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梯与拱桥门间距是多少合适
1. 楼梯间的门距离第一个踏步的最小间距是多少感觉150有点小,有相应规范要求吗如图
图上这个设计,不符合安全疏散的规定(见GB50045-2005版‘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双开门的门扇挡住了疏散通道应有的宽度。此M1221改为M0921,门扇向左单开即可。
2. 电梯层门地坎与轿厢地坎最大距离是多少
电梯层门地坎和轿厢地坎的距离是有专门的国家标准的,一般来说,最大的距离是30mm,如果超过了这个标准,那么就要整改了。
厅门地坎与轿厢的间隙不是单纯的调整厅门地坎和轿厢地坎就行了的,如果存在问题,需要从顶层重新放样线,校正垂直度。检查轿厢地坎与厅门地坎的间隙,一般轿厢地坎调整余地很小,多数是调整厅门地坎,保证间隙为30mm。如果厅门都正常,还是间隙过大或过小,则为安装样线放置错误,这样再修改,工程量就太大了,最好重头再来。
3. 电梯技工实施救援;厅门间距不能超过多少公分
电梯厅门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11米。这是电梯的强制要求。如果楼层间距超过了11米,要在两个厅门的中间位置加装一个安全门,安全门要求配备电器检测开关,开关串联到门锁回路中。
4. 食堂层高一般做多少比较好
综述:不低于3米,考虑到以后安装中央空调等设施,最好在5-5.5米之间。
现在公司食堂应该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应该到当地的食品药品监管局预约办理。
食堂的材料:
食堂主要分为餐厅和厨房两部分。餐厅主要以餐桌、椅,风扇或者空调,收银刷卡设备,电视等。
后堂厨房设备分:初加工区域主要有:货架,案板,工作台,站立工作辅助椅,切菜机,绞肉机。
大灶区域:灶台,工作台,不锈钢桶,全自动炒菜机,半自动炒菜机,米饭自动生产线。
面点区域:案板,和面机,压面机,整箱,烤箱,电饼铛;仓库:货架,一层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食堂
5. 构造柱与门窗的间距
构造柱没有最小间距的限制,一个挨一个,规范都不说你错。
构造柱最大间距:框架结构 填充墙、隔墙的构造柱最大间距不得超过4M。
砌体结构 按该地区设防烈度及房屋层数不同而异。一般砌体转角、纵横墙节
点、梯间四角设置,女儿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大于3.6M。
6. 电梯外门门缝间距是多少正常
乘客电梯为1-6mm,载货电梯为1-8mm。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7.1条中有相关规定:
进入轿厢的井道开口处应装设无孔的层门,门关闭后,门扇之间及门扇与立柱、门楣和地坎之间的间隙应尽可能小。
对于乘客电梯,此运动间隙不得大于6mm。对于载货电梯,此间隙不得大于8mm。由于磨损,间隙值允许达到10mm。如果有凹进部分,上述间隙从凹底处测量。
(6)餐厅梯与拱桥门间距是多少合适扩展阅读:
电梯层门(外门)应是无孔的门,净高度不得小于2m。层门关闭后门扇之间及门扇与立柱、门楣和地坎之间间隙应尽可能的小,乘客电梯应为1-6mm,载货电梯应为1-8mm。
为了避免运行期间发生剪切的危险,自动层门的外表面不应有大于3mm的凹进或凸出部分。(三角形开锁处除外)。这些凹进或凸出的部分边缘应在两个方向上倒角。装有门锁的层门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在水平滑动门的开启方向,以150N的人力(不用工具)施加在一个最不利点上时,门扇之间及门扇与立柱、门楣之间的间隙不得大于30mm。层门净进口宽度比轿厢净入口宽度在任何一侧的超出部分均不应大于0.05m(采用了适当措施的除外)。
参考资料:网络-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7. 正常楼梯台阶宽度、台阶高度尺寸是多少
国家标准下的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的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踏步应防滑。当室内外高差超过1000mm时,应在台阶临空一侧设置围护栏杆或栏板。
另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固定,台阶如果设置在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需要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室外台阶由平台和踏步组成,平台面应比门洞口每边宽出500mm左右,并比室内地坪低20~50mm,向外做出约1%的排水坡度。
室外台阶之石阶的结构和铺贴工艺
石阶都是用天然石料切割打磨后作为建筑原材料进行堆砌用石、混凝土等筑成的一级一级供人上下的建筑物,多在大门前或坡道上。缺点是石材奉身比较粗糙.缺乏细致的审美功能.石材靠堆向而成,拼缝处缺乏保护,往往足并种杂草、昆虫和微生物的乐同。
力学上要求受力合理,结构稳定,强度适中。功能要求台阶高度台适、适台行走攀爬、台阶面宽阔。台阶平稳、水平、无松动,无任何蜜全隐患。台阶面耐候陛要强,能够抵御自然界风霜雪雨.能够抵御各种澈生物的侵蚀,石阶的外观效果要注重色泽、光度、质感、洁净度等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室外台阶
网络-石阶
8. 门与窗之间的墙体最少间距是多少
两户间窗户间距为1.2m,两单元间窗间距为2.0m。
高规6.1.1.2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超过十八层,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十八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屋顶可以不连通),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部分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9. 疏散楼梯间里,一层踏步的起步点跟门的距离有要求吗
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第5.3.11条之规定将每层通向楼梯的门均设置成能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
3.1.5安全疏散。3.1.5.1安全出口设置数量。每层安全出口(底层直接对外的门和二层以上的疏散楼梯)不应少于两个,且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当满足下列情况可设置一个楼梯:不超过3层、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的一、二级耐火等级旅馆;不超过3层、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200m2、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的三级耐火等级旅馆;不超过2层、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200m2、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30人的四级耐火等级旅馆。
3.1.5.2疏散楼梯设置形式。两层以上(含两层)旅馆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1.5.3疏散距离。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双向不应超过40m,袋形不应超过22m;敞开外廊式旅馆双向疏散距离不应超过45m,袋形不应超过27m;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双向不应超过50m,袋形不应超过27.5m。
3.1.5.4疏散宽度。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一般旅馆疏散宽度能满足百人疏散宽度指标,因此疏散楼梯仅需满足最低宽度要求即可,无需根据人数核算疏散楼梯的宽度。
6.2.1.1 楼梯间入口处应没前室、阳台或凹廊。
6.2.1.2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
6.2.1.3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2.2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 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6.2.2.2 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个启。
6.2.2.3 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6.2.3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3.1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6.2.3.2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2.3.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6.2.4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6.2.5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6.2.5.1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和本规范第6.1.3条规定的户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
6.2.5.2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6.2.5.3 居住建筑内的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当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穿钢套管保护,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6.2.6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过10°,且每级离扶手0.25m处的踏步宽度超过0.22m时,可不受此限。
6.2.7
除本规范第6.1.1条第6.1.1.1款的规定以及顶层为外通廊式住宅外的高层建筑,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两座,且不应穿越其它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
6.2.8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6.2.9
每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表6.2.9的规定。
6.2.10
室外楼梯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其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当倾斜角度不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1.10m时,室外楼梯宽度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内。
室外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在楼梯周围2.00m内的墙面上,除设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梯段。
6.2.11 公共建筑内袋形走道尽端的阳台、凹廊,宜设上下层连通的辅助疏散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