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县五合乡人口有多少
‘壹’ 截止2010年白银市行政区划和人口分布情况
截至2011年2月底,白银市共辖2市辖区3县: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
白银区总面积1372平方公里,人口29.5万,汉族人口占98.27%。下辖5街道办事处3镇2乡:人民路街道、公园路街道、工农路街道、四龙路街道、纺织路街道、四龙镇、水川镇、王岘镇、强湾乡、武川乡。
平川区面积2106平方公里,人口21.6万。下辖4街道办事处3镇4乡:长征街道、电力路街道、兴平路街道、红会路街道、王家山镇、水泉镇、共和镇、宝积乡、黄峤乡、种田乡、复兴乡。
靖远县面积5809平方公里,人口48万。下辖3镇15乡:乌兰镇、北湾镇、东湾镇、平堡乡、糜滩乡、三滩乡、大芦乡、兴隆乡、双龙乡、石门乡、刘川乡、高湾乡、靖安乡、五合乡、东升乡、北滩乡、永新乡、若笠乡。
会宁县面积6432平方公里,人口59.3万。下辖6镇21乡1民族乡:会师镇、郭城驿镇、河畔镇、头寨子镇、甘沟驿镇、太平店镇、丁家沟乡、中川乡、侯家川乡、党家岘乡、杨崖集乡、老君坡乡、翟家所乡、柴家门乡、八里湾乡、平头川乡、韩家集乡、大沟乡、四房吴乡、汉家岔乡、土门岘乡、新塬乡、刘家寨子乡、草滩乡、土高山乡、白草塬乡、新庄乡、新添堡回族乡。
景泰县面积5483平方公里,人口24万。下辖6镇5乡:一条山镇、芦阳镇、上沙沃镇、喜泉镇、草窝滩镇、红水镇、中泉乡、正路乡、寺滩乡、五佛乡、漫水滩乡。
‘贰’ 甘肃靖远下属有哪几个乡
截至2018年,靖远县下辖5个乡,分别为兴隆乡,石门乡,靖安乡,永新乡,若笠乡。
靖远县区划沿革:
2002年,北湾、东湾2乡撤乡建镇。2005年1月,乌兰乡与城关镇合并为乌兰镇;撤销曹岘乡并入若笠乡;撤销中堡乡,将其所辖中堡、营坪2个村并入北湾镇,营防、贾口、上滩3个村并入乌兰镇。
2014年,甘肃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刘川乡、北滩乡,设立刘川镇、北滩镇。
2016年8月,甘肃省民政厅批复,同意靖远县撤销五合乡、大芦乡、糜滩乡、高湾乡、平堡乡、东升乡、三滩乡、双龙乡,设立五合镇、大芦镇、糜滩镇、高湾镇、平堡镇、东升镇、三滩镇、双龙镇,实行镇管村体制,行政区域界线和政府驻地不变。
(2)靖远县五合乡人口有多少扩展阅读
兴隆乡区域特点:兴隆乡位于靖远县北部,东接永新乡,西南界双龙乡,北邻黄河与景泰县搭界,总面积1151.68平方千米,地处黄河以南、雪山寺以北的山川地带。
最低海拔1290米,最高海拔2312米,乡政府所在地(腰站村)海拔2018米,距县城118公里,交通便利。全乡辖8个村44个社,总人口7847人(2017),纯属汉族,以农为主。
‘叁’ 靖远县五合乡田窝村有几个社
田窝村位于五合乡中东部,现辖3个社435户2286人,有耕地5830亩,其中水浇地2667亩。该村海拨在1600—1700米之间,年平均降雨量为200毫米左右,土地肥沃,光照充足。农业灌溉依靠兴电高扬程提灌,经济作物以文冠果、枸杞种植为主。
‘肆’ 五合乡的基本情况
全乡总面积160平方公里,辖五合、鹿山、老寨、那弄、象山、丙弄、腊勐、联盟、整顶、腾朗、花寨、金塘、官田13个村委会,167个村民小组,214个自然村,龙川江把全乡分为江东和江西两大区域,江东片区5个村民小组,江西片区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837户,总人口33019 人。乡内居住着13个民族,其中较多的少数民族为傣族2773人,傈僳族171人,回族45人。联盟村是傣族聚集的民族村,有傣族2606人,是保存、弘扬、开发龙江傣家文化较好的地区。
保腾公路及上柏路成为全乡交通网络的主体。全乡现有四级公路8条,即城子门—三甲街、三甲街—腾龙路K52公里处,囊烈河—三甲街、糖厂—教办、腊勐—三甲街、龙安桥—整顶、龙江桥—坡脚坝、腾保路K39+800—金塘,其通车里程为56.7公里。其次有等外公路71.8公里和大量的村社道路。
2013年2月,保腾高速公路通车,从五合至腾冲距离缩短为26千米,仅需30分钟即可从五合到达腾冲。 龙川江从北向南穿乡而过,成为该乡重要水资源。全乡现有季节性小河流15条,小二型水库4座,24个小库塘,灌溉沟渠77条。全乡水资源量偏少,四座“小二型”水库均属病险水库,24个小库塘有近一半已损坏,77条沟渠中除老凹田大沟、晚岭坝中沟、帕连沟等小部分沟渠得以修建外,其他绝大部分是土沟、土坝,造成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较低。而且全乡的自来水普及率不高,饮水不安全人口为29233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9%。集镇 :以国家实施小集镇拉动战略为契机,以保腾公路为依托,沿保腾路建立了城子门集镇、佟家庄集镇、整顶山庄街三个集镇,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伍’ 甘肃靖远历史
