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甘棠小梨洋有多少人口
‘壹’ 甘棠乡的历史沿革
甘棠乡在民国36年为际甘乡,11保,155甲,总2307户8867人,当时区公所设在际下村。49至50年,际甘乡属屏南县第三区,区公所驻长桥;50年12月屏南县增设第四区,增弊散陪划一个乡,际甘乡所属第三区,区公所设在棠口;52年全县6个区,58个乡镇;55年9月30日撤第五区,甘棠乡并入第二区;56年4月,甘棠并入长桥区;58年6月租蠢,县撤4个区,改设4个指导组,69个乡镇缩减为27个,甘棠为第一个指导小组;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际甘乡改为高峰公社,公社所在地设在甘棠村,59年5月又公社所在地甘棠村名取代公社名称,改为甘棠公社;66年4月,全县设一个镇,10个公社,下辖148年生产大队;甘棠公社管辖16个生产大队,甘棠、南山、王林、梅花地、浙洋、彩虹、前院、下山口、上山登、下山登掘逗、小梨洋、新田、瑞云、巴地、际下、洋头寨生产大队。83年改人民公社为乡镇建制,改甘棠公社为甘棠乡人民政府,当时辖16个行政村,91年增设坂兜村,辖17个行政村至今。
‘贰’ 谁有福建屏南县际下村的资料
一、概况
际下村系宁德市屏南县甘棠第二大行政村,系历史名人甘国宝的故乡。现全村人口达1700多人,368户,辖2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际下历史悠久,古建筑特色,名胜古迹甚多,历史文化气息浓厚。际下位于屏南县南部,在秀丽文笔山麓南面盆地之龙际溪畔,东与梨坪接壤,距县城15公理,西与前院交界至长桥11公理,北连洋头寨至文笔峰5公理,南邻巴地距乡所在地9公理,村庄坐东朝西,庐舍依山沿溪构筑,整个古村建筑成“臼”字,四面环山,双溪夹流,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壌中和。
二、际下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变迁。
甘姓始于殷商时期武丁之丞相甘盘。甘盘之父名赋,为小乙时上大夫,其妻公孙氏将产之夜,梦神人授石盘令浴,醒而生之,赋公闻梦之取名盘号伯濯。时居住地系夏朝诸侯甘国封地,故借以甘为姓。际下旧属古田县管辖,旧称福建古田县横溪里二十二都龙际下村(今甘棠乡际下村)。际下始祖甘细旷公于明朝正统二年(1437年)自浙江入闽,定居际下繁衍,至今己有569年。干隆元年(1736)屏南建县后将原22都改为屏南县10都,当时村名为龙际甘溪、简称龙际洋、县人则俗叫际下、又因纯姓甘氏,多称甘际下。民国26年(1937)8月屏南设纳正区署,推行保甲制度、全县设三个区。际下村为际下保并为联保办事处所在地,属第三区署(长桥)管辖,民国29年(1940)2月区署撤销,全县设12个乡镇,际下设乡,并为乡公所所在地,民国33年(1944年)5月整编,全县原12个乡镇整为8个乡镇际下仍为际甘乡公所所在地、下辖12个保130个甲,有2283户9423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1950年、际下成立乡人民政府,属第三区管辖,51年全县设四个区际下改属第二区管辖,52年全县设六个区,际下为第五区公所所在地。58年撤销区乡制全县设立5个人民公社,际下为生产大队,属高峰公社管辖。83年全县改设11个乡镇,际下改称际下村委会属甘棠乡人民政府管辖。
三、特色文化。
1、传统建筑特色。
(1)古村建筑。村镇建设古文化气息浓厚。整个古村建筑成“臼”字。因明末清初时、盗匪众生,政局动荡不安。故整个村庄周围建起城墙、城门楼、村庄故民居建筑布局成“臼”字形,即活的意思,土匪来时,可四通八达,便于避难和防御。
(2)祠庙。际下甘氏宗祠被列入福早蚂州十邑座名祠之一,始建于清朝嘉庆15年(1810)年,规模较大,雄伟壮观。宗祠系土木砖石结构的明式建筑,祠宽16.2米,深26米,占地面积416平方米,全祠四面土墙,外墙红灰粉刷,祠内分前后两进,后进为大祠厅,厅后正中大红油漆神龛供俸龙祭始祖甘细旷公、婆暨十世以上祖先神主牌,神龛上方悬挂“垂统堂”堂号匾额,正梁上高悬清朝爱国名将、甘氏九世裔孙甘国宝于干隆三十三年(1768年)任广东提督时御赐帖金“福”字直匾,为祠堂增放异彩,全祠木柱楹联,概陆茄埋由甘氏名士撰写书,文光灿烂,尤其正厅四根朱漆大柱,缀以五言楷书联句,字体苍劲有力,引人入胜。民国初期,屏南知事何树德瞻仰祠堂时,特署名题赠“世德久留屏峤石,宗功长衍浙江潮”的金字楹联,为祠堂添色增光。此外,细旷公次子甘思玉后裔和思玉公四子甘良清后裔为两公先后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分别修建“甘氏支祠”,思玉公祠名曰:龙山公祠,堂号为“积春堂”,良清公祠堂号“善继堂”。
