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春苑房价多少一平
⑴ 河南郑州现在房价多少不是太繁华的地方,房子降价了吗
郑州的房价,在表面上大家好象都还在抗着,很多楼盘实际上折扣后的价格比07年年底预计低有700元左右.
目前整体郑州房价在3800 - 4300左右是主流, 但是有很多楼盘有点抗不住,为要资金回流很多打折房子都降到3500 -3600了.
理性点看待的话,我个人觉的郑州的房价在3300 - 3700左右为主流房价比较合理.
要是从郑州整个城市收入水平相匹配的角度而言的话,郑州的房价在2800 - 3200左右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现在地价都在上涨这个价格估计只能是想想了.
郑州的下一步价格个人预计会在3600上下徘徊一段时间,会有楼盘抗不住降低销售价格.然后一泻千里。因为现在很多中小开发商已经扛不住了。谁都想多赚点,但没有资金是他们最致命的。只有降价(其实是打折优惠之类)多卖出点,资金才好回流。
据我了解业内的很多开发商在裁员,在拼命发广告。所以你要买房。现在只是暗降阶段,想等明降。再等一年再买房吧。
暴利时代一去不返!
⑵ 昆明世纪城现在的房价是多少
这个就要看你是要在那里买了,如果是世纪城这边的话。均价7000到9000左右。新亚洲体育城那边6000到8000左右。云大之城那边也是6000到8000左右。其他的话如果您还想了解,可以给我留言。到时候我给你解答。
世纪城房子的价格是要看你是在那个苑,因为每个苑都是价格不同的。向叠春苑就是10000左右的均价,沁春苑6800的也有。小户型的房子要比大面积的贵得多了。
⑶ 关于目前(2009年8月)大庆让胡路和新村房价的问题
我在萨尔图生活9年,新村生活12年,龙南13年,
序幕:新村永远是中心(政府所在地,有发展),龙南永远稳定(油田职工众多,企业众多,有潜力)
首先建议你买房要遵循就近原则,离单位近、学校近、医院近、商业区近。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单位要近,其他次之。接下来,房屋坐落在什么地方都不是问题了,主要是住的舒服,我们毕竟不是炒房子,不计较升值贬值问题,将来孩子大了,要上学的话也可以考虑换个学区好的二手房子。
好了,闲话少叙,正题:
1、萨尔图:今年看来发展最为缓慢的地区,不建议居住,没有新楼开发,友谊大街住宅一般都是12、3万一套,好点的不过15万,萨尔图已经是过去式了,但是你如果有闲钱,可以买一套等动迁赔偿,可以赚一笔。不多言。
2、新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新楼房价格逐渐攀高,五湖新区大片楼盘涌现出湖滨、城投、品城、堤香、玫瑰园、格林、大唐等等,老区改造也涌出无数类似巨鹰国际、尚海滩、英雄会等新楼盘。目前售价基本超过4500,最高甚至超过5500。二手楼房值得关注,1—5楼区基本价格在每套15万—23万之间,你根据实际可以考虑一下。
3、龙南:全国最大油田的家属区。龙南地区新楼价格基本在4700以上,均价接近5000,最高接近6000,二手房价格也不是和合理,80平米一套的也要40万左右。你所说的楼盘都是价格不便宜的,位置也不一定适合你,记住,适合的是最好的。阳光佳苑开盘价5700,丽水4期开盘二楼初步定价要4700,每高一层要加价近100元,丽水附近没有低消费,包括孩子幼儿园。未来城你不要考虑了,5500一平,而且剩余房源最小197平,东湖上品也是一样高价。
自住可以选择
让胡路:银亿4期,价格均价4188。你自己可以去看看。我买的就是,感觉很不错,是目前最适合我们年轻人的了。
新村:澳龙新城4期,价格在3888左右,只不过不是市中心,在龙凤桥附近,将来或许能有发展,人多了,自然有发展。
以上价格均为2009年8月19日最新价格(有我自己去的,少部分自己电话询问的)
⑷ 关于李清照的一切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一样,都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 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如果说李贺的诗偏于想象,则李商隐的诗重于象征。
李商隐的诗于宋初十分流行,“西昆体”仿效义山诗的用典,后成为西昆诗派,但只是机械地学到了堆砌辞藻,而不能得义山诗的神髓。
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如《马嵬》二首直指唐明皇“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样“指斥乘舆”的勇气在政治宽松开明的唐朝也并不多见;而《咏史》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北齐》中“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等诗句都是对唐敬宗奢靡之风的直斥和讽喻;名篇《贾生》:“夜半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斥责晚唐诸帝求仙访道炼丹图长生,并因此误国的荒唐行为。