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素汽化反应开始的温度是多少度
㈠ 碳和硫酸反应的温度是多少
加热,一般要100度。
浓硫酸和碳在加热的情况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2SO4(浓)→CO2↑+2SO2↑+2H2O
㈡ C+CO2刚开始反应的温度是多少
刚开始,这个难说吧,就说高温不久可以了
㈢ 碳素工具钢在多少温度下开始氧化
碳素工具钢的主要生产品种:
热轧棒材 圆钢直径或方钢边长8mm-80mm
锻制棒材 圆钢直径或方钢边长50mm-150mm
冷拉棒材圆钢直径8mm-40mm
热轧钢板 厚度0.7mm-15mm
冷拉钢带厚度0.10mm-3.60mm
冷拉钢丝圆钢丝直径0.050mm-16mm
热轧扁钢 厚度*宽度 3mm-30mm*(10、12、14、16、18、20、22、25、28、30、32、35、38、40、45、50、55、60、65、90、100、160)mm
锻制扁钢 厚度*宽度 10mm-65mm*(40、45、50、55、60、65、70、80、90、100、110、120、130、150、170、180、190、200)mm
碳素工具钢的性能和用途:
T7、T7A 亚共析钢。具有较好的塑、韧性和强度,以及一定的硬度,能承受震动和冲击负荷,但切削能力差。用于制造承受冲击负荷不大,且要求具有适当硬度和耐磨性,及较好的韧性的工具,如锻模、凿子、锤、冲头、金属剪切刀、扩孔钻、钢印、木工工具、风动工具、机床顶尖、钳工工具、钻凿工具、较钝的外科医疗用具等。
T8、T8A 共析钢。淬火加热时容易过热,变形也大,塑性和强度比较低,不宜制造承受较大冲击的工具,但经热处理后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用于制造切削刃口在工作时不变热的工具,如木工工具、风动工具、钳工工具、简单模具、铆钉冲模、中心孔铳和冲模、切削钢材用工具、轴承、刀具、铝锡合金压铸板和型芯,以及各类弹簧等。
T8Mn、T8MnA 共析钢。具有较高的淬透性和硬度,但塑性和强度较低。用于制造断面较大的木工工具、手锯锯条、刻印工具、铆钉冲模、发条、带锯锯条、圆盘锯片、煤矿用凿、石工用凿等。
T9、T9A 过共析钢。具有较高的硬度,但塑性和强度较低。用于制造要求较高硬度且有一定韧性的各种工具,如刻印工具、铆钉冲模、压床模、冲头、木工工具、农机切割零件、凿岩工具和铸模的分流钉等。
T10、T10A过共析钢。晶粒细,在淬火加热时(温度达800℃)不致过热,仍能保持细品粒组织;淬火后钢中有未溶的过剩碳化物,所以具有比T8、T8A钢更高的耐磨性,但韧性较低。
用于制造切削刃口在工作时不变热的工具,不承受冲击负荷而具有锋利刃口和少许韧性的工具,如加工木材用工具、手用横锯、手用细木工具、机用细木工具、麻花钻、拉丝模、冲模、冷镦模、螺丝锥、扩孔刀具、搓丝板、车刀、刨刀、铣刀、货币压模、小尺寸断面均匀的冷切边及冲孔模、低精度形状简单的卡板、钳工刮刀、硬岩石钻子、制铆钉和钉子用工具、螺丝刀、锉刀、刻纹用凿子、切纸和烟叶用刀具等。
T11、T11A 过共析钢。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如硬度、耐磨性和韧性等),晶粒更细,在加热时对晶粒长大和形成碳化物网的敏感性小。用于制造在工作时切削刃口不变热的工具,如锯、錾刀、丝锥、锉刀、刮刀、发条、仪规、扩孔钻、板牙、切烟叶用刀具、尺寸不大和断面无急剧变化的冷冲模及木工刀具等。
T12、T12A 过共析钢。由于碳含量高。淬火后仍有较多的过剩碳化物,所以硬度和耐磨性高,但韧性低,且淬火变形大。不适于制造切削速度高和受冲击负荷的工具。用于制造不受冲击负荷,切削速度不高,切削刃口不变热的工具,如车刀、铣刀、钻头、铰刀、扩孔钻、丝锥、板牙、刮刀、量规、刀片、小型冲头、钢锉、锯、发条、切烟叶用刀具,及断面尺寸小的冷切边模和冲口模等。
T13、T13A 过共析钢。由于碳含量高,淬火后有更多的过剩碳化物,所以硬度更高,韧性更差;又由于碳化物数量增加且分布不均匀,故力学性能较差。不适用于制造承受冲击负荷和较高速度的切削工具。
用于制造不受冲击负荷,但要求极高硬度的金属切削工具,如剃刀、刮刀、拉丝工具、锉刀、刻纹用工具、钻子,以及坚硬岩石加工用工具和雕刻用工具等。
㈣ 碳素钢的预热温度一般是多少
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之间的一段温度间隔.确定锻造温度的基本原则是,就能保证金属在锻造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塑性和较小的变形抗力,并得到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锻造温度范围应尽可能宽一些,以减少锻造火次,提高生产率.