(3)古城楼。已列入县级保护文物,建于明朝天顺五年(1461年),至今已540余年,城楼位处际下村中心,坐南朝北,东南依村居,西临溪并与花桥相倚,北与高矗苍翠的文笔峰对峙,雄伟壮观。城楼为砖石土木双层建筑,高8.5米,宽8.1米,深7.5米,城门为条石弧,宽2米,高2.6米,厚1.7米。楼顶飞檐翘角,显得古朴庄严;城门上题“际水安澜”四个行书大字,苍劲有力,秀丽耀眼。
(4)仙奶殿,又称龙祭仙宫,为世俸龙祭开基拓主马仙娘之祀殿,现殿为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重建。宫殿位于村双溪合流之交汇处,坐南朝北,与文笔峰遥相对峙,东南西三面溪水环绕,古树花木围抱,风景秀丽,环境幽静。宫殿为土木建筑,其正殿璇天圆顶,艺术性较高,璇天内面由雕刻精致之无数小木块相互衔接,分九级自下螺璇而上;外形宛若巨伞复顶,分八格遮盖瓦片,瓦行雅而不紊,顶尖以石灰塑造的大葫芦,俨如一把巨伞直矗云天,外观为方形红色粉墙,圆檐正中上悬一匾,书曰“方壶圆峤”,为这一别具一格明朝建筑最贴真之写照。殿内还保藏有三种珍贵文物,即:雕刻精致香案一台,石狮一对,古钟一个。此殿已报批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花桥。建造于清朝康熙41年(1702年),虽历经三百余年之风雨,仍圪立于际下村中的溪面上。该桥东端与古城楼相倚,西端依连水碓楼,桥宽4.5米/长10米,为四扇八柱郎桥,两排靠背坐椅,可容50余人落坐,桥内顶部椽桁、枋均有彩绘图画。此桥是全村群众活动中心,是谈“家事、国事、天下事”,论“世人、为人、做正人”的好场所,花桥里群众活动的活跃与否,是观察际下村乃至社会的兴旺发达的最好见证。
(6)、峙国亭。俗称四角亭,坐落在际下村南端,凡是从南向进出村,必须经过此亭。该亭始建于明隆庆年间,东、北与村道相连,西临溪,南右为出村大道。南面正中神龛上供祀着武圣关云长和关平、周仓的神像,加上该亭独特的15柱结构,又是甘国宝童年时玩耍练武的活动场所,因而就成为际下村最具标志的建筑,旧社会从际下村迁居外地的甘氏后裔,如遇际下宗亲,必考问该亭有多少柱子,东南北三向各多少级台阶?答对了才予以认亲,否则就视为不是真正的际下村人。
(7)、甘国宝故居。①出生地小梨洋村故居,在村东端,系其祖父甘元桂于清顺治期间所建,房屋坐北朝南,大门前有15级石阶的侧岭,大门内横廊正中十级石阶直通正房外廊,正房为两层楼式土木结构,分前后两进,前进中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后进中间一小厅,东侧为厨房,西侧为一睡房,甘国宝就生在该房内,据传其出生坠地,地陷一坑,至今还在。②故里际下村故居,系祖用房,位于该村曰字后路,为土木两层楼式建筑,深约18米、宽13米,正房为四扇20柱,上下层均分前后两进,前进正中为大厅堂,木厅左右各两个大厅房间,前厅左右横廊靠墙均有小弄(俗称墙弄)直通后进厨房;正中露天,当土墙底部有一口半圆形水井,其水清澈甘甜。故居大门为表砖门当两扇木门,门内甬道通前大厅,甬道两边各为天井,紧靠天井为走廊与廊房。
(8)聚宝桥。又称水尾桥,坐南朝北下临大溪右连飞来庙右至下举中;
(9)飞来庙。在水尾坐东向西今连聚宝桥,右崇祀飞来庙王夫人奶。
2、墓 葬
(1)龙际开基始祖甘细旷墓,地处际下村东南方后门山上其坟山形称葫芦倒地,按五行八卦坐巽已水出庚。现存墓为清道光七年(1827)重修,为青石构筑,墓碑似亭式结构,正立在酒桌石之上,主碑高52厘米、宽40厘米,上镌刻“皇明显始祖细旷甘公佳城”楷书碑文,碑周围结构为双层半圆圈连接两旁各三个石当,1993年对该墓又进行维修,墓坪改用水泥混凝土铺就。墓前左侧立有一块重修该墓的志碑。
(2)二世支祖、细旷公次子甘思玉公妣葬墓,在际下村南后门山蟹形,清朝嘉庆二十四年重建,全部选用青色石条石板构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墓高约5米,深约14米;墓坪高低分三进,最宽处8.6米;总深8.4米;墓碑状似卷书高93厘米、宽2.05米,酒桌石长达3米,宽1.1米。
