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平均温度上升了多少
‘壹’ 全球气候现在每年大概,上升多少度
根据仪器记录,1860~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的平均温度上升了0.75℃;自1979年开始,陆地温度上升幅度约为海洋温度上升幅度的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0.25℃,而海洋温度上升了0.13℃)。同年,人类开始利用卫星温度测量来量度对流层的温度,发现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0.12℃至0.22℃。2000年之后,多方组织对过去1000年的全球温度进行了研究,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和讨论后发现,自1979年开始的气候转变的过程是十分清晰。此外,其他的研究报告显示,从20世纪初开始至今,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增加了约1.1f(0.6℃);在过去的40年中,平均气温上升约0.5f(0.2-0.3℃)
‘贰’ 地球每年升温多少
2007年初时,地球平均升温约烂逗1.2度,现在大概又涨了不少吧
世界气象组织在日内瓦公布一份报告说,2006年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升高了0.42摄氏度,成为有相关统计以来第六个最热的年份。
报告说,与1961-1990期间相比,北半球今年气温平均升高0.58℃;而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南半球升高了0.26℃。欧洲今年7月份比正常气温高誉山出2.7℃,而秋天则比正常气温高出3℃。今秋英国的平均气温是1659年以来最高的。美国今年1至9月的平饥虚卖均气温也创
造了历史最高记录。报告说,北极冰盖在加速融化,平均每10年减少8.6%,每年减少约6万平方公里。
‘叁’ 地球的温度每年都增加几多度呢
在以前的一段时间里 是每年地球平均温度上升0.3℃至0.6℃海平面则持续上升10至15厘米工业革命后CO2浓度增加28%。科学家预测,若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则到2100年时,地表温度将较目前增加l℃至3.5℃,海平面将上升15至95厘米。
‘肆’ 过去的100年,地球的的平均温度上升了多少
国际联闭核合科研小组发表调查报告称,在过去的100年间,人类活动引发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平均温度上升凯毕了0.5摄氏度轿孙掘。
‘伍’ 地球上温度比起以前提升了多少
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进入八十年代,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枣键岩上升凳御了0.48℃。 到2100年,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 ℃
全亮嫌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陆’ 五四年至今地球温度升高了多少度
因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导致的地球温度升高并不是一直持续的,它只是一个趋势。从历史的数据来看,温度并不是呈直线一直上升的,而是若干年上升,若干年平稳或下降的波动中,但总体看是上升的。就是说,全球变暖是一个趋势。
从总的趋势看,地球温度上升的幅度并不大。如研究人员说,从1880年到2012年的130年中,全球平均地上气温上升了0.65—1.06摄氏度,或大致为1摄氏度。而在过去的100年间,人类活动引发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5摄氏度。只是近数十年来,增温趋势更加明显了。那么近几十年中,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幅度不会高于0.5摄氏度。
‘柒’ 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多少
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各国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1988年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共同组建了 *** 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其任务是每5年组织世界几百名科学家评价一次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影响和对策问题,并应要求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提供咨询。
从1990年起IPCC已经进行了四次评价, 2007年4月在布鲁塞尔IPCC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在人类社会各个经济领域未来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是负面的。
*** 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的系列报告表明,在20世纪的100年中,全球地面空气温度平均上升了0.4℃~0.8℃,根据不同的气候情景模拟估计未来100年中,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1.4℃~5.8℃。
在带凯过去的100年中,由于气温升高导致海洋热膨胀和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了1~2毫米,预计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9~88厘米,虽然在这些认识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确定性,但国际社会埋行厅已经对气候变化的现实和它未来的趋势基本达成共识。
1992年签署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至今已有188个国家批准。
缔约方一致同意采取行动保护全球气候。
(IPCC)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气象监测机构,全球气温只有波动值,没有净值
这是图表,希望你弯隐能满意
‘捌’ 过去一百五十年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多少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 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
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中国环境报》2004-9-16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钟和 中国环境报2004-10-19
(2) 海岸被冲蚀
(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 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 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 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 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 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 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 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玖’ 全球温度每年平均上升多少度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出现全球变暖趋势的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摄氏度(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另外,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截止2004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
全球升温可致下世纪食品匮乏
据新华社电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期警告说,全球气候升温将致全球农业减产,或许在下个世纪出现食品匮乏的局面.研究人员在分析联合国和美国国立科学院发布的信息以及世界稻米市场趋势后得出了这一看法.
世界观察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升温和地下水水位下降将成为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的直接诱因,全球稻米价格上涨趋势体现了这一点.
美国政府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即使是在去年全球粮食大丰收、小麦和玉米价格下降的情况下,稻米价格依然上涨了30%,达到每吨260美元.
美国国立科学院去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水稻生长季节气温异常上升将使收成减少.另外,全球许多地区出现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井枯竭问题,也将对粮食产量构成影响.
专家释疑全球持续变暖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表示,据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增加很快,使未来100年全球、东亚地区和我国的温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到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
“入冬以来罕见大雾天气频发也是暖冬的一个征兆.”罗勇说,大雾天气系“暖冬”造成强冷空气非常弱所致.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敲响警钟,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能源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全球变暖的事实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早期农业就已引起全球变暖
美国科学家发现史前农业活动曾使世界避免进入新冰川期
据新华社电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古代农业活动曾使世界避免进入新冰川期.这说明,人类活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持续了数千年.