1.始锻温度
始锻温度即坯料开始锻造的温度,应理解为钢或合金在加热炉内允许的最高加热温度.从加热炉内取出毛坯送到锻压设备上开始锻造之前,根据毛坯的大小、运送毛坯的方法以及加热炉与锻压设备之间距离的远近,毛坯有几度到几十度的温降.因此,真正开始锻造的温度稍低,在始锻之前,应尽量减小毛坯的温降.
2.终锻温度
终锻温度即坯料终止锻造的温度,终锻温度主要应保证在结束锻造之前坯料仍具有足够的塑性,以及锻件在锻后获得再结晶组织.
3.锻造温度范围
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之间的一段温度间隔.确定锻造温度的基本原则是,就能保证金属在锻造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塑性和较小的变形抗力,并得到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锻造温度范围应尽可能宽一些,以减少锻造火次,提高生产率.
由Fe-Fe3C合金相图可以确定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以及锻造的温度范围.目前应用的铁碳合金状态图是含碳量为0~6.69%的铁碳合金部分
㈤ 各种碳化物在奥氏体中的开始溶解的温度是多少
各种碳化物在奥氏体中的开始溶解的温度为Ac1温度。
碳化物在奥氏体中的最大溶解度?应该是碳在奥氏体中的最大溶解度吧,2.11%C。
看Fe-C合金相图就行。
㈥ 高纯石墨和氧气反应的温度(室温,1大气压)也可以说是着火点吧,是多少呢哪里能够查到呢
氧化和着火点是不同的
碳素和石墨在室温下具有极强的惰性
单如果超过某一温度(在大气中,炭素为350,石墨为450)则开始氧化.
石墨的升华温度为3600摄氏度左右.(不同的材质和加工工艺生产出来的石墨升华温度不同).
一般意义上说,发生氧化反应(450--600摄氏度)的时候,就被我们成为燃点
而石墨的升华(熔点)的温度是很高的3600左右.
