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多少度的温度是恒温
Ⅰ 地球的温度是多少
地球的平均温度是15℃左右,地球表面的气温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全球地表平均气温约15℃左右。而在不见阳光的地下深处,温度则主要受地热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地球中心处的地核温度更高达6000℃以上,比太阳光球表面温度更高。地球表面最热的地方出现在巴士拉,最高气温为58.8℃。地球北半球的“冷极”在东西伯利亚山地的奥伊米亚康,1961年1月的最低温度是-71℃。世界的“冷极”在南极大陆,1967年初,俄罗斯人在东方站曾经记录到-89.2℃的最低温度。
Ⅱ 地球究竟是会变暖还是变冷呢
地球的温度从来都没有稳定期,包括我们现在也是,温度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只不过,我们人类的寿命只有区区100年左右,这个尺度放在地球45亿年的 历史 ,根本不值一提,因此,我们所感受到的温度变化起伏很小的,100年对于全球平均温度来说,如果不发生了剧烈变化,也就能上升或者下降1摄氏度左右。
但也不要小瞧这1摄氏度,因为工业或者城市化发达的地区,温度变化的快;而农村或者人烟稀少的部分温度没什么变化,所以,全球变暖目前仍然是世界比较严重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经常说,全球变暖,那地球未来真的会变暖还是会变冷呢?
其实,这要从两个尺度上来看,一个从地球的尺度,一个从人类的尺度。
地球的尺度
从地球的尺度上来看,地球未来即会变暖,也会变冷。
一般说到全球变暖,咱们人类总认为是人类的频繁工业活动,造成了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其实人类的活动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素而已,地球的温度是一个系统,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它的气候变化,比如火山爆发,植被减少,太阳黑子活动变化等等。
目前,地球温度变化假说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天文学成因说。
这个假说认为太阳的周期变化可以影响地球的气候,当太阳活动减弱时,照射进地球表面的辐射也将会减少,因此地球会变冷,乃至出现大冰期。
第二个假说是地球物理学成因说。
这个假说认为影响地球温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大气透明度等,如果地球频繁火山爆发,那么大面积火山灰将会造成地球透明度低,太阳辐射照射不到地球表面,因此地球会变冷。
还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如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那么极低气温将会上升;反之空气将会下降,甚至会出现冰期。
总的而言,人类活动造成二氧化碳上升只是一小部分因素,地球在没有人类时,也会发生剧烈的温度变化。
很久以前科学家就已经证实,地球有冰期和间冰期。 每隔1.5亿年左右,地球都有一轮大冰期,最近一次的大冰期出现在第四纪冰期,距今约258万年前。
在两轮大冰期之间,会有一个间冰期,间冰期相对于大冰期而言气候温暖许多,利于生物生长。而我们目前,正是处于间冰期。
但是间冰期之中,也有小冰期和温暖期之分,小冰期全球气温寒冷,温暖器气候上升、甚至炎热。比如唐朝时期处于温暖器,荔枝在四川也可以种植,人们穿着也更清爽;而明清时期处于小冰期,造成农作物减产,农民频繁起义。因此,也有学者认为明清小冰期正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这你可以权当是一种看法。)
最近的一次小冰期大概从15世纪开始,一直到20世纪初期才结束。因此我们正是生活在两个小冰期之间的“温暖期”,而且据科学家考证,未来地球还会继续升温,直到下一个小冰期到来。
地球就是在这样大冰期、间冰期之中来回切换,因此未来地球既会变暖,又会变冷。
人类的角度
从我们这一代人的角度来看,因为我们的寿命有限,因此只能考虑未来100年的气候变化,不考虑人类因素影响,未来将会变冷。
据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在国家天文会议上发言:科学家研究发现了太阳活动周期的新模型,这个模型预测到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左右减少60%,到时地球将很有可能进入小冰期。
还有,据扎尔科夫的研究发现,太阳周期活动将会在2022年达到巅峰,因此从今年到2022年左右地球温度将呈上升趋势,但在2030-2040年左右,太阳活动将会剧烈减少,进入小冰期。
但因为影响地球气候的不仅有太阳的活动,还有人类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植被减少等问题,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未来地球温度会继续上升。
总结
1: 地球温度并不是恒温的,而是会有大冰期和间冰期,而在间冰期之中也会有小冰期和“温暖期”,因此未来地球温度即会变高,也会变低。
2: 如果以我们这一代人计算,未来100年左右,由于太阳活动剧烈减少(不考虑人类活动),因此未来地球温度会下降。
地球究竟是会变暖还是变冷呢?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已经上升了0.8摄氏度,但在各位的感觉中应该远不止0.8摄氏度,因为极端气候增加了,暴雨和台风增加,夏季高温天气增加。在炎热无比的季节里,很多朋友都感叹,威利斯·开利给了第二次生命,热到爆炸时真恨不得钻进冰窖里!
