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每日摄糖量多少
1. 人体一天需要多少糖量呢
我们这里讲的糖大部分是指碳水化合物,那么人一天所需要的糖量是由大脑对葡萄糖的需求量来决定的。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表明,成人每天保证健康需要摄入的糖量不超过150g~180g,而每天由非碳水化合物益生途径产生的葡萄糖大约在人体内有130g左右,因此碳水化合物实际需要从外部摄入的量,每一人每一天仅仅是20g~50g。 而这每一人每一天仅仅是20g~50g的糖可以来自于果糖、葡萄糖、蔗糖。而果糖我们水果里面含的糖大部分是果糖、而蔗糖来自于白砂糖、红砂糖以及喝的含糖饮料大部分都是蔗糖。淀粉我们吃的面粉馒头、面条等等都是淀粉。 而以上说的通通都称之为糖、摄入这些东西都不能超过了20到50g。如果过量,那么我们就属于糖失衡者。2. 糖每天摄入量是多少
成年人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过25克。主要是因为食用大量添加糖会刺激胰岛素水平急速上升,从而加快脂肪合成。尽量少喝含糖饮料,少吃甜味食品
3. 每天人体应该摄入多少糖
对于一些喜欢吃甜点、饼干、零食、饮料的孩子和年轻女性来说,每天摄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营养学家们推荐的每日摄入白糖总量大约为30—40克,即不要超过每日摄入总碳水化合物的10%。
甜食的存在对于我们始终是一种诱惑。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明显缩短,并提出了“戒糖”的口号。但是近年来,中国人对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吃糖的危害还没有被更多的人认识到。
完全拒绝吃糖是一件困难的事,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该吃多少糖,什么样的糖更健康呢?
每天最好不要超过40克
“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糖指各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有甜味的糖和没有甜味的淀粉;狭义的糖则指精制后的白糖和食品、饮料加工中常用的糖浆。糖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后者。
几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浆做成的甜味剂。所以,对于一些喜欢吃甜点、饼干、零食、饮料的孩子和年轻女性来说,每天摄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营养学家们推荐的每日摄入白糖总量大约为30—40克,即不要超过每日摄入总碳水化合物的10%。
30—40克的白糖是什么概念呢?在人们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酱约含糖15克,1罐可乐约含糖37克,3小块巧克力约含糖9克,1只蛋卷冰激凌约含糖10克,几块饼干约含糖10克……如果不加注意的话,30—40克糖的数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
4. 一天摄入多少糖是安全的
每天45克糖是最高限度。对于体力活动较轻的成年女性,建议每日总能量摄入量(卡路里)为1800千卡,总能量摄入量的10%为180千卡,相当于45克糖。如果你想把这些糖的量再限制到一半,那就是22.5克。听起来45克糖的量很大,但不幸的是,一旦它变成食物,就会显得太少。例如,一瓶500毫升的可乐很容易喝下52.5克的糖,这当然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45克的糖限值。市场上出售的大多数甜饮料含有8%到12%的糖,
5. 人每天需要多少克糖
2008年,有调查显示,每个中国人在这一年里吃下了19.6公斤的糖,相当于每天吃了50克糖。与30年前相比,中国人的糖摄入量整整上升了5倍。这一数字让人惊诧的同时,也让人万分不解:生活越来越好,害怕肥胖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哪怕吃一块糖、一点甜食都要前后思量,怎么糖的摄入量还是越来越大呢?原因就是,并非甜的食物里才含糖,很多吃着无味,甚至是酸的、咸的食物里,都可能有大量“隐形糖”存在,这些“隐形糖”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营养学界关注的焦点。而吃糖多的危害,一点也不亚于吃盐多的危害,除了引发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外,还会带来骨质疏松、胆结石、视神经炎、阴道炎,甚至是表现为任性、易冲动、易暴躁的“甜食综合征”,这些是相当一部分人没想到的。一份红烧肉藏着50克糖“大部分隐形糖都藏在加工食品和餐馆做的菜里。”(上接第一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很早就开始关注隐形糖的危害,她告诉记者,膨化食品和核桃粉、芝麻糊等速溶糊是加工食品中最大的“隐形糖”藏匿者。比如雪饼、鲜贝、虾条等膨化食品,因为含油脂少,被不少商家抓住这一点大打健康牌,很多家长也喜欢买给孩子吃。它们吃起来虽是咸的,但里面含有大量淀粉,却不含任何能抑制血糖上升的膳食纤维。核桃粉和芝麻糊也是如此,稍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它们即使磨成粉,加入沸水后也不能搅成糊,厂家一般都会加入淀粉糊精等添加剂让其成糊。这两种食物中的淀粉进入体内,升高血糖的速度比糖还要快。与此类似的还有薯仔、芋头等高淀粉蔬菜。美国着名营养教育家劳拉·道尔森在她的《低糖膳食》一书中指出,这些食物中的淀粉食入后会迅速转化为葡萄糖,它和吃白糖没什么分别。餐饮业里有句行内话叫“糖调百味”。