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概况 » 古代的午夜时间是多少

古代的午夜时间是多少

发布时间: 2023-03-30 22:32:50

‘壹’ 古时人们将一昼夜划分为多少时辰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拿孙辩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消缺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凯或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3.2分
古人将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
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二个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更天”前最大的数字是五,是指三时至五时。

‘贰’ 古代午时是几点

古代的这些子时,午时……,说明是几点? 中国古时用地支来计每天的时辰,相对应的是:子时(23-次日1),丑时(1-3),寅时(3-5),卯时(5-7),辰时(7-9),巳时(9-11),午时(11-13),未时(13-15),申时(15-17),酉时(17-19),戌时(19-21),亥时(21-23)。
一天分十二时辰
古人计时,只根据天色把一日划分为若干时段,如天将亮时为昧旦,日出为晨,太阳正中时为日中,日落之后为黄昏,夜晚叫宵或夕等等。后来,又将一昼夜分为十二等份,即十二个时辰。《左传??昭公五年》杜预《注》,载有十二时辰的完整名日为:夜半、鸡呜、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i、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时辰始于何时?据考证所得,是始于漠代。汉武帝时,以十二地支代表十二时辰,代替了原先的夜半、鸡呜、平旦……。每一时辰又分为两个小时段,如子时为子初、子正,丑时为丑初、丑正……。这样,一昼夜十二时细分为二十四小时,和现在的用法完全一致了。例如:子时为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丑时为一时至三时,寅时为三时至五时,馀此类推。不过十二时的概念,后世仍常沿用。人们又常提到五更天。究竟五更又是甚麽呢?古人常以五更为计时单位,将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为一个时辰。初更(一更)相当于戌时,二更相当于亥时,三更相当于子时,四更相当于丑时,五更相当于寅时。往时北京紫禁城中有更鼓楼,黄昏后鼓楼呜钟108声然后起更。南京、西安、天津等城市也建有鼓楼,每夜有更夫根据鼓楼上指示的时间打更报时,可说是保存旧习的表现。
十二时辰和现代时段对照表
夜半 鸡呜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i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十二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初 子正 丑初 丑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现代时段 23时 24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时
24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时 23时

古代的午时是什么时候 午时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差返类动物。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握兄。
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攻相等于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i、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古代的子时和午时是现在时间的几点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这样,每个时辰相 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 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但这不是最早的测时法。在这以前,如下表的俗称所反 映的情况。表内的俗称,是指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叫法。这种俗称,就是中国古 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计时的。“鸡鸣”“人定”,借助于半夜鸡叫和人入 夜睡觉的特征。“食时”“晡时”,借助虚皮饥吃饭时刻表示时间。古人一日两餐,早饭在日 出以后,隅中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食时”;晚饭在“日i(太阳偏西)以后,日 入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晡时”。其余八个时间以太阳位置为主要特征来命名的。 由于季节的不同,具体的时间差竟达两小时,因此后来被十二地支计时所替代。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 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 ,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在欧美国家,以一昼夜分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四刻,又可分为60分,每分为60秒 计算。由于计时器即钟表仅有12小时,只合一昼夜之半,于是以上午下午来辨别,以夜 12时(下午24时)正,为0时,夜(上午)1时为1时,以正午12时为12时,下午1时为13 时,下午6时为18时,下午11时为23时。 昼夜的起讫时间,有两种不同的算法,欧美的24小时自0时算起,即自夜12时起算。 在夜12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2时以后为次日。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夜晚11时 起至夜1时为子时,在夜11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1时以后为次日。 古时辰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俗称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今时间 23 - 1时 1 - 3时 3 - 5时 5 - 7时 7 - 9时 9 - 11时 古时 子初 子正 丑初 丑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今时23时 0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时 古时辰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俗称 日中 日i 晡食 日入 黄昏 人定 今时间 11 - 13时 13 - 15时 15 - 17时 17 - 19时 19 - 21时 21 - 23时 古时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今时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时 时辰 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时辰用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 时辰 子时 二十三点到一点 丑时 一点到三点 寅时 三点到五点 卯时 五点到七点 辰时 七点到九点 巳时 九点到十一点 午时 十一点到十三点 未时 十三点到十五点 申时 十五点到十七点 酉时 十七点到十九点 戌时 十九点到二十一点 亥时 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 循环使用,一周期为12个。经常与天干配合使用,60个为一周期。可用于记录年、月、日、时辰。所谓“生辰八字”即出生时刻年月日和时辰的干支,共8个字,因以得名。 纪年时,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属相,也叫生肖。 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

子时是几点?午时是几点?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i,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古时一天分多少时辰?各相当于现在的几点?上午11点多称什么时? 12个时辰~对应十二生肖~上午11点叫做午时……11点到13点都叫午时~古代有午时三刻~处斩听过吧

