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口镇人口是多少
A.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各乡镇详细有多少人口
2012年,鲁山县辖20个乡镇,四个街道办事处,32个社区居委会,527个村委会,38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3.27万人,总面积2432.32平方千米。
各街道乡镇人口分别为:露峰街道办事处人口3.81万,琴台街办事处人口4.817万,鲁阳街道办事处人口2.7435万,汇源街道办事处人口1.9232万,下汤镇人口3.5088万,梁洼镇人口3.7402万,张官营镇人口6.2038万,尧山镇人口2.0649万。
张良镇人口5.7054,张店乡人口4.146,辛集针人口5.6126万,磙子营乡人口7.1241万,熊背乡人口2.3055万,_河乡人口5.3522万,瓦屋乡人口4.3975万,赵村乡人口2.7625万,四棵树乡人口1.643万,团城乡人口1.448万。
仓头乡人口2.6653万,背孜乡人口2.6122万,董周乡人口6.1288万,马楼乡人口9.2万,昭平湖库区乡人口2.6689万,观音寺乡人口2.6883万。
(1)岔口镇人口是多少扩展阅读:
鲁山县地处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东麓,属平顶山市辖县。县境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44公里,县域面积2432.32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部为沙河冲积平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鲁山古称鲁阳,炎黄五帝时期,是我国史前三大民族集团之一——华夏集团的重要活动地域,昭平湖邱公城有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遗址。自汉置县,唐始名鲁山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
这里曾孕育出春秋战国时期伟大思想家墨子、唐代文学家元结、宋代抗金名将牛皋、现代诗人徐玉诺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境内有中国最古老的楚长城遗址,汉代名将张良、萧何、韩信的练兵、屯兵场,西汉冶铁遗址和唐代琴台遗址,还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撰文并书丹的元次山碑等。
鲁山是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留下光辉的足迹,保存有豫西革命纪念馆、邓小平市场街等红色遗址。
鲁山还是“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牛郎织女故事”发源于鲁山。
参考资料来源:鲁山县人民政府网站-走进鲁山
B. 平定岔口在哪里
岔口乡位于平定县城东北部,乡政府驻地岔口村,距县城40公里。乡行政建置始于1984年,下辖25个村委会、49个自然村,总面积95.86平方公里。平定县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区东、南部,太行山西麓,东邻河北省井陉县,南接本省昔阳县,西连寿阳县,东北同盂县接壤,西北与阳泉市郊区毗邻。
C. 歙县有多少乡镇
截至2017年底,歙县辖13个镇、15个乡。
分别为:
1、徽城镇、深渡镇、北岸镇、富堨镇、郑村镇、桂林镇、许村镇、溪头镇、杞梓里镇、霞坑镇、岔口镇、街口镇、王村镇;
2、坑口乡、雄村乡、上丰乡、昌溪乡、武阳乡、三阳乡、金川乡、小川乡、新溪口乡、璜田乡、长陔乡、森村乡、绍濂乡、石门乡、狮石乡。
(3)岔口镇人口是多少扩展阅读:
歙县,古名歙州,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
歙县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歙县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素有“东南邹鲁“、徽商故里”、“文物之海”、“程朱故里”、”礼仪之邦“等美称。
歙县居民历代均为汉族,抗日战争后始有少数民族迁入。
1、1964年,歙县有少数民族46人,其中回族36人,苗族1人,朝鲜族1人,满族7人,侗族1人。汉族417081人,占总人口99.99%。
2、1982年,歙县有少数民族137人、其中回族103人,苗族2人,壮族9人,蒙古族3人,布依族8人,朝鲜族4人,满族5人,水族3人。汉族576077人,占总人口99.97%。
3、1987年,歙县汉族678706人,占总人口99.98%,少数民族109人。
4、2000年,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54364人,占99.9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29人,占0.05%。
5、2013年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保安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斯坦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参考资料:网络——歙县
D. 安徽省歙县多少人口
根据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安徽省歙县目前常住人口有40.92万人,户籍人口有48.48万人。
E. 歙县谁知道