国家高级烹调师、山东首席烹调技师张亮告诉记者,餐馆里的菜中,一份葱烧海参大概要加糖15—25克,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大概加25—30克,红烧肉要加40—50克,九转大肠甚至要加50—60克,最高的是无锡排骨,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的糖。其他的加工肉制品,比如人们爱吃的肉干、肉脯里也含有不少糖。吃水果虽然健康,但其中的糖分也不容忽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金奎提醒,别看西瓜吃起来甜,其含糖量仅为4.2%;猕猴桃吃起来较酸,含糖量却是10%。含糖量在9%—13%之间的水果还有苹果、杏、无花果、橙子、柚子、荔枝等,而柿子、桂圆、香蕉、杨梅、石榴等水果,含糖量超过了14%。还有一种“隐形糖”是在面包、话梅、酸奶和调味酱里。北京友谊医院营养师华鑫说,一般的白面包100克中含有10—20克左右的白糖,这还不算其本身的淀粉含量。话梅等零食为了防止变质,会加入大量的糖抑制细菌生长。酸奶的制作配方是100克牛奶配10克左右的白糖;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里,每百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哪怕是市面上广为流行的“无糖食品”,其中添加的木糖醇对血糖的影响虽然小于白糖,但研究表明,每克也会产生2.4千卡的能量,比葡萄糖每克产生4千卡的能量只低一点。因为木糖醇的价格远远高于白糖,不少“无糖食品”中甚至同时添加木糖醇和白糖,这种造假行为极易误导糖尿病患者。少吃糖,活得长由于隐形糖的存在,我们在生活中会随时随地陷入糖过量的风险中:如果你早晨吃100克白面包(含糖20克),中午吃半份红烧肉(含糖25克)、一碗米饭(约等于20克糖产生的热量),下午喝一小瓶乳酸饮料(含糖16克),再吃一个梨(含糖20克),晚上吃半份鱼香肉丝(含糖15克)、一碗米饭,这样一天下来,摄入的“隐形糖”就达到136克!中国膳食指南虽然没有对每日的糖摄入量做出规定,但美国心脏协会的最新标准是,大多数女性每天从添加糖中摄入的热量不能超过100千卡,男性不能超过150千卡,而136克糖就相当于544千卡!这些糖进入身体后,会让你的血糖骤增,刺激胰岛素分泌,不但危害糖尿病人的健康,对健康人也同样有害。研究指出,过多的胰岛素与衰老和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胆结石、视神经炎、阴道炎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肿瘤科主任、美国癌症基金研究会会员郝继辉告诉记者,国际上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糖与胰腺癌、结肠癌、胆管癌、乳腺癌等都有关系。但如果少吃一点糖,范志红说,德国一项实验表明,虫子可以增加1/4的寿命,相当于人类增寿1
6. 成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
成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是50克左右。成年人一天能量需要为2000卡左右,含添加糖量不能超过一天总摄入量的10%,添加糖上限是200卡,1克糖含有4卡能量,也就是糖摄入量每天不得超过50克。
7. 每天人体应该摄入多少糖
无论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建议把游离糖的摄入量限制在每天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最好能进一步限制在 5%以下。
对于轻体力活动的成年女性来说,每天的总能量(热量)摄入推荐值是1800千卡,10%的总能量就是180千卡,相当于45克糖。如果要把这些糖的量再限制到一半呢?就是22.5克。
听起来似乎45克糖数量挺大,一旦变成食品,就会显得太少。 比如说,喝一瓶500毫升的可乐,就能轻松喝进去52.5克糖,这当然已经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所提的45克糖的限量。大部分市售甜饮料的糖含量都在8%至12%之间。
纯果汁也不在可以随意饮用之列。比如说,市售纯葡萄汁的含糖量在16%至20%之间,即便按16%来算,一次性纸杯1杯(200克)就含有32克糖,已经超过了22.5克,而市售的一大瓶500毫升装,含量就达到80克之多!
所谓“喝水果”听起来很健康,其实水果的健康好处没有全部得到,喝进大量糖而增肥的效果却很容易得到。
(7)中国人每日摄糖量多少扩展阅读
营养专家吃糖忠告
1.日常尽量不喝各种甜饮料。偶尔一次聚会也就罢了,自己不要主动去喝。
2.直接吃水果,市售果汁和榨的“原汁”应当控制在1杯以内。鲜榨果蔬汁时尽量多放蔬菜,少放水果,避免自制果蔬汁含糖过多。
3.乳酸菌饮料限量饮用,认真阅读食品标签上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一项。
4.如果每天要喝一杯红糖水或蜂蜜水,就最好远离其他甜食、甜饮料,像饼干曲奇巧克力之类最好免掉。
5.喝咖啡尽量少加或不加糖,喝牛奶、豆浆也不要加糖。
6.如果某种产品号称“低糖”,那么要看看它是否达到营养标签上说明的低糖标准(100毫升液体或固体当中的糖含量是否低于5g)。
7.焙烤食品尽量控制数量,自己制作面包饼干点心可能很有情调,但除非不加糖,否则也不是可以每天放开吃的理由。
8.日常家庭调味,尽量不要养成喝粥加糖的习惯。甜汤要少喝,做菜放糖最好限制在不明显感觉到甜味的程度。
9.小心“营养麦片”和各种“糊粉”类产品中加的糖,数量真的非常可观。
小啰嗦:一辈子不吃甜味的糖,绝对无害健康。因为淀粉就可以在身体当中转化为葡萄糖,足够身体代谢使用。即便有低血糖,只要餐间加一点淀粉类食品也能解决,糖水不是必需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那些想不到的隐身糖营养专家的吃糖忠告
8. 每天摄入多少克糖才是正常摄入量!
