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的温度是多少
1. 大气层的温度简单些
地球大气组成中,78%是氮气而21%是氧气,再就是微量的氩、二氧化碳及水气。地球的表面包着一层“薄薄的”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可以粗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气层、增温层。在对流层(约从地表到12~18千米高处)内,愈往高处愈冷,大约每升高100米,温度平均就下降0.65℃;而平流层(约10~50千米处)却相反——愈高愈热,每升高100米,温度就增加0.4℃;而到了中气层(约50~80千米处),温度曲线又转向了,随着高度的上升,温度愈低;而在“增温”层
(80千米至400~500千米高处)中,顾名思义,高度愈高气温也愈高。
一千六百多度左右
2. 大气的温度是多少
大气的温度:大气温度是随着垂直不均匀分布的,其规律是:在0-10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其原因是此层大气的能量来源是地面辐射)在10-50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其原因是此层大气越往上吸收紫外线的能力越强)在50-120 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2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高。
所以大气温度是变化的```
3. 大气层外的温度是多少
一般恒星分类都以表面温度为标准衡量,为什么这样?是因为恒星表面的温度对恒星光谱(可以说是颜色)影响最大。着名哈佛恒星光谱分类法就是依照恒星光谱颜色和亮度来分类,前面提到颜色通常和表面(大气)温度有关,而亮度往往和恒星质量有关。
一、太阳分为内部和大气层两部分,内部分为核心区,辐射区和对流区,wd大气分为光球层、色球层、过渡区、和日冕层和太阳风.
二、太阳内部核心区是核聚变反应场所,核聚变反应放出大量能量,能量主要以光子的形式发出,光子发出后进入辐射区,这一过程能量以辐射的形式传输,因为这一区域温度,密度较高,之后光子进入对流区,因为这一区域温度,密度下降,辐射无法有效传输能量,所以能量以对流的方式传输,即太阳大气上下翻滚,对流完成后光子才离开太阳内部。(这一过程相当漫长。)
三、太阳大气最内层为光球层,太阳黑子发生在这一圈层,往外是色球层,日珥和耀斑发生在这里(黑子,日珥,耀斑均有太阳磁场变化造成,且相互联系),之后有个过渡区,接下来是日冕层(日全食时可以看到)和太阳风(一些高速粒子流).
4. 大气层温度范围
对流层顶部约为-90℃,向上的平流层温度也是缓慢降低,至最低的-110℃,然后由于大气过于稀薄,空气分子受阳光激发,产生高速运动,使温度上升,通常说是最高3000度,但是由于此处分子寥寥无几,通常的感性温度概念已经不适用了。
5. 大气层的温度是如何
按温度变化科学家将大气层分为5层:
对流层:从地面到大约10~16千米处(极地大约8~9千米,赤道15~18千米),是大气层的最底层。这一层集中了约整个大气的四分之三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量。大气的对流在这一层十分发达,气温随高度的下升而均匀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降低0.6℃,在11千米附近温度下降到-55℃。在这层里,大气的活动异常激烈,或者上升,或者下降,甚至还会翻滚。正是由于这些不断变化着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多种多样复杂的天气变化,风、云、雨、雪、雾、露、雷、雹也多发生在这个层次里,因而也有人称这层为气象层。
这层的顶部叫对流层顶,这里气温不再随高度上升而降低,而是基本不变,是一个很稳定的层次,对流层里的天气影响不到这儿来。这里经常晴空万里,能见度极高,空气平稳,非常适宜喷气客气的飞行。
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向上到55千米高空附近。。这一层是地球大气中臭氧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在其下部,即在15~25千米高度上臭氧浓度最大,因而这一层又称臭氧层。由于臭氧层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热而使空气温度大大升高,所以这一层的最大特点是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到顶部温度增大到最大值。
平流层虽然水汽极少,天气现象比较少见,但随着气象火箭和卫星的发射,发现这一层的气流等的变化与对流层中天气变化有着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向上,也就是从55千米到80千米这个范围被命名为中层大气,简称中层。在这里,温度随高度而下降,大约在80千米左右达到最低点,约为-90℃。人们一般把飞行高度达到80—100千米的飞行器,看成是不依靠大气飞行的航天器。按照美国航空航天局规定:飞行高度超过80千米的飞行员即可称为宇航员。
热层:从中层大气向上到500千米左右的范围。之所以叫热层,是因为这层中的空气分子和离子直接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能量,因而运动速度很快,和高温气体一样。这里空气极其稀薄,尽管热层顶的气温可达1000℃(太阳比较宁静时)~2000℃(太阳活动剧烈时),但实际上却根本不会感到热。
逃逸层:500千米以上是外大气层,这一层顶也就是地球大气层的顶。在这里地球的引力很小。再加上空气又特别稀薄,气体分子互相碰撞的机会很小,因此空气分子就像一颗颗微小的导弹一样高速地飞来飞去,一旦向上飞去,就会进入碰撞机会极小的区域,最后它将告别地球进入星际空间,所以外大气层被称为逃逸层。这一层温度极高,但近于等温。这里的空气也处于高度电离状态。人类大部分的航天活动都是在逃逸层之内(或之外)进行的。
6. 地球外面大气层温度是多少
热层:从中层大气向上到500千米左右的范围.之所以叫热层,是因为这层中的空气分子和离子直接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能量,因而运动速度很快,和高温气体一样.这里空气极其稀薄,尽管热层顶的气温可达1000℃(太阳比较宁静时)~2000℃(太阳活动剧烈时),但实际上却根本不会感到热,因为没有传递热的介质.
