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多少度是暖冬
❶ 暖冬是如何界定的
冬天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温度,高于一直以来的某个测量温度,就可以算是暖冬了,,,,当然,这个有严格的界限,自己的感觉最重要了,,,比如,今年到现在还没穿怎么厚的衣服,就可以说暖冬了,,,,今天才现在,就这么冷了,,肯定冷冬,,哈。。。 网络的的定义是这样的: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开始我国根据WMO的规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否则为冷冬。
❷ 河北沧州冬天最冷的时候温度是多少度冬天下雪多不多为什么
沧州是三线中城市。市区人口44万左右。东北人不少,好多东北饭店,歌厅的陪唱。消费不高,物价也不高。沧州冬天有点冷,最低温度在零下十五六度左右,不过在屋里都有暖气。
❸ 据悉刚刚过去的冬天为暖冬,暖冬的界定有何标准
过去两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
又是一个“暖冬”!你感受到了吗?可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是不是气温偏暖了就是暖冬?来了冷空气又该怎么界定?……暖冬、冷冬到底谁说了算?
气温“偏暖”就是“暖冬”吗?
冬季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就能说是暖冬吗?其实不然。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艾婉秀解释道,冬季“偏冷”“偏暖”和“冷冬”“暖冬”并不是一回事。“偏冷”“偏暖”只是相较于平均状况而言,比平均状况偏高就可以说是偏暖,比平均气温偏低就是偏冷。
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气候也出现了明显的变暖趋势,其中北方增暖幅度大于南方。从季节增暖来看,我国冬季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明显增暖,增暖最早且增暖幅度最大;春、秋季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开始增暖,增暖幅度比冬季小;夏季增暖开始时间最晚,增暖幅度也是最小的。
我国从1951年到2018年68个冬季,气温比平均值偏暖的年份一共有25年,而1985年以后偏暖的年份就占了23年。
而“冷冬”“暖冬”则不同,这是有严格标准的。这样的差异也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不同阶段的气温平均值升高的缘故。
据统计,我国全国性暖冬基本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1951年以来共出现21个全国性暖冬,其中有19个出现在1985年之后。可以看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暖冬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那么暖冬是否能提前预测?艾婉秀表示,由于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状况的因子多,准确预测平均气温超过临界点的难度大,因此对冬季气温的预测只能给出偏暖或偏冷的趋势,在每年的10月底到11月初,国家气候中心会召开全国年度的气候大会商,给出冬、春季的气温趋势预测;是否为暖冬或者冷冬的最终评判需要等冬季结束后,根据实况数据才能确定。
❹ 暖冬如何定论
首先
暖冬的概念具有严格的科学定义,是否暖冬一定要看整个冬季的全国平均气温是否高于常年值。所以冬季里某一时段出现气温偏高(相对暖和)时,就说是暖冬,另一时段气温偏低(相对寒冷)时,又说是冷
冬,那就出现一个冬季既是暖冬,又是冷冬的笑话了
另外
新华网上海频道1月7日消息: 零下的低温,正离我们远去。昨日,申城最高气温达15.6℃,让人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而记者昨日获悉,在本周内,本市气温还将继续攀升,因此,在接下来的数天里,市民大可把握机会享受这些冬天里的暖日。
冷空气不来,寒冷便失去了幕后的支持者。昨天白天,在高气压控制下,申城气温在暖暖阳光以及东南风的相助下一路蹿升,除奉贤、金山两地最低气温分别为零下0.8℃以及零下0.3℃之外,其它各地区最低气温均突破0℃,而最高气温也高于15℃。由此,昨天也成为去年12月10日以来今冬最暖和的一天。与此同时,昨天本市的相对湿度也十分适宜,白天基本维持在60%左右,体感度较高。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预测,本周内的气温将保持继续攀升的态势。预计受高压楔控制,今天本市将为多云天气,气温在6℃-14℃之间,周三最高气温可达15℃,周四的最低气温可达11℃。
气温与日