《行次西郊一百韵》则真实地描写了甘露之变三年后兵祸旱灾后民不聊生的情形,并追述了百余年来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从今昔对比中探求政治的出路,忧国忧民,颇似杜甫的《北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与李贺一样,李商隐也善于写梦;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在李商隐的诗中,这两种境界水乳相溶,借梦寻得对痛苦人生的解脱,借梦寻得灿烂美丽快乐的人生。如“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牡丹》);“十年长梦采华芝”(《东还》)等。
李商隐的诗固然是诗苑奇葩,文也是文囿异卉。他的诗情真意切,绵邈曲折,散文却峭直刚劲,独出机杼,锐不可当,驳尽世俗定见,直抒胸臆;工本章奏则典丽公整,才情富瞻,不受文体所限而善于表情达意,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奉为四六文的金科玉律。
《李商隐全集》以清人冯浩的《玉溪生诗集笺注》三卷、冯浩详注《樊南文集》八卷、钱振伦钱振常兄弟笺注《樊南文集补编》十二卷汇合成全集,并删除笺注而成,内容全而篇幅不长,价格较低,并在书后附以李贺诗集,适合有一定古文基础而又喜爱晚唐诗文的读者阅读。
⑸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原文_翻译及赏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唐代·李商隐《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树伤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曾经追逐东风,犹如 *** 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注释
①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
赏析
对比手法 1.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 *** 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 *** ,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2.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
“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
春日柳长,迎风摆动,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赋一“逐”字,把柳人格化。本是风吹柳动,却偏要写成柳逐风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让人联想到那迎风而动的柳条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好看。可谓将拟人手法运用得深入无痕。
第四句两个“带”字也分明是将柳写作人。两句连起来读,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你怎么愿意在清秋之日,既带着昏黄的斜阳,又带着凄鸣的寒蝉呢?诗人把斜阳照柳,秋蝉鸣柳反说成“带斜阳又带蝉”,这一反,却将柳的形象凸现出来了。
《赠柳》,其实就是咏柳。咏而赠之,故题曰“赠”。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首联就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写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秀色千里。
“掩映”、“参差”,是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在春天。由“从”(任从)到“更”的变化,把柳的蓬勃生机,渲染得更加强烈。次联“风流”、“婀娜”,则是写柳的体态轻盈。柔长的柳枝,千枝万缕,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姿态是非常动人的。“见说”是听见别人说,包括古今之人对柳的赞赏。“来当”句是说自己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表现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从广阔的背景上,对春柳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写出了她妩媚可爱的风姿。
