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人叫胡大桥
㈠ 中国姓“胡”的人有多少呀
胡姓胡姓为中国的第13个大姓,胡姓子弟人丁兴旺、枝繁叶茂,遍布于五湖四海、神州大地,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
胡姓探源谈及胡姓的肇端,根据《通志·氏族略》所总结的数十种姓氏的规则,胡姓来源可以归纳为:以谥为姓、以国为姓、改姓为胡。
1.以谥为姓
胡公满本姓妫,名满,胡公乃是他在西周所得的谥号。公当为爵位,而妫是舜所得之姓。据说殷革夏命,分封舜的后裔于陈,西周
仍旧承认这一事实。陈国王室为妫姓,胡公满之后裔有不为国军而不能姓妫者,则以谥号为胡,即为胡姓。
2.以国为姓
春秋时期,在今天的安徽、河南境内曾经建立过两个胡子国。一个为妫姓胡子国,另一个为归姓胡子国。异姓两个胡子国,依据姓氏形成的一半规则,其中应有以国为姓的。可是胡氏的各种家谱、族谱中几乎没有以胡子国的国君为本家族的祖先的记载。
3.改姓为胡
由他姓改从胡姓,是胡姓的又一重要来源。传说东汉的重臣胡广本姓黄或王,他的亲身父母因为贫困而不能养育他,于是将他置于翁中,投入河里。至于翁中的婴儿沿河顺流而下,有一胡姓长者听到婴儿的哭声,捞起浮翁,将孩子养育成人,这位黄姓的子孙便改从了胡姓。李唐皇家的后裔为胡三公拯救与危机之中,其后发达,遂为明经胡氏。随着少数民族的汉化,贵姓胡氏者甚多。最初见于史籍记载的北魏之纥骨氏取华夏之姓,为胡氏。此外,许多少数民族都有人改姓为胡的。胡氏以起源地为中心,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至汉时,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姓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姓遂迁入福建。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在台湾排名第三十八。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㈡ 中国有多少个姓胡的人
■胡姓排行
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
■姓氏源流
胡(Hú)姓源出有四:
1、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
2、出自姬、归姓,以国名为氏:
① 一个是姬姓胡国,在河南省漯河市东。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
② 一个是归姓胡国,在安徽省阜阳。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
春秋末期,这两个胡国先后被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子孙都以胡为姓,国人都以胡为氏,称胡氏,形成两支胡氏,世代相沿。
3、他姓改为胡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胡(纥)骨氏,入中原后改为汉姓,称胡氏。另汉代太御胡广,本姓黄,后改为胡姓,其子孙以胡为氏。又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
4、古代北方匈奴族后裔敕勒族人的姓氏。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冲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如后周的胡琮,就是敕勒族人,其后世子孙皆为胡姓。
得姓始祖:胡公满。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省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帝舜的后裔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奉守帝舜的宗祀。妫满所建的陈国即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包括今安徽省北部的阜阳、河南省中部的郾城等地,妫满云世后谥曰胡公,称胡公满。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妫满谥号为氏,称胡氏,此为河南胡氏。故胡氏后人尊胡公满为胡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胡氏的起源地,当然是周初的封地陈国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至汉时,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姓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姓遂迁入福建。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在台湾排名第三十八。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历史名人
