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温度调节 » 黎城气温多少合适

黎城气温多少合适

发布时间: 2022-06-17 12:52:46

㈠ 中国最适合居住的二线小城市自然灾害少 军事冲突较少 交通便利 详细介绍

长治属典型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在4.9--10.4摄氐度之间,1月份最冷,平均最低气温为-6.9摄氐度;7月份最热,平均最高气温为22.5摄氐度。

长治市境内共有高速公路3条(长邯、长晋、长太),国道3 条(207、208、309),省道13条,县道71 条。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033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74.3公里/百平方公里。

长治市为山麓盆地地形 几乎不存在地质灾害,位于中国中部,也不存在军事冲突
长治市区东部有老丁山深林公园,北部有漳泽水库,自然环境好。各县也有众多旅游资源 如太行山大峡谷 天脊山 平顺水乡都是4A级 平顺通天峡 黎城红山是5A级 襄垣仙堂山 沁县临空山等。
人文环境方面 长治市今年连续获得魅力城市 文明城市 卫生城市 等称号 境内有回族同胞 民族关系融洽。
物价水平 长治市在山西省内物价水平算中等 目前市区房价是3500-7000元
教育资源
本科院校 长治医学院 长治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飞行学院长治分院
大专院校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长治师范分院 潞安职业技术学院
中等职业学校 华北机电学校 长治卫生学校 长治市艺术学校 长治市商业学校 长治市体育运动学校 长治市幼儿师范 等
中学 长治一中 长治二中 太行中学(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等

㈡ 最宜居的气温是多少度

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温度为15—18℃度,湿度为78%-85%.具体如下:一般来说,人体在室内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是15—18℃为宜,如果室内空气不流通或者相对湿度小于35%,且室内气温超过25℃以上时,人体就开始从外界吸收热量,你就会有热的感觉.若气温超过35℃,这时人体的汗腺开始启动,通过微微涔汗散发积蓄体温,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就会感到头昏脑胀,全身不适和疲劳,有昏昏欲睡的感觉,而且酷热难熬.相反,当气温低于4℃以下,你会感到寒冷.当室温在8—18℃时,人体就会向外界散热,加上室内微风吹拂流通,室内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你会感到身体舒适健康.湿度对人体的影响,在室内舒适温度范围内不太明显.但在28℃、相对湿度达90%时,你就会有气温达34℃的感觉.这是因为湿度大时,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蒸发量少,人体排泄的大量汗液难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无法畅快地散发,因此,你就会感到闷热.仅仅从相对湿度来讲,人体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是40%—50%,因为在这个湿度范围内空气中的细菌寿命最短,人体皮肤会感到舒适,呼吸均匀正常.根据气象专家统计,当相对湿度达30%时,中暑的气温是38℃,当相对湿度达80%和气温在31℃,体质较弱的人有时也会引起中暑,如果冬天遇到低温高湿天气,人们就会感到阴湿寒冷.健康的湿度环境是45%~65%,在这样的湿度条件下,人体感觉最舒适,各种病菌不易传播.湿度高于65%会使人体呼吸系统和粘膜产生不适,免疫力下降.

㈢ 山西省的气候特征

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影响,山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着、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山西省各地年平均气温介于4.2—14.2℃之间,总体分布趋势为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介于358—621毫米之间,季节分布不均,夏季6—8月降水相对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且省内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

(3)黎城气温多少合适扩展阅读: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貌从总体来看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整个轮廓略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80%,高原、盆地、台地等平川河谷占20%。

山西省是黄河与海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省内黄河流域面积97138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62.2%,海河流域面积为59133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37.8%。除了流经省界西、南两面长达965千米的黄河干流以外,全省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千米的较大河流有5条,分别是黄河流域的汾河、沁河,海河流域的桑干河、漳河、滹沱河。

