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人死多少
‘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伤亡多少人
100年多前,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历时四年,波及30多个国家。
当时,中国虽然宣布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
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以14万北方农民为主组成的中国劳工,协约国把这支劳工部队命名为CLC
一战之初,当时的北洋政府对于参战选择保持中立:一是战争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无论德奥(奥匈帝国)还是英法,都无所谓人道、公理,他们都是侵略中国的强盗,中国没有必要为列强效力。二是中国当时刚刚推翻封建帝制,满目疮痍,无力加入任何一方作战。
然而,日本巴不得战火早日烧到亚洲,趁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一战爆发后,日本趁火打劫,以对德国宣战的名义侵入山东,实现其扩张野心。
为此,当时的中国政府试图参战,计划围攻胶州湾的德军来阻碍日军对山东的控制,但日本在国际社会极力阻挠,中国寻求参战未果。
1917年,当美国向德国宣战后,当时的北洋政府预感到同盟国必败,继续保持中立并不明智。为了解决山东问题,中国必须有机会参与战后的和会,才有发言权与日本争夺在山东的主权。
1917年9月14日,北洋政府宣布愿意派兵到法国参战,提出中国可以在6周内向法国派遣2万至3万士兵。但是,由于日本没有为协约国向欧洲战场派去一兵一卒,因此日本也不想看到中国派兵。在日本极力阻挠下,中国还是没能派兵参战。
最终,中国“以工代兵”,派出大量劳工到欧洲战场,间接参战。其实,1916年5月开始,英法就开始招募中国劳工前往欧洲,1917年中国宣布参战后,开始转由中国政府劳工部组织劳工输出。
正是凭借“以工代兵”策略,中国成为一战的特殊参战国和战胜国,但在战后巴黎和会上未能受到平等待遇,也未能实现预定目标,是一个屈辱的参战国,更是一个屈辱的战胜国。
1916年至1918年间,先后有14万华工抵达欧洲,远远多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劳工团。其中9.6万人服务英军,3.7万人由法国支配。协约国同意雇用这些招募人员5年,同意他们与前线保持距离,只给一点点报酬。
据资料记载,英法两国对华工的选拔非常严格,凡患有眼病、肺结核及牙病者均被拒绝。招募的华工以“个子高”的山东人为主。应募成功后,他们被集中在华工营进行一定的培训,之后就踏上去欧洲的旅程。
1917年2月17日,德国击沉法国“阿索斯”号,造成543名华工遇难。事实上,整个一战期间,数十只运送华工的船只受到德国潜艇的攻击,超过700名华工丧生。
德国鱼雷袭击事件之后,法国船只的路线同英国船只一样,由威海或青岛出发,横跨太平洋抵达加拿大温哥华,再从陆地横穿加拿大,穿越大西洋后抵达欧洲。选择这条路线可以以避免德国潜艇的袭击,但整个旅程要历时3-4个月。
华工到欧洲后,除少数到中东、北非和巴尔干半岛外,大多被送往战况最为紧急的法国、比利时前线,交由英法军队支配。
他们都被分配到直接与军事相关的铁路、公路、船坞、兵工厂、军火库、草料厂等部门工作,有些华工则直接参与军需物资的装卸运输,更有一些华工被安置在战争前线从事挖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战地通信、掘埋尸体、装卸给养……
据记载,华工中的技术工人还曾参与过坦克的设计。当时一些华工在兵工厂工作,他们利用中国造船的技术,在坦克中开了眼洞以观察敌人。
按照合同规定:中国劳工每天需要工作10个小时,一周工作7天。他们每年只有3天的假期,分别是中国的农历新年、端午节和中秋节。
法招华工多被安排到军工企业,由法国军事当局负责。因此,从布雷斯特到马赛,从里昂到敦刻尔克,不管是在国有兵工厂中还是在冶金、化工、建筑行业的私营企业中,都有华工的身影。
华工但凡战争所需,几乎无处不往、无所不为。在做过基础工人工作后,这些签约只是劳动的华工在战争最惨烈的时候被推上了前线,做挖战壕、掩埋尸体等这些不属于他们的工作。
1917年8月中国向德国宣战以后,法方监管下的中国劳工开始在前线挖掘尸体以便于日后把他们埋入军人公墓。许多华工在掘埋尸体或者抬运伤兵的时候,精神遭受刺激,被关进了疯人院。
1917年法国皮卡第的一场战斗中,英军士兵全部负伤,修缮战壕的华工们就拿着手中的工具冲入阵地与德军搏斗,当援军赶到时,大部分华工已经战死。战争结束后,华工被留下清理战场,很多华工幸免于战争,却死于德军埋下的地雷。
据不完全统计,一战死在欧洲的华工约有上万人。