下面接写柳色绵延不断。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笼烟罩雾,葱茏翠绿,望之令人心醉。诗人的目光,正是被这迷人的柳色所牵引,向前移去,直到桥边,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断,可是跨过桥去,向旁一弯,却又顺着长堤,向前延伸,最后虽然眼中已望不见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见到青青的柳色向远方伸去。“行”作“行踪”、“踪迹”解。“意相随”既指春柳傍随长堤而去,也指诗人的心为柳所系,紧随不舍,最后直至青楼酒旗、柳花似雪之处。“青楼”、“酒旗”是人间繁华之地;飞花似雪是春柳盛极之时。“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花飞似雪,固然美极盛极,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人的爱惜之情写到极点。纪昀评此诗云:“五、六句空外传神,极为得髓。结亦情致可思。”(《李义山诗集辑评》)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尽,很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着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李商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林花着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 我爱山中春,苍崖鸟一声。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⑹ 六安那个区房价最便宜大概在多少
裕安区是个商务区,金安区是个教育区域,最好是金安区!六安一中在金安区,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在金安区!房价便宜点
⑺ 胶州是几线城市
县级城市,不能单独说是几级。
胶州市,隶属山东省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南部,胶州湾西北岸。东邻城阳区、即墨区,西靠高密市、诸城市,南接黄岛区,北连平度市。市境介于北纬36°00′—36°30′,东经119°37′—120°12′之间,东西横距51千米,南北纵距54.3千米,总面积1324平方千米。
胶州拥有5000多年历史,仍保留新石器时代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于一体的三里河文化遗址。境内曾是春秋莒国、介国封地,
唐朝设立板桥镇,北宋时期港盛州兴,海运贸易持续繁荣,特设市舶司、胶西榷场,是长江以北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全国五大商端口之一,“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7)郑州春苑房价多少一平扩展阅读:
胶州地域,远在四千多年以前先民就已创造了具有滨海特点的大汶口、龙山文化。
西周到春秋时期,市境内有莒、介国。莒,公元前1120年(周武王十三年)始封少昊后裔兹舆期为莒子,建都于计(今南关街道办事处城子村)。
春秋时,莒南徙至今莒县一带,计为莒国的一个邑,治所仍在今南关街道办事处城子村。介,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时),葛卢氏封国,治所位于今南杜村乡赵家城献(旧志以为在里岔乡牧马城)。计、介春秋末期并入齐国。
秦代,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以介地设置黔陬县属琅邪郡(治所在今胶南县夏河城)。
西汉时,市境内除黔陬县外,还有计亓县(治所在计斤城)、邞县(治所在今铺集镇黔陬村,新莽时更名为纯德县)和祓侯国(治所在今里岔乡牧马城,新莽时国除)。均属琅邪郡(治所在今诸城市)。
东汉时,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撤销邞县、计亓县,其地并入黔陬,又析置葛卢县(旧志失载,其址无考)。黔陬、葛卢县属青州刺史部东莱郡(治所在今龙口市西部);公元198年(建安三年)黔陬县属城阳郡(治所在今诸城市);三国魏时,黔陬县属青州城阳郡。
西晋时,公元289年(太康十年)移城阳郡驻黔陬县,公元296年(元康六年)城阳郡改置高密王国,都黔陬,将治所迁到胶河西岸(位于今铺集镇西北),史称“黔陬西城”。
十六国时期,公元350年,黔陬县属前秦青州高密郡(治所城阴城,在今高密县西部);公元384年(东晋太元九年)辖于后燕青州(治所济南)高密郡;公元398年辖于南燕青州高密郡;公元409年(东晋义熙五年)东晋灭南燕,属北青州高密郡。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南朝宋永初元年)黔陬县属南朝青州高密郡。公元464年(南朝宋大明八年)曾撤销高密郡,黔陬县属北海郡。公元469年(北魏皇兴三年)属北魏青州高密郡(治所在今诸城市)。
