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大鱼钩距多少合适
A. 钓鱼钩距多少合适
钓鱼钩距多少合适?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般来说,钓鱼的钩距并不是固定的,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鱼钩大小、目标鱼等,如果钓大体型的生口鱼,吃口好,可以放大到两至三个钩距;如果钓小鲫鱼,鱼情快,钩距同样可以放到两至三个,鱼情慢,则放到一个半到两个钩距。鱼体大小及鱼情快慢确定钩距长短 。一般原则是鱼体大、鱼情快钩距大,鱼体小、鱼情慢则反之。
当然也会有特殊情况存在,比如:
1、钓浮,不管是快浮还是慢浮,钩距都会稍微大一点,一般是三个到三个半。钓浮鱼情密度较大,上浮的鱼并不会老老搭亮亏实实的呆在同一个水层吃饵料,因此大钩距会大大提高双尾率。
2、钓底,因为有的鱼喜欢吃顿,也就是喜欢吃下钩的饵料,而子线绷直后鱼不太敢吃钩上的饵料,因此作钓时可以将钩距适当放小到一到两个钩子的距离,钓的稍微顿一点,让双子线在水下弯曲,方便鱼吃饵。
拓展:鱼钩钩距的设定要看哪几方面
鱼钩钩距大了小了都不合适,在设定的时候,知神主要综合考虑三方面的因素来确定:
1、鱼钩大小
鱼钩大小决定目标鱼大小,大钩本身就大,钩距随之变大,小钩钩距也小,比如一枚3号白袖整体高度是0.8厘米,钩距乘以2是1.5厘米左右;一枚伊势尼10号钩,整体高度是1.5厘米,钩距则是3厘米。
2、目标鱼习性
鱼小钩距小,鱼大钩距大,钓大鱼时拉大钩距。钓鲢鱼钩距大是为适应鲢鱼吃下方溶散饵料的习性。钓小鲫要保证2条鱼分别吞钩时不会相互干扰。钓鲤鱼钩距一般2个钩高度就够了。钓鳊鱼钩距是根据所用钓饵来决定的,如饵料以商品饵或颗粒饵类为主,2个钩距足够;以草类浮钓,钩距可放大至10~30厘米。钓青鱼和草鱼的钩距也不复杂,只要在两个钩高的距离上放大半个就行,也可没有钩距,增加稳定性。浮钓草鱼也可采用键塌钓鳊鱼的钩距。很多钓友底钓青鱼和草鱼时,大都是放大钩距。
3、上鱼速度和调标
这方面主要是比赛时用到,鱼情越快钩距越大,最大时可达3~4个钩距。慢则不用减小钩距,钓底时要适当缩小钩距以方便调漂。
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B. 钩距多少合适
1.钩距的定义似乎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常规是说长子线钓钩柄端至短子线钓钩底端的距离。钩距的选择与以下因素有关:钓法、对象鱼大小...
2..钓法:钓底钩距小,钓浮钩距大;
3..对象鱼:对象鱼大时钩距趋大;
C. 钓鱼时,如何确定双钩钩距大小,以便有效提升垂钓的效果
钓鱼时,如何确定双钩钩距大小,以便有效提升垂钓的效果?
台钓有两个基本标志,一个是悬坠,一个是双钩,其基本概念便是经过对线组的精确调钓,促使铅坠悬浮在水中,双钩在水底的状态达到要求,以此来控制垂钓的灵敏水平,即你是要钓灵还是得钓钝。
双钩钩距的大小,也是调钓的主要层面,直接关系到垂钓的灵与钝。钩距合不科学,直接关系到鱼获的是多少。可是有许多钓鱼爱好者,尚不可以系统地把握在什么情况下钩距要增加,哪种情况下钩距要缩小。下边,小编结合多年的野钓实践总结,与诸位钓鱼爱好者交流一下确定双钩钩距大小的三个基本原则,便于有效提升垂钓的效果。
01钓大鱼钩距要大,钓小鱼钩距要小
因为气温、风频、标准气压的不一样,每一次垂钓时鱼口速度都是不一样的。钓快鱼时钩距要变大,钓慢鱼时钩距则要稍小。鱼情迅速时,鱼儿十分活跃,吃口较猛,争食欲望强烈,警觉性也较弱,因而垂钓快鱼时,双钩钩距要适当变大,以扩大垂钓的总面积,提升中鱼的速度,还可以提升一次中双尾的机会。
鱼情比较慢时,鱼儿不太活跃,吃口较轻,争食冲动差,警觉性却极强,因而垂钓慢鱼时,双钩钩距要适当缩小,双钩相对灵敏一些,多去守一守,降低空竿的状况。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各位钓友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共同提升钓鱼技巧,谢谢了!
