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个蒋永乐
Ⅰ 中国自从科举考试以来总共出了多少状元
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 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 (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可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 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中国古代社会,从庶民百姓到 达官显贵,无一不坚定地认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的直接功利目的就是入仕。自孔老夫子起,“学而优则仕”成了亘古 不变的知识分子的奋斗之路。因而,苦读寒窗数十年,为的就 是金榜题名,为的就是以文入仕,为的就是跻身宦臣,光宗耀祖。状元及第,不但是天下读书人的毕生追求,而且在百姓心目中也具有“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 仰头看”的巨大殊荣。一旦殿试第一,马上就由吏部考试任其官位,或翰林院修撰,或着作郎、秘书郎,或掌修国史,或做天子侍讲,从此也就步入了凶险难卜的仕 途,开始了宦海沉浮荣辱的漫漫人生。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老其一生,终于登上了显赫的高位。如唐代,姓名可考的状元147人,事迹可考者29人,其中就 有5位宰相、8位尚书一级的官员(含次官)。而清代,114名状元中,官位累至一品尚书层次的达20人之多。可以说,在官场努力升职,成为状元这一群体实 现人生价值的至上追求。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殿试大金(长19.26米,高0.825米,满、汉文合壁,年月日及骑缝年押"皇帝之宝"印)
一介书生,考取状元实在不易。全国无数读书人,经过乡 试、省试,最后到殿试夺魁,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宋代大文豪苏洵就曾发过“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特别到了清代,考到白发满头仍然是个“童生” 的不乏其人。四五十岁中进士,人们并不觉得他年龄有多大,“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就是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生动写照。如宋代共产生了118个 状元,据《中国状元全传》载,其中生卒年可考者51人,其中20岁—30岁中状元者37人,占72.5百分号,最小的18岁,50岁以上中状元者2人。清代共 有状元114人,生卒年可考者54人,其中20岁—30岁中状元者19人,占35百分号,最小的21岁。50岁以上中状元者5人,最大的62岁。状元之路绝不 易于巴蜀之道。
唐代,进士科考试主要是三场,其后各代基本沿用下来。 一场是贴经,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填空。主考官从诸子经书中选取一行,然后把其中的三个字贴盖住,让考生读出被贴的字是哪几个,其用意不过是考考生的背功,测 试一下考生对经书的熟练程度。第二场考诗赋,每个考生作诗一首、赋一首,这一场极为重要。如唐开元二年(714年)赋试的试题叫《旗赋》,且规定必须以 “风日云野,军国清肃”八字为韵。当朝状元李昂写了一篇27句327个字的赋,全文洋洋洒洒,文辞雄劲,用韵准确,在录取的27名进士中,名列第一。第三 场考试策,就时务出个题目,让考生回答自己的见解,目的是想看看考生对治国方略的独到见解,以为国家选择治国平天下的英才。这三场考试都实行淘汰制,每场 皆定去留。只要一场考不好,状元梦随之破灭。宋仁宗后,又对科考进行了修改,按策、赋、贴经、墨义的次序,让参试者并试四场,综合平衡后再定夺。考生考完 后,由“读卷大臣”排出前十名,呈送皇上,最终由皇上根据个人评判圈定谁为“第一甲第一名”。所以说,能中状元者大多都是当朝才子。他们天资聪慧,勤奋好 学,或有良好的文化氛围,或有独特的天赋异质,往往具有众人称颂的绝代才华。如明代状元杨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 论》”,十三岁诗名满京华,被诗坛领袖李东阳收为高足,十九岁中举人,二十四岁中状元,成为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郎。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殿试大金榜局部
在这七百多位状元郎中,也不乏平庸之辈。为数不少的人 高中状元后,一事无成。他们性格怪僻,饮酒成癖,穷困潦倒,暮年凄惨。唐代昭宗光化二年(899年)状元卢文焕,穷苦之极,连顿酒也喝不起,可谓够可怜的 了。还有许多状元,为官一任,了无政绩,终生平平。更有甚者,投降叛军,诬陷谄媚,被史书称为“奸邪小人”。如投降金兵、助纣为虐的北宋状元莫俦。此等状 元,无以入史,难留清名,可称状元中的不肖败类。
在状元科考中,有时也并非全凭真才实学,有的人就是靠 走关系或是偶然原因高中状元的。唐代就有“许愿状元”牛锡庶、“自荐状元”尹枢、“相扑状元”王嗣宗等,从其绰号即可见其为人。状元裴思谦则更为恶劣,唐 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礼部侍郎高锴知贡举,主持科举考试。他标榜公正,宣言杜绝请托。裴思谦凭与赫赫有名的大宦官左神策军中尉仇士良的关系,要求高 锴让他当状元。当时,文宗皇帝是个傀儡,仇士良权倾朝野,裴思谦怀揣仇士良的信,公然对高锴说:“裴秀才非状元不放。”高锴沉思良久,自知无力相抗,不然 马上就会大祸临头,只好无可奈何地把裴思谦录为状元。天下动乱,皇权旁落之时,貌似公正的科考常常难脱权宦重臣的掣肘,成为宫廷政治的玩偶,这不能不说是 科考状元的悲哀。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殿试小金榜局部(长1.05米,高0.34米,满、汉文合壁,不押印)
历代状元中,大多出身名门望族。他们从小就处在优裕的 家庭环境,既有重臣之后,又有名士之家。有的甚至是父子状元、祖孙状元、宰相子、尚书婿。父辈的荣耀和辉煌的地位为他们登上科考的顶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许多人就是靠名臣的举荐和培养,顺利圆了状元梦。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状元出身寒门。他们全凭自己的才智成为一国学子之冠。特别是宋太祖,为了革除唐代权 贵操纵科举、营私舞弊的沉疴,在科举中加强对权贵子弟的监督限制,有意选拔了一批平民子弟科举及第。如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的状元吕蒙正,幼小 时就被父亲赶出家门,随母流落龙门山,栖居山间石窟中。元代杂剧名家关汉卿的《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便是以吕蒙正的贫寒生活为素材创作的戏剧。孤贫寒酸的 吕蒙正,依靠自己的天赋才智和刻苦学习,31岁大魁天下,42岁位居宰相。成为两朝辅弼,万众景仰。各朝历代,都有像吕蒙正这样的状元郎。他们成为庶民百 姓通过科举之路出人头地的幸运骄子。
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者为国家选拔官吏的一条重要途径。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看见新科进士从考场中鱼贯而出时,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一千多年来,科举制度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有真才实学的治国安邦 人才,构成了统治集团从中央到地方官僚队伍的中坚支柱。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种历史奇观:状元们以文得名,而在文学艺术上有较高成就者了无几人,很少有人步 入大家之列。他们身为状元,诗赋词文,无所不通,往往都有诗书传世,有的甚至着作等身。然而,其中的绝大多数人自高中之后,从此潜心仕途,无意文字,热衷 于官场得意,专注于富贵得失,已经无心无力对文学艺术加以执着探索。700多位状元中,除杨慎、柳公权等几位获得较高的成就外,大多数人都文绩平平,难传 千秋。状元难入大家之列,而大家又很难高中状元。唐宋两代265名状元中,苏轼等八大家,李白、杜甫等大诗人,无一人摘取状元挂冠。这一极为独特的历史文 化现象,至今仍是困惑人们的古代文化之谜。
中国科举时代究竟有多少状元(不含武状元和女状元)呢?据史籍记载,唐代,共有状元139人;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沿唐制,有状元11人;宋代有状元118人,元代的蒙、汉状元共32人;明朝有状元90人;清代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时,其间有状元114人,总计由唐初到清末,共有状元504人。