公元529年(永安二年)设置胶州,驻东武(今诸城市),黔陬县属于胶州高密郡(治所在城阴城)。公元556年(天保七年)北齐置平昌郡,驻黔陬县,属胶州。
隋代,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撤郡,黔陬直属胶州。公元605年(大业元年)撤销黔陬县并入胶西县。黔陬县从设到撤,共历时827年。
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设置胶西县,治所在今高密县(胶河与墨水河之间)的南朱家庄,史称隋胶西城,俗称“朱晏城”,属于密州(公元585年胶州更名密州)。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密州改为高密郡。公元613年(隋大业九年)胶西城毁于战火。
唐代,公元623年(武德六年)撤胶西县,其地并入高密县,又在高密县东部置板桥镇。板桥镇治所在今市区广州南路胜利桥西北(原遗址名“土城口”),属密州(高密郡)高密县。五代时期,经过后梁、后唐、后晋、后周不断改朝换代,板桥镇的隶属关系未变。
公元1087年(北宋元祐二年)设胶西县,驻板桥镇,属京东东路密州。金代属山东东路密州,境内设有张仓镇(今胶南县)、陈村镇(今胶州大店)和梁乡镇(今胶州良乡,一说胶南县古镇营)。1227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设胶州,驻胶西县。
明代,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撤胶西县,改名胶州,仍辖高密、即墨二县。1376年(明洪武九年)属山东布政使司莱州府。
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裁灵山卫,并入胶州。灵山卫设巡检司。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德国强行租借胶州湾及沿岸,塔端口头到积米崖一带45个村(屯)划入胶澳租界。1904年胶州升为直隶州,直属山东布政使司,辖高密、即墨二县。
1913年(民国2年)撤胶州,改为胶县。胶县,初属胶东道,1925年改设莱胶道,驻胶县。1927年直属山东省。1937~1945年,胶县属第十七行政督察区。
1938年(民国27年)胶县沦为日占区,属鲁东道尹公署。1939年划入青岛特别市,改为伪青岛特别市胶州乡区行政办事处,1940年2月改为伪青岛特别市胶州区办事处,10月将第三区东七级等8个村划入即墨县。
1942年9月塔端口头、薛家岛等45个村庄划入胶州区。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胶县城被国民政府军占领。
1943年11月,在胶县北部大杜戈庄成立胶县抗日民主政府,属胶东行政区南海专区。1945年8月析置诸胶县(今胶南县),将柳圈、漕汶、王台、河西庄、丛家屯、抬头、前家空、端口上兰等717个村庄划入。
1945年11月,在铁路以南成立胶县民主政府,1946年属于滨海行署第一专署,1946年下半年滨海行署第一专署划入胶东行署,更名为滨北专署。
1947年11月胶城解放,县民主政府迁入。1945年8月析置胶高县,将胶县铁路以北沽河、丰隆、胶莱、北都、联屯5个区,225个村划入。1947年12月又析建胶河县,将胶县西南部沙河、牛沟、朱郭三区划入。
建国后,1949年10月撤销胶高县,将沽河、丰隆、胶莱、北都、联屯5个区划入胶县。1950年5月滨北专区撤销,胶县属于胶州专区(驻胶县城)。1953年6月撤胶河县,将沙河、牛沟、朱郭3个区划入胶县。
1956年2月撤销胶州专区,胶县改属昌潍专区。1957年1月,将平度县的刘家花园、沟西、刁家丘、河南4个村划入胶县。1958年10月胶县划归青岛市。1961年5月,重新划归昌潍专区。1978年11月,再度划归青岛市。
1987年2月12日,国务院国函(1987)26号文批准:撤销胶县,设立胶州市(县级),以原胶县的行政区域为胶州市的行政区域。属青岛市代管。
1988年1月10日,撤销胶城镇、大庄乡和三官庙乡,设立阜安、中云、北关和南关4个街道办事处
1993年9月11日,设立云溪街道办事处,将阜安街道办事处的郑家小庄村和振华、兴华、丰华居委会,小麻湾镇的东石河、西石河、李家河、周家滩、大西庄村,共3个居委会、6个村划归云溪街道办事处管辖;
河西郭乡政府驻地由河西郭村迁至董城村,河西郭乡更名为董城乡;撤销西祝村乡,设立胶西镇;撤销张家屯乡,设立张家屯镇;撤销里岔乡,设立里岔镇;撤销冷家村乡,设立洋河镇;撤销夼集乡,设立九龙镇。
1996年,胶州市面积1210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08平方千米),人口72.6万。
辖5个街道、13个镇、4个乡:阜安街道、中云街道、北关街道、南关街道、云溪街道、胶东镇、李哥庄镇、北王珠镇、马店镇、胶西镇、苑戈庄镇、张应镇、铺集镇、张家屯镇、里岔镇、洋河镇、九龙镇、营海镇、前店口乡、后屯乡、南杜村乡、董城乡。市府驻阜安街道。
⑻ 谁能提供李商隐的详细资料要求详细真实。
李商隐(约813~约858) 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自称与皇室同宗,但高、曾祖以下几代都只做到县令县尉、州郡僚佐一类下级官员。所谓"宗绪衰微,簪缨殆歇"(《祭处士房叔父文》)、"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姐文》),这类自述真实地反映了他比较寒微的处境。