俱升,是否意味着今年冬天将是一个“暖冬”?对此气象专家表示,目前还难以下此定论。一方面,今年的冷空气实力其实并不弱,元旦前后那一波明显的降温便是很好的例子,至于眼下数日的气温回升,是因为冷空气活动主体都偏北,如果它们的活动范围南移到本市,届时本市还会出现明显的降温天气;另一方面,所谓暖冬,就本市而言,是指从一年的12月份到次年2月份这3个月期间,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而今年的冬天只过了三分之一,故难以断言接下来的气温会让本市再度出现暖冬。
不过,气象专家同时指出,对于市民来说,气象意义上的暖冬对日常生活的指导意义并不大,重要的是市民应根据天气的变化,实时地做好应对措施,便能安然过冬
❺ 2020年到底是暖冬还是冷冬
2019-2020年是暖冬。2019年11月5日下午,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叶殿秀表示,今冬为冷冬的概率几乎为零。
2019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接近常年或比常年偏高,出现冷冬的概率几乎为零,但并不排除期间有气温高低起伏的变化。
2019-2020年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总体以纬向环流为主,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同期偏弱,东亚槽偏弱、偏东,这就意味着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弱,我国北方地区静稳天气发生概率较高,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5)温度多少度是暖冬扩展阅读:
出现暖冬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冬季防寒保暖。因为即使在暖冬的气候条件下,不排除有强冷空气影响,出现强降温天气。因此,我们要及时了解天气的变化,一旦遇到大的寒潮和强降温天气情况,需要加强防寒保暖。
另外,为预防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要注意开窗通风,这样能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预防疾病。在太阳好的天气里,将衣被拿出去晒一晒,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抵御和杀死多种病菌病毒,有效预防流脑、流感、麻疹等疾病。
轻松健康过冬,还可以通过绿色植物来帮助净化空气,一些绿色植物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建议根据自身需求选盆适合自己的植物。
❻ 2021今年是暖冬还是冷冬
2021年是冷冬。
2021-2022年冬天预计是冷冬,主要原因是今年或是“拉尼娜年”,所谓拉尼娜年就是南方的冬天偏冷概率会高于北方,这样一来就会极易发生极端性的寒冷。详细原因如下:
原因一:南方10月中旬开始多地降温
在10月上旬时我国南方多地气温受副高压偏强、偏北的原因迎来了10月以来最高气温,比如湖南、广西、江西等地当时气温都在30多度,一点都没有要降温的意思。
到了10月10日后,冷空气来袭,使得我国合肥、长沙、济南等地气温骤降,进入一夜入秋的状态,加上台风圆规的登陆,海南沿海一带、两广地区的气温也骤降明显,跌至20度以下。
而现在又有一股冷空气到来,预计持续时间是14-17日,这或将是下半年最强的冷空气,预计会影响到江汉、华南、江淮、江南等地,并有可能会二次降温,所以2021年的冬天预计是冷冬。
原因二:多地发布寒潮预警
10月14日左右我国内蒙古、辽宁、黑龙江、青海等地已连续发布了寒潮预警,其中在14日时,吉林长春、长白山等地的气温降到10度左右;沈阳局部地区气温降至10-12度,到了16日时气温降至零下1度;江苏地区在15-17日时气温降至8-10度,18日跌至4-5度。淮北地区将会迎来霜冻。中东地区预计会引来雨雪、降温、大风天气。
2022年过年会冷
2022年过年预计会冷,因为2022年过年是五九天,就是根据数九歌从冬至开始算到过年时,2022春节刚好是五九尾头,而按照正常规律来说应该不是很冷,但今年的天气比较异常,按照目前的天气趋势,预计2022年过年会冷。
其次,2022年过年是2月1日,是在立春之前,跟去年相比温度上会有所下降,这样就不会遭受“倒春寒”的气象,也不会特别冷了,但影响冬天气候的因素很多,就算再冷也不会出现08年的极寒大雪天气了,所以具体以实时天气情况为主。
❼ 今年是暖冬吗2020
今年应该算是暖冬吧 !暖冬的概念具有严格的科学定义,是否暖冬一定要看整个冬季的全国平均气温是否高于常年值.所以冬季里某一时段出现气温偏高(相对暖和)时,就说是暖冬,另一时段气温偏低(相对寒冷)时,又说是冷冬,那就出现一个冬季既是暖冬,又是冷冬的笑话了 过去的2006年,在中国全境,算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暖冬天气.气温普遍偏高,降雪天气极少.是暖冬.由于今年,全国各季节的平均气温均比常年严重偏高,从全球看,气温更是攀升到了千年最高点.气象专家分析,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势力异常强大是造成今夏全国气温普遍偏高的主要原因.由于中、东部赤道太平洋目前已发生了新的厄尔尼诺天气事件,预计今冬、明春,我国还可能出现暖冬、洪涝严重等异常的气候现象.