(3)三世支祖甘良坦之墓,地处小梨洋村土名梨源里,其墓山形宛如大象之头,故称象形墓,原墓修造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由于年代久远,损坏严重,其裔孙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捐资进行重修,墓碑仍为原碑,高71厘米、宽65厘米,碑上镌刻“龙际甘公龙峰佳城”,“龙际”为际下村原名,“龙峰”为坂兜村的别称,甘良坦为坂兜村肇基祖,故以“龙峰”喻其名。
3、物质文化。
( 1)甘国宝任广东提督时,干隆三十三年御赐“福”字贴金匾一块,仍悬挂在际下村甘氏宗祠内。
(2)甘国宝原作指虎画一幅,现由际下甘氏后裔甘代琛保存。
(3)甘国宝彩色半身画像已在“文革”期间流失海外,现存于旅居马来西亚华侨甘维齐后裔家;同时流失的还有干隆皇帝御赐甘国宝的圣旨一幅。
(4)跑马场。是始祖细旷公、思玉公为了自卫健身,预防盗贼骚扰和大姓欺凌,而设的跑马练功射箭场所。今仍保留遗址,跑马场周边有20多棵大江南油杉映衬,风景优美。
(5)古有三十六景,:云路门、候门岭、迎仙桥、峙国亭、聚宝桥、爵陛亭、登瀛宫、凌云寺、飞来庙、郑公堂、墩上洋、洁霞岭、新中牌、旧龙邦、瑶台石、玉壶峰、甘墩坡、崐边岩、广通桥、恩诏门、华丽行、钱满池、马案山、羊蹄道、嵩顶岩、可谨岩、莲华寨、任砥岩、赢筹岩、桃原岩、飞龙湍、伏凤坡、梁州岱、丹砂岗、美沙堤、倚马磉。
(6)今有八景:朝天马首、眠地牛蹄、金鸡报晓、彩凤朝阳、石龟拱北、蛤蟆上港、矖日文笔、横桥锁枪。
4、历史名人 。
甘国宝,字继赵,号和庵,乳名利位。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农历已丑年五月十四日辰时出生于小梨洋村,自三岁起先后迁居际下村、古田县松吉乡长岭村、福州市文儒坊。自小聪颖好学,能文善武,十四岁参加郡邑文童试名列前茅,十九岁参加郡邑武童试而入泮,二十一岁(清雍正七年)参加乡试二甲八名武进士,选为御前侍卫,自此步入仕途。从干隆三年(1738年)起,先后历任:广东右翼镇标中草游击,南雄副将,督标后营(兼署督标水师)参将,肇庆水师参将,虎口门香山、湖广洞庭水师副将,贵州威宁镇、山东兖州镇、江南苏松镇、浙江温州镇、闽粤南澳镇、云南开化镇、广东雷琼镇总兵,并于干隆24年与干隆30年两度出任台湾镇挂印总兵,干隆32年升任广东提督,干隆34年调补福建全省陆路提督兼闽阅操大臣,因积劳成疾于干隆41年(1776)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五酉时病逝于泉州官置,享年68岁。甘国宝戎马一生,忠秉报国,无私无畏,清正廉洁,视百姓为父母,对下属如兄弟,功勋卓着,声名远播,为一代名将。系福建省第四位历史名人。
5、特色文化活动。
①武术活动。际下武术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从始祖定居际下后,为免盗贼、土匪骚扰,而聘请武师到村中习武,此后际下学武无间,发扬光大。约在明末清初时,第七代元品公少有状志,大有英雄气概,因先祖武功未能满足所好,逐外出访师学武,得到良好的传授,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且善轻功,能飞檐走壁。元品公对所学武功愿意发扬光大。当时为村里青年开展群众性习武,每年积收空闲后村中设有多馆习武。迄今村里仍保留着当年练武的工具。如:大石锁2件,(各500斤)大石球2个(各百斤)。约清康,雍时际下武术发展更快。如国宝公习文嗜武,兼应武童试,中武举人、武进士、成为清朝名将,彪炳千秋。略晚于国宝公之后的攀龙公亦志于练武而得中武举人。继国宝公、攀龙公习武中举后。村中人认为学武器不如学拳便捷。当时少年甘曹、甘六兄弟,逐前往闽南一带寻访拳术名师,在永春巧遇少林虎拳真传名师郑礼泰之子郑元辉师父,当即礼聘莅际下传授。由于甘曹、甘六兄弟勤学苦练、为人正直、得到郑元辉师父的武术真传和伤科验方。此后虎拳在际下扎根发扬光大。历代武师有:思玉公、元品公、国宝公、攀龙公、甘曹、甘六、甘茂元、甘郑意、甘王仔等,拳种有虎拳、板凳功、锄头功、竹杆功等。