逃逸层:500千米以上是外大气层,这一层顶也就是地球大气层的顶.在这里地球的引力很小.再加上空气又特别稀薄,气体分子互相碰撞的机会很小,因此空气分子就像一颗颗微小的导弹一样高速地飞来飞去,一旦向上飞去,就会进入碰撞机会极小的区域,最后它将告别地球进入星际空间,所以外大气层被称为逃逸层.这一层温度极高,但近于等温.这里的空气也处于高度电离状态.人类大部分的航天活动都是在逃逸层之内(或之外)进行的.
7. 大气层层顶气温是几度
错!气温很高!
气象科学上根据大气在不同高度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一般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暖层和逸散层。
①对流层
从地表到8至15公里高度范围内称为对流层。对流层的厚度随地区和季节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赤道附近约为15公里,在高纬度和中纬度地区为8~12公里,对一定地区而言暖季大于冷季。对流层集中了整个大气3/4的质量。
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下降0.65℃,低纬度地区对流层顶的气温约-83℃,高纬度地区对流层顶的气温约-53℃。由于近地层的空气接受地面的热辐射后温度升高与高空冷空气发生垂直方向的对流,构成了对流层空气的强烈对流运动,云、降水等天气现象都在这一层里发生。对流层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个层次,大气污染现象也主要发生在这一层里,特别在靠近地面的1~2公里范围内。
②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至55公里高度范围内称为平流层。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的臭氧层就包括在平流层内,臭氧量从对流层顶开始增加,至22~25公里处达到极大值,然后减少,到平流层顶就微乎其微了。
平流层的温度先是随高度增加不改变,或变化很小,到30~35公里高度均保持在-55℃左右,再向上温度则随高度而增加,到平流层顶温度升至-3℃以上。平流层温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臭氧层的臭氧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同时以热的形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由于平流层内垂直对流运动很小,多为平流运动,没有对流层中那种云、雨等天气现象,尘埃也很少,大气透明度好,因此是现代超音速飞机飞行的理想场所。
③中层
平流层顶至85公里范围内称为中层,也称中间层。由于中层内没有臭氧这一类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量的组分,因此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中间层顶部温度可低于-83℃,这种温度下高上低的特点,使得中层的空气再次出现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
④暖层
中层顶至800公里范围内称为暖层,也称电离层。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气体在宇宙射线作用下处于电离状态。由于电离后的氧能强烈地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使空气迅速升温,气温分布是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其顶部可达480℃至1230℃。电离层能将电磁波反射回地球,对全球的无线电通讯具有重大意义。
⑤逸散层
暖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为逸散层,也称外层。该层大气极为稀薄,气温高,分子运动速度快,有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能克服地球引力的作用而逃逸到太空中去,所以称为逸散层。
参考资料:http://www.sxepb.gov.cn/hbbk/detail.asp?Newsid=81
8. 大气层中的暖层离地面有多高温度多少
暖层为带电粒子所组成。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暖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暖层。
中间层以上是暖层,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暖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暖层。散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
暖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在300公里高度时,气温可达1000℃以上,像铅、锌、锡、锑、镁、钙、铝、银等金属,在这里也会被熔化掉。本层之所以有高温,主要是因为所有的波长小于0.175μm的太阳紫外线辐射,都被暖层气体所吸收。暖层中的氮(N2)、氧(O2)和氧原子(O)气体成分,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下,已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所以也把暖层称作“电离层”。其中100~120公里间的E层和200~400公里间的F层,以及介于中间层和暖层之间,只在白天出现,高度大致为80公里的D层,电离程度都较强烈。电离层的存在,对反射无线电波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在远方之所以能收到无线电波的短波通讯信号,就是和大气层有此电离层有关。
9. 大气层 的温度 是几度
对流层顶部约为-90℃,向上的平流层温度也是缓慢降低,至最低的-110℃,然后由于大气过于稀薄,空气分子受阳光激发,产生高速运动,使温度上升,通常说是最高300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