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矮星表面温度是多少
A. 矮星是怎样分类的
矮星是指像太阳一样的小主序星,如果是白矮星,就是像太阳一样的一颗恒星的遗核,而褐矮星则没有足够的物质进行熔化反应。
黑矮星是类似太阳大小的白矮星继续演变的产物,其表面温度下降,停止发光发热。原指本身光度较弱的星﹐现专指恒星光谱分类中光度级为V的星﹐即等同于主序星。光谱型为O﹑B﹑A的矮星称为蓝矮星,如织女星﹑天狼星,光谱型为F﹑G的矮星称为黄矮星(如太阳)﹐光谱型为K及更晚的矮星称为红矮星,如南门二乙星。
黑矮星
由于一颗恒星形成至演变为黑矮星的生命周期比宇宙的年龄还要长,因此现时的宇宙并没有任何黑矮星。
假如现时的宇宙有黑矮星存在的话,侦测它们的难度也极高。因为它们已停止放出辐射,即使有也是极微量,并且多被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所遮盖,因此侦测的方法只有使用重力侦测,但此方法对于质量较小的星效用不大。
黑矮星则是理论上估计存在的天体﹐指质量大致为一个太阳质量或更小的恒星最终演化而成的天体﹐它处于冷简并态﹐不再发出辐射能﹔也有人专指质量不够大,即小于约0.08太阳质量,已没有核反应能源的星体。
白矮星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白矮星属于演化到晚年期的恒星。恒星在演化后期,抛射出大量的物质,经过大量的质量损失后,如果剩下的核的质量小于1.44个太阳质量,这颗恒星便可能演化成为白矮星。
对白矮星的形成也有人认为,白矮星的前身可能是行星状星云,是宇宙中由高温气体、少量尘埃等组成的环状或圆盘状的物质,它的中心通常都有一个温度很高的恒星,就是中心星的中心星,它的核能源已经基本耗尽,整个星体开始慢慢冷却、晶化,直至最后“死亡”。
红矮星
根据赫罗图,红矮星在众多处于主序阶段的恒星当中,其大小及温度均相对较小和低,在光谱分类方面属于K或M型。它们在恒星中的数量较多,大多数红矮星的直径及质量均低于太阳的1/3,表面温度也低于3500K,释出的光也比太阳弱得多,有时更可低于太阳光度的
1/10000。又由于内部的氢元素核聚变的速度缓慢,因此它们也拥有较长的寿命。红矮星的内部引力根本不足把氦元素聚合,因此红矮星不可能膨胀成红巨星,而是逐步收缩,直至氢气耗尽。因为一颗红矮星的寿命可长达数百亿年,比宇宙的年龄还长,因此现时并没有任何垂死的红矮星。人们可凭着红矮星的悠长寿命,来推测一个星团的大约年龄。因为同一个星团内的恒星,其形成的时间均差不多,一个较年老的星团,脱离主序星阶段的恒星较多,剩下的主序星质量也较低,人们找不到任何脱离主序星阶段的红矮星,间接证明了宇宙年龄的存在。
矮星
B. 黑矮星是什么
黑矮星(Black dwarf)是恒星末期超新星爆发以后,达不到形成黑洞的质量留下的冷核。大约1个太阳质量恒星演化的终极产物。它由低温简并电子气体组成,由于整个星体处于最低的能态,因此无法再产生能量黑矮星 (Black dwarf) 是类似太阳质量大小的白矮星继续演变的产物,其表面温度下降,停止发光发热。由于一颗恒星由形成至演变为黑矮星的生命周期比宇宙的年龄还要长,因此现时的宇宙并没有任何黑矮星。 假如现时的宇宙有黑矮星存在的话,侦测它们的难度也极高。因为它们已停止放出辐射,即使有也是极微量,且多被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所遮盖,因此侦测的方法只有使用重力侦测,但此方法对于质量较少的星效用不大。 和黑矮星不同的是,褐矮星质量太少,其重力不足以把氢原子产生核聚变,黑矮星由于有足够质量,在它们主序星的年代能够发光发热。 矮星知识(以下错误的地方纠正如下:事实上褐矮星和棕矮星是同一类天体的不同称呼,一般认同较多的是褐矮星这种叫法。