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升高一倍是多少
❶ 在其它情况不变的情况下,理想气体温度提高一倍,气体体积增加多少
PV/T=常配哗数,因销禅P不变,所以V/T=常培斗行数
假设增加的体积为ΔV
因此V/T=(V+ΔV)/(T+T)
ΔV=V
即体积增加1倍
❷ 温度升高水解程度怎么变
温度升高,水解反应程度会更大。
化学反应,温度越高,速度越快。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度提高一倍。所以,温度越高,州团水解速度越快,水解程度在相同的时间内也更高。
另外,化学反应还有一个活化能的概念,如果没有外界提供的超过活化能的启动能量,化学反应是不会发生的。所以,提高温度,也能让一些常温下不会水解的反应发生。
水解程度:册备橘化学术语,水解是物质与水发生的导致滚衫物质发生分解的反应。水解程度是一个百分比,而不是水解的量有多大。
❸ 温度升高10度,反应速率提高 一倍
可知25摄氏度到65摄氏度差了40摄氏度每10摄氏度提高一倍升迹反应速度所以假设25摄氏度反应速度为2那么35摄氏度多了10摄氏度所以×2(提高一倍)2×2=4,以此弯灶类推下一次就是4×2=8,8×2=16,到65摄氏度时为16×2=32,原本25摄氏度反应速度为2所以32÷2=16(倍)埋笑扮
❹ 黑体的温度升高一倍,它的辐射出射度增大多少倍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蔽猛顷曼定律,辐射能力与其热力学温度宏陆的四次方成知镇正比,所以增大倍数为:[(600+273.15)/(300+273.15)]^4=5.3862
❺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一倍,将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多少摄氏度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一倍,将导致全球气温升高-4.5摄氏度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一倍,将导致全球气温升高2-到4.5摄氏度。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人们研究发现,空气中的有些成分,像二氧乱拍皮化碳,氮氧化物和甲烷会使温室效应的作用加强。前两种则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引起的,例如煤的燃烧和汽车尾气等。后者则是现代畜牧业发展,反刍动物的嗳气和粪便发酵产生的。
这其中二氧化碳的贡献占百分之七十七,氮氧化物占百分之八,甲烷占百分之十四。前两种加起来是百分之八十五,而这两类气体主要来源于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
❻ 黑体的温度升高一倍,它的辐射出射度增大多少倍
发射能力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所以是16倍
❼ 黑体辐射问题
任何物体行宴都档败银会有辐射,这种辐射成分从低频到高频都有。基尔霍夫发现,在热平衡的条件下,材料的辐出度(单位面积辐射的能量)与吸收率的比值只是波长和温度的函数,与材料的选取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在一定温度下,这个比值C关于频率的变化对任何物质都是一样的。由于吸收率是随材料变化的,在实验上不好测量,为了研究比值C关于温度和频率的变化情况,人们希望找枯仔到一种吸收率为1物体,这种物体叫做黑体。因为不存在真正的黑体,于是用绝热材料构造一个带小孔的空腔。任何能量入射小孔,经过腔内多次反射最后被吸收,因此其吸收率为1,在热平衡状态下,从小孔辐射出的能量密度,刚好等于入射到腔内单位面积的能量,它等于反射能量/吸收率,再由热平衡公式,吸收=辐出,最后,小孔的辐出度就与腔壁材料的选取无关了。
❽ 全球气候现在每年大概,上升多少度
根据仪器记录,1860~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的平均温度上升了0.75℃;自1979年开始,陆地温度上升幅度约为海洋温度上升幅度的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0.25℃,而海洋温度上升了0.13℃)。同年,人类开始利用卫星温度测量来量度对流层的温度,发现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0.12℃至0.22℃。2000年之后,多方组织对过去1000年的全球温度进行了研究,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和讨论后发现,自1979年开始的气候转变的过程是十分清晰。此外,其他的研究报告显示,从20世纪初开始至今,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增加了约1.1f(0.6℃);在过去的40年中,平均气温上升约0.5f(0.2-0.3℃)
❾ 酶和温度有什么关系
各种酶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度最大。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酶促反应速度可以相应提高1~2倍。不同生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不同。
如,动物组织中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微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为25~60℃,但也有例外,如黑曲糖化酶的最适温度为62~64℃。
巨大芽孢杆菌、短乳酸杆菌、产气杆菌等体内的葡萄糖异构酶的最适温度为80℃;枯草杆菌的液化型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85~94℃。
可见,一些芽孢杆菌的酶的热稳定性较高。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降低酶的催化效率,即降低酶促反应速度。
最适温度在60℃以下的酶,当温度达到60~80℃时,大部分酶被破坏,发生不可逆变性;当温度接近100℃时,酶的催化作用完全丧失。
凡能影响蛋白质的理化因素都能影响酶的活性。因此温度、酸碱度、重金属离子都能影响酶的活性。高温、强酸、强碱等因素均可引起酶丧失催化能力。
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因此,一切对蛋白质活性有影响的因素都影响酶的活性。酶与底物作用的活性,受温度、pH值、酶液浓度、底物浓度、酶的激活剂或抑制剂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9)温度升高一倍是多少扩展阅读:
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从米门公式和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图解可以看出:酶促反应速度与酶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当底物分子浓度足够时,酶分子越多,底物转化的速度越快。
但事实上,当酶浓度很高时,并不保持这种关系,曲线逐渐趋向平缓。根据分析,这可能是高浓度的底物夹带有许多的抑制剂所致。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在生化反应中,若酶的浓度为定值,底物的起始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即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所有的酶与底物结合生成中间产物后,即使在增加底物浓度,中间产物浓度也不会增加,酶促反应速度也不增加。
还可以得出,在底物浓度相同条件下,酶促反应速度与酶的初始浓度成正比。酶的初始浓度大,其酶促反应速度就大。
在实际测定中,即使酶浓度足够高,随底物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度并没有因此增加,甚至受到抑制。其原因是:高浓度底物降低了水的有效浓度,降低了分子扩散性。
从而降低了酶促反应速度。过量的底物聚集在酶分子上,生成无活性的中间产物,不能释放出酶分子,从而也会降低反应速度。
3、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酶在最适pH范围内表现出活性,大于或小于最适pH,都会降低酶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变底物分子和酶分子的带电状态,从而影响酶和底物的结合。
二是过高或过低的pH都会影响酶的稳定性,进而使酶遭受不可逆破坏。人体中的大部分酶所处环境的pH值越接近7,催化效果越好。但人体中的胃蛋白酶却适宜在pH值为1~2的环境中,胰蛋白酶的最适pH在8左右。
4、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能减弱、抑制甚至破坏酶活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它可降低酶促反应速度。酶的抑制剂有重金属离子、一氧化碳、硫化氢、氢氰酸、氟化物、碘化乙酸、生物碱、染料、对-氯汞苯甲酸、二异丙基氟磷酸、乙二胺四乙酸、表面活性剂等。
对酶促反应的抑制可分为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与底物结构类似的物质争先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从而降低酶促反应速度,这种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
竞争性抑制是可逆性抑制,通过增加底物浓度最终可解除抑制,恢复酶的活性。与底物结构类似的物质称为竞争性抑制剂。
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位点结合后,底物仍可与酶活性中心结合,但酶不显示活性,这种作用称为非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是不可逆的,增加底物浓度并不能解除对酶活性的抑制。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位点结合的抑制剂,称为非竞争性抑制剂。
❿ 热力学温度升高一倍辐射
C 16倍,辐射能和温度的关系称为斯毕轿激特藩-波尔兹曼帆虚定律Q=σT^4,即总辐射能与温度的4次方成正手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