D. 池塘里钓鱼,浮标和鱼钩之间的距离一般多长比较合适
池塘里钓鱼,浮标和鱼钩之间的距离一般多长比较合适?, 鱼钩与鱼浮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池塘里钓鱼,浮标和鱼钩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钓法觉得:
1、浮钓,如果是浮钓鲢鳙鱼,浮漂和鱼钩之间的距离可以选择在0.8米-1.8米比较合适。
2、浮钓,如果是浮钓白鱼,浮漂和鱼钩之间的距离可以选择在0.5米-1.2米比较合适。
3、底钓任何鱼,浮漂和鱼钩之间的距离应该是钓位处水的水深度。
这要看你投鱼钩地点的深度!一般来说浮标与深度相等,即你要把鱼钩放到水底.你又要知道鱼钩是否被鱼动了吃了,呵呵看见浮标的情况你就可以判断了!
钓鲢鱼鱼浮和鱼钩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所谓钩距,在钓鱼界是指采用双钩垂钓时从下钩的钩柄圆头到上钩的钩底的距离。
一、决定钩距大小的因素
钩距的大小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1、鱼钩的大小;2、所钓之鱼的品种和习性;3、上鱼速度快慢和调标的需要。
1、由鱼钩闭察樱的大小决定的。鱼钩的大小决定了你所钓的鱼的大小,大型钩的本身钩型就大,钩距也就会随之变大,而小型钩的大小也带来钩距的小,如一枚3号白袖,他的整体高度是0.8毫米,那他的钩距乘以2,一般是1.5厘米左右;一枚伊势尼10号钩,他的整体高度是1.5厘米,那他的钩距就应该是3厘米。
2、由所钓之鱼的品种和习性决定的,鱼小双钩钩距宜小,鱼大双钩钩距宜大,总的原则是钓大鱼要拉大钩距,防止鱼吞饵时另一饵妨碍进口,钓鲢鱼钩距很大是为了适应鲢鱼吃下方溶散饵料的习性。如钓小鲫鱼还要保证2条鱼分别吞钩时不会相互干扰,钓鲫鱼时双钩钩距的要求是最简单的,两个钩距大多是可以适宜的;鲤鱼的钩距在一般情况下2个就够,鳊鱼的钩距是根据你所用的钓饵的情况来决定的,如用饵料以商品饵或颗粒饵类为主,2个钩距足够了,而以草类浮钓,那他的够距可尽量放大至10~30厘米以上,青鱼和草鱼的钩距也不复杂,只要在两个钩距上稍微放大半个就行,也可利用钓鲤鱼的方法而没有钩距,增加稳定性。浮钓草鱼时,也可采用钓鳊鱼时的钩距,笔者底钓青鱼和草鱼时,大都是放大钩距而不缩小。只要有很好的遛鱼技巧就行。
3、由上鱼速度的快慢和调标需要决定的。这方面大都在竞技钓鱼比赛中使用的比较多,鱼情越快钩距就越大,最大时可达3~4个钩距,而慢则不用减小钩距,而钓底时要适当缩小钩距以方便调漂。
二、钩距的调整
悬坠双钩钓法钩距调整总的原则是钓口大且生口的鱼,钩距相对可以大一些,钓口小口猾且慢的鱼,钩距可小一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正常的钩距,应为1.5~2个钩距,浮钓钩距可略大一些,2-3个钩的距离;底钓猾口鱼时可相应小一些,1~1.5个钩距。
2、钓生口快鱼时,钩距可大一些,以2~3厘米为宜,理由是因为双钩距离大,会使钩饵在水底自然的状态下张开的越宽阔,其饵的目标也就越明显,中双鱼的机率会相对提高,但也不是说拉的越大越好,钓鲫鱼时,钩距超过3厘米以上容易出现假口。
3、钓慢而猾的鱼时轿丛,以正常的钩距(1.5~2厘米)为宜。或缩小一点钩距,如两钩钩距太大,易出现下钩太钝,上钩太灵的现象。
4、钓混合鱼时,可将双钩距离拉得大一些,用一个半到三个钩距。考虑的因素主要是饵团大,鱼嘴大,如钩距太小,双饵可能同时卧底,如遇到淤泥底,双饵会陷入泥中,钓混合鱼时,在钩距拉大的同时,要同时将浮漂的目数调的更高一些,让较大浮力能承托起大饵团,使下钩刚触底,上钩悬浮,提高浮标的灵敏度,双钩距离大,还能避免鱼把双饵同时吞入口中。
5、底钓合理的钩距一般应一个半到两个钩长为标准。而浮钓快鱼时,为提高速度,追求钓双尾,应适当拉大双钩距离,以2~3个钩长为好,鱼越大钩距越应适当拉大。
在池塘钓鱼一般多长的鱼没消竿合适
鱼塘钓鱼四.5米最合适,因为三.陆米的竿子钓到大鱼控制鱼的难度大,5.四米的竿子有些重,钓一天累。还有就是大家大多数用四.5米的竿子的时候,丢掷去的饵料就会固定形成一个饵料带,鱼就会习惯在这一区域找食物,比较容易上钩。但是如果纯粹的钓鲫鱼的话,因为个头小,可以用三.陆米竿子提高速度,操作方便
池塘一般不会特别大,长度一般在 4-6米左右就适合了,池塘多为四大家鱼,蚯蚓是最好的作料,这里有比较好的说明 sihaidiaoyu.