这是介于巨行星和恒星之间的天体,俗称“失败的恒星”,它的质量介于木星的13~80倍,也就是大于13倍木星而小于0.08倍太阳,在这个阶段它能通过引力势能的转化发光发热,也可引发简单的元素聚变(和人类制造的氢弹一个原理)但能量极低,只有大于0.08倍太阳质量才能点燃氢聚变,而只有大于0.5倍太阳质量才能进入主序星阶段并最终有能力坍缩成白矮星,白矮星是中小质量的恒星在“燃料”用完,死亡后遗留下的恒星核,因温度较高,故称做白矮星,白矮星逐渐冷却,成为看不见的黑矮星)。 矮星(Dwarfstar):像太阳一样的小主序星,如果是白矮星,就是像太阳一样的一颗恒星的遗核。褐矮星没有足够的物质进行熔化反应。辐射了。
C. 宇宙中的天体温度等级大致是怎么样的
恒星的表面有效温度由早O型的几万度到晚M型的几千度,差别很大。
它们按温度由高而低依次为
O型:
蓝色,表温大于25000度,有离子化氦及其他元素谱线,如猎户伐叁。
B型:
蓝白色,表温11000度至25000度,氢谱线强,中性氦谱线明显,如室女座角宿一。
A型:
白色,表温7500度至11000度,氢谱线十分强烈,无氦线,如大犬座天狼星。
F型:
黄白色,表温6000度至7500度,氢线转弱,钙线十分清晰,如小犬座南河叁。
G型:
黄色,表温5000度至6000度,强烈钙线及其他金属元素谱线,氢线弱,如太阳。
K型:
橘黄色,表温3500度至5000度,金属元素谱线增强,如牧夫座大角星。
M型:
红色,表温2000度至3500度,氧化钛分子带突出,金属线仍强,如猎户座参宿四。
另有不到1%的恒星依其特征分为R、N、S与W四种附加型。前叁者由橙到红色,与K、M型相似,W则与O型在蓝色尽端。
科学家后来再依原子离子化程度不同,再将各型再细分为十个副型,分别以0至9来表示,如A0、A1、A2、A3……A9等,太阳属G2型恒星。
恒星的表面颜色取决于它的表面温度,温度越低,颜色越偏红,温度越高,颜色越偏蓝。恒星表面颜色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红、黄、白、蓝。太阳的表面颜色是黄色,属于温度中等偏低的恒星。
以下是四种颜色对应的温度。
红色:3000摄氏度;
黄色:6000摄氏度;
白色:10000摄氏度;
蓝色:20000摄氏度。
织女星表面温度为8900摄氏度,呈白色。
天狼星表面温度为10000摄氏度,呈白色。
天津四表面温度为10000摄氏度,呈白色。
参宿七表面温度为12000摄氏度,呈蓝白色。
轩辕十四表面温度为12000摄氏度,呈蓝白色。
角宿一表面温度为20000摄氏度,呈蓝色。
D. 黑矮星是什么样的
黑矮星是类似于太阳大小的白矮星继续演变的产物,其表面温度下降,即会停止发光发热。原指本身光度较弱的星﹐现专指恒星光谱分类中光度级为V的星﹐等同于主序星。
光谱型为O﹑B﹑A的矮星称为蓝矮星,如织女﹑天狼星;光谱型为F﹑G的矮星称为黄矮星(如太阳);光谱型为K及更晚的矮星称为红矮星,如南门二乙星。
由于一颗恒星形成至演变为黑矮星的生命周期比宇宙的年龄还要长,因此现时的宇宙并没有任何黑矮星。
假如现时的宇宙有黑矮星存在的话,侦测它们的难度也极高。因为它们已停止放出辐射,即使有也是极微量的,并且多被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所遮盖,因此侦测的方法只有使用重力侦测,但此方法对于质量较小的星效用不大。
不过,白矮星﹑亚矮星﹑黑矮星则另有所指﹐并非矮星。物质处在简并态的一类弱光度恒星“简并矮星”也不属矮星之列。
黑矮星则是理论上估计存在的天体﹐指质量大致为一个太阳质量或更小的恒星昀终演化而成的天体﹐它处于冷简并态﹐不再发出辐射能﹔也有专指质量不够大,即小于约0.08个太阳质量,已没有核反应能源的星体。
E. 现在知道的宇宙中哪个球的温度最高最低最大最小
温度最高的天体是中子星,表面温度约为1000万℃,中心温度高达60亿℃。
