不足十户,外迁的数量极少。五代后梁时期,经历过“孔末乱孔”的劫难,族人存世更少。一直到了宋朝以后,孔氏在赵宋王朝的大力呵护下,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长,到清朝末年,仅四十三代孔仁玉这一支的后裔在曲阜即已经达到了数万人;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发展,外迁人口也得到极大扩散。
宋朝时期,孔姓大约有21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位。孔姓第一本省是山东。
从元代开始,孔氏族人就开始了向海外的迁徙。当时,元朝最高统治者为控制高丽,采取联姻政策。至正九年(1349年),承懿公主远嫁高丽忠肃王之子王颛,孔子裔孙、五十四代孔昭为公主所带侍从之一。到高丽后,孔昭得到高丽王重用,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一职),先后受封为桧原君、昌原君,死后葬于昌原。孔昭的后代在高丽累世为官,其子孔帑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其长孙孔俯官至判尹,次孙孔德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与孔昭相同,至此,已是孔氏一门三代之中两人出任高丽朝的宰相。以后世代繁衍,名人辈出,成为朝鲜南部的望族。由于其祖孔昭墓葬在昌原,他们遂以昌原为籍贯。
至明末清初之际,又入迁福建、广东、贵州、云南一带。清朝以后,孔姓子孙已遍布全国各地,还远播海外,使孔姓成为我国诸多家族中一个着名的大宗族。当今孔姓族人分布很广,以山东、江苏、吉林多此姓,上述三省孔姓约占全国汉族孔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而孔姓“圣地”山东独占百分之六十。
高丽王朝皇帝崇奉儒学,对孔氏后裔屡予优待。高丽王国正宗十六年 (1792年),国王考求曲阜孔氏族谱后,命高丽国的孔氏以曲阜为籍贯,以示不忘祖先,并仿中国衍圣公之例封以世爵。
韩国孔氏繁衍至今,已延续到86代。他们的取名与中国国内的规矩不同,另外有一套行辈用字。在韩国还有专门的同宗茹人组织,叫作“曲阜孔氏韩国大宗会”,以表示不忘源出于中国的曲阜,在20世纪80年代曾组团专程赴曲阜祭祖,并在仰圣门(即曲阜城北门)外立碑纪念。另据1987年人口普查统计,韩国的孔姓族人为 17207户,72382人。东南亚各国,在清代末期也有孔氏族人移居过去。至于日本及欧美等地的移居,则是在民国期间开始的。
到20世纪末,孔子后裔已遍及世界各大洲,其中,以韩国、朝鲜、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数量较多,英国、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一定数量的孔氏族人。
中国孔姓氏人数分布在哪里?
清朝末年,孔氏族人已分布到全国各地。具体说来,在浙江、江苏、江西、山东、四川、河南、广西、福建、河北、安徽、岭南(治所在广州,辖约今广东钦山港以东大部分地区)、湖北、山西、甘肃、吉林、青海、陕西、察哈尔(今河北省西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奉天(约今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哲里木盟各一部分)、黑龙江、云南、贵州等省都有孔氏族人居住。这些散居外地的族人中,以河北省为最多,称为“河西派”,其始祖是孔子三十一代嫡录之侄、唐代文学馆学士孔颖达。 其他族人在异地他乡也往往聚族而居,小支每支百余人或数百人,多的还另立圣裔都,如干隆时江西金溪县的四十六都,四十七都、四十八都、四十九都,贵溪县的三十三都、六十五都,铅山县的十九都等,都是这样建立成名的。到清中叶时,人数众多,如江南高淳县漆桥孔氏,传十几代后,至嘉庆十年(1805年)已是“子姓相衍,万有余丁”;道光九年(1829年),流寓安徽潜山县的孔氏族人,由于人丁繁衍,已散居潜山、太湖、怀宁、望江四县。
孔氏分布在中国那些地区
从孔子至今,已经二千五百多年过去了,孔氏宗族又传承了八十来代。孔子之后的数代,多次出现过单传情形,人口增长缓慢,到了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时期,在曲阜的孔子一族后裔竟然尚不足十户,外迁的数量极少。五代后梁时期,经历过“孔末乱孔”的劫难,族人存世更少。一直到了宋朝以后,孔氏在赵宋王朝的大力呵护下,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长,到清朝末年,仅四十三代孔仁玉这一支的后裔在曲阜即已经达到了数万人;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发展,外迁人口也得到极大扩散。
