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概况 » 武周时期全国有多少人口

武周时期全国有多少人口

发布时间: 2023-07-11 04:12:57

① 武则天在位的时候,中国有多少人口

近来看到有人在谈论武则天时期经济如何繁荣、人口如何众多,因此写了这篇小文章,探讨一下武则天时期的人口问题。

一、武则天末期的籍面户口数字

据《唐会要》卷84记载: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七月,户部尚书高履行奏,计户三百八十万。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户部尚书苏瑰奏,计户六百一十五万六千一百四十一。

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至神龙元年(公元705年)这50多年间,唐朝籍面户口从380万户增长到615万户,增长235万户。

这条记载,被某些人反复拿来宣传,以证明武则天时期的经济好,人口众多。

但是且慢,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第一,人口不是一天就增长上去的,而是逐渐积累上去的。

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至弘道元年(公元683年)这30多年是高宗统治时期,光宅元年(公元684年)至神龙元年(公元705年)这20多年是武则天掌权时期,也就是说从时间上推算,这235万户的增长,主要功劳要归于高宗,次要功劳才是武则天的。

第二,这615万户,只是籍面户口,而籍面户口与朝廷实际管理的户口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在有些时期是非常大的。

原因很简单,当某个时期因天灾、战祸和朝廷的经济剥削等原因,人口会有大量死伤和逃亡,而如果朝廷对于逃死的人口不能及时从户口簿籍中剔除,而是继续保留,那就出现了丁口虚挂的问题,即籍面人口与朝廷实际控制人口出现差异。

下面我们就分2个层次来谈谈这个问题,即人口逃亡问题和人口虚挂问题。

二、武则天时期的人口逃亡问题

人口的大量逃亡,可以说是贯穿武则天的整个统治时期。

1、光宅元年(公元684年)至永昌元年(公元689年)

早在垂拱初年,人口逃亡问题就已经出现了。据《全唐文》卷211陈子昂“上军国利害事(三条)”记载:

当今天下百姓,虽未穷困,军旅之弊,不得安者,向五六年矣,夫妻不得相保,父子不得相养。自剑以南,爰至河、陇、秦、凉之间,山东则有、青、徐、曹、汴,河北则有沧、瀛、恒、赵,莫不或被饥荒,或遭水旱,兵役转输,疾疫死亡,流离分散,十至四五,可谓不安矣。

《资治通鉴》将陈子昂的上疏附于垂拱元年(公元685年),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是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向前推五六年,大致是高宗末年突厥复叛的时候,由于饥荒、灾害、战事等原因,导致剑南、河陇、山东、河北等地已经出现了人口流散达到“十至四五”的局面。

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高宗的责任,与武则天的关系倒是不大,而且在陈子昂上疏的时候,情况已经有所好转,如陈子昂所说,“幸得陛下以仁圣之恩,悯其失业,所在边境有兵战之役,一切且停,遂使穷困之人,尚得与妻子相见,父兄相保,各复其业,获以救穷,人心稍安,殆半年矣,天下可谓幸甚”。

可见,在垂拱初年,自高宗末年出现的大规模人口逃亡局面得以暂时的缓解。

但是,这种缓解也仅仅是初步缓解而已,因为就在短短数年之后,陈子昂在“谏雅州讨生羌书”(《全唐文》卷212)中提到,“况当今山东饥,关、陇弊,历岁枯旱,人有流亡”,《资治通鉴》将此事附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可见,在短短数年之内,山东和关陇地区还是出现了人口逃亡的问题。

当然,此时的人口逃亡问题并不别严重,因此陈子昂只是一般性的提出问题,朝廷也并未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2、天授元年(公元690年)至圣历二年(公元699年)

人口逃亡问题到了这一时期变得愈加严重。现将这一时期的相关奏疏列举如下:

(1)据《唐会要》卷85记载,证圣元年(公元695年),凤阁舍人李峤上表:

今天下之人,流散非一,或违背军镇,或因缘逐粮。苟免岁时,偷避徭役,此等浮衣寓食,积岁淹年,王役不供,簿籍不挂。或出入关防,或往来山泽,非直课调虚蠲,阙于恒赋,亦自诱动愚俗,堪为祸患,不可不深虑也。

此时李峤不但将人口逃亡作为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提出来,而且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办法:

臣以为宜令御史督察检校,设禁令以防之,垂恩德以抚之,施权衡以御之,为制限以一之,然后逃亡可还,浮寓可绝。

可见此时人口逃亡已经比较严重了。

(2)据《旧唐书》列传39狄仁杰传记载,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狄仁杰上疏:

方今关东饥馑,蜀、汉逃亡,江、淮以南,征求不息。人不复业,则相率为盗,本根一摇,忧患不浅。

(3)《全唐文》卷29唐玄宗“置劝农使诏”记载:

当天册神功之时,北狄西戎作梗。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水旱相仍,逋亡滋甚,自此成弊,于今患之。

《资治通鉴》将此事附于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可见,自天册万岁元年(亦即证圣元年,公元695年)至神功元年(公元697年),人口逃亡已非常严重,并一直拖延到开元年间都未完全解决。

(4)局部角度阐述
这一时期的人口逃亡问题,还有部分人从局部角度也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具体数据。

据《旧唐书》列传41张柬之传记载,张柬之于神功初年(公元697年)上表:

剑南逋逃,中原亡命,有二千余户,见散在彼州,专以掠夺为业。……且姚府总管五十七州,巨猾游客,不可胜数。

另据《全唐文》卷211陈子昂“上蜀川安危事(三条)”记载,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五月十四日,陈子昂上表描述四川部分地区的情况:

今诸州逃走户有三万馀,在蓬、渠、果、合、遂等州山林之中,不属州县。

3、久视元年(公元700年)至神龙元年(公元705年)

进入武则天统治后期,人口逃亡问题进一步恶化。

据《旧唐书》列传38韦嗣立传记载,韦嗣立上疏:

今天下户口,亡逃过半,租调既减,国用不足。

韦嗣立该上疏中提到,“国家自永淳已来,二十余载”,永淳元年是公元682年,后推20年,是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可见已进入武则天统治的后期。

而此时的情况是,天下户口已经逃亡过半。

这一说法是否有别的证据支撑呢?

《唐代人口问题研究》中提到唐代诗人王梵志的诗《天下浮逃人》有以下2句:

天下浮逃人,不啻多一半。

唐长孺先生在《读王梵志诗偶得》中考证,该诗作于武则天时期。

另据《全唐文》卷372柳芳“食货论”记载,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宇文融括户前夕,户口的逃亡情况是:

人逃役者,多浮寄于闾里,县收其名,谓之客户,杂于居人者,十一二矣。

即浮逃人口占总人口的10%-20%。

注意这已是开元十几年的事情了,经过了长安三年(公元703年)的大规模括户和开元初年的休养生息,民众已开始逐渐安定下来,但即便如此,浮逃人口仍然达到了10%-20%,可见,武则天统治后期的长安年间,人口逃亡过半,恐怕并无过分的夸张。

实际上,人口的大规模逃亡问题,也已经引起了武则天的重视,并开始进行大规模搜括逃户。

据《新唐书》列传50苏瑰传记载:

时十道使括天下亡户,初不立籍,人畏搜括,即流入比县旁州,更相庾蔽。

据唐长孺《关于武则天统治末年的浮逃户》分析,吐鲁番文件中有一份关于逃户的文件,其中明确提到“括户采访使”,而文件日期是长安三年(公元703年)三月。唐长孺先生认为,十道使括天下亡户,当在长安三年(公元703年)。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人口逃亡问题,贯穿于武则天统治的整个时期,而且愈演愈烈。

三、武则天时期的人口虚挂问题

上面分析了武则天时期的人口逃亡问题,但是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因为如果朝廷能及时剔除逃亡的人口,那么,籍面记载的615万户就不包括逃亡人口。

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笔者认为,实际情况糟糕的多,武则天时期伴随着人口逃亡,还存在严重的人口虚挂的问题。