研究人员说,砍倒大树并开垦第一片田地的史前农民使大气中甲烷和CO 2等温室气
体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气温因此逐渐回升.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拉迪曼说:“要不是早期农业带来的温室气体,目前地球气温很可能还是冰川时期的气温.”拉迪曼承认,研究结果非常容易引起争议.
科学家预测本世纪全球变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17日说,科学家通过两项最新研究预测,即使现在全世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本世纪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1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从不同角度预测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他们的成果将由联合国下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评估,收录到2007年公布的下一份全球气候变化报告中.
在第一篇论文中,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魏格雷提出了一个较简单的数学模型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他认为,由于海洋存在“热惯性”,对温室气体等外界影响的反应有所滞后,本世纪全球变暖的趋势只不过是以前排放温室气体的后果.
据魏格雷预测,到2400年,已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成分,将至少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摄氏度;不断新排放的温室气体,又将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额外升高2至6摄氏度.这两个因素还会分别引起海平面每世纪上升10厘米和25厘米.
他在论文中说,要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现在就必须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极其低的水平,即使这样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恐怕也难以避免,每世纪10厘米的上升速度可能是最乐观的预测.
由杰拉尔德·梅尔等人发表的第二篇论文则预测,由于“热惯性”的存在,即使本世纪中人类不向大气排放任何温室气体,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也将至少升高0.5摄氏度,海平面将上升11厘米以上,其中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科学家早先的预测值高了一倍多.梅尔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以前的预测没有考虑到冰川融化等的影响.
梅尔的研究小组用两套数学模型,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低、中、高时的气候和海平面变化情况.
地球变暖与太阳活动有关 不能全赖温室气体
地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有关.但日本和丹麦科研人员近日指出,温室气体增加并非导致气候变暖的惟一原因,太阳活动变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纪教授制作了一张图表.从图上看,过去200年间地球平均气温和太阳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基本吻合.伊藤公纪由此推断,太阳活动对气候变暖也有影响,仅用温室气体增加解释气候变暖可能不够全面.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温的影响已被专家们关注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太阳黑子多的时候,太阳活动剧烈.比如史料曾记载,公元17世纪时太阳黑子很少出现,当时的地球气候也相对寒冷.但地面获得的探测信息也显示,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能量变化幅度仅为0.1%,如此微小的变化似乎不足以对气候造成太大影响.
然而,最近国际空间科学界出现了一种假说,认为太阳活动的变化会改变地球上空的云量,“放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左右气候变化.提出这种假说的丹麦科学家推测,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可较稳定地使部分大气离子化,使云容易生成,从而吸收太阳的大量辐射,降低地球温度.但是,太阳活动高峰时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干扰宇宙射线射向地球,使云不易形成,进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目前,丹麦科研人员正在研究与云形成有关的各种因素,以论证上述假说.
也有日本专家提出,虽然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幅度只有0.1%,但他们发现这种能量变化能使地球大气对于太阳紫外线的吸收量变化幅度达到百分之几,这种吸收量的增加会使大气臭氧层温度升高.日本气象研究所第二研究部负责人小寺邦彦表示,臭氧层温度的变化会波及对流层,从而对寒流和季风造成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上述机制能对地球气候变暖产生多大影响.为了继续研究这个课题,小寺邦彦等人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已于去年开始工作.
未来全球气温可能高于科学家以前的预测
德国研究人员表示,未来全球气温可能会远远高于一些科学家此前所做的预测,如果新的计算机模型关于气候变化所做的预测是正确的话.
据路透社报道,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由各国气象专家组成,研究全球气候趋势)此前预测,到本世纪末,随着二氧化碳的成倍增加,全球气温将升高1.5至4.5摄氏度.但德国美因兹马普化学研究所的迈因拉特·安德烈埃教授及其研究小组的最新测算方法却表明,全球气温上升的最高幅度可达到6摄氏度.
安德烈埃教授表示,这种新的方法是将悬浮微粒、温室气体和生物圈效应统一在一起,改变了以往关于气候变化的预测,即使之从人们可以容忍的程度发展到更迅速变化的危险境地.
安德烈埃教授将温室气体比作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加速器,悬浮微粒的存在则可以减缓气温的上升.悬浮微粒是空气中产生于燃烧、化学制品和烟尘之中的细小微粒.随着新的空气净化调节装置的使用,悬浮微粒的数量将会减少,因而其冷却功效也就随之变小.相反,全球气温却会随之上升.
悬浮微粒只能在大气中停留一周的时间,而温室气体则能停留大约50多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悬浮微粒的冷却作用减少得快,而温室气体减少得慢.这样,在长期的竞赛中,温室气体最终必将战胜悬浮微粒,随之而来的就是灼热的高温天气.
然而,安德烈埃教授也同时承认,这种情况具有高度的科学不确定性,气候的变化也远远超出了经验和科学理解所能达到的范畴.如果他的计算是正确的,21世纪气候的变化就会超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预测.
‘拾’ 地球每年上涨几摄氏度
据分析,在过去二百年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25%裤做,地球平均气温上升0.5℃。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1.5——4.5℃,而在中高纬度地区余衫温度上升更多。胡毁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