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感温度最高能承受多少
❶ 人体最舒适的温度是多少度
人体最舒适的温度是: 18 ~ 23度,湿度45 ~ 65% RH。
根据国内外的实验,夏季,人们感到最舒适的气温是19—24℃,冬季是17—22℃。人体总要保持体温恒定。当环境温度超过舒适温度的上限时,人们便感到热,若超过 37℃时就感到酷热,一般人们能够忍受的温度上限是52℃。
在夏季台风或暴雨到来之前,由于气温高于体温,气温对人体起加热的作用,人只能靠出汗耗热来维持体温平衡,如果这时空气湿度大,汗又不易挥发,人体就会感到闷热异常。如果这时清风徐来,加快了人体热量的散发,人体马上就感到凉快。这都说明谈论冷、热时不能忽略风和湿度的作用
❷ 人体最高耐受多高的水温。
据生理学家研究,室内温度过高时,会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由于散热不良
而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心率加速。冬季,如果室内温度经常
保持在25℃以上,人就会神疲力乏、头晕脑涨、思维迟钝、记忆力差。同时,
由于室内外温差悬殊,人体难以适应,容易患伤风感冒。如果室内温度过低,
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皮肤过度紧张,
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因此,科学家们把人对“冷
耐受”的下限温度和“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分别定为11℃和32℃。
在注意室内温度调节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的湿度。夏天,室内湿度过大时,会抑
制人体散热,使人感到十分闷热、烦躁。冬天,室内湿度大时,则会加速热传导,
使人觉得阴冷、抑郁。室内湿度过低时,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散失,人会感
到口干、舌燥,甚至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和鼻出血等,并易患感冒。所以,专家们
研究认为,相对湿度上限值不应超过80%,下限值不应低于30%。
然而,人的体感并不单纯受气温或气湿两种因素的影响,而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通
过实验测定,最宜人的室内温湿度是:冬天温度为18至25℃,湿度为30%至80%;夏天温度
为23至28℃,湿度为30%至60%。在此范围内感到舒适的人占95%以上。在装有空调的室
内,室温为19至24℃,湿度为40%至50%时,人会感到最舒适。如果考虑到温、湿度对人思
维活动的影响,最适宜的室温度应是工作效率高。18℃,湿度应是40%至60%,此时,
人的精神状态好,思维最敏捷。
❸ 体感温度多少最舒适
季节的不同,人感到最舒服的体感温度也有所不同,夏季的时候,人们感到最舒适的气温是19℃至24℃,冬季的时候,人们感到最舒适的气温是17℃至22℃。
当环境温度超过舒适温度的上限时,人们便感到热,若超过 37℃时就感到酷热,一般人们能够忍受的温度上限是52℃。相反,当环境温度低于舒适温度下限时,人就感到凉、冷;若低于0℃,就感到严寒。对于一般从事室外活动衣着合适的人,能够忍受的温度下限约为零下34℃。
影响人体舒适温度的因素:
一、基本因素
决定人体热舒适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因素,最主要的有6个:
1、生理代谢率;2、服装热阻;3、空气干球温度;4、环境辐射温度;5、风速,6、空气湿度。
现有的热舒适模型几乎都是基于以上6个基本变量判断人体热舒适。
二、其他次要因素
还有一些因素普遍被人们认为会影响人的热舒适,包括年龄、性别、季节、人种等。但是,西方学者研究表明:包括年龄、性别、季节、人种等在内的一些因素实际上不会对人体热舒适产生明显影响。
❹ 人的体感舒适温度是多少
居室内最适宜的温度冬季16-18摄氏度,夏季24-26摄氏度。
如果温度设置过低,人体代谢功能则会下降,脉搏减慢,皮下血管收缩,而且开启地暖需要关闭门窗,空气无法流通,对老人、小孩、孕妇的影响特很大。
冬季供暖温度也不宜过低。当温度低于12℃时,80%坐着的人会感到冷,20%活动着的人会感到冷,所以卫生学将12℃作为建筑热环境的下限。
(4)体感温度最高能承受多少扩展阅读:
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性别、年龄、昼夜、运动和情绪的变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动,但这种改变经常在正常范围内。
女性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排卵期较低,这种波动主要与孕激素分泌周期有关, 女性的体内脂肪较男性为高这也应该是一个原因。
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为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皮肤汗腺发育又不完全,从而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容易波动。
❺ 手感到温热是多少度
手感到温热是40度。
因为人身体的温度一般是37度,所以40度的水摸起来会很舒服,而45度的话就比较烫手了。
浴室洗澡40度感舒服,45度感觉有些烫,超过45度的话,一般的人就受不了,很烫。 饮用方面40度的水温就是喝起来感觉不出来烫,比体温略高一点点。
人体的体感温度:
人体的体感温度是20一47度之间,当物体超过36度会有温觉,当超过45度会明显感觉有热的感觉,当超过50度会有烫的感觉,当超过60度会形成烫伤,接触的时间越长烫伤的情况会更严重,建议接触时间不超过4秒,总之人手感觉烫的温度是从50度开始,在触碰热物体之前最好做好保护措施,以免烫伤。
❻ 一个人可以存活下来的最高温度究竟是多少呢
夏日炎炎,许多人蜷缩家里,在空调的沐浴下享受着愉快的冰凉。夏季到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因此中国南方的朋友已经进入“暑”期,这时候室外的温度高达三十多度,被烈日狂晒的地面甚至高达四五十,已经超过人类平时生活的恒温状态。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人能存活下来的最高温度是多少呢?