地球到底是热一点好还是冷一点好,这是一个问题,如果选择后不能反悔,那么我们必须要慎重探讨下才能做决定。
冷还是暖?生死一念间自 历史 记载以来,人类没有经历过冰川期,尽管《冰河世纪》形象的描述了猛犸象逃脱融冰威胁的有趣故事,但人类仅有的低温经历是从14世纪开始的明清小冰期,不过据记载,这个小冰期也是相对的,北半球部分地区还是比较温暖!
根据中国 历史 记载,明清时期的冰雪灾害影响还是很大的,我们来参考下史书记载: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 综合卷》中节选的17次严重寒潮灾害中明清期间就占了13次!
可见极寒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早期的寒冷天气相比,条件恶劣应该也是冻死人的主因,在现代 社会 各种设施齐全的居民聚居区,一般应该只是个案!
明清小冰期在二十世纪初结束,我们很难确定是工业革命以来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还是这个小冰期确实该结束了,或者是周期性发生,因为在这个小冰期以前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中世纪温暖期,那会人类发展的排放还不至于形成温室效应。
当前全球平均气温是15度,上升了0.8度后南北极冰盖融化,高原冰川消失,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增加!特别是台风,这几年台风威力似乎一年比一年大,这当然也和气温增加有关,台风形成需要温差,路线上需要能量补充,刚袭击日本的台风海贝思,造成70多人死亡,并且刷新了日本自2011年以来的单日降雨记录。
如果平均温度上升5度,那么地球将会何去何从?
地质史上的灭绝事件参考也许各位只知道地质史上的5次大灭绝,但各位可能不知道的是还有无数次局部发生的小规模灭绝事件!
部分是小行星撞击和超新星引起,另一部分是火山喷发引起,一般中小规模火山直接引起生物灭绝的可能性并不大,当然二叠纪末期的西伯利亚超级地盾火山例外,其他大都是火山灰造成的阳光难以到达地面的导致雪地地球发生,其实明清小冰期可能是太阳活动低潮期加上期间数次那个火山喷发综合的结果。
低温与高温,哪个影响更大一些?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只要生物适应的这个环境,都将形成大规模发展,当然与寒冷期相比,很明显温暖更适合生物发展,比如石炭纪的温暖+高含氧量的时期的生物发展是令人恐惧的。但温度继续上升则会导致严重的恶性循环:
温室效应是必须的,现代地球就在大气中各种温室效应的庇护下,生物才得以延续与发展,但过渡却会导致失控,加上人类活动加剧,各种化学性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全球气温上升是很难控制的!假如真的失控走向金星化,那么生命不会再有机会!
地球 历史 上出现过多次雪地地球,为什么会出现也有多种说法,但可以相信雪地地球并不会导致生命彻底灭绝,仍将有大量的生命得以延续,比如海洋深处!
但任何一个都不是我们的选项,也不能因环保而止步不前,因为大自然的发展是难以预料的,因为很多温暖和寒冷期还无法找到确切原因,我们唯一要做的是发展 科技 ,以便在这些极端天气来临之时,手里还有烧火棍!
未来地球气候走向刚上文中的中世纪温暖气候案例,我们并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不是温室气体,因为那会的排放并不足以导致过剩的温室效应,而明清小冰期则有连个猜想,一个太阳活动减少,另一个是期间火山喷发!
简单的说我们找到了气候变冷的部分原因(但仍不肯定),却找不到气候变暖的原因,也就是说当前的气候变暖是否是温室气体排放引起(100%有关系,但贡献多大很难确认),因此未来气候走向是难以预料的,如果未来出现小冰期,那么温室气体也许能救命,但未来如果出现更温暖的时期,那么人类只能自求多福了,不过有一点能肯定,发展科学技术永远都不会有错!