㈣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属于什么气候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和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而少雪。年平均气温为7.5℃,一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为-15℃,极端最低气温为-25.1℃;七月份气温最高,极端最高气温为34.2℃。年平均降水量548.9mm,日最大降水量115.7mm,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为1584.1mm,是降水量的3倍。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南风,冬季常见西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最大风速17m/s,平均风速为1.9m/s;霜冻期平均为11月至次年4月,无霜期150天左右,最大积雪厚度875px,最大冻土深度为2600px。

㈤ 山西长治怎么样

人口
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237526人,人口密度达到235人/平方公里。城镇人口比重达到39.61%。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66%。
自然灾害
主要为干旱、冰雹、洪涝。2007年的自然灾害给13个县(市、区)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受灾人口达到113.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17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59.4万亩,倒塌住房2729间。
气候与灌溉
长治属典型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在4.9--10.4摄氐度之间,气候条件与避暑山庄承德相近。1月份最冷,平均最低气温为-6.9摄氐度;7月份最热,平均最高气温为22.5摄氐度。号称“无扇之城”。年日照时数2418-2616小时,一般年降水量在537.4-656.7毫米,7月最多,为132.2毫米,1月最少,为5.5毫米,年平均无霜期在156.8-181.9天,年平均风速为1.5-3.0米/秒之间。 长治各月平均气温: 一月:零下6.9°C二月:零下3.4°C 三月:3.7°C 四月:11.7°C 五月:17.4°C 六月:20.5°C 七月:22.5 °C八月:20.5°C 九月:15.6°C 十月:9.8 °C十一月:2.6°C 十二月:零下5.6°C
城市规划布局与规模
定位:综合功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在未来环漳泽湖链状城市空间体系中,将老城区和新区作为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共同组成未来长治市的主城区。新区建设以“东山西水、南秀北美”为特色,重点在“特”字上下功夫,全面打造出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 新区建设将根据“水边的五彩石”这一开发主题,在新区城市空间上规划了“绿、紫、蓝、红、橙”的五色物质空间,即绿色空间———生态魅力新区,紫色空间———传统民间文化的激活和历史文化脉络的传承,蓝色空间———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朝阳产业,红色空间———新区的政治职能,橙色空间———新型的人居环境。要在三年内构筑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城市框架,五年内粗具规模,十年内建成大气典雅的全省一流新区。
[编辑本段]旅游胜地
中村申家宅院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郊区西白兔乡,北依小寒山 ,西临漳河 ,地处上党盆地的东北角 ,属于上党盆地的边缘丘陵地带。据申氏族谱记载,申氏宗祖是明万历年间从潞城县天贡村迁入的。全村现有300多户,共1300余人,申姓族系占70%之多。 申家大院中村在明朝时属潞城县 ,直隶山西布政司。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未打消这里民众积极求生的欲望 ,他们从农业生产转而向丝绸 ,布匹 ,酿造等手工业发展。由于处在河东盐池及本地物资向东南转输的运道上 ,也是从陕西和晋南向河南运输的必经之路 ,并且是与以北的太原连接的重要通道。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再加上本地铁矿产量丰富 ,于是盐与铁便成为泽潞商人重要的贩卖货品。据《潞城县志》记载 ,清朝至民国期间 ,中村是当地着名的物资交流中心集市之一。晋商发展的同时 ,商家大院也就成了晋商文化的代表 ,成为中华民居建筑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申氏在明初从潞城县天贡村迁入南村,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迁入中村定居。自始祖申十三开始,至今已繁衍到第二十一代。申十三有二子,第四世时有七子,第七世时发展为三十子,第八世时发展到五十子,成为一大家族。 村内申家的老宅院始建于明代中叶 ,至光绪年间基本建成。村内现存明清院落 20 余座 ,窑 50 余孔,房 300 余间 ,基本保存完好 ,是非常宝贵的建筑遗产。村落位于半丘陵地带 ,地势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以十字街为中心 ,呈网格形分布 ,分为东北、东南、西南和西北 4 个大的区域 ,申家宅院落位于东北区域。 村中的明清建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建于古街道两旁的商业区 ,分布有当时申家在中村开的店铺 ,由当铺、盐店、布店、花店、染坊、铁铺院、歇马店等手工业、商业建筑组成;另一部分则是申家的家宅———二十四院 ,占地面积约 3 万 m ,主要用于居住、接待贵客以及一些仓库 。 村中一条古街自村口引入 ,贯穿全村。古街南北走向 ,并随着古商道与商业的互助性发展而演变成一条商业街 ,并且最终成为清代中村的村落布局轴线。古街北端止于申家大院 ,这就导致申家在村中开设的店铺布局呈现沿街与顶端两种布局方式 ,最终形成了 T字形的排列。