在河道、水库、池塘钓鱼用几号线、几号鱼钩比较合适?
河道:1.5号主线 0.8号子线。钩 新关东1
水库:3.0主线 2.5号子线钩 新关东3
吃糖 2.0号主线 1.5号子线新关东32
钓的鱼大,所用的主线和子线都应增大号数。
大水面一般用大漂,大钩,长竿为宜。小水面看鱼情,鱼大则线粗,鱼小则线组小。一般子线比主线小一半,比如主线是1。0的,子线就用0.4,0.6,钩用3袖,4袖为佳。
用矶钓杆钓鱼鱼钩和咬铅之间的距离多少为宜
看流速来决定,流大靠近钩子,流缓远离钩子,一般三十厘米左右吧,钓无定法
钓鱼串钩一般多长合适
怎样钓鱼?钓鱼要准备什么?
第一、钓鱼的工具:
杆:建议买三米六的,一般来讲钓鱼竿越短越顺手。
漂:建议买立漂,便于新手观察
坠:铅皮、铅丝皆可用,重量要与漂的浮力相当,建议多试几次
线:要记住细线钓小鱼,粗线钓大鱼。新手建议用细线
钩:有倒刺和无倒刺。建议无倒刺,有倒刺的钳掉即可。
这样的好处是以免伤到其他人
铒:使用钓饵,让钓鱼工具的帮你调好。
最后提醒别忘了带渔网。
第二步、钓鱼时候灌上鱼饵,浮漂一半露在水面上,一半在水下面。
第三步、观察水面上的浮漂,浮子突然都飘到水面或者突然沉到水底,说明鱼吃钩了。
第四步、抬竿,不要太用力,但是速度要快,一但抬杆后就不要松。
第五步、捉鱼时要抓头,一是保护自己手免于划伤,二是鱼不易挣脱
E. 双钩钩距多少比较合适
双钩钩距多少比较合适要根据钩距的大小来判断:
F. 子线双钩距离多少合适
10到50厘米之间的子线。
钓鱼双钩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半钩子的距离比较好。一般来说,钓鱼双钩之间的距离不要小于一个钩子的长度,不然两个钩子就无法处于不同的水层,对垂钓的成功率有影响。但也不能太长,不要超过钩子长度的两倍,不然会影响信号传递,这对钓鱼也会有不利影响。总体来看,钩距为钩子长度的1.5倍比较好。
子线双钩注意事项
钓大鱼时候子线首先得长,一般区间为,40到100CM对折,钩距离为二到五个钩距。钓鲤鱼草鱼等正常情况下2个到3个钩距子线50到60CM对折就够,现在天气热了,钓鲢鳙的黄金季节来了,因为鲢鳙是通过吸入含有钩饵的水,然后过滤来吃食的,钓鲢鳙就得加大钩距,且上钩小于下钩,下钩主要作用的起锚鱼的作用。
钓乌青巨草的时候一般放到1米对折,有几个作用,一是全水层抓口,第二是很多黑坑限主线长度,那么我就子线放长一点,第三是大鱼冲击大,长子线可以起个缓冲作用,防止切线跑鱼。
G. 钩距多少合适
根据三个方面来选择钩距
H. 子线钩距多少合适
子线钩距根据鱼的大小设定。
正常钓鱼的话,如果是钓小体型的鱼,子线钩距是1.5-2个钩距;如果是钓大鱼,子线钩距是2.5-3个钩距以上。如果是钓鲢鳙,敬陪启就比较特殊,一般来讲钩距会偏大一些,大概在5厘米以上,体型比较大的话,子线钩距可以调整到10厘米。
2、野钓时水域的深浅:
一般来说,水域的水越深,子线钩距就要调的越大,钩距可以调到3厘米到5厘米,这个钩距主要是针对钓鱼的。
3、 钩饵的状态:
如果是用拉饵这种快频率钓法,选择的子线钩距就可以小一点,一般是2厘米,如果是搓饵野钓,就要乱坦选择大一点的子线钩距,一般是3.5厘米。不过也要根据鱼的体型来酌情调整。
I. 钓鲢鳙钩距是多少最好
钓鲢鳙钩距6-8厘米最好。