生平 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宗开成二年(837)以前,是他的青少年时期。他幼时随父到浙江。 9岁父死,奉丧侍母归郑州。后数年间,他和弟弟羲叟随堂叔李某学习经书与文章。16岁着有《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文宗大和三年 (829),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令狐楚爱其才,让儿子令狐□和他交游,并亲自指点他写作骈文,因又以擅长骈体章奏闻名当世。大和六年,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开成二年登进士第。
这个阶段存留的诗作不多,但已形成重要的开端。其中有一部分直接反映社会政治的诗篇,如《隋师东》、《有感二首》、《重有感》、《寿安公主出降》、《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等,指事陈情,激切感人,显示了青年诗人关怀国家命运的抱负和器识。另一些作品以比兴寄托的手法抒写作者的凌云壮志和渴求用世的心愿,如《初食笋呈座中》和《无题》"八岁偷照镜",笔意宛转,风格清新。此外,也有少量应酬诗和艳体诗。
第二阶段,从开成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846),是李商隐踏上仕途和开始卷入党争旋涡的中年时期。开成二年冬,令狐楚病死,诗人失去凭依,于次年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了他的女儿。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则接近李党。李商隐转依王茂元门下,在他本人虽并无党派门户之见,而令狐□及牛党中人却认为他"背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极力加以排摈。从此他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成了政争的牺牲品。这年春天,他参与博学宏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复审时却被中书省内有势力的人除了名。次年始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又因"活狱"事忤触上司,几乎罢官。开成五年冬,辞尉职,求他调,到会昌二年以书判拔萃,重入秘书省为正字。不久又因母丧居家。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
这一阶段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促使诗人的创作向纵深发展。题材比前期宽广,包括感时、 抒怀、 言情、赠答、行旅、田园、咏史、咏物许多方面。诗中感情更为沉郁,表达愈加婉曲,艺术上达到成熟的境界,代表作如《安定城楼》、《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赠刘司户□》、《哭刘□》。另一方面,消极颓废的思想和绮靡俗艳的诗作也有所发展,如《镜槛》、 《曲池》、 《县中恼饮席》、《花下醉》。
第三阶段,宣宗大中元年 (847)以后,是李商隐三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后期。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令狐□做了宰相,诗人受到进一步压抑。他在京没有出路,只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从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后三次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随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大中五年去梓州幕府前,妻王氏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居东川时,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大中九年冬,梓州幕府罢,诗人返归长安。次年任盐铁推官,一度游江南。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病逝。