申家店铺所在院落的布局有两种:一种是院落本身正南正北朝向 ,而将临街一面的房屋设置为店铺的铺面 ,对外开放;另一种则是以垂直街道方向的空间轴线统领整个院落 ,多样的组合方式使得村落的空间布局更加灵活 ,更有效地利用了土地。 村中空间布局另一个特色的部分就是申家宅院,原由24个院落组成,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加之文革时期一些人为的破坏,现存只有7座院落保留完好,但是从倒塌的墙垣和留存的基石仍可看出当年大院的规模和气魄。这二十四座院落分列于东西两条并列的轴线上,一条高差近4.5m的断坎将两条轴线自然分开。 申家大院从十字街往东 ,首先步入的是二十四院西轴线。西轴线上分布5 个空间节点 ,分别是临街的店面院 ,过厅院 ,花园 ,宅院以及裙楼和窑洞。商家独有的宅院功能承载了以店面为中心的外向性功能模块和以花园为中心的内向性功能模块。西轴线的起点是十字街东北角临街的空间 ,这里并列地设置了两个前店后寝的宅院 ,分别是当铺和盐店铺 ,这当属商家宅院的一大特色。两个院子之间用巷道相连 ,虽为巷道却也是二十四院西轴线的起点 ,故在临街处建有门,既保障了院落的私密性,也为院落空间的功能增加了趣味性和相对的完整性。沿巷道向北则进入了商家宅院的又一特色空间“厅”院。厅房院是一个多向性空间 ,对内对外的流动性都很强。厅房的北边是小花园 ,也是内外空间的分界点由此向北则进入到后宅院。 由盐店院向东 ,在断坎上面的院落组成了二十四院东轴线东轴线上分布了 4 个空间节点 ,分别是三节楼 ,中庭院 ,东庭院以及东北角的两进牛棚院。东轴线承载的使用功能与西轴线相比较为单一 ,大多为不承担对外交流功能的宅寝。沿拔贡院前的小路向东爬上断坎 ,首先看到的就是三节楼院。这是一座一层窑洞再加两层楼房的三层门楼式建筑 ,也是申家大院里的制高点 ,起到了保家护院的作用。三节楼的西边一条小道直通后宅院 ,东面是中 ,东两组并列的庭院。中线庭院南起中庭下院 ,直接利用台地的侧面挖凿窑洞组成 ,地势较低。中庭下院正房窑洞的正中有一条导入型通道 ,连通其后的中庭院。中庭院也是现存整个大院里单体建筑形制最高的一进院落。中庭院之后为中庭后院 ,院子已毁 ,只留有基址可见。与中庭组院并列的东庭组院分别是东庭下院 ,东庭院和东庭后院。两院的空间布局基本一致 ,东庭组院每进院子的规模均大于中庭组院。东庭下院大门临十字街 ,东庭院建在台地上与中庭下院平齐。台地上的每进院子均开设旁门方便相互贯通。东庭组院的北面原建有两进牛棚院 ,是申家杂役圈养牲口的地方。整个东轴线连接了三大功能模块 ,防御 ,居住和辅助。 多元化的要求使空间功能性质也具有多样性 ,但在众多空间特性要求的前提下 ,申家大院用简单而有序的组合方式解决了多重矛盾 ,充分体现出商家大院在规划设计之初对于空间处理手法的独到认识 ,同时也是晋商文化空间特征的一个优良典范。
产业与交通
资源
土 地 境内的土地总面积为138.96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0.7万公顷(1985年),宜林地面积27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9.9万公顷,牧坡20余万公顷。 林 木 境内共有森林面积39万公顷,其中成林面积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3%,木材蓄积量1100万立方米。沁源境内的灵空山,属太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活立木蓄积量289837立方米,主要树种为油松,占林木总量的62.3%。而长治境内的老顶山森林面积达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 水 源 境内属北方地区的相对富水区,水资源总量为17.9亿立方米。 牧坡草地 草地主要分布于沁源。 矿 产 上党地区的地下资源十分丰富,矿藏种类达40多种,煤、铁藏量尤为丰富,素称“煤铁之乡”。地质储量为906亿吨,探明储量为242.9亿吨;除沁县、黎城、平顺3县外,其余县、区均有分布,煤种有肥煤、焦煤、瘦煤、无烟煤,以无烟煤为主。铁矿的探明储量为1.4亿吨,矿石品种有赤铁矿、褐铁矿、赤褐铁矿和菱铁矿,矿床的类型为山西式铁矿。主要分布地区为黎城、平顺、壶关、襄垣、武乡、沁源等县。锰铁矿的探明储量为5713万吨,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锰菱铁矿和含锰赤褐铁矿,工业分类称屯留式铁矿,分布于沁源、屯留、长子等县。铝土矿的探明储量为5713万吨,主要分布于沁源、襄垣。硫铁矿的探明储量为1462万吨,主要分布于长治、壶关等县。耐火粘土的探明储量为1606万吨,主要分布于沁源、长治等县。大理石探明储量为1400万立方米,主要分布于平顺、壶关、陵川等县。长治市的熔制白云岩就有5827万吨,主要分布于黎城、潞城等县,还有铁矾土、硅石、石膏等,分别分布于沁源、平顺、黎城、襄垣、潞城、长治等县。其他矿藏还有钒矿、钛矿、镓矿、电石灰岩、制碱灰岩及铅、锌、铜等。 野生动物 境内的野生皮毛、肉用、羽用、药用等经济动物,主要有狐、蛇、獾 、野兔、野猪、黄羊、黄鼬、狍子、麝、豺、青羊、猴子及各种鸟类。有害动物有狼、野猪、獾、野兔和鼠类等。害虫天敌有鹰、猫头鹰、黄鼬、啄木鸟 、燕子等。 野生植物 境内群山环列,盆谷相间,地形复杂,各地有不同类型的小气候,从而形成植物资源独具的区系分点,有种子类野生植物,还有蕨类、菌类、藻类、苔藓等。 水利资源 长治是华北地区相对富水区,主要河流有海河流域的浊漳河、清漳河、卫河,以及黄河流域的沁河、汾河支流。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2.9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量为19.86亿立方米,地下水量为10.83亿立方米,重复水量为7.73亿立方米。全市现在漳泽、后湾、关河3座蓄水一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和105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10亿立方米。 农林资源 长治市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谷子、豆类、薯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党参、潞麻、苹果、核桃、柱子、花椒等;主要名优特产有:沁州黄小米、潞麻、潞党参、黄芪、连翘、木耳、沁源松蘑菇、黄花菜、花坡蕨菜,黎城柿饼、绵核桃、平顺大红袍花椒、马铃薯,长子青椒;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农产品已达81种。林业资源有宜林面积735万亩,实有林地585万亩,其中天然林173万亩,经济林165亩,林木蓄积量达11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3%。牧业资源有宜牧面积480万亩,已开发草场271万亩。