关于糖:
“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糖指各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有甜味的糖和没有甜味的淀粉;狭义的糖则指精制后的食糖、如红、白糖及饮料加工中常用的糖浆。几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浆做成的甜味剂。
营养学家推荐的每日摄入食糖总量大约为30-40克,即不要超过每日摄入总碳水化合物的10%,每天最好不要超过40克
所以,对于一些喜欢吃甜点、饼干、零食、饮料的人来说,每天摄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很普遍的。人们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酱约含糖15克,1罐可乐约含糖37克,3小块巧克力约含糖9克,1只蛋卷冰激凌约含糖10克,几块饼干约含糖10克,如果不加注意,30-40克糖的数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的。
9. 人每天可以摄入多少糖分喝奶茶是否也算正确摄入糖分
人每天可以摄入多少糖分?喝奶茶是否也算正确摄入糖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知道人每天可以摄入多少糖分?喝奶茶是否也算正确摄入糖分?我们一起来聊聊看吧。
中国人没有欧美人那么嗜甜,也没有喝茶加糖的习惯,所以应该很容易控糖。但我国2008年的调查显示,每个中国人每天差不多要吃50克糖,相当于12茶勺,也高于6茶勺的标准。红烧肉、糖醋排骨、鱼香肉丝等家常菜里就含有大量糖,就连一勺番茄酱中都有4克左右的白砂糖,肉干、肉脯中也含有大量糖许多人也觉得吃了甜食,可以令自己开心起来。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舌头和口腔里都有能产生味觉的味蕾,而且每一个味蕾又由四十到一百五十个味觉细胞构成,这么多味觉细胞在大家的口腔里。所以当大家吃到一些含糖的食物时,那些糖分会刺激大家的舌头上的甜味接收器,随后,甜味接收器会迅速给大脑皮质一个刺激信号,而那些刺激信号会激活了大脑内的系统。所以,人自然而然就会兴奋起来。
糖过量易导致人体内源性尿酸的形成,而尿酸过高,就很容易引发痛风,痛风这种病真是很折磨人的,死不了人,却疼的想死。它有一个绰号叫做“不死的癌症“,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量喝甜饮料的人痛风的发病率比不喝甜饮料的人高出120倍。可见,糖过量的危害是多么的可怕。市面上的饮料都会添加不少糖分,以保证口味,我们可以多喝白开水,或者自己冲泡一些茶饮,这样比较健康。大量食用果糖会引起胰岛素和瘦素水平降低、饥饿素水平增高,简单说就是过量摄入果葡糖浆会产生“开胃”的感觉,吃饭、夜宵时饮用含有果葡糖浆的饮料,往往会出现越吃胃口越好的情况。许多饮料店,如奶茶店、咖啡店或者果汁店用高果糖谷物糖浆而非白砂糖来增加甜味,其实两者一样可怕,都是高热量、低营养。糖浆和白砂糖都是由果糖和葡萄糖组成的,热量也相当,但糖浆比白砂糖更便宜,所以很多商家更喜欢用糖浆。
通过以上大概的了解你明白了吗。
10. 一个人每天摄入的含糖量是多少
每天摄入糖分不超过50克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糖摄入指南,更新了对糖摄入量限制的建议,强烈推荐将儿童和成年人的糖摄入量都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以预防肥胖、龋齿等健康问题。
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首次提出对添加糖摄入量进行限制,每日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添加糖是指在食物的烹调、加工过程中添加进去的单糖、双糖或糖醇等,过量摄入添加糖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日常饮食中我们不可能称出摄入的糖分量,通常糖分摄入的主要来源是含糖饮料、甜点、糕点、白砂糖、蜜饯、糖醇等等,这样的食物应尽量少吃。
(10)中国人每日摄糖量多少扩展阅读:
限糖就要改变饮食习惯
限糖并不容易,但为了健康,我们必须像限盐一样控制糖。对于消费者自己而言,限糖就要改变饮食习惯。比如,习惯在咖啡中加糖的人,可以逐渐减少放糖量;习惯在面包上抹甜味果酱的人改变习惯。
同时,尽量少在外面吃饭,购买预包装食品时注意查验食品标签,看看每百克食品的含糖量,尽量选择购买糖含量少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