古代午时三刻是现在几点 午时三刻是指如今的中午12点45分 午时是11~13时 一刻为15分,故三刻为45分 ...... 在字典里的午时三刻只说了它是指12点,却没说几分 于是再去找了找答案 看到以下解释 :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 (“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 (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 “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 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 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 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 (以24小时制回答)午时三刻大约是11点45分。 以一日一百刻来计算的话可知午时三刻是11点43分12秒。 (一刻为14分钟24秒,大约为15分钟。)

古时的午时三刻是指几点 40分 昔日未有时钟反映几点,各地区分别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达各地方的十二时辰;
若是在刑场上,阳光明媚,本地亦可 直接观察太阳正当空,照射一木桩之背阴临消失之时--是现在将 近正午十二点(11:44分)时,开始动刀了。

古代行刑为什么要在午时一刻?那是几点? 我国古代非常注意死刑执行的时间,除了重要罪犯或在非常时期应立即处决的,从古代一直到清朝都是定在秋后处决。因为秋季草木凋零,呈现一派肃杀之气,行刑顺应天道肃杀之威。在执行死刑的具体日期上也有一定限制,如大祭祀日、致斋日、朔日、望日、上弦日、断屠日、二十四节气、假日、闰月全月以及雨未霁、天未晴都不能施刑。行刑的具体时辰也有规定,白天行刑必须等到午时,夜间行刑必须等到天明,这是各代的通例。
“午时三刻”行刑并非古代法律的明确规定,而见于戏剧、小说。古代的时刻是两套计时单位,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划为一百刻。午时约合上午十一时至下午十三时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时,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在古人看来,此时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且,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其鬼魂总是会缠绕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与其有关联的人。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这是习惯上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报应”和“因果轮回”,认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卦》)。作为法官、监斩官、刽子手个人来说,单靠法律护身还不足以避免杀人获得的报应,还必须靠“午时三刻”的阳气以及其他手段匡正怯邪。
午时约合上午十一时至下午十三时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时

中国古代的一刻是多长时间啊,午时三刻到底是几点啊? 古代一刻是半小时,一个时辰是四刻也就是两小时,午时是现在11时――13是,午时三刻也就是现在的12:30。一盏茶,一炷香当然会有长有短,茶杯有大有小,香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人为因素也有,但在古代一盏茶是10分钟,一炷香是15分钟,这一般只出现在小说中现实中人们常用日晷、滴漏的方式来计时
古人一天分十二个时辰,即
子:23――1
丑:1――3
寅:3――5
卯:5-7
辰:7-9
巳:9-11
午:11-13
未:13-15
申:15-17
酉:17-19
戍:19-21亥:21-23

‘叁’ 午夜是指几点到几点

一般来说,午夜哪碧即是子岁缓携夜,是指23点到1点之间
是指23点到1点乎伏之间

望采纳!

‘肆’ 我国古代记时里,“夜半”是什么时间段呢

那是在半夜里。夜里十二点左右。在古代,中国将一天分为12个小时。午夜是12个小时中的第一个小时,慧裂贺子时、夜时、三鼓,夜时对应的时间是从晚上11点钟到第二天凌晨1点钟。.古代的十二时辰是什么时间?子时:23点到1点;丑时:1到3;亥时:3到5;种时:5到7;辰时:7到9;上午9点到11点;午时:11到13;午时:13到15;时。15至17;酉时:17至19;午时:19至21;亥时:21时至23时 人民日报:你什么时候出生在 中国十二时辰之美?


午时:23时至1时,午夜,又称子时,是十二时辰中的第一个小时。丑。1至3时,谓之鸡鸣。寅时:3时至5时,平旦,黎明,夜与昼交替。5点至7点,日出,又称黎明,太阳刚刚出现的时间... "十年流浪八千里,一天想你十二个 "转起来,长知识了!"。


古人把夜晚称为 "三更 "和 "子夜",是从古代的计时习惯开始的。古人对白天和黑夜有不同的计时方式和名称。白天叫 "中",晚上叫 "庚 "或 "鼓",这可以从今天古人留下的钟鼓楼看出。在古代,每个城前派镇都有一个钟楼和鼓楼,钟在早上会敲响时辰,所以一天被称为 "几时"。古人将夜晚分为五更。除夕夜,"一宿连二宿,五表二表 "就是这个意思。


夜巡打梆子,用点来报时,所以夜里的时间叫 "庚";有些地方用打鼓来报时,所以夜里的时间也叫 "鼓",所谓 "吉庚天 "或 "吉古天 "都是这个意思。我们常说的 "晨钟暮鼓 "也是来源于此。