(一)以出土文书证明人口虚挂问题

关于人口虚挂问题,冻国栋先生在《关于唐代前期的丁口虚挂——以敦煌吐鲁番文书为中心》中进行了详细分析。现摘录该文引用的几段出土文书记载:

1、吐鲁番阿斯塔那184号墓出土《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帐后西州柳中县康安住等户籍》记载:康安住,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疏勒道行没落;弟安定,垂拱元年(公元685年)金山道没落;弟安义,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疏勒道***。

2、《武周天授三年(公元692年)西州籍》记载:男那你盆,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帐后死;女迦勒,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帐后死。

3、《武周大足元年(公元701年)沙州敦煌县效谷乡籍》记载:夫邯屯屯,圣历三年(公元700年)帐后死;男长命,圣历三年(公元700年)帐后死;父师,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帐后死;母汜,圣历三年(公元700年)帐后死。

通过这些文书残片,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已死的人口,本应迅速除籍,但最长的居然近30年不曾除籍,据冻国栋先生考证,从目前出土的文书来看,这种现象始于武则天时期,太宗和高宗时期的出土文书中未发现这种现象。

(二)虚挂人口推算

结合武则天时期人口逃亡和人口虚挂的问题,我们大致推测一下武则天时期朝廷实际控制的人口。

1、根据韦嗣立和柳芳的文章推算

上文提到,韦嗣立在上疏中说人口逃亡过半,我们姑且算作50%,柳芳说开元早期人口逃亡10%-20%,折中考虑,按30%计。

当时籍面人口为615万户,乘以30%,则有大约180万户属于户口逃死而籍面不除的情况,扣除这一数字,朝廷实际控制的人口只有大约430万户,将此数字与50年前的380万户相比,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口增长是比较缓慢的。

2、根据庸调收入验证

这种推算是否合理呢?笔者通过对当时庸调年收入的情况进行验证。

(1)太宗贞观年间情况

先看贞观早年的庸调收入。

据《旧唐书》列传20戴胄传记载,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戴胄上表:

今丧乱已后,户口凋残,每岁纳租,未实仓禀。随即出给,才供当年。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戴胄上表:

军国所须,皆资府库,布绢所出,岁过百万。丁既役尽,赋调不减,费用不止,帑藏其虚。

通过以上2条记载,可以看出,在贞观初年,唐朝每年的庸调收入大约是100万匹绢,而每年大致是收支平衡,“随即出给,才供当年”,即每年的财政支出大约也是100万匹绢。

根据翁俊雄所着《唐初期政区与人口》一书的分析,按贞观十三年户口大簿记载,当时全国户口为300万户,1200多万口,平均每户约4人。

当然,这些户口并不都需要纳税,而是区分为课户和不课户,至于课户的比例,可参照天宝年间的比例,据《通典》食货典记载,“(天宝)十四载,管户总八百九十一万四千七百九,应不课户三百五十六万五千五百一,应课户五百三十四万九千二百八十”,课户所占比例约为60%。

据此推算,贞观十三年,全国课户约为180万户,假设每户一丁,唐朝当时的租庸调制度规定,每丁每年纳绢二丈(《唐代财政史稿》),则180万丁每年需缴纳绢360万丈,按四丈一匹计算,计绢90万匹,考虑到课户不可能每户只有一丁,因此90万匹的计算偏于保守,实际上可能会比90万匹稍多,而这正与上文引用的戴胄的岁收支绢100万匹的记载基本吻合。

这可以说明,贞观十三年的这300万户人口的统计,是比较准确的,基本不存在人口虚挂的问题。

(2)高宗永徽初年的情况

永徽初年紧承贞观,因此人口虚挂的问题同样并不严重。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人口380万户,按60%计算,课户约230万户,按每户一丁、每丁每年绢二丈(半匹)推算,每年收绢115万匹。

(3)武则天末期的情况

据《全唐文》卷236韦嗣立的“请减滥食封邑疏”记载:

臣窃见食封之家,其数甚众,昨略问户部,云用六十馀万丁。一丁两匹,即是一百二十万已上匹。臣顷在太府,知每年庸调绢数,多不过百万,少则七八十万已来,比诸封家所入全少。倘有虫霜旱潦,曾不半在,国家支供,何以取给?