‘贰’ 1.一战各国死亡人数(一一列举)
具体如下:
协约国士兵的阵亡: 5,497,600
比利时: 13,700
英国: 908,000
澳大利亚:60,000
法国:1,240,000
法国殖民地:114,000
希腊:5,000
意大利:650,000
中国:3000
日本:300
同盟国士兵的阵亡:3,382,500
奥匈帝国:1,200,000
保加利亚:87500
德意志帝国:1,770,000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一战
‘叁’ 第一次世界大战死多少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如下:
协约国总士兵阵亡: 5,497,600
同盟国总士兵阵亡: 3,382,500
交战双方受伤总数:2000万左右
平民死亡总数:6,493,000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如下:
总计平民死亡:约2730万人
总计死亡:约5000万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万(欧非战场约占三分之二,欧非战场死亡人员中的三分之一是死于纳粹集中营或是被纳粹集体屠杀、虐杀的,占二战中遭交战各方刻意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总数的80%以上)。
在这7000万人中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占2660万(1941年-1945年,军人占35%,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方面因战争造成的伤病人数也是及其巨大的,仅在册军人的伤病累计数便高达1830多万人次),中国约占1800万人(1937年-1945年,其中军人约占15%,另外因战争造成的伤病者累计约1600万人次,因此伤亡累计约为3500万人)。
7000万人按死因可分为三类:一是死亡的军人;二是死于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三是死于战争相关原因的人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军人死亡人数合计约有1800多万(不含死亡的俘虏);死于交战各方刻意杀戮的平民和战俘大概也有1800多万(其中80%以上死于纳粹德意志第三帝国之手);而死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等的人数则在1500-3000多万(这个主观性比较强,看所在国怎么划定相关原因的范围了,中华民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等国后来都大幅调增了各自的死亡人数,正因如此二战死亡人数便有了5000万到7000万的变化)。比如中华民国所列的伤亡数为3500万,其中死亡占1800万,而在这死亡的1800万人中属于前两类死因的人数大概占20%,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前两类的死亡人数则要占到死亡总数的一半以上,中华民国死亡的1800万人中还包括了诸如1942年河南大旱引发饥荒而死亡的300多万人以及其他非沦陷区各种原因的非正常死亡,因为战争导致救援无力灾情扩大,把这些死亡列入也是合理的。而抗战胜利后不久中华民国所公布的死亡人数为800多万,统计标准有所变化。
军队在战争中的损失(减员)一般由死亡、伤病、被俘、失踪等几部分构成,而军人的死亡又包括阵亡、因伤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以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为例:苏军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为681.7万(阵亡占76%,因伤致死占16%,因病、事故等死亡占8%),被俘或失踪为445.6万,伤病累计为1832万人次(受伤占82.9%,因病减员占16.6%,冻伤占0.5%)。另外,军队所处的战争态势不同,其损失的构成便有极大差别,以苏德战争期间的苏军为例,苏军的历年月均损失为:1941年71万,1942年61.4万,1943年65.5万,1944年57.3万,1945年70万,相差并不太大,损失最惨的1941年与损失最轻微的1944年之比不过为1.24倍,但其历年损失中死、伤、俘构成比例却有天壤之别,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踪人员月平均为49.6万,1942年为27.1万,1943年19.2万,1944年14.7万,1945年18.6万,其高低之差达3.37倍以上。