听说过但我在网络又查了些!中国黄山市下属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歙县[1]位于安徽省南部,西邻黄山市区,西南与休宁县相连,北接绩溪县,东及东南与浙江省毗邻。总人口49万人(2007年末)。全县辖13个镇、15个乡:徽城镇、深渡镇、北岸镇、富堨镇、郑村镇、桂林镇、许村镇、溪头镇、杞梓里镇、霞坑镇、岔口镇、街口镇、王村镇、坑口乡、雄村乡、上丰乡、昌溪乡、武阳乡、三阳乡、金川乡、小川乡、新溪口乡、璜田乡、长陔乡、森村乡、绍濂乡、石门乡、狮石乡。 地处皖南山区南部,西北有黄山耸立,东至东南被天目山、白际山屏蔽。境内清凉峰海拔1787米,为全省最高点。中部多为低山、丘陵及河谷盆地。新安江自徽州区入境,纳富资水、练江等支流,曲折东南流,于街口流入千岛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4℃,年降水量1477毫米。矿藏有煤、铁、钨、铬、瓷土、砚石等。经济以林茶为主,有黄山毛峰、黄山银钩、顶谷大方、珠兰花茶、黄山绿牡丹等品种。特产有“三潭”(漳潭、绵潭、瀹潭)枇杷、“三口”(正口、溪口、街口)蜜橘、上丰雪梨、金丝琥珀蜜枣等。 皖赣铁路、杭徽高速和215、324省道穿境而过。国家文化历史名城,自宋至清,商业繁荣,教育发达。许国石坊、棠樾石牌坊群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安碑园石刻、方春福宅、方士载宅、贞白门、太平桥、新州石塔、长庆寺塔、圣僧庵壁画、郑林忠烈坊、渔梁坎、南谯楼、黄宾虹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还有徽州国家森林公园、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东经118°15′~118°53′,北纬29°30′~30°7′,属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东北与绩溪县和浙江省临安市交界,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开化县毗连,西南与屯溪区、休宁县相邻,西北与徽州区、黄山区接壤。总面积2122平方公里,丘陵面积约占总面积95%。境内河溪纵横,森林茂密,生物多样,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北倚世界着名风景区黄山,东邻浙江杭州,南连千岛湖,是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全县辖28个乡镇,总面积2122平方公里,人口50万。 这里历史悠久,文风昌盛。秦始置县,古称新安,自隋唐以来,一直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地,也是着名的“中国徽墨之都”和“中国歙砚之乡”,更是在明清两代曾辉煌近四百年的徽商故里。孕育了经济学家王茂荫、新安画派奠基人渐江、黄宾虹、经学大师吴承仕、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革命音乐家张曙等一大批历史名人,程朱理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派盆景、新安医学、新安文学及徽戏、徽墨、歙砚、徽菜等都闪耀着徽文化的灿烂光芒,在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
F. 歙县的人口民族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歙县常住人口为40924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54593人相比,十年共减少45346人,下降9.98%,年平均下降1.05%。
歙县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48478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01644人相比,十年共减少16862人,下降3.36%,年平均下降0.34%。歙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33028户,家庭户人口为39243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43598人减少51165人。
歙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621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40338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7293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2966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375人上升为396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6640人上升为985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3220人上升为4225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1909人下降为31683人。