《旧唐书》列传38记载,“及承庆卒,(嗣立)代为黄门侍郎,转太府卿”,而《韦承庆墓志》记载韦承庆卒于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则韦嗣立担任太府卿大约也在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虽然已进入中宗时期,但是距离武则天统治时期很近,此时的财政情况可以反映武则天统治末期的情况。

那么当时的财政情况如何呢?

当时每年的庸调绢数仅为70万至100万匹,当然,根据韦嗣立后面提到的“若必限丁物送太府,封家但于左藏请受,不得辄自徵催,则必免侵渔,人冀苏息”,可见当时食实封的家族收取的庸调不经过太府,而是直接征收,因此,计算人口时,这部分绢数需要加进来。

关于这部分庸调的数量,韦嗣立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出现了计算错误,当时调的征收标准是绢二丈,而不是绢二匹,对此,李锦绣所着《唐代财政史稿》进行了专门辨析,因此,食实封的家族拿走的是120万丈,即30万匹,而不是韦嗣立说的120万匹。两项合计,每年的庸调绢数约为100万至130万匹,我们姑且按最高额130万匹计算,以每丁每年纳绢二丈(半匹)计算,当时朝廷有丁260万口,据《资治通鉴》记载,神龙元年有户615万,口3700万,每户有6口,比贞观十三年的每户4口增加了50%,如果假设贞观年间课户每户1丁,则武则天末期当为每户1.5丁,据此推算,当时的课户仅为约170万户,而按照60%的比例推算,当时朝廷控制的实际人口仅仅为280-290万户,不到籍面户口的一半,还达不到贞观十三年的水平,与上文韦嗣立说的“今天下户口,亡逃过半”的判断基本一致。即便仍然按照每户1丁匡算,则课户约为260万户,按60%推算,朝廷实际控制的全国人口也仅仅为约430万户,与上文按照折中的30%逃户比例推算的数字基本一致。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武则天末期,在籍面615万户的背后,唐朝实际控制的人口下降到了什么程度,进而看到当时人口逃亡严重到了什么程度。而据此,我们也可以认真思考一下,武则天时期的经济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② 中国各个朝代的人口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人口最多

在古代开始,我们国家一直属于人口大国,而最早人口统计在西汉时期开始,当时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6000万。而这个数字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因为偏远的地区都无法确认人口的统计。那么我国各个朝代的人口数量有多少?我国哪个朝代的人口最多?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出这一份数据。

我国各个朝代的人口数量

夏朝人口:约200万 虽然《帝王世纪》统计: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这实属夸张,但通过多本史书记载证明,当时夏朝人口月200万人。

周朝人口:约1000万 这个数字是西周鼎盛时期的的人口,但是到了东周战乱,控制人口腔好,各个诸侯国控制掌管。

汉朝人口:400万-5600万 为什么之间起伏较大,因为当时各个诸侯争雄时期,常年战乱,西汉初约400多万人口,西汉末5900多万人口,但这时爆发了绿林起义导致人口锐减,东汉约2700万人口,而东汉稳定的人口发展,末期也达到了约5600万人口。

三国时期人口:800万人,三国鼎立,各个诸侯争雄,不得不说三国时期几乎都是战乱年代,大多人口丧命战场。

晋朝人口:约1600万 晋朝在三国时期结束后不仅仅是因为战争的结束发展迅速,一方面还是因为政治体制,选拔人才,世族体制,减轻人民税收的负担。

南北朝人口:约1100-2000万 十六国时期,当时出现羌、氐、匈奴的出现,他们开始和汉族人争斗,陜西一地的汉族人们大多被驱赶和逃亡。

隋朝人口:约4600万 《隋书·地理志》记载,隋炀帝大业五年 609年 8,907,546户 46,019,956人。但是末年大乱,群雄并起,人口急剧锐减。

唐朝人口:约1000万-5200万 唐朝是我国古代最繁盛的朝代之一。而多部史书记载的数字不一,有的记载盛唐甚至达到了约9000万人口。

宋朝人口:约2000万-4600万 宋朝初期约2000万人简让口,唐朝末人口锐减是因为唐朝扩大领土远征战场。而宋朝鼎盛时期人口约4600万人口。

清朝人口:约5000万-4亿 清朝的人口剧增,不得不说清 *** 提倡各省因地制宜,采用多种种植方法,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清朝也很少有战乱,这也让中国人口成为世界第一的国家。

