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多少轮式战车
A. 关于古代的兵车有哪些介绍
中国古代以马拉木质战车的交战为主的作战方式。据有关资料推断,夏代已开始使用战车进行小规模车战,经商代、西周以迄春秋,战车一直是这一时期军队的主要作战装备,驾乘战车作战即成为这一时期战争的特征。
车战的基本作战单位是乘。乘是以战车为中心配以一定数量的甲士和步卒(徒兵),再加上相应的后勤车辆与徒役编组而成。所以乘是车、卒组合的基本单元,也是当时军队的基本编制单位。古代车战分攻守两种,攻车直接对敌作战,守车用于屯守及载运辎重。一般文献中所称的战车即指攻车,又称兵车。考古发掘证实,商代的战车为四马两轮,木质结构,重要部位一般还饰以青铜车器,西周和春秋时期战车的形制大体略同。四马两轮式战车是中国车战的定型用车。
从周代史料看,战车乘法为每车载甲士三名,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车之长,称“车左”,又名“甲首”;右方甲士执戈(或矛),主击刺,并有为战车排除障碍之责,称“车右”,又名“参乘”;居中的是驾驭战车的御者,车上一般还备有若干有柄的格斗兵器,如戈、殳、戟、酋矛、夷矛等,插放在战车舆侧,供甲士在作战中使用。主将之车,乘法特殊,主将居中,御者居左。此外还有四人共乘之法,叫“驷乘”。但这属临时搭载性质,并非编制通例。每乘战车所隶属的步卒,据《司马法》记载,春秋以前为22人编制,其中包含7名车下甲士和15名步卒,为一步兵两,配合战车作战。连同3名车上甲士,共计25人。战车作战的基本战术原则是:舆侧接敌,左右旋转。战车在接敌过程中,主要是车左以弓矢在舆侧射击杀伤敌人,接敌后则须与敌车接舆近战。为了保护舆侧不使敌车接近,战车轮毂都设计得很长,故又称“长毂”。作为一种保护措施,一般均在轮毂两端加有坚固华美的铜套,此外还要在轴端加上兽饰,如西庵出土的西周战车,车毂全长40厘米,轴头铜兽长13.5厘米,总长度达53.5厘米。所以欲与敌车接舆,就必须先行错毂。两车错毂是一个互相闪避、寻找战机的复杂的运动过程,需要不间断地进行旋转。因此车战的驾车要领规定战车的前进和后退都要严格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车身左右旋转要能达到90°的直角,即《吕氏春秋》所谓的“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在此战术原则基础上遂形成了战车的初级战术编队。有关资料表明,在车战的战场上,即使车阵被敌击溃,战车也不能单独行动,仍是两两成双,称“双车编组”。“双车编组”由左右两辆战车组成,其中一辆是主车,另一辆则称“副车”。《周礼·春官》记载车仆所掌的五戎之萃,实际就是这种副车,有时也称“贰车”、“佐车”。
B. 介绍一下中国的现役步兵战车
陆军最常见的两种
第一种是履带的
WZ501改(又称86式改)步兵战车 WZ50l履带式步兵战车是苏联BMP-1步兵战车的中国版,具有两栖能力,采用履带划水推进,水上最大速度为7~8千米/小时,改进后的WZ501履带式步兵战车在车体后部的外面安装了舷外马达,直接喷水推进,另外车辆的防浪板也得到了加固。虽然车重由13.3吨增加到14.5吨,但车辆的水上最大速度增大到了12千米/小时。另外,WZ50l履带式步兵战车现有的单人炮塔(装备1门73毫米低速炮、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枚“红箭”73反坦克导弹),将被一种“红箭”73导弹/30毫米炮的弹炮合一炮塔所取代。
该炮塔装备了1门双路供弹的30毫米机关炮、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最新型的“红箭”73导弹(配置有升级的制导系统)。
第二种是轮式的
ZSL92式轮式步兵战车
92式步兵战车全称为ZSL92式轮式步兵战车(也称作WZ551步兵战车),是由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于80年代在ZSL90式轮式装甲车(WZ551系列的原型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92式步兵战车主要装备机械化部队,用于支持步兵和运载步兵作战,可遂行机动作战任务,也可协同主战坦克作战。它主要用于消灭敌轻型装甲车辆、简易火力点和反坦克支撑点,杀伤敌有生力量,具有对低空目标的自卫能力。由于92式步兵战车有良好的战略机动性,因此也非常适合成为快速反应部队的主要装备,为其提供较强的火力支援和突击能力。