宋朝时期,孔姓大约有21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位。孔姓第一本省是山东省。
从元代开始,孔氏族人就开始了向海外的迁徙。当时,元朝最高统治者为控制高丽,采取联姻政策。至正九年(1349年),承懿公主远嫁高丽忠肃王之子王颛,孔子裔孙、五十四代孔昭为公主所带侍从之一。到高丽后,孔昭得到高丽王重用,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一职),先后受封为桧原君、昌原君,死后葬于昌原。孔昭的后代在高丽累世为官,其子孔帑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其长孙孔俯官至判尹,次孙孔德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与孔昭相同,至此,已是孔氏一门三代之中两人出任高丽朝的宰相。以后世代繁衍,名人辈出,成为朝鲜南部的望族。由于其祖孔昭墓葬在昌原,他们遂以昌原为籍贯。
至明末清初之际,又入迁福建、广东、贵州、云南一带。清朝以后,孔姓子孙已遍布全国各地,还远播海外,使孔姓成为我国诸多家族中一个着名的大宗族。当今孔姓族人分布很广,以山东、江苏、吉林多此姓,上述三省孔姓约占全国汉族孔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而孔姓“圣地”山东独占百分之六十。[17]
高丽王朝皇帝崇奉儒学,
孔子
对孔氏后裔屡予优待。高丽王国正宗十六年 (1792年),国王考求曲阜孔氏族谱后,命高丽国的孔氏以曲阜为籍贯,以示不忘祖先,并仿中国衍圣公之例封以世爵。
韩国孔氏繁衍至今,已延续到86代。他们的取名与中国国内的规矩不同,另外有一套行辈用字。在韩国还有专门的同宗茹人组织,叫作“曲阜孔氏韩国大宗会”,以表示不忘源出于中国的曲阜,在20世纪80年代曾组团专程赴曲阜祭祖,并在仰圣门(即曲阜城北门)外立碑纪念。另据1987年人口普查统计,韩国的孔姓族人为 17207户,72382人。东南亚各国,在清代末期也有孔氏族人移居过去。至于日本及欧美等地的移居,则是在民国期间开始的。
到20世纪末,孔子后裔已遍及世界各大洲,其中,以韩国、朝鲜、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数量较多,英国、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一定数量的孔氏族人。[18]
有多少人姓孔?
孔姓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余。孔氏,主要源于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如商朝建立者商汤的后人以其名为姓;宋国大司马孔父嘉为孔姓的孔姓始祖。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
孔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较多,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余,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9%,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的0.21%左右。
(3)孔姓世界人口多少扩展阅读
孔姓名人:
1、孔连顺
孔连顺,1986年2月7日出生于内蒙古,万合天宜演员。2013年因在导演叫兽易小星的网络剧《万万没想到》中反串角色爆红。并在之后的万合天宜出品的《报告老板!》、《学姐知道》等项目中参与演出。2014年在《后会无期》中饰演王珞丹的哑巴哥哥。
2、孔宋今
孔宋今,原名孔千千,出生于广东省深圳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9年,参演个人首部古装喜剧《跟红顶白大三元》,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孔姓
孔姓分布地区在哪?快点急用!