胡 安:汉初着名教育家,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 遵:文武双全,位居于车骑将军。他有六子,最着名者是胡奋,他在晋宣帝时屡立战功,官做到镇南大将军。他的女儿胡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从此成为外戚,权势更加显赫。南北朝时期,拓跋氏统治的北魏对清河崔、范阳卢、太原郭、河东柳几个大姓重重打击,而胡奋后裔胡国珍之女却成为北魏皇太后,胡姓于是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盛极一时。
胡 瑰:后唐着名画家,河北省涿县人。尤工画马,用笔清劲细密,而骨骼体状都生动有神。
胡 瑗:北宋着名学者,教育家,江苏省泰县人。曾官至太常博士。提倡“明体达用”之学,开宋代理学的先声。
胡 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学者、思想家及新文化运动的着名人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曾获英美各大学致赠名誉博士学位三十五种。任北京大学教授时,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文学改革。曾任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及校长、驻美大使、国大代表、中央研究院院长。着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章实斋年谱、先秦名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丁文江的传记等数十种,另辑成胡适文存。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宋经学家。官至中书舍人兼侍讲。王安石废弃春秋,安国以为其乃先圣传心之要典,故仍潜心研究二十年。諡文定。着有春秋传、资治通监举要补遗等。
胡大海:明代大将,江苏省泗洪人,官封魏国公。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胡以晃:太平天国杰出将领,广西人。封护国侯,旋改护天侯,晋升封豫王。
胡林翼:字润芝,号贶生,湖南益阳人。道光间进士,累官至湖北巡抚,时洪杨军事盛,林翼创厘金,通盐运、改漳漕、增裕府库,固守武昌,为各省战争之根据,治军明纪律,又加意将才,尝曰:兵之嚣者无不疲,将之贫者无不怯。又曰:才者无求于天下,天下当自求之。世以为知言,后卒于军,谥文忠,有读史兵略及奏疏文集、胡文忠公道集。
胡志明:原名阮必成。越南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共和国主席。生于越南中部宜安省南檀县。1911年至法国,1920年加入法国共产党,创办流浪者杂志。1923年至苏联受训,成为第三国际干部。1924年至广州,成立青年越南革命者联盟。1930年回国,成立印度支那共产党,抗战期间被民国政府逮捕,后获释回越南,从事**游击战。1954年大败法军,建立北越政权,后协助南越共党分子成立越南共产党,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成立越南共和国。
胡耀邦: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湖南浏阳人。1933年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湘东南特委儿童局书记、少共中央局秘书长。次年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秘书。到隔陕北后,任少共中央局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抗大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代理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纵队政委、华北野战军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军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等。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共中共川北区委书记兼川北行署主任、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1975年任中科院党组负责人,着手整顿科学院工作。1977年起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曾组织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领导了全国范围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等工作;主持制定了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重要贡献。1980年后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主席。1987年1月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9年4月病逝于北京。