辽代的状元为18人;金代的状元为15人,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有状元1人;太平天国的状元有14人,若上述状元可与唐、五代、宋、元、明、清状元同列,则中国历代状元共计552人。
一千多年间连中三元的共有17人,如明洪武年间的许观、正统年间的的商轺。
附历代状元情况: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他状元及第次年,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慈禧太后即下诏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年) 女科状元傅善祥。
★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钦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年) 丙辰科状元翁同龠禾。他一生两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癸亥科状元李遵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于天庆十年(1203年)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年) 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 、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着者。
★历代科举考试中,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广羊、杨真宀、冯京、王岩叟等6人。
★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 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人。
★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年)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杜(甫)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年)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兆页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二年(949年)己酉科状元王溥。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仿效。这一贡献被《四库提要》称为“厥功甚伟”。
★历代状元中,着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 辛未科状元杨慎。他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着名学者。其平生着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二千三百首左右,着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历代状元中,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庆二十年(1817年)丁丑科状元吴其睿。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见,绘图列说,并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文献,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是我国19 世纪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专着。
★历代状元中,最着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癸丑科状元陈亮。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和朱熹多次进行过义利、王霸关系的辩论。其学说独具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着名的文学家。
★历代状元中,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作出贡献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状元张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着作。
★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状元洪钧。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着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用西方着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年)壬戌科状元郑颢。他状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年) ,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驸马人选推荐给唐宣宗,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
★历代状元中,唯一在刚刚及第后即被皇帝下令处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南榜(或称春榜) 状元陈安阝。因该科殿试录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满。明太祖朱元璋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安阝等人一并处死。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字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 年) 癸巳女真进士科(又称策论进士) 状元徒单镒,为女真族人。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女真文字。
★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至哀帝(907年)丁卯科,285 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人。在《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39余人。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从顺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进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状元张謇,247 年间,共产生状元49 人。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人。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县,是南宋时期的永福县(今福建永泰)。自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年)辰科,七年之间,连续产生萧国梁、郑侨、黄定3名状元。
★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张式(兄) 、张正甫(弟) 等兄弟状元19人。
★历史上产生父子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张去华(父) 、张师德(子) 等父子状元6人。
