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千人口是多少人
❶ 评价一个国家卫生状况的标准
根据《国家城市卫生标准》中第二款规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可以看出国家关注公民的身体健康,没有好的身体,又怎么能好好工作呢,制定出来同时也让公民摆脱了看病痛苦的尴尬,没有生病就不用看医生,只有好的身体才是最大的本钱。
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五)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
(六)健康教育网络健全,各主要媒体设有健康教育栏目。车站、机场、港口、广场和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立的电子屏幕和公益广告等应当具有健康教育内容。社区、医院、学校等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制度。80%以上的社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率达到30%以上。每千人口至少有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八)深入开展禁烟、控烟宣传活动,禁止烟草广告。开展无烟学校、无烟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等无烟场所建设。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设置禁止吸烟警语和标识。
❷ 2021年山东出生人口比17年减少了57%
2021年山东出生人口比17年减少了57%
2021年山东出生人口比17年减少了57%,2016年山东省出生人口数量达到了近年来的高峰是177万人,到了2021年出生人口数量只有75万,2021年山东出生人口比17年减少了57%。
2021年山东出生人口比17年减少了57%1
近日,全国各地的2021年出生人口数据陆续更新。
从数据来看,除了天津、海南的数据还没出炉,各地在“生娃”这件事上都不太乐观。
14个省人口正增长
出生人口在百万以上的省份仅有广东。出生人口在50万至100万的,则有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安徽五个省份。
29个省份中,有14个省为人口正增长地区,15个为人口负增长地区。
2021年出生人口排前五的,依次是广东、河南、山东、四川、河北等几个人口大省。但在这几个人口大省中,除了广东的出生人口仍有118万,河南、山东的出生人口已跌破80万,四川、河北两省的出生人口则分别为57万和53万。
过去五年,山东出生人口跌幅最大,相比2017年减少了57%。2017年山东的出生人口占全国的10%,但2021年这个比例跌至7%。
另外两个人口大省河南、河北的出生人口跌幅也分别达到43%和45%。
出生人口前十的省份中,安徽、广西、湖南跌幅都在40%以上。
二孩出生人口显着下滑
从全国来看,出生人口已经连续五年下跌。
近十年来国内出生人口的高峰是在2016年,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2016年和2017年出生人口分别达到1883万人和1765万人。但2017年之后,二孩政策的刺激效果开始减缓。
分省份来看,山东的出生人口在2016年达到177万、2017年达到174万,位列全国第一。但自此之后,出生人口就开始一路下滑,到2021年已经跌落至75万。
河南、四川、河北等人口大省也表现出同样的特点,这几个省份近十年的出生人口高峰都出现在2016-2017年之间,之后便出现了持续的下滑。
目前最能“生”的广东省,作为全国唯一出生人口破百万的省份,2021年的出生人口也显着少于2017年(151万)。
而根据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与国家卫健委的数据,对2013年以来不同孩次的出生人口数据计算发现,二孩出生人口在2016年达到高峰,之后便开始不断下降。
2021年,二孩出生人口甚至开始少于一孩。
2021年7月,三孩生育政策正式出台。政策效果如何还需时间来验证。目前来看,近几年,三孩以及上的出生人口占比有所提升,2021年提升至14.5%,但这也与出生人口的大盘下降有关,而数量并未见到显着增长。
育龄妇女变少了
出生人口下滑背后,有两大不利因素。
一是育龄妇女变少了。
数据显示,2021年15—49岁育龄妇女比2020年减少约500万人,其中21—35岁育龄妇女减少约300万人。
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卫等研究者在2021年的一项研究中指出,从2013年开始,育龄妇女规模的持续下降,特别是20-29 岁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迅速下降,成为近年来出生人数下降的主导因素。
育龄妇女规模下降造成的出生人数下降在2012 年仅6万人,2016 年超过25万人,而2018年和2019年超过30万人。
二是人们的生育意愿下降。婚育年龄推迟、婚育成本上升导致出生意愿下降。
一方面,人们的婚育年龄在逐渐推迟。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而201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4.89岁。 另一方面,上升的婚育成本负担也让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考虑生育。根据陈卫等研究者发起的调查结果,在不想生第二个孩子的女性中,超过 1 / 3 的人表示“经济条件不允许”。其次,“没人帮忙照顾孩子”是导致城市女性不想再生孩子的第二大因素。
自去年三孩政策正式出台以来,全国多个省份都纷纷修改计划生育条例,出台延长育儿假、产假等措施。
包括山东、河南、四川等在内的多个省份均规定,在子女年满三周岁前,每年应分别给予夫妻双方10日育儿假,并在不同程度上延长产假和男性配偶的护理假,其中河南力度最大,规定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三个月,给予其配偶护理假一个月。
部分省份也出台了配套的普惠托育支持措施。如山东、河南、四川围绕三孩生育政策取消了社会抚养费,并提出从规划、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保险、人才等支持措施方面,增加关于推动建立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相关要求。
但纵观各地目前在计划生育条例上的政策修订,在降低生育养育成本、提供配套支持方面,除了河南等个别省份提出2025年全省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大部分地区政策并未有明确的目标。
现阶段是我国人口总量由增到减转向,以及人口结构、分布和素质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改善和解决生育率持续下滑的问题,将鼓励生育政策落到实处,仍是各地亟需考虑的'关键。
2021年山东出生人口比17年减少了57%2
近日,山东省修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直接为大家带来了四个好消息,不仅增设了育儿假、老人子女护理假,而且还大大延长了陪产假。
这说明山东省在解决年轻人不敢生、不想生方面下足了力气。近年来山东省的常住人口出生人数确实在不断下降。根据山东省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2016年山东省出生人口数量达到了近年来的高峰是177万人,到了2021年出生人口数量只有75万,5年时间减少了102万。相信通过实施新的好政策,能够让年轻人敢于生、愿意生。
具体有哪些新政策呢?
