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温度有多少
㈠ 地球的温度是怎么产生
地球的表面若是均匀一致的,则气候具有带状分布的特点。实际上地球的表面错综复杂,海洋、陆地和各种各样的地理地形,这种不同性质的下垫面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之间相互作用,便产生了极其复杂的气候情况。所以,地理条件是复杂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地理条件对气候形成的影响表现在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上。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原因,太阳辐射的分布完全取决于纬度,而大气中的热能又是来自太阳辐射,故温度随纬度具有带状分布的特点。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高,气温低。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海陆分布改动了气温文降水分布。由于陆地没有海水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升温文降温都比海洋快,这就造成了陆地温度改动急骤,海洋温度改动缓慢。在海洋或近海的当地,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气温的日改动和年改动较小,降水分配也比较均匀;而内陆地区温度变化悬殊,冬天冷,夏天热,干湿季也比较清楚。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山麓平地,一般都是荒漠或半荒漠景观。但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降水逐渐增加,而地面蒸发和植物叶面蒸腾总和的蒸散量则因为气温降低、湿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因此气侯逐渐湿润,植被景观也不断发生变化。
天山北坡山麓的通古特荒漠年雨量大约只有150毫米,海拔654米的乌鲁木齐市年雨量为247毫米,只能生长草类。当然也有草原土质的原因,乌鲁木齐市区马路两旁笔直的参天白杨,就是依靠人工定期灌溉生长的。再向海拔高处,树木开始出现了,以后越来越多,大约在1800米高度上已是成片森林,到了2200米高度以上,夏季月平均温度低于10℃,因温度过低森林带重又过渡到草原带。祁连山北坡、阿尔泰山西南坡、贺兰山两坡均有这种情况,只不过树种和林带高度、宽度有所不同。如果山顶高度低于森林线下界高度,或者因气候干旱,森林可能出现的高度上最热月气温低于10℃,那么森林带就不会出现。因而干旱地区的低山上没有森林,而天山南坡、昆仑山北坡等也没有森林。
㈡ 地下水水温一般有多少摄氏度
地下水水温随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及循环深度不同而变化。地下水温不受太阳辐射影响。
不同纬度地区的恒温带深度不同,水温范围10-22℃。
地下水温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升高多少取决于不同地域和不同岩性的地热增温率。
以至于有温泉,有地热等。
(2)底层温度有多少扩展阅读:
地下水(ground water),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93)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
㈢ 冰箱下层温度一般是多少
你要搞清楚你所说的冰箱有几个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大都双门冰箱,冷冻室在下冷藏在上,上层温度一般零上五度左右,用来对蔬菜的保鲜等,下层冷冻温度约为零下二三十度,用来冰冻肉类、制冰块等
楼主所说的下层四个本人猜测是冷冻室的,温度基本相同,误差不大,如果非要填上“=”或者“≠,”,那就要看精确到小数点的什么位置了
“我听到有人说最下层是保鲜的”目前市场上看见的基本都是上层保鲜,十几年前的冰箱大都是上面冷冻下面冷藏.
㈣ 地下5000米有多少摄氏度
地层温度常简称为地温,它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高,大约埋深每增加33米,地温增高1度.
根据地下温度的变化,常把地壳划分为以下三个地温带:温度日变化带、温度年变化带、恒温带;
按照这个推算方法;
地下5000米温度有约160℃(摄氏度)。
㈤ 夏天湖泊表面的水温是20摄氏度,则湖泊底部的温度是多少度
60米以上深水湖,底层水温约在 5~10°C左右。
水温的空间分布
湖泊水温的垂向和横向分布均有变化。变化的原因,一是水气交界面上的增温与降温;另一是湖泊内部热量的再分配。一般,湖水在温度接近4°C时密度最大,当密度随深度增加时,湖水稳定;密度随深度减小时,产生对流混合,发生上下循环,或称翻转。如融冰之后,湖水增温,表面水的密度增加,水团下沉,湖水上下循环。当湖面增温至 4°C以上,上下循环终止。秋冬时期,湖水冷却,也发生类似过程,当湖面冷却至4°C以下时,这一过程即告停止。 水温的垂向分布。温带双循环湖有下列情况:①夏季,表层水温较高,底层较低,但不低于 4°C,称为正温成层;②秋季,表面冷却引起湖水循环,湖水上下层温差与密度差逐渐减小,当上层水温接近 4°C时,形成同温现象;③冬季,当温度降至4°C以下,表层水温较低,底层较高,但不高于4°C,称为逆温成层;④春季,湖泊解冻以后,湖面开始增温,引起湖水循环,当上层水温接近4°C,再度形成上下同温现象。在浅水湖泊,一日之内可出现两次同温现象。温带中等深度湖泊或深水湖泊,夏秋季节,水温分层明显,根据水温垂向分布特征,可分为三层:表层,增温易,由于风力引起混合,水温分布较匀,其厚度约 4~20米,决定于增温程度、风力大小等因素;中层,也称温跃层或温斜层,其特征为温度变化急剧,在炎热的夏季,上下温差甚至可大于20°C;底层是较冷的一层,水温分布又趋于均匀,60米以上深水湖,底层水温约在 5~10°C左右。浅水湖泊在晴朗无风的炎夏,可能产生短暂温跃层。 水温的横向分布在不同湖泊并不相同,造成差异的原因有:①水深,由于水的热容量大,春季增温时,岸滨带水温高于深水区水温;秋季冷却时,出现岸滨带水温低于深水区的相反现象。②风,风力可促使湖水混合,调匀水温,对于面积大,岸线平直的湖泊,尤为显着。但风引起的湖泊增减水把较暖的表层湖水驱向迎风岸,较冷的低层湖水补偿背风岸,形成两岸水温差。③水质,咸水湖水温平面分布差异一般比淡水湖大。④水源,冰川源湖泊的河口处水温较低于湖中及下游处的水温。⑤人类活动,在冷却水排放口附近的水温高于湖泊其他部分的水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