事实上如果有足够的水,你可以在45摄氏度的气温下存活24小时,但在80摄氏度的桑拿房里就不行了。对于水,我们假设人体温度将达到环境温度,上限约为40-41°C。在39°C的热水浴缸中24小时后,你可能不会死,但是你会非常痛苦.
不过在100%相对湿度下,饱和空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比干燥空气和水更危险。37°C的水不会杀死人类,因为这是人体温度,再加上水是热的良好导体,因此最坏的情况下你会有轻微的不适感,37°C的干燥空气也不会杀死你,但是这时候你可能会大量出汗,人37°C的饱和空气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杀死你,因为汗水会让人窒息,空气的热导率很低。尽管如此,37℃的饱和空气在自然界中根本不存在。
❼ 体感温度的体感温度分级
体感温度分级如下:
冬季:
很冷,极不适应<4℃(红色)
冷,很不舒适4~8℃(黄色)
凉,不舒适8~13℃(蓝色)
凉爽,较舒适13~18℃
舒适,最可接受18~23℃
温暖,最可接受23~29℃
暖热,不舒适29~35℃(蓝色)
夏季:
很冷(会冷死人),无法忍受13~18℃
冷(会生病),衣服穿很厚或钻在被子里,勉强可接受18~20℃
有点冷,加点衣服最可接受20~25℃
凉快,最舒适25-27℃
热,不舒适27~30℃
很热,需要空调或风扇30~33℃
过热,需要冲凉33~35℃
太热,需要频繁冲凉35~37℃
极热,会出人命了>39℃
❽ 人的体表温度是多少
人体各部位的温度不同,头部较高,足部较低。不同的皮肤温度是由人体核心至皮肤表面的热流与皮肤表面至环境散热之间的热平衡决定的.在舒适环境中测定一组人的14个部位的皮肤温度,经统计表明人体平均皮肤温度为33.5℃,均方差为0.5℃.维持舒适的平均皮肤温度是保证人体热舒适的重要条件。
由于人类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在36℃~37℃之间,所以有些人会认为皮肤的温度象体温一样恒定,其实这是错误的。人体组织器官和皮肤随部位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别。
体感温度简单说就是人主观感受到的温度。每个人的耐热程度不同,体感温度自然有别,但是总体来说,影响体感温度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对湿度。
因此体感温度就是“掺了水分”的温度。当气温掺了“水分”,体感“增温”可超20℃。比如人种不同,体表的汗腺、体毛可能有差异,导致散热的能力不同,但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举例来说,同样是30℃时当相对湿度只有50%时,体感温度达到31.1℃,与实际气温比上升了1.1℃;而当相对湿度达到90%,体感温度飙升至40.6℃,比实际气温高出10.6℃。可见,夏季湿度越大,体感温度和实际温度差异越大。
(8)体感温度最高能承受多少扩展阅读:
每日早晚、人体各个部位及男女之间的体温均存在着差异。人体正常体温有一个较稳定的范围,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正常人口腔温度(又称口温)为36.2℃~37.2℃,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2℃~0.5℃,直肠温度(也称肛温)较口腔温度高0.2℃~0.6℃。一天之中,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0.8℃。
在健康状态时,如饮食正常,衣着适宜,人体的体温一般是比较恒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大致介于36.2℃~37.2℃),而不因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38℃以下是低热,39℃以上是高热。40℃ 以上随时有生命危险
❾ 体感温度是多少
体感温度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没有定值。季节的不同,人感到最舒服的体感温度也有所不同,夏季的时候,人们感到最舒适的气温是19℃至24℃,冬季的时候,人们感到最舒适的气温是17℃至22℃。
当环境温度超过舒适温度的上限时,人们便感到热,若超过 37℃时就感到酷热,一般人们能够忍受的温度上限是52℃。相反,当环境温度低于舒适温度下限时,人就感到凉、冷;若低于0℃,就感到严寒。对于一般从事室外活动衣着合适的人,能够忍受的温度下限约为零下34℃。
体感温度计算公式:
体感温度Tg = To + Tu - Tv
To:百叶箱外温度 Tu:湿度对体感温度的订正值 Tv:风速对体感温度的订正值 其中百叶箱外温度To可由百叶箱内温度T推算得到,一般是加入一个订正值,需要综合考虑日照时数、总云量和百叶箱内最高温度等,可由公式计算得到,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会有明显差异。
其它两个订正值也需要根据地区和时段的差异,结合本地气候特点来考虑。 总之体感温度的计算很复杂,需要将理论和当地当季的经验系数结合起来。并不像有的童鞋想象中那样跟气温有线性关系,代入一个系数就能直接推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