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饺子是多少年
Ⅰ 饺子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是由医圣张仲景创造发明的。只不过当时的饺子是药用的,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食物,任何重大的节日里都会有它的影子,也是中国人民非常喜欢吃的一种食物。饺子馅有很多种,不同的人喜欢吃不同的馅,但是他们都有相同的寓意,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吃饺子都代表了对来年生活的美好期待。
Ⅱ 中国传统文化饺子来历
据说,东汉时期的张仲景为了救治耳朵冻伤的老百姓,于是发明的饺子,当时称为“娇耳”,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不过这个传说也不是毫无根据的胡编乱造的。中国栽培小麦的历史虽然超过4000年,但直到汉朝以后,随着碾磨等等农具的发明,才有了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面食。
所以把饺子的出生安排在东汉没有任何问题。东汉的庖厨俑手边就有这种带有花边儿的饺子形状的食物。1990年在新疆吐鲁番鄯善县旧城就发现了离今天有1700多年历史的魏晋时期的饺子,从形状来看,跟今天区别并不是很大,但是叫法可能就突破大家的认知了,大家都知道“饺”这个字的出现还得等到明代崇祯末年国子监生张自烈撰的《正字通》,那么,之前的饺子叫什么名字呢?
三国时期张揖的《广雅》中就曾经有记载过一种形如月牙的食物,叫做馄饨,没错!你没有看错,这就是人们的世界观中饺子就是馄饨,“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也写到。现如今北方和湖北县有些方言中怡然称饺子为馄饨。不过在这方面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研究,这些饺子的做法和后来用水煮了捞出来的做法有可能不一样,而是和汤混在一起吃,这种做法依旧保留在现在的华中地区如河南,西北地区如陕西等地区。他们还会在汤汁中加入香菜,葱花,虾皮之类的佐料。
到了唐朝时期才换成了现在这种吃法,这时候的人们称饺子为“牢丸”到了宋朝时期又改称为“角儿”。在宋代孟元老着作的《东京梦华录》中还记录着饺子的很多种类,比如水晶角儿,可能就是现在虾饺那样的饺子,煎饺自然就是煎饺子啦,“烙面角儿”,是一种烤制的饺子,还有驼峰角,应该是以形状来命名,甚至还有“素食角儿”,这种满足素食者的选择和爱好。
还有“食是食罗角儿”这种看不懂名字但貌似很厉害的饺子,饺子还有一个名字“扁食”,如今依然常用于中国北方,这个名字并不是指“扁的食物”它的来源可能是蒙古语的音译。那说到过年吃饺子这种习俗则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历史悠久,是有据可循的,大概在明朝时《酌中志》的记载中,正月初一要“饮柏椒酒,吃水点心”,其中“水点心”就是饺子。到了清朝时期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中就有提到“则元日至五日为破旧例食水饺子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