温度最低的天体是飞镖星云,其温度低于-270℃。飞镖星云是恒星死亡前喷出的气体形成的。这些气体释放的速度很快,可达到每秒165千米,导致飞镖星云温度急剧下降。
最大的天体是超巨星,直径可达太阳的几十到几千倍。
最小的天体是中子星,(黑洞已经没有体积的概念了,)直径只有十几千米。
F. 宇宙中最高的温度是多少
人类所能产生的最高温是510000000℃约比太阳的中心热30倍,该温度是美国新泽西的普林斯顿等离子物理实验室中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反应堆利用氘和氚的等离子混合体于1994年5月27日创造出来的。
宇宙大爆炸那一刻,温度达到无穷大;宇宙大爆炸后10负44次方秒,温度约为1亿亿亿亿度;宇宙大爆炸后10负36次方秒,宇宙温度继续下降,当时的温度约为10000亿亿亿度;宇宙大爆炸后10负32次方秒,温度约为1亿亿亿度;宇宙大爆炸10负12次方秒后,温度达到1亿亿度;
宇宙大爆炸后10负6次方秒,温度达到10000亿度;宇宙大爆炸后10负4次方秒,温度达到1000亿度,这也是超新星爆发时其星核的温度;宇宙大爆炸后1秒,温度降低到约为100亿度;在大爆炸后的大约3秒,温度降到了10亿度,这也是最热的恒星内部的温度。
“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温度上限——就是最后某一粒子存在的最高温度“Tmax”,也知道了宇宙的温度范围——就是从“绝对零度”到“最后某一粒子存在的最高温度‘Tmax’”。
(6)黑矮星表面温度是多少扩展阅读:
一般地,人的体温约为36.6°C,但这只是一个平均值。事实上,人的温度在一天之内是波动的。当然,除了有波动的温度之外,也存在固定的温度,例如,沸水的温度,在一定条件下,它等于100°C或373K。然后,再让我们看看更热的东西,如熔岩。通常,它的温度处于500°C到1200°C之间。
太阳表面温度是6000℃,而处于太阳系里离太阳较远的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却只有-230℃。又如,传说中的牛郎星与织女星,在夜里的星空中,它们只是闪烁的小亮点,而怎能让人一下子想到牛郎星的表面最高温度竟达8000℃,织女星的表面最高温度竟达10000℃,真可谓是“热恋之星”。
G. 太阳系的矮星是什么
矮星是指像太阳一样的小主序星,如果是白矮星,就是像太阳一样的一颗恒星的遗核,而褐矮星则没有足够的物质进行熔化反应?
黑矮星是类似太阳大小的白矮星继续演变的产物,其表面温度下降,停止发光发热?原指本身光度较弱的星﹐现专指恒星光谱分类中光度级为V的星,即等同于主序星?光谱型为O?B?A的矮星称蓝矮星,如织女星﹑天狼星,光谱型为F﹑G的矮星称为黄矮星(如太阳),光谱型为K及更晚的矮星称为红矮星,如南门二乙星?
由于一颗恒星形成至演变为黑矮星的生命周期比宇宙的年龄还要长,因此现时的宇宙并没有任何黑矮星?
假如现时的宇宙有黑矮星存在的话,侦测它们的难度也极高?因为它们已停止放出辐射,即使有也是极微量,并且多被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所遮盖,因此侦测的方法只有使用重力侦测,但此方法对于质量较少的星效用不大?
但白矮星﹑亚矮星﹑黑矮星则另有所指﹐并非矮星?物质处在简并态的一类弱光度恒星“简并矮星”也不属矮星之列?
黑矮星则是理论上估计存在的天体﹐指质量大致为一个太阳质量或更小的恒星最终演化而成的天体﹐它处于冷简并态﹐不再发出辐射能﹔也有人专指质量不够大,即小于约0.08太阳质量,已没有核反应能源的星体?
白矮星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白矮星属于演化到晚年期的恒星?
恒星在演化后期,抛射出大量的物质,经过大量的质量损失后,如果剩下的核的质量小于1.44个太阳质量,这颗恒星便可能演化成为白矮星?