一般来说,处于进攻的一方其伤员所占比例较大,而败退的一方,由于其伤员无法及时撤出,或最终成为俘虏,或因得不到有效医治而死亡,因此败退的一方其损失中死亡、被俘人员所占的比例一般都较大,其中又尤以被合围的部队最为典型,如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28万德军,除了3万多伤员空运出围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所遇也有类与此,一个个的岛屿成了已丧失制海权的日军的死亡陷阱,死亡成了绝大部分守岛日军的归宿。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 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肆’ 一次世界大战共计死亡多少中国人
中国死亡约不足5000人。当时中国没有出兵。中国在英法等国的劳工被其大量征入军队,多从事后勤支援。
‘伍’ 第一次世界大战伤亡多少人具体数字
协约国士兵的阵亡: 5,497,600
·比利时: 13,700
·英国: 908,000
·澳大利亚:60,000
·加拿大:55,000
·印度:25,000
·新西兰:16,000
·南非:7,000
·大英帝国:715,000
·法国:1,240,000
·法国殖民地:114,000
·希腊:5,000
·意大利:650,000
·中国:3000
·日本:300
·黑山:30,000
·罗马尼亚:336,000
·俄罗斯帝国:1,700,000
·塞尔维亚:450,000
·美国:50,600
同盟国士兵的阵亡:3,382,500
·奥匈帝国:1,200,000
·保加利亚:87500
·德意志帝国:1,770,000
·奥斯曼帝国:325,000
平民被杀:6,493,000
·奥匈帝国:300,000
·比利时:30,000
·英国:31,000
·保加利亚:275,000
·法国:40,000
·德意志帝国:760,000
·希腊:132,000
·罗马尼亚:275,000
·俄罗斯:3,100,000
·塞尔维亚:650,000
·奥斯曼帝国:1,000,000
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
特别说明:一战时中国根本就没怎么参加,就是战争快结束时段祺瑞的北洋政府派了5000部队到欧洲意思了一下!
‘陆’ 一战中有多少中国人丧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是一次帝国主义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 4218万人,损失2210万人,其中死亡515万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人,损失 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80万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美元。
1917年3月14日,北京政府布告:自即日起对德国正式断绝外
交关系,同时宣布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停付对德赔款与欠
款。这一决定是经参众两院投票作出的。国会中的研究系追随段
棋瑞,主张绝对“加入”。
3月7日,梁启超给段祺瑞的信中说,对德国“早绝一日,则
德人及国内捣乱分子即少一部分活动余地”。
商榷系各派虽多持反对参战态度,但各派反对段内阁对德方
针的程度又有所不同。丙辰俱乐部和韬园系不仅反对向德国宣
战,而且反对对德绝交,益友社和政学会则主张对德问题可做到
绝交为止。益友社和政学会投了赞成票。3月10日、11日,众参两
院分别通过对德绝交案。湖北督军王占元3月15日收到北京的训
令,立即派军警进入德租界,接管租界的警察权。汉口警察厅长
周际芸被任命为德租界特别区管理局局长。
3月16日,天津地方当局接管天津德租界,改为特别第一区。
接着,参战问题成为府院和国会两派斗争的焦点,14日,上
海商界联合会通电反对向德宣战,广州、武汉商会继起响应。当
段祺瑞邀梁启超同到总统府迫黎元洪表态赞同参战时,黎便以社
会舆论不赞成反驳他们。使段祺瑞感到棘手的,不仅孙中山和国
民党议员以及其他名流掀起反对参战的强大舆论,北洋各省的督
军也多不理解段祺瑞参战的用心,对这一问题态度消极。所以尽
管日本一再迫中国迅速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段祺瑞却无法迅速
实现参战的意图。