产业
综 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7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2亿元,下降3.5%;第二产业增加值486.7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253.4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8:63.4:31.8调整为4.5:62.8:32.7。人均生产总值23558元(按年末美元汇率折算为3450美元),增长9.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5%。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6.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6.7%。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55.50万人,比上年增加2.1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65.00万人,减少0.60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1.79万人,增加0.55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8.70万人,增加2.24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9万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6%,比上年上升0.11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9.57亿元,增长11.1%。扣除“两权”收入,全市财政总收入169.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60.8 亿元,同口径分别增长10.3%和7.9%。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8%,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1.3%,科技、教育、农业支出比上年分别增长20.7%、18.9%、19.3%。 农林牧渔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56.6千公顷,减少0.3%;油料种植面积2.4千公顷,减少14.6%;蔬菜种植面积18.1千公顷,减少8.2%。 全年粮食产量116.6万吨,同比下降18.2%;其中夏粮7.1万吨,下降24.1%;秋粮109.5万吨,下降17.7%。油料产量0.35万吨,减产28.1%;蔬菜产量79.5万吨,下降14.4%。 全年肉类总产量5.99万吨,增长17.6%,其中猪牛羊肉5.37万吨,增长18.8%;禽蛋产量7.29万吨,增长8.3%,奶产量1.37万吨,下降12.1%。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1亿元,下降3.2%。其中,农业总产值36.2亿元,下降15.0%;林业总产值4.6亿元,增长23.2%;牧业总产值15.4亿元,增长24.9%;渔业总产值0.27亿元,增长8.4%。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2.8亿元,增长12.2%,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8.6%,重工业增长12.3%;产品销售率93.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比上年增长10.5%,发电量增长10.7%,生铁增长8.9%,焦炭增长6.2%,钢材增长5.3%。 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4.85,比上年提高20.16个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32.99亿元,比上年下降6.8%。实现利税146.42亿元,下降11.4%,其中实现利润76.83亿元,下降9.1%。亏损企业亏损额23.67亿元,比上年下降40.1%。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0.54亿元,下降8.47%;上缴税金1.69亿元,增长4.97%。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3.7亿元,比上年增长62.3%。其中,城镇投资425.0亿元,增长66.5%。其中国有投资240.3亿元,增长60.1%,非国有投资184.7亿元,增长75.6%;农村投资18.7亿元,增长2.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8亿元,增长145.6%;第二产业投资247.2亿元,增长53.5%,其中煤炭投资56.6亿元,增长54.6%;第三产业投资164.0亿元,增长85.2%。其中教育投资增长138.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6.5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其中住宅投资22.2亿元,增长44.9%。商品房销售额29.3亿元,增长130.6% ;其中,住宅销售额为25.4亿元,增长132.1%。 能 源 城镇能源工业投资中,煤炭工业投资56.6亿元,增长54.6%;电力工业投资21.9亿元,下降42.5%。全年共向省外运输煤炭2780.63万吨,比上年增长3.68%;向省外运输焦炭821.09万吨,增长6.86%。全市采区煤炭资源回采率达到79.4%。 国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54.3亿元,增长21.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0.5亿元,增长22.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10.5亿元,增长22.0%,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1.4亿元,增长9.