因为石墨具有以上的特性,所以,常被用于工业加热(炼钢炉的隔热砖也是含碳的复合材料)
㈦ 碳燃烧时的温度达到多少度
通常来说木炭的燃点比较低,300度左右,煤炭的较高,在600—700度。
碳(Carbon)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C,具有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不易反应、极低的对人体的毒性,甚至可以以石墨或活性炭的形式安全地摄取,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IVA族。
碳是一种很常见的元素,它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和地壳和生物之中。拉丁语为Carbonium,意为“煤,木炭”。碳单质很早就被人认识和利用,碳的一系列化合物——有机物更是生命的根本。碳是生铁、熟铁和钢的成分之一。
碳能在化学上自我结合而形成大量化合物,在生物上和商业上是重要的分子。生物体内绝大多数分子都含有碳元素。
发现历史:
碳的英文名称carbon来源于拉丁文中煤和木炭的名称carbo,也来源于法语中的charbon,意思是木炭。在德国、荷兰和丹麦,碳的名字分别是Kohlenstoff、koolstof、kulstof,字面意思是煤物质。
碳在史前就已被发现,炭黑和煤是人类最早使用碳的形式。钻石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被中国熟知,同时煤作为碳的形式在罗马时代被使用的化学方式和现代一样:通过在一个椎体建筑物中加热被黏土覆盖的木材来排除空气。
在1722年,René Antoine Ferchault de Réaumur证明铁通过吸收一些物质能变成钢,这种物质就是熟知的碳。 在1772年,安东尼·拉瓦锡表明钻石是碳的一种存在形式,当他将一些钻石和煤的样品燃烧时,发现他们都不生成水,并且每克的钻石和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是相等的。
在1779年,卡尔·威廉·舍勒表明一度被认为是铅的存在形式的石墨实质上是混杂了少量铁的碳的混合物 ,并且他给了当用硝酸氧化时,产物的名字空气中的酸("aerial acid"),即二氧化碳。
在1786年,法国化学家Claude Louis Berthollet,Gaspard Monge 和 C. A. Vandermonde通过利用拉瓦锡处理钻石的方法将石墨氧化,证明了石墨几乎全部由碳组成。1789年,拉瓦锡在他的教科书中将碳列在元素表中。
㈧ 木炭与水(或水蒸气)反应条件是高温,这温度是多少度
建议参考一下无机化学、大学化学教材
ΔG=△H-T△S
△H=2*(-110.5)-[1*(-393.5)+0]=172.5kJ/mol
△S=2*197.7-[1*213.8+1*5.7]=175.9J/(mol·K)=0.1759kJ/(mol·K)
-----------C + H2O = CO + H2
△fH 0 -241.8 -110.5 0
S 5.7 188.8 197.7 130.7
算得:△H=1*(-110.5)+ 0 -[0 + 1*(-241.8)]=131.3kJ/mol
△S=1*197.7 + 1*130.7 -[1*188.8+1*5.7]=133.9J/(mol·K)=0.1339kJ/(mol·K)
ΔG=△H-T△S<0
解得T>980K
这只是在标准状态下估算出的理论反应温度,最后反应温度还要根据反应速率、产物能不能及时导出的条件综合确定。
㈨ 在空气中,活性碳和石墨什么温度开始反应
活性炭属于自燃物质,400度就开始燃烧了,虽然碳的熔点很高,但是在空气中400-500度的温度足以使其燃烧,只是温度低的时候产物未必就是二氧化碳,而很有可能是高毒的一氧化碳。
㈩ 碳在多少度下开始和氧反应
木炭在高温两百摄氏度下,才会和纯氧反应。
炭黑,跟胶水混合制得墨。写在纸上的黑的字,实际上是炭黑。我国古代文人用墨写的字,绘的画,虽然历经千余年,但仍不变色。这说明碳在常温时,即使接触日光、空气和水也不容易起变化。可见在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这是因为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要得到四个电子或失去四个电子成为稳定结构都很困难,书写档案,也要用到碳素墨水。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时,碳能跟多种物质起反应。
碳受热时容易跟氧气反应。点燃时碳在氧气里充分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将木炭粉和黑色的氧化铜粉分别烘干,放入研钵中研磨混匀。把混合物放进试管底部,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喷灯加热试管几分钟后,石灰水变浑浊,冷却后把生成物倒在纸上,有亮红色的物质生成。
高温时木炭夺取了氧化铜里的氧,跟它化合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失去了氧,变成红色的金属铜。
炽热的碳还能跟二氧化碳反应变成一氧化碳。
碳在密封空间与高锰酸钾共热,高锰酸钾会分解出氧气,碳会迅速氧化,会发生爆炸。
碳还可以和浓硫酸、硝酸反应,浓硫酸和硝酸是强氧化剂,碳能夺取浓硫酸和浓硝酸里的氧,和它化合生成二氧化碳,浓硫酸和浓硝酸失去了部分氧,浓硫酸变成亚硫酸(随即分解为二氧化硫和水),硝酸变成二氧化氮气体或一氧化氮气体。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通常把夺取氧的物质叫还原剂,提供氧的物质叫氧化剂。木炭在上述反应里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使氧化铜、浓硫酸、硝酸、二氧化碳还原成金属铜、亚硫酸、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