★历代兄弟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唐咸通十四年(873年)癸巳科状元孔纟熏(兄)和唐乾符三年(876年) 丙申科状元(弟)孔缄。兄弟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历代父子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已巳科状元安德裕(父)和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壬申科状元安守亮(子) 。父子二个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状元张謇。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年)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是清干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武科状元马全。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干隆十七年(1752年) 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被削夺官职。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干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中状元。
Ⅱ 全国王姓人口是多少
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其次是李姓,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
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的姓氏有12个,依次是: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位列前100名姓氏的还有:谢(23)、宋(24)、唐(25)、许(26)、韩(27)、冯(28)、邓(29)、曹(30)、彭(31)、曾(32)、肖(33)、田(34)、董(35)、袁(36)、潘(37)、于(38)、蒋(39)、蔡(40)、余(41)、杜(42)、叶(43)、程(44)、苏(45)、魏(46)、吕(47)、丁(48)、任(49)、沈(50)、姚(51)、卢(52)、姜(53)、崔(54)、钟(55)、谭(56)、陆(57)、汪(58)、范(59)、金(60)、石(61)、廖(62)、贾(63)、夏(64)、韦(65)、付(66)、方(67)、白(68)、邹(69)、孟(70)、熊(71)、秦(72)、邱(73)、江(74)、尹(75)、薛(76)、闫(77)、段(78)、雷(79)、侯(80)、龙(81)、史(82)、陶(83)、黎(84)、贺(85)、顾(86)、毛(87)、郝(88)、龚(89)、邵(90)、万(91)、钱(92)、严(93)、覃(94)、武(95)、戴(96)、莫(97)、孔(98)、向(99)、汤(100)。前100个姓氏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84.77%。
Ⅲ 从古代中国一共出了多少位文状元,武状元
科举制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开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凡1282年间历代王朝共选拔了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有姓名记载的)。
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刘春霖。其中文状连中三元者14人,武状连中三元者1人。
因历朝历代多以文艺及哲理为取才的标准,虽然这些状元中不乏政治家、史学家,但仍以文学家为多。其中较为人知的有,唐代的贺知章、王维、柳公权,宋代的张孝祥、文天祥,明代的胡广、杨慎,清代的翁同龢、张謇等。中状元称为“大魁天下”,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誉,但大多数的状元,因为个人的因素或当时环境的牵制,使其一生不能大伸手脚,有所作为,而终至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状元翁同龢。他一生两次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癸亥科状元李遵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于天庆十年(1203年)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年)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年)辛酉科状元崔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进士状头(状元)、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着者。
历代科举考试中,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庠(xiáng,即宋郊)、杨寘(zhì,同‘置’)、冯京、王岩叟等6人。
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人。
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年)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杜(甫)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年)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頫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己酉科状元王溥。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仿效。这一贡献被《四库提要》称为“厥功甚伟”。
历代状元中,着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状元杨慎。他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着名学者。其平生着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二千三百首左右,着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历代状元中,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庆二十年(1817年)丁丑科状元吴其浚(jùn,同‘浚’)。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睹,绘图列说,并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文献,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是我国19世纪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专着。
历代状元中,最着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癸丑科状元陈亮。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和朱熹多次进行过义利、王霸关系的辩论。其学说独具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着名的文学家。
历代状元中,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作出贡献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年)甲午科状元张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着作。
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状元洪钧。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着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用西方着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19.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年)壬戌科状元郑颢。他状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年),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驸马人选推荐给唐宣宗,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
