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姓总人口有多少
1. 全国南姓人口有多少
大概20万人。
2. 百家姓有姓南的么
百家姓中没有南姓,百家姓只有复姓南门、南宫。
南姓起源较多,很早便分布中原大地及边远地区,而以陕西、山西为主要聚居区,后逐渐向东、向南扩展。河南的南姓尤其多,约占全国汉族南姓人口的75%,目前南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南姓名人有南霁云、南巨川、南卓等。
百家姓所有姓氏:
(2)南姓总人口有多少扩展阅读:
南姓源出
1、出自周代南仲之后,以祖名为氏。
2、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春秋时卫国公子郢,字子南,其支孙以祖字为姓,称南氏。
3、春秋时,有晋国高士居隐于南乡(今山西),其后代子孙以地名为姓,称南氏。
4、出自姒姓,源自夏禹之后,以国名为氏,为男氏所改。
5、出自张姓,避祸,改为南姓。
3. 南姓的介绍
南姓是中文的一个姓氏。南姓的来源较为复杂,据《史记》的记载是夏禹的后代有以南为姓的;第二种说法是说商王盘庚的妃子姜氏生了一个儿子,名南赤龙,他的后代就以南为姓;第三种说法认为春秋时卫灵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他的后代就把南当姓;此外还有来源于少数民族的南姓等。南姓在我国分布较广,河南的南姓尤其多,约占全国汉族南姓人口的75%。目前南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4. 中国姓南的有多少人姓南的在中国姓氏排名榜
南姓起源有五:
①、出自周代南仲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姓源韵谱》所载:商王盘庚妃姜氏,梦龙入怀,孕十二月而子,手握“南”字,长大后主管荆州,号“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周初为大夫,后世子孙遂以祖名为姓,称南氏。
②、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载“郑樵《通志》:以字为姓。南氏,姬姓卫灵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以字为姓。”春秋时卫国公子郢,字子南,其支孙以祖字为姓,称南氏。
③、出自春秋时晋国隐士之后,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有晋国高士居隐于南乡(今山西),其后代子孙以地名为姓,称南氏。
④、出自姒姓,源自夏禹之后,以国名为氏,为男氏所改。据《史记·夏本纪》“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索隐:“系本‘男’作‘南’”,称南氏。
⑤、出自他族,满族南姓来自那拉氏;今藏、满、回、蒙古、朝鲜、僳僳等民族均有南姓。
5. 有谁知道全国南姓大约有多少人
南:1、夏禹之后有南氏。2、商王盘庚妃姜氏之子名南赤龙,曾孙南仲为周宣王时大夫,其后以南为氏。3、古有南国,以二臣争权而亡,以国为氏。4、春秋时,卫灵公之子公之郢,字子南,其后以字为氏。5、春秋时,楚庄王之子追舒,字子南,其后有子南氏,后又改为南氏。6、春秋时,鲁公族有南氏。7、春秋时晋高士隐于南乡(故城在今河南淅川东南)。8、清满洲八旗那木都鲁氏、纳剌氏等后均有改为南氏者。9、朝鲜族姓。
南姓望族在汝南,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一万三千人左右,尤以河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南姓人口75%。
6. 南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南姓主要有四源:姒姓、子姓、姬姓和芈姓。
第一支出自姒姓。夏禹之后有南氏,即有南氏之后,也称男,或南国。商中期,古南国以二臣争权而亡,分裂为二:一南国在今河南南阳,西周初灭于谢;一南国在今湖北荆州,春秋初灭于楚。姒姓南氏的历史大约有2800年。
第二支出自子姓。商王盘庚妃姜氏生子名南赤龙,裔孙南仲为周宣王时大夫,其后以南为氏。子姓南氏的历史大约有2800年。
第三支出自姬姓。春秋时卫灵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其后以字为氏。卫献公之子公南楚,也称南楚。此南在子南之前。又,春秋时鲁公族有南氏。鲁季孙氏费邑宰南遣,其子南蒯之族为南氏。姬姓南氏的历史大约有2500年。
第四支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庄王之子追舒,字子南,其后有子南氏,后又改为南氏。芈姓南氏的历史大约有2600年。
南姓的人口迁徙和分布情况:
宋朝时期,南姓大约有14000人,主要分布于陕甘地区。
明朝时期,南姓迅速发展,大约有108000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2%,排在第一百三十七位。陕西为南姓第一大省,约占南姓总人口的六成。山西、浙江、河北、湖北等地南姓居多。
南姓在我国分布较广,河南的南姓尤其多,约占全国汉族南姓人口的75%。虽然我国南姓人口并不多,但和许多姓氏一样,从古到今,同样是人才辈出,每一个都不一般。
7. 中国有多少人姓南
我国宋代《百家姓》中没有收录“南”姓。但这个姓氏确实存在。
一、姓氏源流
南(Nán)姓源出有四:
1、出自周代南仲之后,以祖名为氏。周代时,周宣王有大夫南仲(据说是商代帝王盘庚的后代),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南氏。
2、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载“郑樵《通志》:以字为姓。南氏,姬姓卫灵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以字为姓。”春秋时卫国公子郢,字子南,其支孙以祖字为姓,称南氏。
3、出自春秋时晋国隐士之后,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有晋国高士居隐于南乡(今山西省),其后代子孙以地名为姓,称南氏。
4、出自姒姓,源自夏禹之后,以国名为氏,为男氏所改。据《史记·夏本纪》“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索隐:“系本‘男’作‘南’”,称南氏。
二、迁徙分布