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7.4亿元,增长20.9%;其他行业零售额6.9亿元,增长16.2%。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0.2%,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1.5%,服装类增长5.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5%,石油及制品类下降4.8%,家具类下降19.5%。 全年进出口总额27918.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2.2%。其中,出口2416.7万美元,下降51.0%;进口25501.9万美元,下降5.0%。 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家;合同利用外商投资2970.26万美元,下降53.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967.4万美元,下降72.0%。 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民航客运量34万人,比上年增长30.97%,旅客周转量305697万人公里;货邮运输量1490吨,货邮周转量132.91万吨公里,运输总周转量350.79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3281.74万人,比上年下降2.5%,旅客周转量21.5亿人公里;货运量5217.4万吨,比上年下降22.5%,货物周转量72.4亿吨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1.58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4.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2.9%,其中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16.41万辆,增长17.5%。民用轿车保有量7.81万辆,增长31.5%,其中私人轿车6.27万辆,增长39%。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0.45亿元,比上年增长43.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1370万元,增长14.2%;电信业务总量48.3亿元,增长45.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8.10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7.0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1.0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81.95万户。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及小灵通用户总数达到245.24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74.3部/百人。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累计达23.97万户,比上年增长37.5%。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89.1万人次,增长28.8%;国内旅游总收入74.6亿元,增长21.6%。全年入境人数7.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外国人4.12万人次,增长20.3%;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3.09万人次,增长8.9%。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人数7.20万人次,增长15.1%。旅游外汇收入1368.7万美元,增长27.1%。 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31.5亿元,比年初增长2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636.9亿元,增长16%。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75.8亿元,比年初增长19%;其中个人消费贷款9.8亿元,增长22%。 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14家。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2.23亿元,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5.66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0.91亿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5.66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5.24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2.25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给付0.21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2.78亿元。 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有独立招生的高等院校6所,全年招收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9224人,在校大学生3.04万人,毕业学生8919人。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5所,全年招生2.10万人,在校学生5.19万人,毕业学生1.56万人。全市普通中学245所,其中完全中学40所,普通高中10所,普通初中156所。全年高中招生2.79万人,在校学生8.07万人,毕业学生2.53万人。