人口地区分布 地区 人口数(人) 比重(%) 2000年 2010年 歙县合计 409247 100 100 徽城镇 74349 13.47 18.17 深渡镇 18539 5.16 4.53 北岸镇 19080 5.85 4.66 富堨镇 15247 4.23 3.73 郑村镇 17277 3.08 4.22 桂林镇 25980 4.82 6.35 许村镇 8052 2.05 1.97 溪头镇 13220 3.7 3.23 杞梓里镇 19184 6.46 4.69 霞坑镇 14471 3.73 3.54 岔口镇 13980 3.62 3.42 街口镇 8912 2.93 2.18 王村镇 21996 4.66 5.37 坑口乡 6346 2.38 1.55 雄村乡 11291 2.61 2.76 上丰乡 10936 2.54 2.67 昌溪乡 4970 1.48 1.21 武阳乡 8673 2.27 2.12 三阳乡 15825 4.35 3.87 金川乡 8820 2.19 2.15 小川乡 8119 3.04 1.98 新溪口乡 6512 1.58 1.59 璜田乡 16972 4.58 4.15 长陔乡 11955 2.7 2.92 森村乡 10991 2.71 2.69 绍濂乡 10438 2.65 2.55 石门乡 3365 0.84 0.82 狮石乡 1277 0.32 0.31 开发区 2470 0.6 歙县居民历代均为汉族,抗日战争后始有少数民族迁入。1964年,歙县有少数民族46人,其中回族36人,苗族1人,朝鲜族1人,满族7人,侗族1人。汉族417081人,占总人口99.99%。1982年,歙县有少数民族137人、其中回族103人,苗族2人,壮族9人,蒙古族3人,布依族8人,朝鲜族4人,满族5人,水族3人。汉族576077人,占总人口99.97%。1987年,歙县汉族678706人,占总人口99.98%,少数民族109人。2000年,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54364人,占99.9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29人,占0.05%。
2013年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保安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斯坦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G. 浙江台州临海市各镇人口是多少
江南街道(25886人)、大田街道(37810人)、邵家渡街道(38670人)等。
临海市,浙江省辖县级市,台州市代管,位于浙江沿海中部,长三角经济圈南翼,东连东海、西接仙居县、南连黄岩区、北靠天台县,台州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台州副中心城市。
主要信息:
一座融千年古城深厚底蕴、江南名城秀丽山水、现代城市繁荣昌盛为一体的古城新市。 全市三面环山、一面靠海,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是知名的旅游城市、园林城市和宜居城市。
临海市,简称“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唐以后一直是台州府治,台州府在南宋时为畿辅,临海作为其治所,在各方面均有较大提升。拥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素有“小邹鲁”和“文化之邦”的美誉,形成了名城、名人、名迹、名特“四名”之城。
宋代时曾被文天祥赞曰:“海山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图画里,千岩玉界中。”临海话是吴语台州片的代表方言,保留较多古汉语发音、文言词语和句式。
临海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也是全国首个获得“中国宜居城市”称号的县级市。临海为中国沿海首批开放城市之一,私营经济发展快速,活力四射,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发祥地之一,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
H. 歙县有没有副县级乡镇呢
歙县有没有副县级乡镇呢
阳和门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总面积2236平方千米。总人口49万人(2004年)。
县人民0驻徽城镇,邮编:245200。代码:31。区号:0559。拼音:She Xian。 ‘歙’ 也可以读做 ‘ Xī ’Xī Xian
行政区划
歙县辖13个镇、15个乡:徽城镇、深渡镇、北岸镇、富堨镇、郑村镇、桂林镇、许村镇、溪头镇、杞梓里镇、霞坑镇、岔口镇、街口镇、王村镇、坑口乡、雄村乡、上丰乡、昌溪乡、武阳乡、三阳乡、金川乡、小川乡、新溪口乡、璜田乡、长陔乡、森村乡、绍濂乡、石门乡、狮石乡。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秦置歙县。据《旧唐书·地理志》:“县南有歙浦,因为名。”《新安志》:“或曰歙者翕也,谓山水翕聚也”。因境内高山环抱,峰峦起伏,河流纵横,萦回曲折,故以为名。
2000年,歙县辖13个镇、28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54593人,其中: 徽城镇 51155 深渡镇 15460 桂林镇 19282 富塌镇 19238 郑村镇 13985 北岸镇 16100 许村镇 9307 溪头镇 8075 杞梓里镇 10664 霞坑镇 16939 岔口镇 10846 街口镇 13339 王村镇 14288 南源口乡 10087 坑口乡 10811 雄村乡 11887 上丰乡 11527 黄村乡 5836 大谷运乡 8770 漳潭乡 8018 昌溪乡 6723 呈村降乡 7298 武阳乡 10297 周家村乡 5630 苏村乡 11198 唐里乡 7519 三阳乡 10495 金川乡 9972 竹铺乡 9297 小川乡 6689 小洲乡 7122 新溪口乡 7170 璜田乡 14600 璜蔚乡 6199 长标乡 3294 长陔乡 8968 森村乡 12307 绍濂乡 12043 横关乡 6887 石门乡 3811 狮石乡 1460
2004年,歙县将41个乡镇调整为28个:南源口乡并入徽城镇;黄村乡并入桂林镇;漳潭乡并入深渡镇;呈村降乡并入北岸镇;竹铺乡并入三阳乡;苏村乡、唐里乡并入杞梓里镇;大谷运乡并入溪头镇;横关乡并入王村镇;周家村乡并入岔口镇;璜蔚乡并入璜田乡;小洲乡并入小川乡;长标乡并入长陔乡。保留的乡镇为:街口镇、许村镇、武阳乡、雄村乡、坑口乡、森村乡、上丰乡、昌溪乡、绍濂乡、金川乡、新溪口乡、石门乡、狮石乡。局部调整的乡镇为:原富堨镇的棠樾村、稠墅村划归郑村镇管辖;原苏村乡的河政村划归霞坑镇管辖。同年,将歙县郑村镇的上朱村划入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2004年底,歙县辖13个镇、15个乡。