对白矮星的形成也有人认为,白矮星的前身可能是行星状星云,是宇宙中由高温气体?少量尘埃等组成的环状或圆盘状的物质,它的中心通常都有一个温度很高的恒星,就是中心星的中心星,它的核能源已经基本耗尽,整个星体开始慢慢冷却?晶化,直至最后“死亡”?
红矮星
根据赫罗图,红矮星在众多处于主序阶段的恒星当中,其大小及温度均相对较小而低,在光谱分类方面属于K或M型?它们在恒星中的数量较多,大多数红矮星的直径及质量均低于太阳的1/3,表面温度也低于3500K?释出的光也比太阳弱得多,有时更可低于太阳光度的1/10000?
又由于内部的氢元素核聚变的速度缓慢,因此它们也拥有较长的寿命?红矮星的内部引力根本不足把氦元素聚合,也因此红矮星不可能膨胀成红巨星,而逐步收缩,直至氢气耗尽?
也因为一颗红矮星的寿命可多达数百亿年,比宇宙的年龄还长,因此现时并没有任何垂死的红矮星?
人们可凭着红矮星的悠长寿命,来推测一个星团的大约年龄?因为同一个星团内的恒星,其形成的时间均差不多,一个较年老的星团,脱离主序星阶段的恒星较多,剩下的主序星之质量也较低,人们找不到任何脱离主序星阶段的红矮星,间接证明了宇宙年龄的存在?
矮星
H. 太阳的伴星多大多冷
太阳伴星完全是假设出来的,目前还没有这颗伴星存在的任何证据。
1980年代,有人根据地球存在大约2600万年的生命大灭绝周期,提出太阳可能存在一颗看不见的伴星的假设。说是因为这颗伴星与太阳2600万年的会合周期,其引力会影响太阳系外围的奥尔特云,使其中的彗星体脱离奥尔特云,进入内太阳系,并对地球形成持续撞击,造成地球生命的周期性灭绝。但由于观察不到任何伴星存在的证据,就设想这是一颗红矮星(或更暗的棕矮星,或干脆是看不到的黑矮星或小型黑洞)。并“计算”出这颗“伴星”与太阳的距离是3万亿英里(约合4.8万亿公里),相当于0.5光年。
根据天体力学,要想以引力影响奥尔特云中的小天体,引力源不需要多大,比木星质量(相当于太阳质量的0.7%)大些就足够了,而这个质量的天体,算作红矮星或棕矮星都很勉强。当然,质量越大,在接近太阳系时,对奥尔特云中小天体的引力摄动也越强。但“伴星”的质量也不能太大,否则会对太阳系内大行星的轨道产生影响。
至于这颗“伴星”的温度,就不好说了。红矮星或棕矮星的温度不会超过1500度,否则就会发出可见光来。黑矮星是已经冷却的白矮星,表面温度在数网络到零下200多度之间。而根据现有理论,黑洞越小,温度越高。如果是小型黑洞,温度可能会高到数亿度。但黑洞是只进不出的,再高的温度,除了量子辐射和引力效应外,什么也不会被我们观测到。
何况即使地球生命的周期性灭绝是由某颗外来天体造成的,2600万年的会合周期,还能否称为“伴星”,与太阳还能否称为“一对双星”,也很难说。目前发现的双星系统,其会合周期没有这么长的。会合周期如果这么长,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一定非常远。而这么远的距离,伴星质量又这么小,又要求相互之间还要有引力作用,这个可能性几乎是零。
于是,对于地球生命的周期性灭绝,有人提出了别的假设,说是太阳携带着其成员,以2600万年的周期,在银河系银盘上下来回摆动。当通过银盘中央星际尘埃最密集的区域时,也会发生周期性的陨石撞击,造成地球生命的周期性灭绝。
还有人提出,太阳不存在“伴星”,太阳也没有在银盘中央平面上下摆动。地球生命的周期性灭绝,是因为在冥王星轨道以外,还有一颗质量较大的X行星,其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偏心率极大的大椭圆轨道,可能轨道倾角也极大。于是,当X行星与彗星带接近时,也会把一些彗星“送”入内太阳系,并与地球发生持续撞击。
总之,太阳是否有伴星?伴星的性质是什么?一切还都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