全年初中招生5.33万人,在校学生15.37万人,毕业学生5.97万人。全市普通小学1625所,全年招生3.50万人,在校学生25.63万人,毕业学生5.33万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88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80万人。 全年全市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667件,比上年增长35.8%。全年全市科学技术成果93项,其中有38项技术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成果奖,比上年增加3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20项,增长81.8%;成交金额20781.7万元,增长36.3%。 全市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42家,全年对69户企业实施了产品认证,对11种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2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5万台件。 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9个,文化馆14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4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12万册,档案馆1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6114卷。全市广播电台12座,电视台12座,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98%和96.59%,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5.3万户,其中接收数字信号用户36036户。在全国地方戏评比演出中,我市创作的小戏《拆围墙》成为全省三个入选剧之一。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在长治举办了地方戏研讨会,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梅花奖”艺术家奉献了精彩演出。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75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7个,妇幼保健机构1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4个。病床位1448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3702张。卫生技术人员2015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586人,注册护士5347人,药剂人员1058人。乡镇卫生院142个,床位3124张,卫生技术人员2616人。年末全市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达到100%,全市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达标率88.75%,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8%。 全市运动员在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得全国冠军10个,全省冠军84个。 城市建设、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4530万平方米。年末城市房屋建筑面积5355.7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4.1%,其中住宅建筑面积3917.98万平方米。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7.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年末城市交通运营车辆557辆,出租汽车1800辆。市区有公园4座,总面积127公顷。 全年城市供水总量8458万吨,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60升。全年液化气供气总量5310吨,天然气供应量1592万立方米,煤气供气总量1.10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煤气4086.17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82.81%,比上年提高12.53个百分点。市区集中供热面积由上年的1374万平方米提高到185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热面积14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83万平方米。市区污水处理能力14万吨/日,全年污水处理量5113万吨。生活垃圾年清运量22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年末全市耕地保有量519.36万亩,年内增加耕地面积0.86万亩。本年度检查验收合格造林面积20.6千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4千公顷。义务植树762万株。全市有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46.8千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3%。 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2.45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00万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4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增长10.9%,工业用水增长2.4%。