㈢ 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东园村胡氏有多少人
始祖明德公,居于湖南嘉禾县以及附近县市
字派是:
思椿公七子排行......自咸丰二年合谱以冶字辈后始统一字辈为:冶化纯熙久.,承平雅颂扬,咸亨宣惠泽.,迪教重伦常.........苏湖安定着,积裕喜流长。共百字。石丘下村己用到咸字辈。到咸字辈。
舜昶公后裔排行:
明时元春思,舜子叟卿均,景孟逢廷道,会文贤良芳,正显光明祖,治化纯熙久,承平雅颂扬,咸亨宣惠泽.,迪教重伦常.........苏湖安定着,积裕喜流长。共百字。
以上是舜昶公后裔居石丘下字辈排行。
明时元春思,舜子叟卿纲,芳均夫文宗,祖启甫思秉,正中和顺富,后同上。
以上是舜昶公后裔居上宅排行。
舜昶公以下子忠公一子文钦迁郴州平都后裔迁永兴县郴州市未录入。
舜潮公:
明时元春思,舜少孟仲季,八九百千福,绍秉金仁玉,贵大夭尚赐,后同上一样。
以上是舜潮后裔居新田县洞心排行。
舜杰公:
明时元春思,舜少五千德,细均进富仁,
永祖宗应,正朝尚大明,后同上。
以上是舜杰公后裔居桂阳县岩口排行。
舜会公:
明时元春思,舜子叟卿德,宗仕以湖甫,秉仁义大智,信文章华国,后同上。
以上是舜会公后裔居石燕排行。
舜举公:
明时元春思,舜少五千万,原孟祖廷道,会文玄元正,德兴开泰仁,后同上。
舜举公居小凤.排行。
舜连公:
明时元春思,舜夭时云绍,希彦永伯信,............................................,后同上。
舜连公后裔居平世胡家排行。
舜钦公:
明时元春思,舜子叟卿光,宗享受福禄,存应春朝廷,四良牙相永,后同上。以上是舜钦公后裔居宜章排行。
钦公后裔居临武.兰山.连州湖江头本刊未入。
元勋公后裔排行:
明时元春思,千万季
辛,
孟仕源廷,文潮珠世通,道泰贤才盛,后同上。
思善公居临武县后裔排行。
明时元春思,承心叟甫均,自彦友汜秉,仲士凤呜尧,舜贤才生应,后同上。
嘉禾胡氏的具体分布如下:
嘉禾长溷洞胡氏
始迁祖正林公、明新公,清康熙间由石邱下分迁长溷洞。至1930年,凡23户,男49人,女42人,共91人。
嘉禾黄泥冲胡氏
由嘉禾上宅分迁此。
嘉禾广塘胡氏
始迁祖本孔公,清干隆间由石燕来迁此。至1930年,共15户。
嘉禾石燕山胡氏
始迁祖明德公,字复初,江西南昌人,宋淳化间进士,奉祭九疑,经桂阳石燕时,喜其山水乃定居于此。后人分布于石丘下、龙潭、莲荷乡、大湖及广东等地。
嘉禾翰门胡家胡氏
自嘉禾上宅分迁此。至1930年,凡29户,男73人,女68人,共141人。
嘉禾牛矢冈胡氏
清道光间由嘉禾石燕迁此。至1930年,仅一户。
嘉禾平世胡家胡氏
支祖时升、时杰,明时由嘉禾石燕分支。
嘉禾下邹山胡氏
始迁祖舜籍公,清嘉庆间由嘉禾上宅迁此。
嘉禾上邹山胡氏
支祖化骅公,清道光初年自嘉禾上宅迁此。
嘉禾溪子头胡氏
始迁祖朝用公,明时自嘉禾石燕初迁大山窝炉下边,后居溪子头。
嘉禾长田尾胡氏
支祖文献公,清道光初由嘉禾石燕迁此,以垦荒起。
嘉禾白马庙胡氏
始迁祖文献公,与嘉禾长田尾胡氏同祖,自嘉禾石燕分迁此,以垦起。
嘉禾石板头胡氏
始迁祖文标公,自嘉禾石燕迁此。至1931年,共21人。
嘉禾黄泥宅胡氏
始迁祖仁恺公,明末由石燕徙蓝山鸡婆田,后迁嘉禾黄泥宅,以垦起。
嘉禾松家山、新屋场胡氏
始迁祖仁举公,由嘉禾石燕分迁此。
嘉禾石丘下胡氏
始迁祖舜脉公,自嘉禾石燕始迁马鞍山,后迁石丘下。至1930年,凡214户,男456人,女393人,共849人。
嘉禾坦洞坡胡氏
始迁祖章汉公,自嘉禾石燕迁坦洞坡(即坦塘坡)。至1930年,凡49户,男101人,女103人,共204人。
嘉禾小凤胡氏
始迁祖万先公,由嘉禾石燕分支小凤(一名起凤)。
嘉禾上宅胡氏
始迁祖芳伯公,元延祐年间由石丘下初迁小湖,旋迁大湖(即上宅)。至1930年,共1563人,族人分布麻池田、白竹园、焦元冲几十处。
嘉禾蛟龙潭胡氏
始迁祖尧琦公,自嘉禾上宅迁此,以畜牧起家。至1930年,凡107户,男218人,女216人,共434人。
嘉禾马家坪胡氏
始迁祖思恩公,由嘉禾上宅迁此,族人分析龙家洞、三将军。
嘉禾水源下胡氏
自嘉禾石燕分迁此。
汝城三塘胡氏
始祖铨公,传七世深斋,由江西吉安府芗城徙郴州之沤东草塘。深斋传三世至仕国,宋末徙桂阳江头湖上宅。再四传,关一郎徙三塘、官享等处;关二郎徙石泉;关四郎徙秀溪;关五郎徙资兴奖溪;关六郎徙星岸。至1932年,已传34代,共5000余人。
汝城中桂胡氏
始祖念五郎,宋末由湘潭县迁桂阳东藏胡家坪。传六世至瑞伯,迁马桥、中桂。后裔析矮江胡家、马桥、晴塘。至1932年,已传33代,共280余人。
零陵邮亭圩胡氏
始迁祖思衡公,明景泰间自嘉禾县石燕坪来此。
湖南永州零陵区邮停圩[梅溪]胡氏
始祖彦林公.彦海公,明末清初自江西吉水迁于此地,现有族人3000左右,湖南道县沈章塘为彦海公后裔.