关于女职工的产假问题,国家层面的产假规定是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正常产假只有98天。不过山东省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只要符合要求生育的,女职工产假可以延长60天。增加的产假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除了延长产假以外,男性还有相应的陪产假。本次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将陪产假由7天延长为15天,增加了一倍多。不过,理论上说陪产假和产假一样是不会计算法定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日的,属于跟生育时间绑定的。陪产假期间也是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另外,对于家中有三周岁以下婴幼儿的职工,每年还可以享受不超过10天的育儿假。育儿假属于新设的一种假期,主要是针对性的解决婴幼儿的看护问题。育儿假是可以分开休的,夫妻双方每人可以休两周,这样合起来就是一个月了。如果再考虑到每年5~15天的带薪年休假,确实也能大大减轻婴幼儿看护对老人的依赖问题。
从2022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快速老龄化的又一新阶段。每年步入60岁的人口数量都将超过2,000万。为了解决老年人的看护得病问题,山东省也增设了老年人子女护理假。
当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住院时,其子女所在单位应当支持护理照料,给予独生子女每年累计10日,非独生子女每年累计7日的护理假。这样算起来多生育子女还是有好处的,毕竟两个子女是14天,三个子女是21天。
根据《中国人口报》报道,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30个省份修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各地的产假普遍延长至158天以上,陪产假一般在15天左右,另外还设立了5~20天左右的父母育儿假。2016年开始,河南省就设立了老年人护理假,目前多数地区是在7~20天之间。
除了以上的三个好政策以外,山东省还将修订独生子女奖励费、独生子女父母的退休养老补贴补助、奖励扶助金标准,预计能够对所有独生子女父母实施全覆盖。
可能以上政策对于一些中小企业、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用工主体产生了不小的压力,不过相对来说国家肯定会对这些中小主体实施更多的减税降负政策,以保障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的。
2021年山东出生人口比17年减少了57%3
据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山东出生人口为75万人左右,出生率为7.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2%,常住人口净增5万人。
据《2021年青岛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山东省青岛市2021年出生人口5.68万人,出生率为6.76‰,二孩占比为44.7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69。
2021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574个。其中:医院34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09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95个,其他卫生机构38个。与2020年相比,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增加43个。其中:医院减少1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5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保持不变,其他卫生机构增加3个。
按经济类型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4232个(占全市49.36%)、民营医疗卫生机构4342个(占全市50.64%)。
按医院等级分:三级医院32个、二级医院125个、一级医院134个、未定级医院55个。
2021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总数11588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7043人,其他技术人员5793人,管理人员6164人,工勤技能人员6423人,乡村医生3219人,卫生员15人。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9.46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90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4.30人。与2020年相比,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增加1636人,增幅为1.43%。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增加2189人,增幅为2.31%;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增加311人,增幅为5.67%;管理人员(仅从事管理人员)减少884人,减幅为20.70%;工勤技能人员增加738人,增幅为12.98%;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减少718人,减幅为18.17%。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增加0.04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减少0.0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增加0.05人。
❸ 资料分析题,数学。公务员,行测求解,过程。 1949年,我国每千人口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怎么算
先算出1949年有多少千人、再用卫生员数量除以总的千人数。总人数=8万÷0.15=53万(千人)所以每千人拥有的卫生员数就是51万÷53万(千人)=不到1
❹ 我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35,为何大家都喜欢当护士
个人认为大家喜欢当护士是因为看到护士的工作性质比较好!其实相对来说选择护士这个专业通常受成绩限制,如果能去好学校,不建议考虑护士这个专业。
最后,向护士们致敬一下!
❺ 17万人口应有医护人员多少人
17万人口应有医护人员多少人?回答: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要提高到3.2人、注册护士数要提高到3.8人。根据这个要求,每千人,应该配备的医生和护士是千分之七,这样的话,十七万,人口应该配备,十七万乘千分之七等于1190人。
❻ 千人口公卫人员数
千人口公卫人员数
120万人。
答,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
2022年8月16日80人、每千人口药师(士)数达到0.5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3.93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增长到120万人
❼ 第二次人口普查时间是哪一年
第二次人口普查时间是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是为了给编制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第二次人口普查主要是为了查清全国人口数字和人口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以及1964年上半年的人口增长情况。
第二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有:中国总人口72307万人。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人口为69458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5652万人,占总人口的51.23%,女性人口33806万人,占总人口的48.67%。全国城镇人口(城镇非农业人口)为9791万人,占总人口的14.1%。
第二次人口普查的比例数据。
在第二次人口普查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288万人,每千人中有4.2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912万人,每千人中有13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3235万人,每千人中有47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19582万人,每千人中有284人;13岁以上不识字人口有23327万人,每千人中有530人。
❽ 北京每千人口床位数
北京每千人口床位数1.17张。北京市有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41所,每千常住人口中医床位1.17张、中医师1.004人,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