②迎仙活动。每年农历6月,由7到9人组成迎仙活动首领,到龙际仙宫求择活动日期。迎仙活动祈求全村官升发财、丰收兴旺、幸福安康。活动期间做戏三天三夜,活动开始时由大男抬仙轿、香亭、香案等,其他大男小女拿匾扛旗子,队伍约几百人不等,队伍可胃宏伟状观,好似皇帝出城阵容。 总之际下村历史悠久、古建筑特色、文化活动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建筑、古文化保护良好。2004年以来我们乡村两级高度重视,已经成立了历史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际下历史名村建设方案。因此已具备了历史文化名村的条件。
‘叁’ 福建省都有哪些旅游景点
鼓浪屿,菽庄花园,风动石景区,滨海火山地质公园,马銮湾景区,鳌园网络地图
‘肆’ 屏南风景名胜地方特产历史文化
屏南是福建省既定的26个重点侨乡之一,海外各国包括港澳台约有8万华人华侨,其中以旅居东南亚的为主(占90%)。银判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屏南人口为137724人。 全县平均海拔830米,是福建省地势最高县份之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季昼夜温差大具有明显的高山气候特点。主要河流有古田溪上游柏源溪,霍童溪上游叉溪,年平均气温15.4℃,无霜野烂期250天。现有林地面积151万亩,其中竹林面积近16万亩,毛竹1546.3万根,森林蓄积量3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5.6%,绿化程度达91.1%,为福建省重点林区县,主要农副产品有无核柿、甘薯、大豆、油菜籽、松脂、笋干、香菇、草菇、金针菇、木耳、茶叶(其中黛春茶为上品),梨、柑橘、葡萄、猕猴桃,牡丹、杜鹃、四季兰传统名产红曲。 屏南是鸳鸯的故乡,屏山毓秀,汾水钟灵,奇山秀水孕育出绿色景区,境内名闻遐迩的鸳鸯溪是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后起之秀,它融溪、峰、岩、瀑、洞、湖等山水景观为一体,景区面积78.8平方公里,分白水洋、宜洋、太堡楼、刘公岩、鸳鸯湖五大景区,有白水洋水上广场、百丈水帘洞、鼎潭仙宴谷、如来观音同驾雾等奇观。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唯一的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每年有数千对鸳鸯来此越冬,生息在保护区内的还有猕猴、草鹗、金钱豹、苏门羚、蟒蛇、穿山甲、白鹇等 20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岭下乡上楼村东南山上,生长着有植物活化石之誉的水松,仅留存于我国,国家一级珍贵树种,上楼水松林是至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全世界保存最完整的原生天然水松林,被誉为珍稀的植物活化石。 境内现存古代廊桥56座,其中木拱廊桥13座,是全国现存木拱廊桥最多的县份之一,万安桥是现存全国最长(98.2米)的木拱 万安桥
廊桥,千乘桥、龙井桥和溪坪桥还被载入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代桥梁技术史》,广福桥、广利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乘桥、万安桥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屏南的四平戏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还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北路戏、平讲戏等丰富的剧种,被誉为“戏剧之乡”;屏南武术运动源远流长,这里自古以来盛行武术运动锋脊改,以武术强身健体,除暴安良,涌现出许多优秀人才。在明清时期就出过武举以上的名流14人,如出生在甘棠乡小梨洋村的清朝名将甘国宝,曾任九门提督(从一品)、钦赐荣禄大夫、台湾总兵等职;民间习武之风盛行,也因此被誉为“武术之乡”。
‘伍’ 屏南风景名胜地方特产历史文化...