字辈:彦.志------应有兴文学朝庭,惟期良仕献[建]忠臣[纯].昌大光明立新基,邦安家治乐长春
东安胡氏
始祖何庆公,元末为避战乱自外地徙居沙子湾(今新圩江乡境内)。其子祖一、祖六再徙石盆邸、长冲。后人分布于尖帽岭、玉成岭、黄泥洞、大盛桥、野猪冲等地以及武冈。
道县洪家宅胡氏
宋太平兴国年间,始迁祖茂才公由山东青州移居道州濂溪江洲边。族人分布于洪家宅、塘枧、板塘、松柏塘、龙背岭、牛桥、寺院胡等村。
宁远胡氏
原籍江西洪都(今南昌),宋淳熙4年(1177),始迁祖乌山公任宁远县令,殉难葬于宁远东城乡。长子居东僚(今上胡家),次子居东城(今下胡家),三子徙嘉禾,四子居石城(今琵琶乡)。
蓝山半洞胡氏
始祖滕公,宋隆庆间居石燕。五代孙五世迁蓝山楠木桥。六代孙少九迁居城内。二十七代孙集东,分居半洞。至1931年,凡45户,男120人,女89人,共209人。
蓝山大围胡氏
始祖藤公,十四代孙希贞居大围。至1931年,凡16户,男25人,女24人,共49人。
蓝山羊楼下胡氏
始祖藤公,二十三代孙荣旦分居此。至1931年,凡23户,男52人,女49人,共101人。
蓝山魁星楼胡氏
始祖滕公,二十三代孙荣赐自蓝山县楠木桥迁此。至1931年,凡22户,男60人,女38人,共98人。
蓝山南平乡下平山胡氏
始迁祖寿公,由嘉禾分居此。至1931年,凡50户,男112人,女108人,共220人。
蓝山大慈乡岩口铺胡氏
始迁祖方荣公,由宜章来蓝,居岩口铺。至1931年,凡12户,男29人,女19人,共48人。
蓝山大慈乡蓝后上中下村胡氏
始迁祖国荣公,清时由常宁大桥胡家迁蓝山。至1931年,凡46户,男95人,女69人,共164人。
蓝山凤感乡凤形冲胡氏
始迁祖文学公,清光绪时由衡州来。至1931年,共8人。
蓝山凤感乡龙泉塘胡氏
清康熙间由临武迁来。
蓝山舜乡黄南冲胡氏
始迁祖庆古公,清时由嘉禾迁来。至1931年,凡4户,男12人,女14人,共26人。
蓝山舜乡小里园胡氏
始迁祖昌主公,清顺治时来自广东。至1931年,凡3户,男11人,女9人,共20人。
蓝山舜乡高良头胡氏
始迁祖兴祥公,清干隆时来自宜章。至1931年,凡4户,男5人,女7人,共12人。
新田山口胡氏
始迁祖十二郎,清干隆间自江西迁居湖南新田县山口社门内。族人分布于鹅公井、零陵等地。至1948年,已传20代,男女丁口约2000人。宗祠位于山口。
新田枧头、十字胡氏
祖居江西泰和县,南宋淳熙元年(1174)迁嘉禾石燕,淳祐元年(1241)再迁新田,现居枧头、十字等乡。
新田鱼溪胡氏
始祖九九郎,宋时由江西鹅颈塘迁湘,开基于新田仁智乡鱼溪。族人多分布在骥村。至1948年,男女丁口共240人。宗祠在鱼溪。
新田骥村胡氏
始祖九九郎,宋元时自江西吉安因避侗傜乱事迁湘,开基于新田县仁智乡骥村。族人多分布在杨家、槎源、黄公塘等地。至1948年,男女丁口1050人。宗祠在骥村。
新田马步岭胡氏
始迁祖登科公,清顺治年间因避乱自零陵县迁新田县仁智乡马步岭。至1948年,已传11代,男女丁口共193人。宗祠在马步岭。
新田新墟胡氏
始迁祖长茂公,字祚华,清咸丰间由江西庐陵因洪杨革命而迁湘,开基于新田县长信乡新墟。至1948年,已传4代,凡16人。
新田明义胡氏
始迁祖明德公,两晋时代由江西省南昌县因奉钦命祭九嶷事迁湘,开基于新田县明义乡,族人多分布在石愁湾、洞心、长冲坊、平乐坊、杨家洞等地。至1948年,已传34代,男女丁口约4000余人。宗祠在平乐坊。
新田三和胡氏
始迁祖孟常公,元顺帝时代由本省桂阳县迁新田县三和乡颁村胡家。至1948年,已传20代,凡500人。宗祠在三和。
新田鹅公井胡氏
始迁祖钟献公,清康熙年间由零陵县因避乱而迁新田县崇益乡鹅公井。至1948年,已传12代,男女丁口凡130人。
双牌青山里胡氏
始迁祖明一公,字月亭,明洪武时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零陵永政乡西居里(今属双牌青山)。宗祠建于麻芝湾。清康熙36年(1697)有讳镐、多、容、从、