歙县夜景歙〔shè〕县 景点简介 歙县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1) 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距今已有年的历史了。它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
位于歙县城南1公里处的练江中,坝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边侧有许多叉口,拾级而下,使可下到渔梁坝。
渔梁古镇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
(2) 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楼内为新安碑园,陈列有帖刻《余清斋》、《清鉴堂》。
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为黄山至千岛湖途中必经之地。太白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徽派建筑,楼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牌,古今名人楹联佳句。
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
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太白楼。
(3) 现存的南谯楼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其中的“排栅柱”,乃正宗宋代“营造法”,今已很难见到,而且歙县博物馆便在南谯楼中。
歙县博物馆便在南谯楼中,里面展出了歙县历代文物,包括各朝各代的书画、瓷器、歙砚等。南谯楼,俗称24根柱。据地方志记载,此楼建于隋末,宋、明二代多次重建。
(4) 徽商故里枣斗山街,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青石板铺成的路面狭长、悠远,宛如再现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古井、罕见的木盾牌坊一“叶氏贞节坊”等等。
(5) 素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是在歙县县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带新建的仿古旅游城。2000年11月16日建成开园,再现了徽州城明清时期的风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粉墙黛瓦,鳞次错落,雕刻精美,脉传徽州文化之神韵,新创徽派建筑、雕刻之精华。“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走进徽园,就如走进了婉约的江南,走进了古朴典雅的徽州古城。
牌坊之乡
素有“牌坊之乡”美称的歙县,明清时期建造的石坊遍及全县各地,共建有250多座。如今这些古牌坊成了立体的史书,每个石坊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向游客们讲述了曾经在这里生活的人民的喜怒哀乐,让大家了解这个古镇的文化和历史。 在这些牌坊中,比较成规模的有棠樾牌坊群、许国石坊等。
歙县枇杷节
每年5月下旬 歙县是我国四大枇杷产区之一。主要产地在新安江的漳潭、绵潭、瀹潭三个相邻大潭的两岸群山上。三潭枇杷的特点是皮薄、肉厚、汁甜、营养丰富、个大味美,堪称上品,享有“天上王母蟠桃,人间三潭枇杷”之誉。阳和门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总面积2236平方千米。总人口49万人(2004年)。
县人民0驻徽城镇,邮编:245200。代码:31。区号:0559。拼音:She Xian。 ‘歙’ 也可以读做 ‘ Xī ’Xī Xian
行政区划
歙县辖13个镇、15个乡:徽城镇、深渡镇、北岸镇、富堨镇、郑村镇、桂林镇、许村镇、溪头镇、杞梓里镇、霞坑镇、岔口镇、街口镇、王村镇、坑口乡、雄村乡、上丰乡、昌溪乡、武阳乡、三阳乡、金川乡、小川乡、新溪口乡、璜田乡、长陔乡、森村乡、绍濂乡、石门乡、狮石乡。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秦置歙县。据《旧唐书·地理志》:“县南有歙浦,因为名。”《新安志》:“或曰歙者翕也,谓山水翕聚也”。因境内高山环抱,峰峦起伏,河流纵横,萦回曲折,故以为名。
2000年,歙县辖13个镇、28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54593人,其中: 徽城镇 51155 深渡镇 15460 桂林镇 19282 富塌镇 19238 郑村镇 13985 北岸镇 16100 许村镇 9307 溪头镇 8075 杞梓里镇 10664 霞坑镇 16939 岔口镇 10846 街口镇 13339 王村镇 14288 南源口乡 10087 坑口乡 10811 雄村乡 11887 上丰乡 11527 黄村乡 5836 大谷运乡 8770 漳潭乡 8018 昌溪乡 6723 呈村降乡 7298 武阳乡 10297 周家村乡 5630 苏村乡 11198 唐里乡 7519 三阳乡 10495 金川乡 9972 竹铺乡 9297 小川乡 6689 小洲乡 7122 新溪口乡 7170 璜田乡 14600 璜蔚乡 6199 长标乡 3294 长陔乡 8968 森村乡 12307 绍濂乡 12043 横关乡 6887 石门乡 3811 狮石乡 1460