漂泊无定的生涯,使诗人后期的诗风变化更为多样,诗境也日趋老成。在桂州时,除写了一些风神摇曳、气韵浑成的写景抒情诗如《晚晴》、《访秋》、《城上》、《高松》以外,还以五律和五排的形式写了反映异域民俗风物、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风土诗,如《桂林》、《即日》"桂林闻旧说"、《异俗二首》、《昭郡》。赴徐州幕府时,一度情绪较昂扬,唱出高歌慷慨、兴会淋漓的长篇古风《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和《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丧妻后及任职梓州幕府期间,转而为凄苦酸楚之音,如《柳》"曾逐东风拂舞筵"、《北禽》、《天涯》、《初起》。同时仍保持对国事的忧虑,写下象《井络》、 《武侯庙古柏》、 《杜工部蜀中离席》、《筹笔驿》之类吊古伤时、苍凉悲壮的名篇。而到了颓年乡居时写的《幽居冬暮》,则又一变激楚顿宕为深沉凝重,将无穷的悲愤含蓄在凄清衰飒的意境画面之中,发人深思,令人叹惋。
文学创作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 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他的政治诗反映面广,开掘有一定深度。如《有感二首》和《重有感》记述大和末年震动朝野的"甘露事变",对宦官幽禁文宗、屠杀士民的专制暴行痛加抨击,这在当时需要有不寻常的政治胆识。《隋师东》、《寿安公主出降》反对藩镇割据,但不限于斥责军阀的野心,并能够联系朝廷政治的腐败和政策的失误作批判性考察,认识比较深刻。《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哭虔州杨侍郎》对朋党相争及其祸害作了真切揭露,《汉南书事》、《漫成五章》(其五)提出巩固边防、和睦民族关系的主张,都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尤其是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从眼前农村残破、民不聊生的景象,追溯唐王朝200年来治乱盛衰的历史变化,对唐代政治作了系统的总结回顾,成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以后难得的诗史。由于生活在唐王朝衰朽没落的年代,诗人尽管有"欲回天地"(《安定城楼》)的雄心,却找不到解救危机的道路,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少数圣君贤相身上。诗中较多地揭露统治阶级的腐败,抒发士人失意的愤懑,较少反映下层人民的疾苦,也是一个缺陷。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这些作品往往选择历史上封建帝王的荒淫误国作为表现的主题,或嘲讽其求仙,如《汉宫》、《华岳下题西王母庙》;或揭露其好色,如《北齐二首》;或针砭其逸游亡身,如《隋宫二首》;或批评其宴乐无极,如《陈后宫》、《南朝》,讽喻现实政治的用意十分明显。诗人批判的矛头有时直接对准本朝皇帝,象《过景陵》讥刺唐宪宗求长生而致暴折,《马嵬》、《龙池》、《华清宫》、《骊山有感》谴责唐玄宗贪女色而召祸乱,用笔尖利,略无讳饰,被指责为"乖大体"(《李义山诗集辑评》引纪昀语)、"伤名教"(冯浩《玉□生诗集笺注》)。写法上,大多采用律绝近体的形式,截取历史上的特定场景加以铺染。或"有案无断"(《玉□生诗集笺注》引钱良择语),不着议论,如《北齐》之二;或叙议结合,唱叹有情,如《贾生》;或从小物寄慨,关合兴亡大局,如《齐宫词》;或由虚想落笔,引出实在题旨,如《瑶池》,都能深入一点,即小见大,把精警的立意蕴含在历史画面的传神白描中,具有词微而显、意深而永的艺术效果。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读来令人回肠荡气。由于它们写得比较隐晦曲折,千百年来解说纷纭,穿凿附会更不在少数。今天看来,这些诗篇并非一时一地之作,也没有统一的构思贯串起来,而是诗人生活中随时触发的各种感受与兴会的点滴结晶。其中有实写爱情相思的,如"照梁初有情"、"昨夜星辰昨夜风";有明属冶游狎邪的,如"近知名阿侯"、"长眉画了绣帘开";有托喻友朋交往的,如"待得郎来月已低"、"户外重阴黯不开"(这两首现题为《留赠畏之》,而在较早的选本中作《无题》);有寄寓身世感慨的,如"何处哀筝随急管"、"重帏深下莫愁堂";还有一些兴寄难明,托意在有无之间,颇难指实。尽管内容各别,大都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难以用题目概括的情况,统名之为"无题"。其中少数写艳情的篇什,口吻轻薄,色调浮靡,在诗人作 品中属于下乘;多数篇章则能够跳出以狎玩的眼光摹绘女子娇情媚态的陈腐格局,写出男女真诚相爱、缠绵执着的情思。所谓"意多沉至,词不纤佻"(施补华《岘佣说诗》),是对它们的确切评语。但这些作品的意义不限于表现一往情深的恋爱生活。那些实有寄托的诗篇固然暗含作者身世之感,就是一些托意在有无之间的作品,集中抒写悲剧性爱情相思,那种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着与彷徨交织一起的矛盾心情,实际上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这也正是无题诗吸引后来各时代人们去反复诵读和把玩的一个重要原因。