钦、铢者徙居四川遂宁。清干隆15年(1750)湘蜀曾合谱,1999年续修。从隋唐奉璋公至明一公三十二世字辈:奉天承命,日月照临,初开宇宙,奠定乾
坤,安绵世泽,朝作忠臣,既寿永昌,万代常明。明一公入楚字辈:四三千万,贵荣良大,文士金其(之),应(玉)国(绍)弘(宏)世。清干隆15年
(1750)楚蜀合订字辈:学(子)正开宗,尚志登朝,又希维兴。
黔阳供洪乡石修胡氏
始迁祖荣钦公,南唐卫国公赟十八世孙,世居江西泰和,明洪武时避祸弃官,隐迹湖南黔阳,居罗翁山之野,永乐年间迁居黔邑供洪乡之石修。清嘉庆15年(1810)纂有族谱。
溆浦胡氏
始祖德基公,晋江州刺史,子二十三人,皆以"宁"为字,十一子权宁、二十子涨宁,其后裔明初多支迁湘,落籍溆浦。权宁后裔住三、四都,涨宁后裔住二、五、
六都。1935年九修族谱。班派:荣春源添明,志应朝廷景,大兴万世新,昌莹行求淳,扬名(休)显(光)上策(国),济美耀宗亲,理学箕裘续,麟经轨范
遵,产(钟)奇昭令绪,毓秀迈群伦,衍庆在(维)敦笃,荐馨典恒(永)陈。
溆浦乾汊胡氏
始迁祖作源公,原籍河南开封。明永乐时,同刘伯川来溆屯田,遂家乾汊。
溆浦鹤田垅胡氏
始迁祖若虚、先保二公,明永乐2年(1404)同由贵州五开卫拨屯徙溆浦鹤田垅。
溆浦蜈蚣屯胡氏
始迁祖尚志公,明初由贵州黎平徙溆浦蜈蚣屯。
溆浦罗洪胡氏
始迁祖寿一公,明代由澧州徙此。
溆浦陈家坡胡氏
始迁祖显谟公,清初由新化徙此。
溆浦思婆溪胡氏
由安化徙此。
溆浦丝罗溪胡氏
始迁祖奇公,由沅陵徙此。
麻阳胡氏
始祖受公,居黄州府黄岗县龙叫湾,明永乐2年(1404)拔军屯辰溪县永安庄。其后裔迁居麻阳高村竹林坪,后又分迁各方。裔孙廷熙生有四子,清干隆间,长
一龙居胡家湾,次一点居谷积潭,三一大、四一寿居竹林坪,智强移居凉亭坡。后人分布于胡家、庙坳、仓屋等地。老字派:兴秉敬朝士单启道宗。清道光2年
(1822)修定字派:兴秉敬朝仕旦启,道宗世德定永安,天国民良正昌大,长有栋材庆万年,耀前继绪家声振,玉树联芳及弟先,景运义开登乍寿,经纶克展乐
尧山,祖公垂荫玄嗣盛,保卫江河钦俊贤。岩门凉亭坡胡氏字派:文智正茂兴,庆启胜朝庭,一永光宗耀,天星定国贞,高大宽广博,清明真和平,富贵经悠久,道
德利干坤,世代荣华顺,炽昌运常亭。会同胡氏
始迁祖巨智公,元时授资德大夫兼翰林侍讲,因避元末之乱而徙居会同。
会同胡氏
始迁祖有谋公,江西吉安府永丰人,元至正20年(1360)任靖州永平令,而家于会同。族人分布于龙孔、茶溪、杨柳冲等地。
会同胡氏
始迁祖原宗公,江西饶州鄱阳县人,宋宝祐丙辰(1256)进士,任云南昆明县令,解组归经会同而家焉。族人分布于黄毛、官洲、瓦窑等地。
靖州古二里胡氏
谱称始祖勋公,谪靖为昭信校尉,由上蔡迁居石家驿。
靖州大由胡氏
明洪武2年(1369)源公居和州东良乡,征蛮有功,授指挥。生有二子:成、胜,为义勇将军,分居靖之大由乡。至清光绪34年(1908),已传21代。
益阳板溪胡氏
始祖青贤公,字芝兰,明永乐13年(1416)由江西临川府清江县樟树街徙湖广之益阳板溪胡嘴湾。青贤公生有三子:有槐,其裔派衍映、受、孚、为四大房;
有宾,其裔派衍礼、约、文、政四大房;有明公无传。清光绪32年(1906)建青贤公祠于益阳板溪。嘉庆元年(1796)创修族谱,光绪5年(1879)
续修,光绪24年(1898)三修,1937年四修。槐房派语:松青有显,庭守光兴,正善成德,世代荣徵。宾房派语:松青有显,庭守光兴,正善成德,泽敷
南徵。三修续增派语:逢吉开新运,声名大远昌,诗书传后启,忠孝振纲常。四修续增派语:文学昭华国,隆时尚典章,良和生俊彦,达道永嘉祥。
益阳胡家湾胡氏
始迁祖志荆、志穆兄弟,清康熙年间自湖北黄冈来此开垦。
益阳洗澡坪胡氏
始
祖宋宣和中文定公,由闽数徙至潭,二十二传至智照公,清康熙间自新化麻溪初徙湘乡四十八都,后迁益阳十三里洗澡坪。清咸丰9年(1859)、宣统元年
(1909)、1940年纂修支谱。字派:渊源诚有自,国典大清廉,俊士光昭代,徽猷绍祖先。家声相继振,前绪允能扬,纯朴贻规远,春秋教泽长。