地球是在变冷还是变暖,就目前来说,地球的温度是上升了,
中国着名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秦大河指出,截止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比1860年升高了大概1度左右,比平均气候升高了0.76度。
可不要小看了这1度的提升,使得海平线以每年两三毫米的速度在增加。山地冰川退化,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冰川退化速度非常快。山地冰川过去50年的面积和冰量大概减少了15%-20%,无疑对生态环境有巨大的负面作用。
但是就目前来说,全球气候变暖究竟是因为人类的原因,还是地球自身的调节作用,目前还尚处于争议之中。
我们现在很习惯于把全球气候变化归结为是二氧化碳的专家,但是这个原因目前而言并没有得到科学界的一致认可。
地层古生物学家沈树忠认为从距今6亿年开始,地球生命进入繁盛时期。通过对6亿年以来全球温度和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对比,地球温度呈大幅波动变化,但是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温度变化并不严格相关。
中科院院士朱日祥赞同沈树忠院士的观点,他认为现在我们关注的二氧化碳其实是流体碳,仅占地球碳总量的5%,还有95%的碳是固体碳。我们很难想象,仅仅5%的碳就能决定(气候变化),而95%的碳是不起作用的”。
总结来说,学术界对于地球变暖是共识的,但是气候变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而且其所带来的影响究竟是负面影响还只是地球自身的调节作用,目前还处于争议之中。
Ⅲ 最高温度是多少度啊
物理学中这样规定. 一摄氏度 = 273开尔文度.
所以在自然界中绝对零度叫做 0开尔文度 也就是-273度..
科学研究证明
人类研究的最底温度为-273.15℃,
但是没有一种指标来形容最高温度.
.一般火焰的温度约为1000℃左右,白炽灯泡灯丝发光时的温度可以达到2000℃左右,能达到108K.这是目前为止用人工方法所能获得的最高温度.恒星内部发生的就是这类核聚变反应,恒星内部的温度比起人工获得的高温要高得多.
宇宙中的温度范围大约在3K~108K
再回过头来说说我们的地球.从地壳的恒温层往下,大约每100m温度升高3℃左右,穿透地壳就是炽热的岩浆(称为地慢),温度约在1100℃~1300℃.地球的中心部分称为地核,其温度为2000℃~5000℃.从地表往上10km~12km的对流层内,大约以65℃/km的速率降温.在对流层顶往上至50km左右称为平流层,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上升,再往上至80km左右是中间层,这里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从80km到500km左右称为热层,这一层的温度很高,而且昼夜变化很大.再往上是电离层,电离层的顶部是大气层中温度最高的区域,可达2200℃左右.尽管分子的平均动能很大,但这里气体已经非常稀薄,在宇宙飞船经过时,完全不会对飞船产生伤害.再往上空气更为稀薄,温度又很快降低.大气层外就是真正的宇宙空间,那里的温度约为-270℃左右,或说大约为3K.
Ⅳ 恒温是指多少度
冰箱的恒温指的并不是某一个特定的温度值,而是指在一种环境下这个温度值可以保持恒定。
1、冰箱保存食物的常用冷藏温度是4至8℃。在这种环境下,绝大多数的细菌生长速度会放慢。但有些细菌却嗜冷,如耶尔森菌、李斯特氏菌等在这种温度下反而能迅速增长繁殖,如果食用感染了这类细菌的食品,就会引起肠道疾病。
2、冰箱的冷冻箱里,温度一般在零下18℃左右,在这种温度下,一般细菌都会被抑制或杀死,所以这里面存放食品具有更好的保鲜作用。
3、不同的季节要选择不同的档位使用,冰箱温控器夏季应开低挡、冬季开高档。夏季环境温度高时,应打在弱挡2、3档使用;冬季环境温度低时,应打在强挡4、5使用。原因:在夏季,环境温度较高(达30℃),冷冻室内温度若打在强挡(4、5),达-18℃以下,内外温度差大。
(4)地球多少度的温度是恒温扩展阅读:
冰箱按气候环境可以分为亚温带型(SN)、温带(N)、亚热带型(ST)、热带型(T)。亚温带型(SN),其适宜的使用环境温度为:10℃~32℃。
温带型(N),适宜的使用环境温度为:16℃~32℃;亚热带型(ST),适宜的使用环境温度为:18℃~38℃;热带型(T),适宜的使用环境温度为:18℃~43℃。
冷藏室下层:可储存需要快速加热的食物,如剩饭剩菜、煮好的鸡蛋、鱼肉等。另外,容易冻伤的不带叶蔬菜和水果也最好储存于此。煮好的鸡蛋可存放7天:剩饭最好别超过3天,剩菜最好不要过夜。
冷藏室底部:湿度最大,比较适合存放蔬菜,如绿叶蔬菜、辣椒和西兰花等。这类食物最多可保存1周左右。
网络—冰箱—冷藏食物
Ⅳ 恒温是多少度
恒温就是维持一个温度不变,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比如人体恒温36.5度左右,室温也是恒温,25度左右,恒温动物都是恒温的,而冷血动物的温度会随外界温度(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比如蛇。求采纳啊,打这么多字,挺辛苦的
Ⅵ 为什么人类的体温是恒定的