全年曾有14.2万人、2.7万头大牲畜因干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全年全市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达354天,比上年增加8天,占全年天数的97.0%。全市达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比例52.17%。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辛安泉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人,比上年下降42.3%;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37人,比上年下降27%。全年发生火灾事故68件,比上年下降45.2%,直接损失109.3万元。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81起,造成251人死亡、46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52.8万元。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29.91万人,比上年增加1.63万人,出生率11.12‰,死亡率6.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4‰。城镇人口比重达到41.04%,比上年提高0.59个百分点。性别比(女=100)为105.73。 年末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3.41万人,比上年增加2.12万人。其中职工25.27万人,离退休人员8.1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44.96万人,比上年增加4.6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24.61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10525人。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73所,比上年增加27家;床位9473张,收养各类人员304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95处。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1292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755万元。全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5149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3746人。
[编辑本段]观光游览
长治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秦开始,为历代郡、州、府所在地。境内她那山河壮丽气势磅礴的锦绣山河与历代古物交辉息息相印,有其独特的文化神韵。全市有大量的不同时代历史古迹文化和古建筑艺术珍品。壮丽的山川和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和光荣的传统,构成了长治市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长治旅游资源独特。有老顶山森林公园、太行山大峡谷和太行水乡、灵空山、武乡溶洞等天然胜景;有上党门、城隍庙、二贤庄、仙堂山、北魏石刻等文物古迹;有八路军总部旧址、黄崖洞保卫战旧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革命纪念地。位于市郊的三垂冈(也称三垂山、二冈山),在中国历史上大有名气,唐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三垂冈之战,使李存助不仅占据了上党,而且为最终消灭后梁政权、统一中原、建立后唐奠定了基础。清代着名诗人严遂成为此写下了一首奇诗《三垂冈》。毛主席一生饱览古代典籍,用兵如神,对三垂冈之战史事烂熟于心,挥笔书写了严遂成的《三垂冈》诗,那大气磅礴、雄健潇洒的毛体书法,为三垂冈增添了无穷魅力。 作为长治市象征的上党门,钟鼓二楼左右对峙,风驰云动,蔚为壮观;分水岭出土的大批战国时期车马文物,多系上乘精品;观音堂殿内的明代悬塑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玉皇观的琉璃塔,飞阁流丹,金碧辉煌;五凤楼斗拱莲柱,匠心独具;原起寺的八角七层大雄宝塔,巧夺天工;南涅水北魏石刻,技艺精湛;位于沁源县的灵空山,松林密布,古树参天既有五龙池、益海洞等“灵空十景”,更有“三柱重”、“九杆旗”等珍贵古松,实为旅游避暑之胜地。壶关县的天然紫团溶洞,洞内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洞外山雾缭绕,郁郁葱葱,确属人间奇景,使游人流连忘返。除此之外,还有长子县的法兴寺和崇庆寺、襄垣县的仙堂寺、壶关的二仙庙、以及相传女娲补天采石的黎城县广志山、精卫填海采山的长子县发鸠山,神农氏炎帝尝百谷的老顶山等。此外,还有革命纪念地八路军总部旧址、上党战役主战场、黄崖洞保卫战旧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处。 长治及附近主要旅游景点:始祖百草堂 灵空山 红豆峡 太行山大峡谷 青龙峡 黑龙潭景区 金灯寺 黄崖洞 五凤楼 大云寺 九天圣母庙 广志山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盘秀山 天台庵 石评梅故居 林里关王庙 花坡 老顶山森林公园 女妖洞 八泉峡 羊肠板 长治观音堂 法兴寺 紫团山 天脊山 城隍庙 北齐石刻造像 大寺 古佛 分水岭古墓群 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 原起寺 仙堂山 七宝塔 龙祥观 古脊椎动物群化石遗址 大云院 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 长乐村战斗纪念碑 阎寨 南涅水石刻造像馆 崇庆寺 黄崖大峡谷 上党门 壶关太行大峡谷十八盘 太岳烈士陵园 玉皇观 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 正觉寺 神头之战纪念碑 嶷神岭 太行八泉峡 太行水乡 古城长治
还是不错的