(缺)南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作为一个冷姓僻氏,南不见于中国姓氏的“指南”《百家姓》;作为“南面而王”的帝王后代,南却被中国最早的姓氏谱牒着作《世本》记载,被司马迁的《史记》资格认证——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南氏。但唐朝宰相、诗人张九龄的《姓源韵谱》提供了另一版本,据说商朝盘庚妃子梦龙入怀生子,取名南赤龙,郡望在汝南,曾孙是周朝大夫南仲。“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在《诗经·小雅·出车》里,这位南赤龙曾孙引发的忧伤叹息。汝南、洛阳都在河南省,可以推想南巘应是南赤龙后裔。南宋绍兴末年,南巘之子把全家从磐石再搬到黄华的海滨定居,子孙繁衍,耕读传家,乡里称贤,干脆把其地叫做南宅。南姓望族居汝南郡(今河南省中部偏南汝南县东南及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三、历史名人
南 仲:周宣王大将,记载于《诗经·小雅·出车》“王命南仲,往城于方”。该句下段就是着名的“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
南 卓:唐代宣宗时官拾遗,洛阳令,黔南经略使,其《羯鼓录》与《教坊记》一样,是研究唐代音乐艺术、宫廷生活和社会风气的重要参考资料。羯鼓为西域民族乐器,唐时传入中国。《全唐诗》记载其《赠副戎》一首:“翱翔曾在玉京天,堕落江南路几千。从事不须轻县宰,满身犹带御炉烟”。有点扎台型。
南 巘:宋代湖南省洛阳人,浙江省温州南氏家族的始祖。官徐州签判,靖康之难时护从宋高宗即位应天府,“公贤劳王事,尽瘁干旋”,后来跟随宋室南迁临安,但当“临”时“安”定的临安又沦陷,君臣只好一路凄惨沿海南航。“公携家追随,不避艰辛”,逃难到温州,苦于年老家累的他看见乐清磐石镇山水佳丽,悠然心慕,告老归隐,被敕封为“护驾功臣”。南宋绍兴末年,南巘之子把全家从磐石再搬到黄华的海滨定居,子孙繁衍,耕读传家,乡里称贤,干脆把其地叫做南宅。
南 昱:明代温州人,官至大理寺左寺丞,加授奉政大夫的南昱判案公正,时比包公,被称为“龙图再世”。布衣时与乐清同乡、名臣章纶要好,温州知府何文渊闻其贤,提拔两人,亲自授业。章纶的《寄友人南昱兄》诗印证了他的才学超群:“昔年同术又同心,每爱才华出士林。云锦千章随笔阵,玑珠万斛灿胸襟。簿书已会枢机密,经学应探理趣深。他日鲲程期奋跃,九重天上盍朋簪”。着有《宜斋稿》《万金录》《老莱子孝行辩》等。
南 升:明代南昱之子。天顺七年参加会试,遭遇科场失火,考试被迫中止,到下午内廷减试五篇,但才思敏捷的他已答好所有试题,按原样交卷,主考官认为违旨不录取。心高气傲,年少易折的南升回乡郁郁而亡。后来主考官阅卷,嘉许其才奏上。明英宗得知,赐“文杰”“世美”“世科甲”,立坊表于当地,家族以“旨赐文杰”制匾立牌楼,为此南宅又叫牌楼村。
南 仝:记载于《山西通志》,明朝南京四川道御史,清直不挠,多所平反,论劾不避权贵,豪强敛迹,称为“铁面御史”。
南文子:战国时贤士,卫国大夫,记载于《战国策·宋卫策》,两次挽救卫国,其中一次智伯欲伐卫国,送来礼物野马四匹、白璧一块,卫国国君很高兴,群臣祝贺,只有南文子脸上有忧色。国君问他,他说“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国君以他的话告诉边境提防,果然智伯起兵袭卫,至境而返,叹息道:“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
南霁云:因排行又名南八,唐朝名将,安史之乱时与张巡守雎阳城,城陷后不屈,跟张巡一起被害。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汝南郡治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北)。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
2、堂号(缺)
============================================================
【南姓宗祠通用对联】
〖南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谕忠义以啮指;
得璧马而反忧。
——佚名撰南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顿邱人南霁云,少年时为人操舟。安禄山反叛时,巨野尉张绍起兵,任他为将。后跟从张巡守睢阳,安禄山部将尹子奇攻城,他一箭射中尹的左眼。奉张巡命率精锐骑兵三十突围求救,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不愿出兵,仅用美食招待他。他说:“睢阳的将士已经饿了一个多月,我不忍心一个人吃。”说着,抽出刀来,砍断自己的一根手指,又返回睢阳,城破后被杀。下联典指战国时卫国大夫南文子,当时晋国的智伯准备攻打卫国,先送给卫国四匹野马、一块白璧,卫国君臣大都非常喜欢,只有南文子面带忧色。卫君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无功的赏赐、无由的礼物,不可不有所警惕啊!”卫君把他的话告诉给边境。智伯果然起兵袭击卫国,至边境见卫人有防备而退兵,说:“卫国有贤人哪!事先知道了我的预谋。”
〖南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得璧马而反忧,终全卫境;
谕忠义而啮指,共仰唐臣。
——佚名撰南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卫国大夫南文子事典。下联典指唐代顿邱人南霁云事典。
百代渊源,河洛东南留一脉;
千秋忠义,神灵海上有孤臣。
——南怀瑾撰南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浙江省温州南氏的始祖南巘,宣和年间进士,任江苏徐州签判,“靖康之难”时护从宋高宗南渡,返海来温,见瓯之重石(今乐清市磐石镇重石村)山水佳丽,遂乞休隐处,宋高宗敕封为“护驾功臣”。绍兴末年,其子迁到海滨定居,后代繁衍,耕读传家,乡里称贤,号曰南宅。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南萍少将
南萍(1918-1989),山东省长山县人。1937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4团特务队政治指导员,第4旅十团营政治教导员,鲁中军区第1军分区特务营政治委员,山东军区第4师12团政治处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22师65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35军103师政治部主任,后兼浙江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7兵团兼浙江军区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师副政治委员,华东军区直属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1961年任第60军副政治委员,1964年任第20军政治委员,1967年10月任浙江省军区政治委员兼浙江生产建设兵团政治委员,1971年1月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9年逝世,终年71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南姓高级领导人生平简介】