战国以前,靖远境内为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羌人和戎人所占据,战国末期。秦代,灭义渠戎,置北地郡,郡治义渠,靖远境域始划入秦国版图。西汉武帝元鼎三年,靖远境内始置祖厉、鹑阴二县,属安定郡,郡治高平,为靖远县级行政建制之开端。新莽时期,改祖厉县为乡礼县。东汉时期,祖厉县治南迁,鹑阴县改为鹯阴县,属武威郡。三国时期,属魏国武威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将祖厉县南迁,置陇东郡。前秦于鹯阴县地置平凉郡。西秦属苑川郡。南北朝时期,北魏置高平镇,鹯阴县属之。西魏置会州,靖远始称会州。北周改会州为会宁防。隋朝时期,会宁防改为会宁镇,后改为会宁县,属平凉郡。唐代初期,改会宁县为西会州,后复为会宁县,属关内道。北宋时期,西夏国曾两度攻陷靖远地,置敷川县。崇宁三年改为敷文县,属泾原路。南宋时期,先后为金、西夏攻陷,金改敷文县为保川县。元代,仍为会州,属陕西行省巩昌府。明代初期,裁会州,于迭烈逊设巡检司戍守。清代,顺治元年,改靖虏卫为靖远卫,属巩昌府。康熙二年,靖远卫并入陇右道。雍正八年,改靖远卫为靖远县,属巩昌府。干隆二年,靖远县改属兰州府。民国三年,甘肃省设七道,靖远县属兰山道。1949—1961年,隶属定西地区。1961—1963年,划归白银市管辖。1964—1985年,复属定西地区。1985年8月,白银市恢复成立,靖远县复归白银市管辖。[5] 1996年,靖远县面积5677平方千米,人口44.3万人。辖1个镇、20个乡:城关镇、兴隆乡、东湾乡、糜滩乡、乌兰乡、北湾乡、中堡乡、平堡乡、石门乡、刘川乡、高湾乡、双龙乡、靖安乡、五合乡、东升乡、大芦乡、北滩乡、永新乡、若笠乡、曹岘乡、三滩乡。县政府驻城关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463076人,其中:城关镇38817人,平堡乡18580人,北湾乡31793人,中堡乡10678人,糜滩乡23350人,三滩乡20974人,乌兰乡32304人,东湾乡43001人,大芦乡20383人,兴隆乡13504人,双龙乡14817人,石门乡17407人,刘川乡20245人,高湾乡26112人,靖安乡13830人,五合乡30326人,东升乡21283人,北滩乡35461人,永新乡11719人,若笠乡9771人,曹岘乡8721人。2002年,北湾、东湾2乡撤乡建镇。2005年1月,乌兰乡与城关镇合并为乌兰镇;撤销曹岘乡并入若笠乡;撤销中堡乡,将其所辖中堡、营坪2个村并入北湾镇,营防、贾口、上滩3个村并入乌兰镇。2007年末,全县辖乌兰、东湾、北湾3个镇和平堡、糜滩、三滩、刘川、若笠、大芦、高湾、兴隆、双龙、石门、永新、靖安、五合、东升、北滩15个乡,共有9个社区、175个行政村,60个居民小组、1125个村民小组。2008年末,全县辖3个镇、15个乡:北湾镇、东湾镇、乌兰镇、平堡乡、糜滩乡、三滩乡、大芦乡、兴隆乡、双龙乡、石门乡、刘川乡、高湾乡、靖安乡、五合乡、东升乡、北滩乡、永新乡、若笠乡,175个行政村,1125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9.49万户44.10万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靖远县常住人口454925人。[6] 2012年,靖远县下辖3镇15乡:乌兰镇、东湾镇、北湾镇、刘川乡、糜滩乡、平堡乡、若笠乡、三滩乡、大芦乡、高湾乡、北滩乡、东升乡、靖安乡、石门乡、双龙乡、五合乡、兴隆乡、永新乡。[3] 2014年,省民政厅(甘民复〔2014〕154号)批复同意:撤销刘川乡、北滩乡,设立刘川镇、北滩镇。[7] 2016年9月5日,省民政厅以甘民复〔2016〕68号文件批复,同意我市靖远县撤销五合乡、大芦乡等8个乡改设镇。这标志着靖远县建制镇将达到13个,撤乡改镇工作取得重大突破[8] 。据悉,在此次改制中,靖远县五合乡、大芦乡、糜滩乡、高湾乡、平堡乡、东升乡、三滩乡、双龙乡8个乡设立了五合镇、大芦镇、糜滩镇、高湾镇、平堡镇、东升镇、三滩镇、双龙镇,并实行镇管村体制,行政区域界线和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16年8月,靖远县共有乌兰镇、东湾镇、北湾镇、刘川镇、北滩镇、五合镇、大芦镇、糜滩镇、高湾镇、平堡镇、东升镇、三滩镇、双龙镇13个镇。甘肃靖远历史
‘陆’ 五合乡的概况
五合乡位于靖远县东北部,平均海拔1693米。面积340.20平方千米,人口6466户31884人(2008年末)。辖14个行政村,距县城100千米。109国道和G6高速公路穿境。景点有清代烽缝遗址、仓龙山雨林寺、明代三清宫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