诗人还有一部分抒情咏物的名篇。他的抒情诗往往以深挚的感情、细腻的笔触,传达出晚唐这一特定时代条件下受压抑文人苦闷忧痛的心声,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社会衰败的面影;而其浓重的感伤气息,则难免给人带来某种不健康的影响。他的咏物诗不仅以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见长,还能够通过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烘染,表达出事物的内在神韵,借以寄寓作者的情怀。象"客散初晴后,僧来不语时"(《高松》),全靠周围景物组合成恬静清幽的画面,烘托松树高洁不凡的品格;或者像"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蝉》),写蝉的悲鸣无告,一直写到它幻觉般的心理感受,手法是很新颖的。
李商隐的诗歌在艺术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情致深蕴,是其根本特征。无论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诸作,莫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像历来传诵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廖廖14个字,把那种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以及愈受阻隔愈感到默契可贵和愈有默契愈觉得阻隔难堪的矛盾心理,揭示得极其深刻动人。再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表面上写绝望的悲哀,骨子里却又透露了绝望掩盖下相思如春花萌发、不可抑止的炽热情怀,显得分外沉痛而富有感染力。刘熙载所谓"深情绵邈"(《艺概·诗概》),张采田所谓"哀感沉绵"(《李义山诗辨正》),都是指他诗歌的这个特点。
李商隐诗歌的抒情,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诗人喜欢把自己的艺术构思锤炼得千回百转,一波三折。他常避免作正面抒情,而借助于环境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思,如《日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他善于驱遣想象,将实事实情转化为虚拟的情境画面,如《夜雨寄北》、《嫦娥》。他爱好绣织丽字,镶嵌典故,细针密线,襞□重重,造成光怪陆离而又朦胧隐约的诗歌意象,如《锦瑟》、《碧城三首》。他又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或借古讽今,或托物喻人,或言情寄慨,往往寄兴深微,寓意空灵,索解无端,而又余味无穷。前人说他"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冯浩《玉□生诗集笺注》),分析是很中肯的。当然,刻意求深求曲,也会带来晦涩费解的弊病。诗人的一部分作品迷离恍惚,旨意难明,有的甚至成为千古揭不破的"诗谜",导致妄为比附、影射的索隐风气,他是不能辞其咎的。
婉曲见意的表现形式,同"深情绵邈"的内涵相结合,做到"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这就是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格。处在晚唐采缛藻繁的诗风影响下,李商隐的诗歌也自有富丽精工的一面。但他不局限于华艳,而能够在□丽之中时带沉郁,流美之中不失厚重,是跟他情深词婉的作风分不开的。约略同时而辞采相近的作家中,如果说李贺的特点是瑰奇,杜牧是俊爽,温庭筠是绮密,那么李商隐恰恰就是深婉。北宋西□体作者专取他的典丽,丢弃了他的深情远意,实在是袭貌遗神,得其糟粕。
李商隐诗歌艺术的成就,与他多方面地学习前人密切相关。他的恻怆的情思和"美人香草"的表现形式源于屈原,伤时忧国的怀抱和精严顿挫的律法承自杜甫,转折层深的构思方式由李贺得到启发,词旨隐晦的作风受阮籍的影响,而清新流丽的语言显然脱胎于六朝民歌和齐梁文人诗。此外,他的某些长篇古风雄直恣放,格局恢张,接近韩愈的歌行;一些抒情写景的小诗则又淡语天成,绰约多姿,不失盛唐绝句的风味。这多方面的传统,诗人都吸收、融铸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中来,在唐代诗坛上独辟蹊径,开拓出寄情深婉的新境界。他的诗歌艺术不仅哺育了从晚唐的唐彦谦、吴融、韩□直至
清代钱谦益、吴伟业、黄景仁、龚自珍、李希圣、樊增祥诸诗人,还流衍于后世词坛,直接影响了一部分婉约派词家。
诗歌以外,李商隐的骈文在当时相当出名,不仅属对工整,用事精切,且能疏密相间,气韵自然,有别于晚唐一般四六文章之以□□华赡为能事。代表作如《奠相国令狐公文》、《重祭外舅司徒公文》、《祭裴氏姐文》以及为辞乐籍而作的《上河东公启》,写得情真意切,委宛动人,在精密的文句组织中参以一定的白描成分,读来几令人不觉得是骈体。不过在他的骈文中,一大部分属于官场应酬文字,内容比较贫乏。