92轮式步兵战车采用了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前置、乘员舱后置的总体布局方案,可为战斗室提供更大的空间,以便布置弹药和乘员工作位置。整车由火力系统、火控系统和轮式底盘三大部分组成。它采用6×6底盘,与国际一流水平的奔驰重型越野汽车的技术性能相当,具有双横壁式独立悬挂、桥间和轮间差速锁、可调气压防弹轮胎、水上推进器,以及前、中两桥转向机构,6×6驱动方式,等轴距。这些使92式轮式装甲车具有高机动性、通过性和行驶平稳性。
92式步兵战车的车体为装甲钢制造的全封闭式浮壳结构,车体前部正面和两侧可防7.62毫米穿甲弹近距离射击和炮弹破片。车体内部分为驾驶舱、动力舱和战斗舱三部分。驾驶舱位于车体前部,安装有车辆操纵机构、观察仪器、检测仪表、无线电台、车长和驾驶员座椅以及三防灭火控制盒等。其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动力舱位于车体左中部紧靠驾驶室后,其内装有发动机、变速箱、离合器、传动箱、传动轴、冷却系统、通风系统及灭火系统等。这种发动机布置方式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国外车辆一般置于车右前部、驾驶员右侧)。92式的这种结构有利于乘/载员通过后门和侧门进出,也容易操作车辆。但这种结构与国外同类车辆相比,车内噪声和温度较高。车长和驾驶员室位于车辆前部(驾驶员在左,车长在右),用钢板与载员室隔开。车长和驾驶员各有3具潜望镜,其中驾驶员中间那具潜望镜可以换成红外/微光夜视仪,用于夜间驾驶。战斗舱位于动力舱之后,其左右两侧为乘员座椅。在动力室右侧有连接驾驶室和载员室的通道,通道的右侧有侧门,可供乘员和载员上、下车使用。车体两侧和后门上都有潜望镜和球形射击孔,可供载员乘车作战(这方面92式要优于国外同类车辆)。92式步兵战车可水陆两用,在车体尾部有2个桨舵合一的导管螺旋桨推进装置,结构简单,操纵轻便,水上推力大。当车辆在陆上行使时成竖立状态;在下水时,将其旋转180度。
... 详见 网络 以下是词条
--------
楼上的~ 这算什么机密啊
C. 中国陆军现役装备
我主要写坦克和战车吧主要包括:85式履带装甲车车族(包括装甲输送车,步兵战斗车,装甲指挥车装甲抢修车。装甲救护车,NVH-1步兵战斗车,炮兵指挥车,82毫米自行迫击炮,120毫米自行迫击炮,122毫米自行榴弹炮,30管130毫米自行火箭炮,804森林消防车。)
NFV1步兵战斗车,
86式步兵战斗车,
90式履带装甲车车族(包括:步兵战车,装甲指挥车,救护车,120毫米自行迫击炮车,82毫米迫击炮车,火器发射车,反坦克弹道发射车,装甲抢救车和D30型122毫米自行榴弹炮);
WZ551轮式装甲车,ZSL92式轮式步兵装甲车。
步战车各诸元:85式装甲运兵车:战斗全重13。6吨,乘员+载员为2+13;主要武器:12。7毫米机枪;弹药发数1050。
85式步兵战斗车:战斗全重14。0米;乘员+载员为3+8;主要武器:73毫米滑棠炮;弹药发数为40发。NVH1步兵战斗车:战斗全重为16。0;乘员+载员为3+8;主要武器为25毫米机关炮;弹药发数为500
NFV-1步兵战斗车:乘/载员:3+8
车全重:13。6吨;单位功率:21。5马力/吨;、最大车速:65/千米;最大行程:460千米;武器:25毫米机关炮一门;7。62毫米机枪一部。
86式步兵战斗车:战斗全重:13。3吨;成员:3人;载员:8人;车高:1。92米;最大公路时速:65千米;水上时速:7。8千米;主要武器:1门73毫米低膛压滑膛炮;一具弹道发射架,可打击3000米距离上的目标;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
ZSL92式轮式步兵装甲车:战斗全重:15。8吨;成员:3人;载员:9人;装一门25毫米高平两用机关炮;可水陆两用;公路最大时速:85公里/小时;全车配有集体三防和自动灭火装置,采用防弹轮胎。击中后仍可行驶1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