2004年,歙县将41个乡镇调整为28个:南源口乡并入徽城镇;黄村乡并入桂林镇;漳潭乡并入深渡镇;呈村降乡并入北岸镇;竹铺乡并入三阳乡;苏村乡、唐里乡并入杞梓里镇;大谷运乡并入溪头镇;横关乡并入王村镇;周家村乡并入岔口镇;璜蔚乡并入璜田乡;小洲乡并入小川乡;长标乡并入长陔乡。保留的乡镇为:街口镇、许村镇、武阳乡、雄村乡、坑口乡、森村乡、上丰乡、昌溪乡、绍濂乡、金川乡、新溪口乡、石门乡、狮石乡。局部调整的乡镇为:原富堨镇的棠樾村、稠墅村划归郑村镇管辖;原苏村乡的河政村划归霞坑镇管辖。同年,将歙县郑村镇的上朱村划入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2004年底,歙县辖13个镇、15个乡。
歙县夜景歙〔shè〕县 景点简介 歙县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1) 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距今已有年的历史了。它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
位于歙县城南1公里处的练江中,坝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边侧有许多叉口,拾级而下,使可下到渔梁坝。
渔梁古镇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
(2) 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楼内为新安碑园,陈列有帖刻《余清斋》、《清鉴堂》。
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为黄山至千岛湖途中必经之地。太白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徽派建筑,楼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牌,古今名人楹联佳句。
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
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太白楼。
(3) 现存的南谯楼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其中的“排栅柱”,乃正宗宋代“营造法”,今已很难见到,而且歙县博物馆便在南谯楼中。
歙县博物馆便在南谯楼中,里面展出了歙县历代文物,包括各朝各代的书画、瓷器、歙砚等。南谯楼,俗称24根柱。据地方志记载,此楼建于隋末,宋、明二代多次重建。
(4) 徽商故里枣斗山街,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青石板铺成的路面狭长、悠远,宛如再现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古井、罕见的木盾牌坊一“叶氏贞节坊”等等。
(5) 素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是在歙县县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带新建的仿古旅游城。2000年11月16日建成开园,再现了徽州城明清时期的风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粉墙黛瓦,鳞次错落,雕刻精美,脉传徽州文化之神韵,新创徽派建筑、雕刻之精华。“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走进徽园,就如走进了婉约的江南,走进了古朴典雅的徽州古城。
牌坊之乡
素有“牌坊之乡”美称的歙县,明清时期建造的石坊遍及全县各地,共建有250多座。如今这些古牌坊成了立体的史书,每个石坊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向游客们讲述了曾经在这里生活的人民的喜怒哀乐,让大家了解这个古镇的文化和历史。 在这些牌坊中,比较成规模的有棠樾牌坊群、许国石坊等。
歙县枇杷节
每年5月下旬 歙县是我国四大枇杷产区之一。主要产地在新安江的漳潭、绵潭、瀹潭三个相邻大潭的两岸群山上。三潭枇杷的特点是皮薄、肉厚、汁甜、营养丰富、个大味美,堪称上品,享有“天上王母蟠桃,人间三潭枇杷”之誉。
I. 歙县有多少乡镇
截至2017年底,歙县辖13个镇、15个乡。
13个镇分别是:徽城镇、深渡镇、北岸镇、富堨镇、郑村镇、桂林镇、许村镇、溪头镇、杞梓里镇、霞坑镇、岔口镇、街口镇、王村镇。
15个乡分别是:坑口乡、雄村乡、上丰乡、昌溪乡、武阳乡、三阳乡、金川乡、小川乡、新溪口乡、璜田乡、长陔乡、森村乡、绍濂乡、石门乡、狮石乡。
歙县,古名歙州,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截至2017年末,歙县辖28个乡镇。
(9)岔口镇人口是多少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建国后,1949年10月,歙县璜尖乡划属休宁县。
1961年4月,属徽州专区。
1964年3月,休宁县柿树岭生产队划属歙县。
1973年3月,歙县草市大队划属屯溪屯光公社。
1974年以来,属徽州地区。
1984年元月,歙县黄山乡(含部分黄山风景区,面积约70余平方公里)划属县级黄山市(原太平县)。
1987年,属黄山市。
1988年1月歙县篁墩乡划归屯溪区;并划出歙县洽舍区所属富溪、杨村、洽舍所,岩寺区所属岩寺镇、罗田、呈坎、潜口乡和郑村乡瑶村,成立黄山市徽州区。
参考资料:网络-歙县
J. 勐腊县勐哈岔路口多少人口
35367人。勐腊县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县份之一,岔路口镇常住人口为35367人,共有26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少数民族人中占全县总人口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