其实很容易发现,所有的恒温动物,比如鸟类和哺乳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进化得非常复杂,特别是都拥有一个复杂的大脑。而更简单一点的动物,比方说爬行类和两栖类,像是蛇或者青蛙,它们就不是恒温的,而是所谓的“冷血动物”。相对来看,它们的大脑结构比较简单。
所以,有一种说法是,我们的身体会进化出恒温的机制,是为了让大脑发挥出最佳的性能。因为我们的脑子是一个极其精巧的仪器,在那里,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会有无数信号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送与接收,而所有的这些化学反应都极其依赖于温度。对于“精密仪器”来说,工作环境的稳定才是重中之重。只有让大脑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恒温环境里,它才能稳定地发挥作用。
但就算需要恒温,那为什么非要是37度,而不能是其他数值呢?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因为这很可能是一个在进化中博弈取舍的结果。总体而言,体温高对于生命是更有好处的。因为首先,高温意味着各种化学反应的效率高,代谢速度快,你的动作就可以更快更敏捷。对于生物来说,动作灵活肯定比慢吞吞要好。
其次,高温环境可以杀死大部分有害的真菌,防止对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可以提高免疫能力。实际上,我们生病时候会“发烧”,就是这个道理。面对入侵的病菌,身体系统会特意提高温度,以便更有效率地对抗细菌。
当然,这也不是说体温越高越好。因为很明显,保持高体温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这里肯定有一个平衡点。那这个平衡点在哪里?进化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因为神奇的是,几乎所有的恒温动物在演化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37度,这说明这个体温很有可能就是在地球环境里,对于恒温动物最优化的一个选择。
如果这种说法是真的,那温度可以说是我们人类诞生的重要前提。你可以想象一下,最早的时候,生命的祖先以一种很简单的形态生活在海里。海水的温度相当稳定,所以生物本来也没有必要进化出保持恒温的功能。但是后来,一部分动物从海里走上了陆地,它们面对着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在陆地上,日夜和四季会产生非常大的温差,在这种情况下,陆地生物想要获得更多的生存优势,一个恒温的环境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非常幸运的是,有一部分动物真的偶然进化出了精确控制身体温度的能力,而长期的自然选择把这个体温调整到了最佳的37度。有了稳定的体温,这些动物的大脑才得以向更精密的方向演化,变得越来越发达。从此,这些动物走上了一条朝着“智慧”进化的路,而其中走得最远的那一群就是我们人类。从这个角度来说,稳定的温度,很有可能是地球上智慧生命诞生的关键所在。
Ⅶ 恒温是多少度
恒温是不是指具体某个温度,还是始终保持一个温度。
恒温,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保持不变的温度,需要精密的仪器来随时测定温度的变化,然后调节温度,使之始终是一个温度。
恒温: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人工或自动控制方法保持温度值的恒定不变。所设定的温度值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也使初期设定的温度与任何一时刻的温度相同或者相近似。
(7)地球多少度的温度是恒温扩展阅读:
恒温自动进样器装有冷却/加热模块,采用帕尔贴元件有效的冷却空气。打开时,根据温度来设定加热/冷却帕尔贴元件的正面。 风扇 从样品盘区域吸入空气,将它经过加热/冷却模块的通道。风扇速度由环境条件决定(例如环境湿度,温度)。
在加热/冷却模块中,空气达到帕尔贴元件的温度,然后这些横 温控器 被吹到特殊样品盘下,在那里均匀分布,并流回样品盘区域。空气再从那里进入恒温器中。这种循环模式确保对样品瓶进行高效冷却/加热。
Ⅷ 地球的“体温”是多少
人们常说,太阳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地球上的光明固然归功于太阳,但地球上的温暖却不都是由太阳那里得到的。地球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体温”。
我们都知道,由于阳光的照射,地表温度会随昼夜和季节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地球表面和表层受到影响。但是,在地球深处,太阳热量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小,以至消失。实验证明,太阳的照射只能影响地下十几米以内的温度,这部分地层叫做变温层。十几米以下的地层不再随昼夜和季节而变化,被称做恒温层。
那么,如果我们再往地层深处去,温度又会怎样呢?是不是还会继续保持恒温呢?
