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钢铁需要多少温度
⑴ 炼铁厂需要多高的温度把铁炼出来
炼铁厂需要2200-2350℃的温度把铁炼出来
高炉内温度最高在风口前的焦炭燃烧区域,这的温度可用风口前的理论燃烧温度来表示,现中国的高炉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控制在2250-2350摄氏度之间
⑵ 锻造钢铁需要多少度的高温钢铁又能耐多少度的高温
锻造钢铁需要870以上度的高温,以便于晶粒的转变;钢铁能耐1420度的高温,大于此温度,就融化为钢水了。-----------------请你确认答案吧。
⑶ 为什么一般要把钢材加热到1000-1250℃高温下进行锻造加工
原因:
1、高温回火的回火温度高,有利于彻底消除内应力,提高塑性和韧性,碳结构、合金钢、保证淬透性结构钢钢材均可采用高温回火状态交货。
2、加热温度越高,晶粒长大越快,奥氏体越粗大;保温时间延长,晶粒不断长大,但长大速度越来越慢。
例如:机械结构钢即适用于制造机器和机械零件的合金钢。通常要经过热处理(如调质处理、表面硬化处理)后使用。
优质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制造机器零件。一般都要经过热处理以提高力学性能。30、35、40、45、50钢经热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高的塑性、韧性,用于制作轴类零件。
(3)锻造钢铁需要多少温度扩展阅读
1、钢材出厂前经退火热处理。退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遗留的组织缺陷和内应力,并为后道工序作好组织和性能上的准备,合金结构钢、保证淬透性结构钢、轴承钢、工具钢、汽轮机叶片用钢。
2、从钢液中产生晶体的过程,也称液态结晶或一次结晶。随着热量的导出,晶体从无到有(形核),由小变大,直至液体全部转为固体,完成结晶过程。钢液的结晶过程决定着钢锭或铸件的结晶组织及物理、化学不均匀性,从而影响到钢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
⑷ 钢的锻造温度范围是如何确定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过高或过低各有何问题
始锻温度是开始锻造的温度,也是允许的最高加热温度。始锻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可能造成过烧和过热,但始锻温度也不宜太低,否则将缩短锻造操作时间,缩小锻造温度范围,增加锻造的困难。一般将始锻温度控制在固相线以下150~250℃。
终锻温度是停止锻造的温度。终端温度过高,停止锻造后晶粒在高温下继续长大,使锻件晶粒粗大,降低锻件的力学性能;终锻温度过低时,锻件塑性不良,变形困难,内应力增大,甚至导致锻件产生裂纹。碳素钢的终锻温度约为800℃,合金钢一般为800~900℃。
(4)锻造钢铁需要多少温度扩展阅读:
锻造温度与锻造工艺有关,大型件有时要分成三火完工,那最后一次变形前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要酌情而定——看变形量而定。临界变形量-温度-晶粒大小三者间的三轴图在锻造手册等有关资料里找得到,一般最后一火加热温度低一些,1150~1180℃,如果已没有多少变形量(或锻造比≤1.2之类),可将加热温度控制在1050℃——对大多数合金结构钢来说,晶粒快速长大是从1050℃以上开始的。
因为尽管表面温度(尤其是边角温度)低一些,内部温度可能还比较高。这时内热外冷,有较好的“模壳效应”,有利压实内部材料,锻件外形也容易精整。
⑸ 民间打铁工艺将铁原料加温到多少度之后开始锻造
打铁匠打铁需要把铁烧到800——1000度左右才可以进行加工造型。铁烧到发红时温度约为800度左右,发淡淡的白色时约为1000度左右。
⑹ 锻造锻件的温度范围是多少
坯料加热是为了提高坯料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在坯料均匀热透的条件下,应尽量缩短加热时间,以减少金属氧化等缺陷,降低燃料消耗。
锻造锻件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山西永鑫生的锻造温度范围是由始锻温度到终段温度之间的温度。
始锻温度:允许加热的最高温度即始锻温度。在不出现过热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始锻温度,以使坯料具有最佳的锻压性能,并能减少加热次数,提高生产率。碳钢的始锻温度比固相线低200℃左右。
终锻温度:不能继续锻造加工的温度为终锻温度。钢的终锻温度应高于再结晶温度,以保证有足够的塑性以及锻后能获得再结晶组织。但终锻温度过高,易形成粗大晶粒,降低力学性能;终锻温度过低,则锻压性能变差。碳钢的终锻温度为800℃左右。
⑺ 钢在锻造的时候为什么要加热到高温
因为钢铁的奥氏体转变温度为960度左右(具体数值忘记了),而且每种钢材也不一样。
奥氏体的特性较软,易于变形加工。如果不加热直接锻造,会导致材料的晶格畸变,产生内应力,甚至破裂。在奥氏体状态下锻造后,晶格会重组,减少内应力的产生。
至于为什么要在1000-1250度下锻造,很简单,因为锻造的过程中,工件在冷却,所以要在高于奥氏体的转变温度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