清朝末年,孔氏族人已分布到全国各地。具体说来,在浙江、江苏、江西、山东、四川、河南、广西、福建、河北、安徽、岭南(治所在广州,辖约今广东钦山港以东大部分地区)、湖北、山西、甘肃、吉林、青海、陕西、察哈尔(今河北省西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奉天(约今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哲里木盟各一部分)、黑龙江、云南、贵州等省都有孔氏族人居住。这些散居外地的族人中,以河北省为最多,称为“河西派”,其始祖是孔子三十一代嫡录之侄、唐代文学馆学士孔颖达。 其他族人在异地他乡也往往聚族而居,小支每支百余人或数百人,多的还另立圣裔都,如干隆时江西金溪县的四十六都,四十七都、四十八都、四十九都,贵溪县的三十三都、六十五都,铅山县的十九都等,都是这样建立成名的。到清中叶时,人数众多,如江南高淳县漆桥孔氏,传十几代后,至嘉庆十年(1805年)已是“子姓相衍,万有余丁”;道光九年(1829年),流寓安徽潜山县的孔氏族人,由于人丁繁衍,已散居潜山、太湖、怀宁、望江四县。
❹ 孔姓人口数量
孔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5位,2007年数据按人口计算排名第98位。来自公安部2009年身份证数据库数据,孔姓人口计算排名第83,约270万。
❺ 全世界姓孔的有多少人
按照姓氏排名来说孔姓也算得上是一大姓了,
目前网上是无法统计有多少姓孔的人了,
中国国内的可以在派出所户籍管理查询,
国外的就没办法查了。
❻ 孔子的后裔现在大概有多少人
一般宣传孔子后裔有300多万,或近400万。但是1937年民国谱仅记载了不到20万男丁。考虑到当时由于战乱,很多族人没有入谱,但男丁总数也不会超过30万,算上女性族人,总人口应为60万。我国人口由5亿增长到目前的13亿,增长了2.6倍,依此推算孔子后裔应不超过160万。 300万的数据出自人口普查,应该无误。但是姓孔并不等于是孔子后裔。孔姓有四个来源,孔子只是其中一支。加上外孔(孔末之后)人口也应有20~30万。很多外孔也用我孔氏的字辈,冒称孔子后裔。在曲阜可说无孔不成村,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外孔。孔子后裔能占孔姓人口近半,完全得益于历史上各王朝所给予的各种优厚待遇。 我认为有据可查的孔子后裔应在100~160万之间
❼ 中国姓氏孔氏人口有多少
第六次人口普查,孔姓排列第72为,占总人口百分之零点三,约四百万左右。
孔姓来源:
1、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君主成汤之后裔,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成汤名字中的“乙”组合起来,为子姓孔氏。
2、源于子姓。出自宋国司马孔父嘉之后,西周初期,成汤的后裔微子启被封于宋国,微子启死后,其弟宋微仲继位。微仲九世孙孔父嘉为宋国大司马,遭受迫害,他的后代逃到鲁国,以其名字中的“孔”为氏,也是子姓孔氏。 孔父嘉的六世孙为孔子。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姬孔悝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中有姬孔悝,所以在姬孔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孔氏。
4、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大夫孔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记载,春秋时陈国(今河南淮阳)有个大夫叫妫孔宁。
在妫孔宁的后裔子孙中,有的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孔氏,是为陈郡孔氏。
5、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穆公姬兰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君主郑穆公姬兰有后人名姬孔张,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郑国孔氏。
6、出自古佶姓的孔氏。
7、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8、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孔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孔氏,世代相传至今。
❽ 世界孔氏人口是多少
指的是孔姓吗?在2012年进行的2011年度人口普查中显示:孔姓在中国大陆约有380多万,排列姓氏的第89位,目前为83-85代传人,主要为令字辈和德字辈,这些年国外出现了不少孔姓,原因是孔子学院的影响。
❾ 世界上有多少孔子后代
孔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九。�
寻根溯源 1、据《通志·氏族略》、《史记·孔子世家》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子姓,以字为氏,称为孔氏。2、据《广韵》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子姓,为商汤王之后裔。 ③据《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裔。3、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姓考》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女吉姓孔氏,为黄帝之后裔,以祖字为氏。4、据《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妫姓孔氏,相传为舜的后代。5、据《汉书·艺文志·杂家》所载,出自上古时代夏帝孔甲之后裔。6、据有关资料所载,出自上古时代伏羲氏之大臣共工氏之后。7、据《左传》等有关资料所载,春秋时郑穆公有后人名孔张,其子孙有以其人名为孔姓者。8、少数民族改姓。清满洲八旗温屯氏、温都氏,土家、苗、蒙古、回等民族也均有孔姓者。
