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
发布时间: 2023-02-26 17:29:46
❶ 2020最低工资涨多少
多地去年搁浅后,今年最低工资标准再度出现集体上调。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7日,今年已有北京、天津、江西等7地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其中,北京市涨幅为120元,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200元调整到2320元。相比之下,西藏的最低工资标准涨幅较高,直接从1650元上涨至1850元,涨了200元。
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保障劳动者,特别是低收入劳动者报酬权益的重要手段,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对增加职工收入,特别是促进提高低收入职工的工资水平将起到直接拉动作用。
上调100-200元,发达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破2000元
从8月1日起,北京市对月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职工小时工资标准进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增加120元,涨到2320元,上调幅度为此外,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元/小时,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法定节假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59元/小时。
据了解,这一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且不包含劳动者个人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加点工资,也不包括劳动者在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记者梳理看到,除北京外,今年以来天津、江西、黑龙江、陕西、新疆、西藏等地均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涨幅为100元~200元不等。以黑龙江为例,月最低工资标准分为三档,经调整后第一档为1860元,包括哈尔滨市区(呼兰区、阿城区、双城区除外)、大庆市区,第二档定为1610元,第三档则为1450元,新标准已于4月1日开始执行。
近年来,各地陆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记者注意到,2020年,仅广西、福建、青海等地进行了上调。其中,青海从2020年1月1日起,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500元/月调整为1700元/月。该省1995年首次建立最低工资制度,此后,随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情况,分别于1999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和2017年先后9次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2021年,整体而言,我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主要在1000多元区间,部分省份超过2000元,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包括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相比之下,上海最低工资标准为全国最高,达到2480元。
涨幅牵扯当地物价,避免让企业承压
今日,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在社交媒体刷屏,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网友为此点赞的同时,也对不同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差异较大产生疑问,比如上海与某些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差距高达1000元。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记者表示,最低工资标准,相当于全社会居民基本生活的“托底性”保障。从宏观角度看,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可以增强对低收入群体的物质保障,缓解收入差距,同时还有助于增加居民的获得感,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人收入水平与购买力,减轻了消费负担,进而激发人们的购买意愿,有助于释放国民经济的消费潜力。从企业角度看,能激发出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和效率,进而为企业节省更多的成本。
根据现行《最低工资规定》,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所以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需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这个角度看,不同区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理应是被允许的。”付一夫称,需要注意的是,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常常会对各地物价水平产生影响。所以物价部门要密切关注物价波动情况,防止因物价上涨而消除低收入群体的获得感。此外,还要平衡最低工资标注上调与企业用人成本之间的关系,避免给企业造成太大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贺滨则对记者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超发,即便不设置最低工资标准,工资也会自然上涨。另外,工资不过是人力资源的价格,人为干预价格并不能改变市场供需关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更应该提倡的是自愿交易,即由劳资双方协商工资水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