益阳黄源冲胡氏
始迁祖光肖公,明崇祯年间自江西高安避乱来此,其后衍居十九里新桥、十六里善厚冲。
桃 江岛山胡氏
始祖文俊公,字智千,原籍江西泰和县,元季随父徙宁乡泉溪泥湾,迄五派祖嗣泰公,字迪菖,明永乐3年(1405)复由宁徙益,占籍岛山,今
属桃江。九传至元派道、明、斌三公支分为三房。而道房不数传陆续往蜀,惟明、斌两房世居兹土。清康熙29年(1690),干隆19年(1754)与宁邑两
次合修,道光元年(1821)、咸丰4年(1854)、光绪8年(1882)、1930年益阳独修。始修旧派语:文云福祖,嗣添必廷,元朝国正,世弈承
宗。续增派语:昌基显盛业,绳武振家声,经术传儒士,词章壮玉京。
桃江修山草冈洲胡氏
始迁祖恒忠公,明景泰2年(1451)由江西迁此开垦。
桃江三堂街胡氏
始迁祖福寿公,明初自宁乡麦田迁此。
桃江石牛江胡氏
始迁祖福宗公,元武宗时由宁乡麦田经商,卜居石牛江。
桃江赵家山胡氏
始迁祖贯甫公,明洪武时由江西瑞州迁九里赵家山。
沅江胡氏
谱称该族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宋咸淳时恭德公六子:典治、典礼、典教、典政、典型、典事。各支迁徙不一,典治子溥渊,渊子艮,于明洪武2年(1369)
迁楚,居汉寿木皮垸。六传至嗣仙,永乐4年(1406)迁沅江后江湖。典礼子泮林,林子坤,九传至椿,侨寓善化,椿子佐臣、佐夏、佐商,明嘉靖时迁沅。典
教子洪范,传十五世至希旦,明季由华容迁沅。典政子浚哲,元贞时由豫章迁浙江,传五世至正蒙,明嘉靖丁未探花,爱芷江赤山而迁沅。典型世居华林,三子:海
晏、海清、海洪。晏子寿五,原籍湖北监利,三传至仁致,仁致五传至大麟、大朝,大麟五传学文,由监利黄婆垸徙居沅邑。大朝二传至荣范,由监利迁石首,五
子:辉甫、善甫、瑞甫、英甫、吉甫,清康熙时,辉、善落业沅邑郎荆堤。海清十三传至德禄,迁沅。海洪十二传至清永,亦由监利迁沅邑郎荆堤。典事世居江西吉
水县鹅颈大丘,传至汉箴,元至正时迁湖南宁乡麦田,子勋杰,又迁沅邑皮保七都曹家岭。1998年六支合修族谱,共男丁9730人,妇口9081人。谱中派
语:廉静鸿修广,先培浩泽长,清芳基圣哲,孝友发祯祥,缉敬绳熙业,升平致治康,诗书连永奕,庭瑞耀南湘。
沅江南洲胡氏
始祖启生公,明末清初迁居监利。子成章,复迁沔阳。孙宗廉于清初自湖北沔阳迁沅江,为南洲胡氏始迁祖。1917年纂修支谱。
沅江芷水胡氏
始祖定元公,元末自西域卜居江西吉水。其孙钦若于明洪武中叶徙居华容。十三世孙希旦于清初迁沅邑蠡山之赤保杨坡村下罗家塘。清光绪10年(1884)、1917年纂有支谱。
沅江杨梅山胡氏
先世明洪武2年(1469)自江西庐陵迁龙阳(今汉寿县)天心湖之木皮垸,后迁沅江之后江湖。至今全族人口约6000人,散居杨梅山乡。
沅江漉湖胡氏
先世明弘治2年(1489)自江西庐陵迁居湖南湘阴北港(今泗湖山区),部分散居锡江山(今南大膳镇)一带。
南县胡氏
始迁祖寿生公("吉"字派),居湘阴,因生计,清光绪4年(1878)迁居华容九都(今属南县),子孙分居南、华两县。派语:南本宏图吉,光传世泽长,华林开甲第,文定起书香。
安化神湾胡氏
始祖赟公,字质端,又字文美,后唐时期湖南潭州醴陵人。曾孙裕公于北宋初年任吉州签判,宦留泰和。赟公十七传至荣可公,元末至正年间自江西泰和迁湖南安化
县五都神湾。荣可公六世孙桥公四传至日淮、日海、日汉,淮房无传。海公五子:正纲、正 、正缘、正缙、正绅。汉公一子:正纬。派语:荣志应绍大,材钦天养
曰,正秉忠光祖,国立贤能佐,家齐仁让兴,继述宏先绪,诗书启后昆,鼎钟勋懋建,松柏节长存,理学辉金简,词章炳谏垣。1935年赟房与新化严房海、善两
房及溆浦德基派权、涨二房合修通谱,统一派语为:能佐家齐谱,资湘心德同,一本广联合,芬芳泽远隆。
安化峡溪、湘乡古台冲、谷皮林胡氏
一世祖铨公,字邦衡,号澹庵先生,谥忠简,因不满秦桧而被贬至湖南、广西。其次子俞公,字濬人,号拙斋,官侍郎,后卒葬于安化蓝市五昌山。俞公生有四子:
汉川公海三郎居安之峡溪;汉阳公海七郎远徙他处;汉江公海九郎迁湘之古台冲、涧山等处;汉清公海一郎迁湘之谷皮林。清干隆6年(1741)海一郎、海三
郎、海九郎三房合修族谱,嘉庆17年(1812)续修。班次:忠孝开基远(清正欲元善),启承定炽昌,光前惟笃叙,裕后在循良,理学宏经济,明伦立典常,
荣华余有庭,万代发书香。
安化五都连里胡氏
始迁祖应珂、应珠公,元至正元年(1341)由江西迁此。
安化归化高坪铺胡氏
始迁祖应琼公,元至正元年(1341)由江西迁来。
安化五都沙湾胡氏
始迁祖应琏公,元至正元年(1341)由江西迁来。
保靖胡氏
始迁祖宗荣公,由江西迁居辰州府沅陵县。支祖永盛公,字连仲,由沅陵县迁居保靖县。
泸溪胡氏
明末从湖北麻城经商迁入。
㈣ 胡氏人口在全国有多少
胡姓人口中国有1400多万。胡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三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3%。 胡氏以起源地为中心,向四处延伸。
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3位,分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
胡氏的起源地,是周王朝初期的封地陈国,国都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氏望族。
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四川、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七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湖北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0.4%。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即安定胡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
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氏遂迁入福建。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
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氏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
(4)中国有多少人叫胡大桥扩展阅读
起源始祖。
源于妫姓:出自舜帝的33世后裔妫满。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妫满,把长女大姬嫁给他,封之于胡(今河南柘城胡襄镇),让他奉守虞舜的宗祀。
后又封于株野(今河南柘城)建立陈国,侯爵,以备三恪,又迁都陈之宛丘(今河南淮阳),谥号胡公,因此又称胡公满、陈胡公。陈国公族后裔多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为氏,称胡氏。
迁徙传播。
舜帝后裔妫满早年被封于胡(今河南省柘城县胡襄镇),称“胡公”,筑胡襄城,胡姓出自其早期封地胡襄。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氏望族。
汉朝时期,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即安定胡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