南汉宸行长
南汉宸(1895.12.14-1967.1.27),原名南汝箕,化名王剑秋、于基等,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韩家庄人。1911年入太原师范学校。辛亥革命期间,参加太原起义。1913年被选为山西征蒙军的队长。1914年考入北平政法学校,不久回乡,当过两年的小学教员。1918年参加倒阎(锡山)活动,遭阎通缉,逃亡在外。1920年后经营过煤炭、纺纱、轧棉等实业。1923年到天津投身陕军第1师,从事反对北洋军阀的活动。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是新中国第一位金融家,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
大革命时期,1924年入冯玉祥部,任国民第3军军需官、参议,次年任干部训练处处长。1926年9月冯玉祥五原誓师后组织国民联军,任第3军政治部主任。此后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和统战工作,曾利用他在国民党地方政府中的合法地位,多次帮助、营救和掩护过党的一些同志。1927年他在冯玉祥属下任河南省政府秘书主任兼第一科科长。同年冬受中共的派遣赴皖北建立党的组织,任中共皖北特委书记,积极组织暴动,公开身份为杨虎城第10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春暴动失败后回河南,到鹿钟麟部,曾被委为信阳县县长。1929年调回省政府任秘书主任。1930年,在杨虎城为主席的陕西省政府任代理省民政厅厅长,10月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1932年遭南京政府通缉逃亡日本,第二年回国。1933年曾为孙殿英部的高等顾问。1934年到天津,和吉鸿昌等组织反法西斯大同盟,不久调往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5年秋再至天津,与王世英等继续从事党的统战工作。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到西安做团结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的工作,并代表我党参加政治设计委员会的领导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秋随八路军到山西,任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组织部长。为组织山西人民抗日武装、壮大山西新军,推动山西的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贡献。1939年9月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被阎锡山解散后,回到延安。1940年春到晋西北帮助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同年秋返延安,任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1941年调任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厅长兼第一届参议会参议员、秘书长,6月任中共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11月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兼任第二届参议会秘书长。1942年9月,兼任中共西北局军需局局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军需局局长。为整理边区的财政、克服面临的经济困难,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发展边区的生产和保障边区人民的生活,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冬到张家口任晋察冀边区政府财政处长,财政厅厅长。1947年7月,任华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主任。1948年6月任华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华北银行总经理,8月任华北人民政府委员。9月任华北人民政府党组干事会成员。12月至1949年10月任中国人民银行总经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历任民建北京市分会理事长,民建全国会务推进委员会委员、常委,民建总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第一、二届中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9年至1954年一直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兼党组书记,1949年10月兼任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1950年4月兼任中国银行董事长。6月兼任交通银行常务董事。是中国人民金融事业的创建人之一。1953年任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席,后又任中共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党组书记,全国工商联第一届副主任委员。1954年9月起,连续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迫害,1967年1月27日含冤逝世,终年72岁。1979年1月24日中共中央为南汉宸彻底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