‘伍’ 古代子后午前 是几点到几点

古代“子后午前”唐朝前是0:00-12:00,唐朝后是23:00-11:00。

1、子时

唐前:0:00-2:00

唐后:23:00-1:00

子时:古时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

2、午时

唐前:12:00-14:00

唐后:11:00-13:00

午时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而正午十二时又有平午、平昼、亭午等别称。这时候太禅隐坦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携虚,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5)古代的午夜时间是多少扩展阅读:

古代时辰时刻对照:

1、子时

唐前:0:00-2:00

唐后:23:00-1:00

2、丑时

唐前:2:00-4:00

唐后:1:00-3:00

3、寅时

唐前:4:00-6:00

唐后:3:00-5:00

4、卯时

唐前:6:00-8:00

唐后:5:00-7:00

5、辰时贺桐

唐前:8:00-10:00

唐后:7:00-9:00

6、巳时

唐前:10:00-12:00

唐后:9:00-11:00

7、午时

唐前:12:00-14:00

唐后:11:00-13:00

8、未时

唐前:14:00-16:00

唐后:13:00-15:00

9、申时

唐前16:00-18:00

唐后15:00-17:00

10、酉时

唐前:18:00-20:00

唐后:17:00-19:00

11、戌时

唐前:20:00-22:00

唐后:19:00-21:00

12、亥时

唐前:22:00-24:00

唐后:21:00-23:00

‘陆’ 古代午时是什么时候

午时是11:00至13:00。

午时:

午时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而正午十二时又有平午、平昼、亭午等别称。如宋苏舜钦《紫阁寺联句诗》:“日光平午见,雾气半天蒸。”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辰

十二时辰的由来: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昏、戌时、日入、黄昏、人丁。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懂得十二时辰的换算,读懂了中国人的一天,中国十二时辰的优雅味道。

十二时辰的组成:

十二时辰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十二个时闭烂则辰:子、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人们可以从先秦的古籍中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我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 而已干支为纪。”(赵翼《靡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夏民族对人类天历仿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中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柒’ 古代的午夜时分应该是几点呢

古人在这方面好唯有些混淆了,子午相对的,其实应该是子夜和午时才对,子时是指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同理,午友咐培时就是上午11点到下午1点,子简烂午正好差12小时

‘捌’ 古时候每天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多少刻

一刻15分钟

一小时等于八刻

【正午】日中学,又名日钟政、正午等。(北京时间11: 00至13: 00)。

【不合时宜】日,又名日失陷、日震中等。当太阳西沉时(北京时间13: 00至15: 00),日沦陷。

【神食】喂食时间,又称日店、夜宵等。(北京时间15: 00至17: 00)。

[酉时]进入日,也被称为在日,坠落,在日和傍晚下沉,意思是当太阳下山时(北京时间17: 00到19: 00)。

黄昏,又称日黄昏、日黄昏、日黄昏等。这时太阳已经落山,天空将会黑暗,世界将会昏暗,一切都将朦胧,所以叫做黄昏。(北京时间19: 00至21: 00)。

【石海】人决定,又称人决定晕倒等。此时夜已深,人们已停止活动,休息了。人们决定保持安静。(北京时间21: 00至23: 00)。

古人说时间不分昼夜。他们白天说“钟”带察,晚上说“更多”或“鼓”。他们还说“晨钟暮鼓”。在古代,城镇里有许多钟鼓楼人,在早上(辰,今天7: 00),他们打卡报时,所以他们在白天说“几点”;黄昏(酉时,今天19点),鼓报时,所以说是几天鼓夜。都说时间有用,晚上“更”。这是因为守夜人巡逻的时候打梆子,用数数来报时。整个晚上又分为五更,第三更是孩子时间,于是有了“子夜”的说法。

时间下面的计量单位是“刻”,一次辰分为八刻,和每刻等于现在的十五分钟。旧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午开斩”,意思是,在三刻时间中午(离中午还有五分钟),当太阳达到顶峰,阴气立即消散时,这一滔天罪行应该受到“连鬼都不是”的严惩。

下面刻的是“汉字”,在广西, 广东,的粤语地区仍在使用,如“下午3: 10”,意思是“15: 50”。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保存有许多“古代汉语"”,原因是古代中原汉人长期居住在岭南,与中原人长期分离。它的语言与那些留在中原的人并不“与时俱进”。在“单词”下面的划分是未知的。根据《隋书律历志》,秒是古代时间单位,下面的秒是“突然”;如何皈依,书中没有说清楚,只说:“‘二雀行旁’薄如芒;突然“如极品蜘蛛丝”。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873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344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629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710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76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793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1930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576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553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