从很深的矿井和钻孔得到的资料表明,地球深处的温度是随着深度而增高的。从地壳深处冒出的温泉,水温可高达网络;而从地幔喷出的岩浆,温度则高达千度。我们把每深入地下100米,地温增加多少度,即温度随深度而增加的变化速度叫做“地温梯度”。
如果按照这个增温速度推算,地下100公里深处的温度将是3000℃,1000公里深处将是3万度,地心的温度则会高达20万度。地球如果真有这样的高温是不堪设想的。因为那样的高温条件,地球将不再是固体球,而会被汽化。多数人认为,地球内部温度最高不超过4000℃。还有人指出,地心温度必须小于8000℃,因为若超过这个温度,无论压力情况如何,地核的铁都会变成气体状态。所以,前面所列举的地温梯度的数值,只适用于一定深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地温梯度值会不断减小。
至于地球内部的热能从何而来,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尚有争议。但一般认为可能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在地球形成过程中,由于尘埃和陨石物质积聚,位能(即势能)转化为热能而保存至今。第二,在地球分层过程中,由于较重元素如铁,不断渗入地心,重力位能转变为热能,而保存下来。第三,地球内部有镭、铀、钍等放射性元素,会在缓慢蜕变过程中释放热能,为地球不断补充“体温”。不管哪种意见,都认为地球靠它自身可以产生热能。
有人计算过,地球自身每年散出的热量,相当于燃烧370亿吨煤的热量,这个数字是目前世界产煤量的12倍。还有人估计,在地下10公里深的范围内蕴藏着300×1027卡热量,相当于目前世界年产煤所含热量的2000倍。
地球蕴藏着这么多的热量,如果用它发电、取暖,造福人类,岂不是天大的好事!这的确是很诱人的课题,目前很多国家已把开发地热能列入日程。
Ⅸ 地球外的温度是多少
地球外的温度——宇宙温度。上至宇宙大爆炸的十亿摄氏度高温、下至绝对零度,都属于宇宙温度的范围。
对于地球大气层的温度,在对流层的温度是递减,在平流层是恒温,在中间层顶附近的温度约为190K,往上就是电离层(热层),空气分子都处于离子态,温度极高。从热层底部向上,大气温度迅速增加,层顶温度可达1500K,昼夜变化很大。
Ⅹ 地球的内部温度
世界各处的火山活动、喷涌的温泉、深矿井的增温等现象,表明地球内部有着巨大的热能,这就是常说的地热。这些热能的来源目前一般认为主要来自放射性元素衰变所释放出来的热,此外还有重力分异热、潮汐摩擦热、化学反应热、地球旋转能转换的热等。
地球表面向下,由于地热影响而增温的现象十分普遍。地表以下的温度分布可为三层:
1.变温层
地壳表层受太阳辐射热影响明显,其温度随着季节、昼夜的变化而变化。影响的深度,日变化为1~1.5m,年变化20~30m。
2.恒温层(常温层)
温度常年保持不变,这里太阳影响为零,温度与当地年平均气温相当。其深度20~40m。一般情况赤道和两极较浅,中纬度及内陆区较深。
3.增温层
恒温层之下,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其单位是℃/100m。地温梯度在不同地区表现不同。例如在我国华北平原为2~3℃/100m,在安徽庐江则为4℃/100m。
这种地温梯度只适用于地下20km深的范围内。再向下由于压力、密度的影响,温度的增加将越来越缓慢。更深处温度是通过间接方法测算获得的。地下100km处的温度约1300℃;1000km处约2000℃;2900km处约2700℃;地心处温度高于3200℃,甚至可能达4000~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