随着呼和浩特首场降雪的到来,给青城带来了一份惊喜,颇有点迈入冬天的味道,似乎冷空气就这样来了,但明明已经立冬,初雪还夹杂着雨水。不禁让人疑惑,难道今年冬天是个暖冬?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
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内蒙古气象局的气象专家。首先要确定,什么情况才能称作暖冬?公众最直接的认知,就是感觉这个冬天总体不那么冷,有时甚至连续一段时间比较暖和,该冷不冷,人们会说这可能就是暖冬吧!以往我们对什么是暖冬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和统一的标准,为此,国家气候中心制定了《暖冬等级》气象国家标准,并于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依据这个标准,可以对内蒙古单站和全区是否为暖冬以及暖冬的程度如何进行判断。当一个站点的冬季平均气温距平大于或等于其标准差的0.43倍,定义为单站暖冬;当全区范围内的暖冬站点数超过其中站点总数的50%,定义为全区暖冬。
那么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气象专家给出了权威答案。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叶殿秀表示“预计2019至2020年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总体以纬向环流为主,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同期偏弱,东亚槽偏弱、偏东”。这就意味着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弱,今年冬季,我国是暖冬的概率非常大。从预测结果来看,今年内蒙古地区冬季的气温接近常年或者比常年偏高,但并不排除期间有气温高低起伏的变化。
虽然暖冬的概率非常大,但气象专家还同时提醒大家,11月仍是寒潮多发季,需加强防御强降温和大风天气对生产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注意防范局部低温雨雪和霜冻危害。
另据呼和浩特市气象台消息:12日至13日我市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受冷空气东移影响,12日至13日全市大部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大风:预计从12日傍晚开始至13日,全市大部地区风力逐渐增大,4、5级偏西风转西北风,短时风力可达6、7级,北部伴有扬沙。降温:随着冷空气侵入,12日白天气温逐步下降,降温一直持续到13日,降温幅度为8℃左右。13日早晨最低气温北部武川降至-12℃左右,中南部降至9至7℃; 13日白天最高气温北部武川降至-6℃左右,中南部降至-3到-1℃。
因此,防寒保暖依然不可忽视。
❽ 2022年冬天是暖冬还是冷冬
2021-2022年冬天预计是冷冬。
主要原因是今年或是"拉尼娜年”, 所谓拉尼娜年就是南方的冬天偏冷概率会高于北方,这样一来就会极易发生极端性的寒冷。
冬季,四季之一,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冬天季节,生气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冬,即“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后万物开始闭藏。
“四立”划分四季反映了气候、物候等多方面特征。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采用的是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法,按候平均气温法划分的四季,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等于或低于10摄氏度算是进入冬季。
❾ 2021年是冷冬还是暖冬
2021年是暖冬。
暖冬这一名词,以往气象学上没有定义,是气候变暖而产生的新的气象名词。
参考气象学上的暖流、暖锋、暖气团等概念,中国气象局气候专家,把冬季冷暖这一现象分成,暖冬和冷冬,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开始我国根据WMO的规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否则为冷冬。
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我国日常气候业务中,废除之前所沿用的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开始使用1981-2010年新一轮的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或气候值。
成因:
俄罗斯科学家认为,火星增温和地球增温周期一致,主因是太阳;美国一些科学家也认为,气候变化主因在太阳,1975年~2000年之间,太阳磁循环和北半球地面温度变化曲线几乎一致;另外,丹麦天文学家认为,气候变化主因在宇宙。但是更多人认为人类活动是导致暖冬形成的主要原因。
比较公允的说法认为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自然波动和人类活动,前者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等;后者则包括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排放、土地利用的变化等。工业化(1750年)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明显增加,这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和畜牧业、废弃物处理等。若无“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是-18℃,而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