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种植绿茶加工价格多少
⑴ 茶叶的种类及具体价格
基本茶类:
绿茶----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清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红茶----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白茶----是我国的特产。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黄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再加工茶:
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的称为再加茶,包括花茶、紧压茶,液体茶、速溶茶及药用茶等。
药茶----将药物与茶叶配伍,制成药茶,以发挥和加强药物的功效,利于药物的溶解,增加香气,调和药味。这种茶的种类很多,如“午时茶”、“姜茶散”、“益寿茶”、“减肥茶”等。
花茶----这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茶叶花色品种。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种产品,在我国很受喜欢。一般是用绿茶做茶坯,少数也有用红茶或乌龙茶做茶坯的。它根据茶叶容易吸收异味的特点,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化品种有茉莉花、桂花等好几种,以茉莉花最多。
从世界上来看,在以上类茶中,以红茶的数量最大,其次是绿茶,最少的是白茶
⑵ 绿茶加工过程一共分几步
绿茶的加工,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绿茶杀青
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使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制约。
绿茶炒青
平静书斋
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长条形、圆珠形、扇平形、针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等。
长炒青精制后称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质特征。如珍眉:条索细紧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泽绿润起霜,香气高鲜,滋味浓爽,汤色、叶底绿微黄明亮;贡熙:是长炒青中的圆形茶,精制后称贡熙。外形颗粒近似珠茶,圆结匀整,不含碎茶,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离出来的长形茶雨茶大部分从眉茶中获取,外形条索细短、尚紧,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圆炒青:外形颗粒圆紧,因产地和采制方法不同,又分为平炒青、泉岗辉白和涌溪火青等。
平炒青:产于浙江嵊县、新昌、上虞等县。因历史上毛茶集中绍兴平水镇精制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细圆紧结似珍珠,故称"平水珠茶"或称平绿,毛茶则称平炒青;扁炒青:因产地和制法不同,主要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
绿茶烘青
是用烘笼进行烘干的。烘青毛茶经再加工精制后大部分,作熏制花茶的茶坯,香气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数烘青名茶品质特优。以其外形亦可分为条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针形茶等。条形烘青,全要主要产茶区都有生产;尖形、片形茶主要产于安徽、浙江等省市。其中特种烘青,主要有马边云雾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汀溪兰香、六安瓜片、敬亭绿雪、天山绿茶、顾渚紫笋、江山绿牡丹、峨眉毛峰、金水翠峰、峡州碧峰、南糯白毫等。如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整,有锋毫,形似"雀舌",色泽金黄油润,俗称象牙色,香气清鲜高长,汤色杏黄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绿茶晒青
是用日光进行晒干的。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有少量生产。晒青绿茶以云南大叶种的品质最好,称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质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绿茶蒸青
以蒸汽杀青是我国古代的杀青方法。唐朝时传至日本,相沿至今;而我国则自明代起即改为锅炒杀青。蒸青是利用蒸汽量来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形成干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和茶底青绿的"三绿"的品质特征,但香气较闷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我国从80年代中期以来,也生产少量蒸青绿茶。主要品种有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中国煎茶,产于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可以看作是广义上的绿茶加工的开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绿茶揉捻
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
绿茶干燥
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态。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⑶ 一斤茶叶的成本有多高