民国人口:约4亿 新中国:(公元1949年)约5.5亿 2001年: 约13亿。

元朝人口:约6000万 当时蒙古人灭花剌子模,屠杀撒马尔罕城约百万人。元灭金后屠杀上千万,而大多人口都是 *** 。

明朝人口:约5000万-8000万 明朝的人口发展归根于农业发展, 在古代,农业是国家的重中之重,耕地的多少跟国力强弱有直接关系。当时明朝的矿产量也是世界第一。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人口最多?

宋朝时期人口就是超过一亿,之后到明朝晚期又达到1亿至2亿之间,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增为1亿5千万。明末清初,因为流寇扰乱、清兵入塞、入关战争与三藩之乱的关系造成人民生命与财产的损失。而饥馑、瘟疫使得中国人口又一次的急速下降。史学家葛剑雄认为拦圆局明清之际人口的跌幅估计可达40%,从崇祯元年(1628年)以来平均每年下降19%,至顺治末年达到谷底。康熙二十年(1681年)后,清廷平定三藩之乱并 *** ,经过康雍乾盛世获得长期的休养生息,人口得以迅速增加。清初人口数量未明确,史学家姜涛估算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后,人口增长到1亿;赵文林推估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超过1亿。除了国家安定之外,中国人口有赖占城稻与玉米、花生、马铃薯等新兴粮食作物的推广以支撑庞大的粮食需求。到干隆时期,全国人口正式突破2亿,到鸦片战争前夕的道光十三年(1833年)又猛增到4亿。清朝人口的增长一反中国人口过去的波浪式增长型态,呈现斜线上升。十九世纪时,清朝因为太平天国的起事、捻乱与回乱等战乱损失不少人口;光绪年间又发生不少天灾,光绪三年山西、陜西发生旱灾,因饥荒与暴乱而死的人达一千万以上。最后加上海外移民风气日盛,因此到清朝灭亡时,中国人口维持在4亿3千万多人,与道光年间的人口数差不多。

以上是关于我国各个朝代的人口数量,如你想获知更多信息,敬请关注!

>

③ 中国历史各大一统王朝时期的人口与疆域

       何谓“大一统”?即统一华夏的政权。何谓“华夏”?华夏是中国的古称,同时也是汉民族的别称。最初是代指周王朝及属于周“王母弟甥舅”的诸侯国,后来扩大至将九州地区全部包括在内,遂成为神州(即汉地,汉族的民族共同地域) 及汉族的别称,又称为“汉地九州”。因此,大一统王朝,必须是统一管辖九州。

       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北部、及辽宁省与内蒙部分地区。

兖州:大体位于古黄河和济水之间(今山东省西部、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东南部)。范围和治所随历史多有变更。

青州:大体指起自渤海以南、泰山以北,涉及河北、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地为肥沃白壤。

徐州: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黄海以西,涉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东南部,地为红色粘土。

扬州: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

荆州:大体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由荆山一带直到衡山之南地域。是汉族原居地区之一。

豫州:位于九州之中,故别称中州。当今河南省大部分属豫州,故简称“豫”。

梁州:指陕西、四川盆地、汉中及部分云贵地区。

雍州:位于今陕西、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宁夏、新疆部分、内蒙部分。

因此,中国历史上,真正能算得上大一统王朝的只有秦朝、西汉、新朝、东汉、西晋、隋朝、唐朝、武周、元朝、明朝、清朝等十一个。

再来看看各大一统王朝时期的人口与国土情况。

秦朝:人口2500~3000万,疆域340万平方公里。(公元前210年数据)

西汉:人口6300万,疆域609万平方公里。(元始二年的数据,也就是公元2年)

新朝:人口5000~6000万,疆域405万平方公里。(公元10年的数据)

东汉:人口6500万,疆域580万平方公里。(永和五年,即公元140年的数据)

西晋:人口3500万,疆域543万平方公里。经过三国几十年的征伐,人口损失将近一半!