㈥ 山西长治冬天温度最低多少度

长治冬天最冷的是1月份,最低气温一般在零下十几度,极端最冷气温零下二十几度。

㈦ 人在湿度和温度为多少的环境下最舒适

按照我国室内空气标准,夏季室内湿度以40%~80%为宜,冬季应控制在30%~60%。老人和小孩适合的室内湿度为45%~50%,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适宜的室内湿度在40%~50%之间。20℃是最佳睡眠温度。

20℃左右的室温最让人舒服。这个温度有利于身体散发多余的热量,如果室温超过25℃,人体就开始从外界吸收热量,会有热的感觉。若室温超过35℃,人体汗腺就开始启动,通过出汗散发体内热量,会出现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头昏脑涨、疲劳等不适的感觉。

(7)黎城气温多少合适扩展阅读

生活中,室内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废气”:厨房、卫生间、垃圾桶中的垃圾,经过一夜就会产生空气污染;长期不清洁的地毯、不晾晒的被褥枕头,极易滋生螨虫。

书架和家具顶部的灰尘堆积过多,加重空气中的污染漂浮物……特别是北方进入供暖期后,很多人家里都紧闭窗户,怕冷气进来。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不少人的身体抵抗力开始下降,频繁被疾病 “袭击”。

通风换气是改善室内空气的有效方法。每天9时~11时、14时~15时是最佳换气时间,可将厨房、浴室、客厅里通风半小时。如果遇到雾霾,尽量少开窗通风,搭配使用空气净化器和加湿器。厨房应安装净化效果好的油烟机,尽量减少高油烟污染的煎炒烹炸,更不要在室内吸烟。

另外,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定期除尘,降低空气中的有害颗粒。还需要提醒的是,有些高层建筑通风效果较差,开窗时间应相对延长。

㈧ 室内温度多少合适

居室内最适宜的温度冬季16-18摄氏度,夏季24-26摄氏度。

如果温度设置过低,人体代谢功能则会下降,脉搏减慢,皮下血管收缩,而且开启地暖需要关闭门窗,空气无法流通,对老人、小孩、孕妇的影响特很大。所以在温度过低的情况下,老人容易心脏供血不足,小孩和孕妇则容易伤风感冒或者患呼吸道感染。

冬季供暖温度也不宜过低。当温度低于12℃时,80%坐着的人会感到冷,20%活动着的人会感到冷,所以卫生学将12℃作为建筑热环境的下限。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而且由于寒冷对机体的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会使人体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脏工作负荷增大,耗氧量增多,严重时心肌就会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所以冠心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冬季取暖。

(8)黎城气温多少合适扩展阅读

根据国标规定冬季供暖空气温度和用户实际使用习惯,日常室内温度控制在18℃—22℃为宜,建议以居室内功能区域不同设置温度:室内设置 18℃-20℃温度范围;卧室、起居室设置 18℃ - 22℃温度范围;厕所、门厅、走廊设置18℃-20℃温度范围 。

需要注意的是,设置的温度越高,耗能就越大,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的反馈来看,一般地暖温度设置在25℃以上的话,耗能会比21℃增加20%---50%左右。

㈨ 室温最适宜温度是多少

一、冬天温度18℃~25℃,湿度30%~80%,在装有空调的室内,室温为19℃~24℃,湿度为40%~50%时,人感到最舒服。 对于需要频繁外出的人来说,室温过高,使室内外温差变大,会让他们抵抗能力下降,会使室内空气异常干燥,破坏体内的温湿环境,影响到他们的体液分泌,不仅让人感到浑身燥热,还会有呼吸困难,眼、耳、目、口、鼻、喉、皮肤等处异常干涩的感觉。 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皮肤过度紧张,呼吸道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要适当开窗通风,以确保居住的舒适性,而且最好在室内放盆水或使用加湿器,以增加湿度。
二、一般来说,在夏季,空调调到25—27摄氏度比较合适,而湿度调到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之间为宜。夏天空调一般温度设定在比室外温度低3-5度比较好,太大的温差很容易使人身体不适,特别是小孩子很容易得空调病。人体的正常温度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气温环境,室内外的温差太大容易造成身体温度的不平衡。如果空调的温度调得太低,凉风吹的时间过久,会导致周身乏力、头晕眼花、伤风感冒或关节炎复发等疾病。室内外的温差不宜过大。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881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352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640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720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82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805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1943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587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567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