‘柒’ 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了多少人啊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的一场人类浩劫,大战使各国人民遭受空前灾难,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共计7340余万人 ,直接参战部队2900多万人,死于战场的约1000多万人,受伤的约2000万人,受战祸波及的人口在13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75%,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
协约国士兵的伤亡: 5,497,600
比利时: 13,700
英国: 908,000
澳大利亚: 60,000
加拿大: 55,000
印度: 25,000
新西兰: 16,000
南非: 7,000
联合王国: 715,000
法国: 1,240,000
法国殖民地: 114,000
希腊: 5,000
意大利: 650,000
日本: 300
黑山: 30,000
罗马尼亚: 336,000
俄罗斯: 1,700,000
塞尔维亚: 450,000
美国: 50,600
同盟国士兵的伤亡: 3,382,500
奥匈帝国: 1,200,000
保加利亚:87500
德国: 1,770,000
奥斯曼帝国: 325,000
平民的伤亡: 6,493,000
奥匈帝国: 300,000
比利时: 30,000
英国: 31,000
保加利亚: 275,000
法国: 40,000
德国: 760,000
希腊: 132,000
罗马尼亚: 275,000
俄罗斯: 3,100,000
塞尔维亚: 650,000
奥斯曼帝国: 1,000,000
二战中各国死伤人数,日本3000000人战死。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共有5500万-6000万人死亡,1.3亿人受伤,合计死伤1.9亿人,以下是主要国家死伤人数:
苏联二战共有2680万人死亡,其中正规军队死亡人数有890万人(一说1400万人),民兵人数大大超过这个数据,其余是平民,二战苏联士兵死亡人数一直是个争论很大的问题,因为在卫国战争时期,许多平民男子和妇女被临时编入了红军,所以很难说清他们是正规士兵还是平民或民兵,所以有了士兵死亡890万和1400万两种说法,不过西方认同前种说法的多,其中死于苏德战场的士兵有880万左右;死于苏日战场的有1万人不到;死于苏芬战场的有近9万人
中国二战死亡人数一直说不太清,因为统计不清楚,学者估计有1200万人-1800万人,不过90年代以后,数据渐渐明了:约1800万。其中士兵死亡人数约148万,其中国军135万,共军(包括游击队)约10万-12万多,其余为平民
美国有38万军人死于二战,其中在西欧和北非有25万余人死亡,在太平洋约有12万人以上死亡
英军有40万人死于二战,其中士兵约有近38万;在太平洋死亡约3万;其余在欧洲和北非
德国二战死亡约800万人,其中士兵约600万,其余平民。其中死于西线和北非约有50万,其余死于东线苏德战场
日本二战死亡人数近300万,其中士兵死亡约190万(日本历史教科书上写185万),其中在中国战场死亡人数约44万(我们现在教科书上写的135万是胡扯);在东南亚被英军、中国入缅远征军(消灭日军1万还多)、游击队杀死约18万;在苏日战场死亡10万余人;在太平洋与美军战斗中死亡约120万;志愿人员、童子军死于战争近40万;平民被美军原子弹、炸弹炸死人数约在55万人以上(日本方面统计)
意大利死亡约20万,大部分为士兵,主要死于北非战场
南斯拉夫死亡人数为170万
法国死亡人数为30万左右
各大战场死伤数:
苏德战场:苏联红军共死亡880万人。德军以及7个仆从国军队共死亡572万人
双方死亡比例1.54:1
北非和西南欧战场:盟军共死亡90万人(美军25万,英军35万,法军20万,
其他国家10万人),轴心国军队共死亡55万人(德军50万,意军5万),双方死亡比例 1.7:1
中国战场:中国军队共死亡148万人,日军死亡44万人,双方死亡比例约3.36:1
太平洋战场:日军死亡138万人,美军死亡12万人,英军3万,双方死亡比例约9.2:1
远东战场:日军死亡10万人,苏军死亡1万人,双方死亡比例 10:1
总表:
国名 死亡 受伤 合计死伤
苏联 2680万 3300万 6000万
中国 1800万 1700万 3500万
德国 800万 2000万 2800万
波兰 630万 100万 730万
日本 290万 400万 690万
南斯拉夫 170万 300万 470万
美国 38万 150万 190万
英国 40万 120万 160万
意大利 20万 50万 70万
法国 30万 20万 50万赞同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