屏南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面积1491平方公里,辖4镇7乡151个村委会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8.89万人。屏南县的基本县情概括为“五区五乡”。“五区”即老区、山区、林区、风景名胜区、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屏南是福建省卜模26个重点苏区县之一,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被誉为“红旗不倒县”;亩弊没屏南县又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境内山峦叠嶂,山地面积178万亩,占辖区总面积81%,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0%,全县平均海拔830米,为福建省最高县份之一;屏南为福建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县有林地面积151万亩,其中竹林面积近16万亩,森林蓄积量3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5.6%,绿化程度达91.1%,被省委、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十佳林业县”;屏南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鸳鸯溪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白水洋是国家地质公园和福建省十大旅游品牌之一,夏季气候凉爽宜人,是旅游避暑胜地,还有被誉为“植物活化石”的冰川期孑遗植物——水松林、南方独有的3 万亩中山草场、生态系统完整的甘棠中山泥碳湿地、康里原始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屏南是鸳鸯的故乡,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境内栖息数以千计的鸳鸯,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省级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五乡”即侨乡、水电之乡、廊桥之乡、戏剧之乡和武术之乡。屏南是省定26个重点侨乡之一,有海外侨台港迅纳澳同胞6万多人,“三胞”人口与县内人口比例为1比3;屏南县还是全省知名的水电之乡,境内溪流密布,水流急,落差大,指标好,水电蕴藏量达40万千瓦,目前,全县已建成大小水电站48座,装机总容量18万千瓦,正在建设的电站装机容量近20万千瓦;屏南是遐尔闻名的“廊桥之乡”,境内现存古代廊桥56座,其中木拱廊桥13座,是全国现存木拱廊桥最多的县份之一,万安桥是现存全国最长(98.2米)的木拱廊桥,千乘桥、龙井桥和溪坪桥还被载入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代桥梁技术史》,广福桥、广利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乘桥、万安桥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屏南的四平戏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还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北路戏、平讲戏等丰富的剧种,被誉为“戏剧之乡”;屏南县甘棠乡小梨洋村是清代名将甘国宝的出生地,甘国宝故乡习武之风盛行,屏南县也因此被誉为“武术之乡”。
‘陆’ 清朝名将甘国宝资料甘国宝故居在哪
着名的清代名将,曾任台湾总兵甘国宝的故居于明代崇祯八年始建,至清干隆年间,在干隆迟嫌皇帝的嘉奖下,最终完成。
甘国宝资料中提到,甘国宝生长在一个小农村中,他在二十岁的时候因为绝佳的武艺被录取成为举人,四年之后他成为了当年会试的第三名,后来被当时的皇帝雍正授予御前侍卫的职位。甘国宝当了五年码橘手的御前侍卫之后被外放,一直任职在外。他在31岁到41岁这十年期间,一直在当时较为偏远,离帝都较远的地方任职,例如山东、福建、虎门等地。这段时间因为他政绩开明,很受当地人的喜爱,他调职之后,许多人沿途送他、挽留他。
42岁的时候,他开始晋升,成为了湖南地区洞庭湖的一个副将。他46岁到49岁的这段时间,一直在中国的南方任职,口碑十分的好,深得老百姓的爱戴。50岁的时候,他掌管着整个台湾岛的防卫。两年之后,甘国宝再次晋升,他成为了福建水军的高官,尽管升了官,但是甘国宝那颗负责人的心并没有减退半分。身为高官的他,为了保证水防,经常亲自巡查。他一直在帝都之外任职,毫无怨言,兢兢业业,最后在巡查的时候因为病重离世。
从甘国宝资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英雄,一个时代的英雄,也是众多百姓的英雄。他的事迹至今都被广为传颂,这靠的不是他的钱财,而是一颗为民众尽心尽力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