李商隐的散文留存较少,但也有值得注意之处。《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高度评价元结的文章,用骈散参错的句式和一连串奇特的比喻描述他的文风,形象鲜明,气势跳脱,当得起"为文瑰迈奇古"(《新唐书》本传)的评语。特别是文中为元结"不师孔氏"辩护,放言质问"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与《上崔华州书》中作者自述反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而提倡"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讳忌时世"的文学主张是一致的,反映了他追求思想解放的倾向。《李贺小传》以同情的笔调记述李贺的生平逸事,《齐鲁二生》给两位才行殊异的文士作传,都写得妙趣横生,有传奇小说风味。《虱赋》和《蝎赋》则是两篇杂文体的短赋,意在讽世,与唐末罗隐、陆龟蒙的小品文异曲而同工。
本集和研究资料 李商隐诗,编成《李义山诗集》,有明汲古阁刻本和《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均为3卷,又有影印明嘉靖间毗陵蒋氏刻 6卷本和明姜道生刊《唐三家集》本7卷,均无注。给他的诗作注的,据记载宋有刘克、张文亮两家,后不传。明末释道源注李诗,书未刊行。清初朱鹤龄吸取其部分成果,加以补充发挥,撰成《李义山诗注》3卷,附有年谱,是最早的李诗笺本。后来沈厚□将何焯、朱□尊、纪昀三家评语辑入朱注本中,成为通行的《李义山诗集辑评》。清雍正、干隆年间,为李商隐诗作注解的还有陆昆曾、程梦星、姚培谦、屈□诸家,以冯浩《玉□生诗集笺注》最受人称道。
李商隐文,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有《樊南甲集》20卷、《乙集》20卷、赋1卷、文1卷,《宋史·艺文志》所载,则更有文集 8卷、别集20卷,俱散佚。朱鹤龄从《文苑英华》、《唐文粹》诸书中重新录出汇编,徐炯、徐树谷加以补充和笺注,成为《李义山文集笺注》10 卷。又有《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李义山文集》5卷。冯浩则据徐氏笺本分类按年编成《樊南文集详注》8卷,收文150篇。道光、咸丰年间,钱振伦从《全唐文》中又辑录出冯氏未收的李商隐骈文200余篇,编成《樊南文集补编》12卷,与其弟钱振常分任笺注,并附年谱订误。
关于李商隐的生平事迹,新、旧《唐书》都有本传,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补充了一些逸事。朱鹤龄撰成年谱,功在首创,而疏漏亦多。经冯浩改订后,诗人一生的行踪才历历在目,诗文编年也基本上有了着落。但冯氏未及见李商隐文集的补编部分,在材料掌握上仍有不少遗漏舛误之处。以后,钱振伦依据《补编》所收文章,对冯谱作了若干订误。近人张采田则在冯、钱等人基础上,撰成《玉□生年谱会笺》,搜辑大量史料,进一步考订了诗人的身世和诗文编年,对许多作品的写作背景和意图作了新的探索,是研究李商隐生平和创作的专着。但书中过于强调"深探心曲"的方法,臆测附会的地方仍时有所见,考订失误也在所难免,岑仲勉有专文《〈玉□生年谱会笺〉平质》加以辨正。张氏另撰有《李义山诗辨正》,内容主要是驳正何焯、朱□尊、纪昀三家评语,涉及对李商隐各首诗的理解,可与《年谱会笺》参看。
参考书目
杨柳:《李商隐评传》,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1981。
吴调公:《李商隐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2。
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
在唐诗的百花园里,最后开放出一丛具有独特风格的灿烂夺目的奇葩,那就是李商隐的诗歌。
⑼ 苏州新康花园是拆迁房吗
不是拆迁房,商品房,我家3期,0几年的,那会儿上小学,房价才3000+一平,堂哥表姐家,都在春在苑,都是商品房
⑽ 昆明世纪城房价
我住世纪城。你说的价格6500可能属于中等价格,不算很高也不算很低,你考虑的是中心的景观房,这个价格还是比较合适、比较值。总体来说,世纪城这边是发展的方向,升值潜力比较大,接下来升值的因素还有好多,如地铁、新螺丝湾的发展、呈贡新城的发展、华春苑后面这些地段的发展等等。因为世纪城的楼盘很大,如果你不是很着急的话,可以经常去中介或者网上查查,也许会淘到好房子。当然也有风险:你可能会跑不过这边房子价格的增长。这边的房子估计以后价格会和北边、西边这些拉开很大的差距。
有一点必须说明白:世纪城的房子价格不是随着螺丝湾的搬迁一夜飞涨起来的。我住这边随时关注着的。世纪城的房价没有下跌过,主要是这个地段的价值越来越被人看好(如你)而涨起来的,至于全国的房产市场的作用,我觉得只是起了一定的提速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咋那么小气,一点分都不给,记得给我100分的奖励。
还有需要探讨的就给我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