得姓始祖孔父嘉。据有关资料所载,孔姓本源于子姓,为商纣王庶兄微子启之后裔。西周初期,纣王庶兄微子启因正直贤明被周公封在商丘,建立宋国,其死后,由弟衍继位,衍玄孙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父胜,胜生正考父,正考父历任戴公、武公、宣公三朝大臣,其有一子名嘉,字孔父,宋穆公时任大司马,后因太宰华督作乱而被杀,当时孔父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到鲁国,木金父长大以后遂以父亲的字为姓,称为孔姓。再传至五世孙叔梁纥时,生有一子,这就是后来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望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从此孔姓家族便发展成为一个世代显赫的家族,史称孔氏正宗。孔父嘉也就被后人尊为孔姓家族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孔姓最初的发源地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后因避战祸而逃到鲁国,此为孔姓家族的第一次东迁。这次迁徙,使鲁地逐步成为后世繁衍之中心。进入秦朝,孔姓在鲁地已成为一大望族,并不断向四周邻近省份迁徙繁衍。两汉之际,孔姓族人除有部分居鲁地祀奉孔子香火外,还有部分入仕,成为当朝高官,地位显赫一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连年战乱,孔姓族人又一次大规模南徙,进入浙江、安徽等地。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士族壮大,孔姓繁盛,郡望与名人大量涌现,家族播迁也愈加广泛,逐渐分居于江苏、浙江、江西等江南各地。元、明两代,孔姓族人又广播于江夏(今属湖北)、临川(今属江西)、江宁(今南京市)、池州(今属安徽)等地,且陆续向四周徙居繁衍。至明末清初之际,又入迁福建、广东、贵州、云南一带。清朝以后,孔姓子孙已遍布全国各地,还远播海外,使孔姓成为我国诸多家族中一个着名的大宗族。当今孔姓族人分布很广,以山东、江苏、吉林多此姓,上述三省孔姓约占全国汉族孔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而孔姓“圣地”山东独占百分之六十。国外孔姓则以南韩居首。
郡望堂号 孔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诸多郡望,据有关资料所载,主要有四个:1、鲁郡,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2、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3、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4、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
堂号:孔姓族人以“阙里”、“至圣”作为其堂号。�
宗族特征 1、孔姓家族绵延不绝,持续两千余年,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辈份分明,有史可稽的着名宗族。2、孔姓家族组织比任何一宗族都严密,极具家族与时代特色。 3、因历代封建统治者均倍加推崇儒家学说,所以孔姓族人得到历史上他族无以伦比的恩赐,且历千年不衰。4、孔姓人特别注重研修家谱、家训,其谱系井然,家训严格,孔姓具有我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家谱,为我国诸多领域研究之珍贵史料。5、孔姓族属历经千年,繁衍日盛,人口众多,但其字行辈份始终排列有序至今不乱。元朝孔氏第五十四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五十五代为“克”,五十六至八十五代字行为:“希言公颜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孔姓第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续修第八十六至一百零五代字行:“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名人精粹孔子:春秋末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曾周游列国,整理《诗》、《书》等文献,并将《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着作。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并经后世补充修正,使之系统化,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也被历代君主尊奉为“至圣先师”。孔化:战国时期魏国人,战国秦汉间大商人,以经营冶铁业为主,富至数千金。孔霸:京师(陕西西安)人,孔延年之子,为孔子十三代孙,汉宣帝时为太中大夫、高密相,元帝时赐封关内侯,号褒成君。孔融: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汉末三国时文学家,其才华横溢,文锋犀利简洁,多叽嘲之辞,曾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为“建安七子”之一。孔志:东汉孔子十七代孙,光武帝时任大司马,后被封褒成侯,世居洛阳一带。孔颖达:唐代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经学家,曾任国子博士,国子司业等职,奉唐太宗命主编的《五经正义》融合了南北经学家之见解,唐代以其书为科举取士之标准。孔彦舟:相州林虑(今河南临县)人,曾任沿江招捉使,后为金将,官至河南尹、南京(今河南开封)留守。孔广森:山东曲阜人,清朝着名学者,他淡泊功名,热衷学术,博闻广识,对诸子百家均有涉猎,对经史、音韵、数学均有突出成就。孔尚任:山东曲阜人,清代着名戏曲作家,孔子第六十四世孙,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被破格授国子监博士,后罢官回乡。以其着名昆曲作品《桃花扇》而称名于世。孔祥熙:山西太谷人,早年留学美国,曾历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长、财政部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等职,掌握国民党财政大权,与蒋介石、宋子文、陈立夫、陈果夫合称“四大恶人”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