20.历代状元中,唯一在刚刚及第后即被皇帝下令处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南榜(或称春榜)状元陈安。因该科殿试录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满。明太祖朱元璋怀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安等人一并处死。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癸丑三年(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年)女科状元傅善祥。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字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癸巳女真进士科(又称策论进士)状元徒单镒,为女真族人。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女真文字。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他状元及第次年,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慈禧太后即下诏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
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至哀帝天四年(907年)丁卯科,285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人。在《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余人。
中国历史上,一届科举考试中由同一地区包揽前三名发生在明朝建文二年,来自江西吉安府的胡广、王艮和李贯包揽了一甲前三的状元、榜眼、探花。永乐二年则诞生了一个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科举奇迹:同样是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才子们包揽了此次科举考试前七名!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从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武进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南通籍状元张謇,247年间,共产生状元49人。
注:清朝一代正宗江苏籍状元应为43人。之所以有49人的说法的原因是戴有祺(康熙30年状元)、王敬铭(康熙52年状元)、秦大成(干隆28年状元)、徐郙(同治元年状元)等4人严格说应属上海人,而当时上海属于江苏;吴信中(嘉庆13年状元)、黄思永(光绪6年状元)等2人原籍都是安徽休宁、寄籍在江苏。就算除去这4人,江苏的43人仍大大领先于第二的浙江19人(如不算寄籍在外的应为18人)。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人。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县,是南宋时期的永福县(今福建永泰)。自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年)辰科,七年之间,连续产生萧国梁、郑侨、黄定3名状元。
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张式(兄)、张正甫(弟)等兄弟状元19人。
30.历史上产生父子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张去华(父)、张师德(子)等父子状元6人。
历代兄弟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唐咸通十四年(873年)癸巳科状元孔纟熏(兄)和唐乾符三年(876年)丙申科状元(弟)孔缄。兄弟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历代父子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已巳科状元安德裕(父)和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壬申科状元安守亮(子)。父子二个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状元张謇。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年)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是清干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武科状元马全。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干隆十七年(1752年)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被削夺官职。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干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
历代状元中,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永徽七年(656年)登第的苏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登第的郭元振,都是18岁。
历代状元中,有史可查的最年老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直考到70多岁,才因一偶然机会毛遂自荐,成了状元。嘉庆年间,杭州人王严,以80高龄中试,但未及殿试就死了,不然的话他也许会打破尹枢的纪录。
历史上唯一一次同年文武两状元均为同一个地方举子,发生在北宋熙宁九年(1076),福建路兴化军(今莆田市)的徐铎和薛奕分别高中文武状元,宋神宗得知大魁天下的文武状元乃是同乡时,不由龙颜大悦,特作诗以赐,诗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
历代状元中、在今天地位最高的,当属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状元陈文龙(福建莆田人),明永乐六年(1409年),朝廷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清干隆四十六年(1782年)皇帝加封陈文龙为镇海王,是福州城惶庙神。
在历代状元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因为诗赋被罢免的状元,为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状元莆田人徐寅,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一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
历代科举唯一一次“四异”同科,为绍兴八年(1138),莆田人黄公度(1109-1156)殿试进士第一名为榜魁(状元);陈俊卿(1113-1186)第二名为亚魁(榜眼);林邓七十三岁,为榜尊;龚茂良(1121-1178)十八岁,为榜幼。时称“四异”同科。又,黄公度与陈俊卿,又被称为“魁亚占双标”。
许泰: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封爵、被皇帝收为义子、被赐国姓(朱)的武状元―明弘治十七年(1504)武状元许泰。
张三甲: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武状元张三甲。
朱虎臣:中国科举史上年龄最小的武状元―宋绍兴年间的朱虎臣,皇帝赐他武状元时,年仅九岁。
李遵顼: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状元而当皇帝者―西夏元庆十年(1203)状元李遵顼。
郑冠:中国历史唯一先考取文状元又武举高第的人―唐朝长庆三年(823)文科状元、大和二年(828)“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登第者郑冠。
Ⅳ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状元
据史籍记载,唐代,共有状元139人;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沿唐制,有状元11人;宋代有状元118人,元代的蒙、汉状元共32人;明朝有状元90人;清代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时,其间有状元114人,总计由唐初到清末,共有状元504人。
辽代的状元为18人;金代的状元为15人,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有状元1人;太平天国的状元有14人,若上述状元可与唐、五代、宋、元、明、清状元同列,则中国历代状元共计552人。
一千多年间连中三元的共有17人,如明洪武年间的许观、正统年间的的商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