自己就在安徽的农村种茶叶,感觉成本并不是很高,但是需要花费的时间很多,之前一直在种茶,然后开始收茶,这期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照顾管理茶叶,收茶叶现在都是机械化,比较快,然后就需要烘干茶叶,这些都是很多家一起在大锅上烘干,也不是很费成本,但是太花费时间了。
⑷ 福鼎白茶十大高端品牌排行榜
福鼎白茶十大高端品牌排行榜如下:
1、暖莘茶
福建万庆德茶产业有限公司源自于1958年福鼎点头佛塔村“万庆德茶坊”。万庆德茶坊发展初始只是个专门为茶商做茶的小加工作坊,随着近几年来白茶消费理念渐渐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为了让更多人喝到品质口感俱佳的白茶,福建万庆德茶产业有限公司于2016年由此而成立,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白茶企业。
⑸ 种植茶叶的成本和利润
茶叶种植成本效益分析
通过调查统计,我县2011年有茶园面积81680亩,较去年的75336亩增加6344亩,增幅8.42%;茶叶产量6560吨,较去年的6364吨增加196吨,增幅3.08%。
一、主要特点:
1、产量增长。2010年亩产430.63公斤,2011年亩产486.89公斤,同比增长13.06%。
2、生产成本有所增长。我县农户一般出售的都是鲜叶,没有进行深加工,但按上级要求以干茶叶计算成本,我们通过对农户和几家茶叶加工厂调查了解到,平均按4斤鲜茶加工成1斤干茶计算。2010、2011年茶叶亩均总成本分别为:1005.62元、1119.54元,呈上涨趋势,涨幅达11.33%。
3、收益略有下降。2010、2011年茶叶亩均净利润分别为1805.99元、1784.90元。二年相比净利润略有下降,减幅1.18%。
⑹ 绿茶多少钱一斤差不多正好啊
绿茶是个统称,龙井,碧螺春,毛尖等都是绿茶。但绿茶用季节来区分,清明前最好,谷雨前茶叶好,价格相对便宜点,夏、秋茶质量就差了,但价格也低。购买茶叶看品牌,更有保证,不要购买散装货,质量没保证。
⑺ 种植茶叶一亩利润有多少
一亩地的产量,要看你种植的方式,管理的水平,采摘的标准,做什么茶而定。以江浙为例:如果做龙井这样的名茶,一年只采一季春茶,一亩地也就产干茶十几二十斤的样子。要是以做蒸青绿茶这样的标准,一年可以产干茶300斤通常的管理水平,与一般的种植方式。从3月中下旬开始采到9月份。在江浙一亩地最高可以产干茶300-400斤。(平均水平)
一般情况下茶园每亩产量在200~300斤左右,需要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大概是在3000左右,加上种苗费用3000元左右,大概成本是在6000元左右,按照100元每斤的收购价格,利润是在14000~24000元左右。
一亩茶园的成本在6000元左右
很多人都喜欢喝茶,在市场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这也造就了茶业的兴起,一般情况下一亩茶园的成本与利润的多少是根据产量而决定的,大概每亩产量在200~300斤左右,通常普通茶叶的市场价格是在100元左右一斤,大概需要的成本大概是在6000元左右,每亩的茶园收入大概是在14000~24000元左右。
一般情况下每亩需要的茶苗是在3000左右,那么每亩茶叶的鲜品大概是在20000~30000左右,由于茶叶的成本很高,要经过多种加工程序才能进入市场,需要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大概是在3000左右。
茶叶一般是投资很小收益高,但是在采摘后的鲜品是需要复杂程序加工的,不管是哪种的茶叶,它的价格是由制作工艺和生长环境决定的,但是主要是茶叶的名气和质量,一些品茶主要靠名气就可以卖出很高的价格。
其实在市面上出现很多包装豪华且价格昂贵的茶叶,不一定是上等且质量较好的茶叶,有的茶叶成本甚至会更低,很多不法商家故意炒作,就会让一些普通的茶叶价格偏高,所以我们在种植茶叶的时候要选好品种,这样才能有效的回利。
⑻ 目前市场上真正的日照绿茶价格是多少
日照绿茶茶叶的价格是要根据品质来论价钱的,而此又以茶叶的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
春茶特级可以卖到二千多,一级茶要八百多,普通的也要五百左右。
夏茶因为其生长比较快,稍便宜些,价格从50元到300元不等.
秋茶也是口感较好的茶叶,现在很多秋茶都做成了日照红茶。价格从100元到500元左右。
买日照绿茶一定要学会分辨,不然一些外地假冒的日照绿茶,随便说一个价格你都可能会信。当然还是建议走正规的渠道购买,建议不要购买特便宜的日照绿茶,大多都是假冒
正宗日照绿茶的特点,汤色黄绿明亮,清澈见底,叶片厚,耐冲泡,新茶的干茶条形紧致,有光泽。本图片由日照绿茶~江北茶小七提供。
⑼ 中国茶叶将何去何从
最早记载茶叶的是《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唐代陆羽着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中还有这样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傍时浸俗,盛于周朝。”可以说中国是茶叶的祖宗,是茶叶的发源地。中国拥有数千年深远的茶文化,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碧螺春、铁观音等名茶无人不晓,国人曾一度以拥有十大名茶而感到自豪。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茶园面积世界第一,产量居世界第二,国内名茶众多的国度,有名茶却无名牌在国际市场站主导地位,甚至遭遇挤压。据有关统计,我国每年出口茶叶约25万吨,出口平均价位每公斤只有人民币10元左右(5月3日《新华网》)。笔者就算绞尽脑汁也无法想象,为什么我们拥有那么多优秀名茶,出口价却如此低贱,平均价人民币5元/斤。我是一个长期茶叶消费者,在我所买的茶叶当中,稍贵点的是苦丁茶,120元/斤,档次低一点的茉莉花茶或其它绿茶20~50元/斤(含有包装),最便宜的要算是茶叶末子了。当然在国内茶叶市场上千元/斤的茶叶也是随处可见的,那可不是一般人消费得起的。这样我就更加疑惑了,在国内花5元钱只能买一两低档次的茶叶,或一斤茶叶末。那么,5元/斤出口的是什么茶叶呢?我不得而知,但我想绝对不会是茶叶末子。也许是拿贱价出口来换取国际知名度罢?