隋朝:人口5000万,疆域467万平方公里。(公元612年数据)虽然又经历了一次大分裂,但是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民族经过了一次大融合。

唐朝:人口峰值8000万(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后据说只有3600万(统计可能有些问题,不过估计最多5000万),疆域峰值达到1251万平方公里。

武周:人口6000万,疆域1241万平方公里。武则天时期收复安西四镇,征服突厥。

元朝:人口9000万(1341年),疆域1400平方公里。很多人可能觉得怎么可能?那是因为好多人都把元朝和蒙古帝国搞混了。大唐疆域最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包贝加尔湖,总面积达1251万平方公里。而元朝只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不包括西部的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等四大汗国。

明朝:元末农民起义,连年征战,人口锐减,朱元璋时期人口6500万,之后人口开始快速增长,明朝中后期突破1亿,万历时期首次突破2亿!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甘薯之父陈振龙,福建商人陈振龙于1593年冒死从菲律宾带回了甘薯(大航海的时候西班牙从美洲引入),从而在国内大面积种植,有效解决了当时粮食不足的问题,从而促进了人口大幅增长,包括清朝人口快速增长都得益于陈振龙。所以,陈振龙可以称为“明朝袁隆平”)。明朝末年,因为起义、瘟疫等问题,导致人口锐减,据说清军入关时人口不足2000万!(这数据肯定不准,但是肯定不到1亿的)。明朝疆域峰值达到1100万平方公里。(1424年)

清朝:清初人口6000万,康熙时1.6亿,干隆时已至3.115亿,嘉庆时为3.831亿,光绪时3.1972亿,1851年达到4.36亿,清末4亿多(在民国时一般说四万万同胞,也就是四亿人口)。清朝疆域峰值1316万平方公里(1820年)。

以上数据来自互联网,肯定不准确,仅供参考。但是可以看一个大致趋势。

④ 中国各个朝代有多少人口

春秋战国期间,到前230年时中原各国总人口达到约3000万。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最终完成统一六国大业,之后持续不断的领土扩张,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全国总人口约3000万。三国时期民户人口加上带甲将士和吏估计总人口有820-830万人。

唐朝鼎盛时期约7475万到8050万口。960年的五代十国人口总为三千万人。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时,宋、金、西夏三国人口总数据估计达到一亿三千六百万人。1600年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人口有大约160,000,000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上升到一亿五千万。

(4)武周时期全国有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人口增减:

东汉末年分三国,纷争不停,自然战争不断,而打仗总是要死人的,此时人口跌至2300万就一点也不奇怪,而后历经东西晋、南北朝,不停的南北分裂,人口当然大幅下降。

之后的人口数量一直也保持这样一个趋势,和平时期人口增加,战争时期人口减少,隋朝人口大约恢复至6000万,而唐初为2400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开创让中国人口达到了第一个历史高峰,安史之乱前,中国人口达到9000万。

而后的五代十国的人口减少,到宋朝繁荣昌盛时人口增加,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富足的朝代,人口数量首次超过1个亿。而后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北方的人口急剧减少,而元朝灭宋后实行残酷的统治,人口增长很慢,直至明朝,人口最多时也不过6000万。

可自清朝后,中国人口开始了井喷式增长,从顺治年间破1亿到民国时的4亿,中国的人口开始了万万(亿)时代。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清朝盛世太平、粮食产量大幅增长,特别是红薯、薯仔这些高产的粮食作物从南美引进,老百姓再也不会因为没有粮食吃而饿死造成人口减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人口史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865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336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621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702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65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787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1923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568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546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