我们的邻国日本,在茶叶种植、加工及茶艺方面可以肯定是华夏的徒子徒孙,可是日本茶叶出口价却远远高出我国,茶叶平均价格在30元左右(人民币),我国出口茶叶仅仅相当于日本产茶叶平均批发价格的六分之一。呜呼!我国的茶叶为何要贱卖到这种程度,5元钱在我看来买一斤树叶都很困难,怎么可能买得到具有数千年茶文化国度里的茶叶呢?这可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好事,咱们却提着灯笼拿到国外去贱卖。亏本的买卖还不如不做,还不如“出口转内销”让国人得点实惠。
与小日本相比,我们这个茶祖宗在国际上虽然矮了人家一大截,但倘若是关着国门应该是可以叫一叫的吧。中国人人口众多,又有着几千年的传统饮茶习惯,我们完全可以不用贱卖就能自产自销。然而,事实还是非常令人遗憾,中国人虽然偏爱中国茶饮料,但是由于咖啡及速溶茶的大量引进,这种传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立顿速溶茶的进口,该茶以强大的品牌优势和成功的运营经验在中国迅速坐上了头把交椅。我一直以为我们有几千年的茶文化,茶叶在世界舞台上一定能占有一席之地,没想到世界舞台没有占领,连国内的地盘、最大的茶叶市场也拱手让人了,这能不是国人的悲哀和耻辱吗?
笔者认为,制肘我国茶叶出口和影响价格的最大障碍与我们自身的穷讲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比方说,杭州西湖龙井茶是国内公认的上等茶之一,但该茶讲究冲泡水质,却用杭州虎跑泉水浸泡才能显示尊贵的原汁原味,不要说外国人谋不到虎跑泉水,国人除了杭州我看也没有人能想到办法在泡茶时弄来这虎跑泉。毫无疑问,龙井茶再好只适合杭州市民或我类不甚讲究的人。其实,类似这样的×茶用×水才能出味道的现象在我国是非常普遍的,这对我国茶的出口将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可想而知,立顿速溶茶要用英国某地方的泉水冲泡才出原汁原味,中国消费者还会追捧吗?
如果说立顿速溶茶有过人之处,各方面确实优于国产茶叶,我们输得口服心服,可就在前不久,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许多速溶茶里的氟化物含量超标,过量饮用会引发骨骼氟中毒,影响骨骼发育,因此在国内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随之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知道,饮茶可清心明目,去暑解毒,“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就是证明。尤其是产于福建的铁观音茶,还具有防癌治癌作用,这是十几年前用铁观音茶在白鼠身上做实验得出的结论,这是其它进口茶叶不可比拟的,与进口速溶茶氟化物含量超标,多饮容易引起中毒相比较,咱们还是喝自己产的茶岂不是更加放心,更加安全,更加有利国家,国内茶叶市场被外夷占领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将自己安全放心茶贱价出口,高价进口可能氟化物含量超标的茶,无异于引狼入室占领自己国内市场,除了中国恐怕还没有哪个国家傻到这种地步。行文至此,笔者联想到了中国的矿产资源,与此面临的尴尬局面有着十分惊人相似之处,引来作为本文的结尾,让大家共同思考。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钨工业消耗的钨资源至少80%是来自中国,在同样技术含量的情况下,外国只拿1吨钨丝换走我们7吨多,别人70吨就换走我们700吨之多,这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吗?难道什么东西生长在中国土地上就天生低贱,外国的月亮天生就比咱中国的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