垂钓鲢鳙是各地的垂钓者都普遍欢迎的一种活动,而此时使用的渔具就是影响垂钓的一个关键的方面。这个时候,一般来说用到的是双钩,所以双钩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钩距就是需要垂钓者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最好的钩距是在6到8厘米之间。
一般来说,钩距老迹歼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这两种极端的情况都可能对垂钓的效果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从而降低垂钓鲢鳙的成功率,并不合适。
在钓鲢鳙的时候,用到的一般就是双钩,而双钩之间的距离就是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当然,除了侍冲这个方面之外,鱼钩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钩型是需要注意的。钩型的选择,跟鱼类嘴巴的形状有关,此时就得充分考虑到鲢鳙的嘴巴形状。
J. 双钩钩距多少比较合适
比较合适的双钩钩距
钩距小,一般小于一个钩子的长度为钩距小,它的弊端是挂饵料不容易,特别是拉饵,容易拉在一起,无法分辨是单钩还是双钩,钓鱼时经常出现双钩同时挂在一个鱼嘴中,起不到一钩打窝一钩垂钓的效果。
钩距大,一般大于三个钩子的长度为钩距大,很难调出双钩到底的现象,如调一钓五,还是一钩卧底(子线弯曲)一钩悬浮,如果饵料重,可能直接就是一钩到底一钩子线弯曲很大,但是优点是钓浮的时候效果很好。
其实不管是在钓底还是钓浮,我们的双钩钩距控制在1.5倍-2.5倍的钩距是最理想最合适的。
1、由鱼钩的大小决定的。鱼钩的大小决定了你所钓的鱼的大小,大型钩的本身钩型就大,钩距也就会随之变大,
而小型钩的大小也带来钩距的小,如一枚3号白袖,他的整体高度是0.8毫米,那他的钩距乘以2,一般是1.5厘米左右;一枚伊势尼10号钩,他的整体高度是1.5厘米,那他的钩距就应该是3厘米。
2、由所钓之鱼的品种和习性决定的,鱼小双钩钩距宜小,鱼大双钩钩距宜大,总的原则是钓大鱼要拉大钩距,防止鱼吞饵时另一饵妨碍进口,钓鲢鱼钩距很大是为了适应鲢鱼吃下方溶散饵料的习性。
如钓小鲫鱼还要保证2条鱼分别吞钩时不会相互干扰,钓鲫鱼时双钩钩距的要求是最简单的,两个钩距大多是可以适宜的;鲤鱼的钩距在一般情况下2个就够,鳊鱼的钩距是根据你所用的钓饵的情况来决定的,
如用饵料以商品饵或颗粒饵类为主,2个钩距足够了,而以草类浮钓,那他的够距可尽量放大至10~30厘米以上,青鱼和草鱼的钩距也不复杂,只要在两个钩距上稍微放大半个就行,也可利用钓鲤鱼的方法而没有钩距,增加稳定性。
浮钓草鱼时,也可采用钓鳊鱼时的钩距,笔者底钓青鱼和草鱼时,大都是放大钩距而不缩小。只要有很好的遛鱼技巧就行。
3、由上鱼速度的快慢和调标需要决定的。这方面大都在竞技钓鱼比赛中使用的比较多,鱼情越快钩距就越大,最大时可达3~4个钩距,而慢则不用减小钩距,而钓底时要适当缩小钩距以方便调漂。
悬坠双钩钓法钩距的调整
悬坠双钩钓法钩距调整总的原则是钓口大且生口的鱼,钩距相对可以大一些,钓口小口猾且慢的鱼,钩距可小一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正常的钩距,应为1.5~2个钩距,浮钓钩距可略大一些,2-3个钩的距离;底钓猾口鱼时可相应小一些,1~1.5个钩距。
2、钓生口快鱼时,钩距可大一些,以2~3厘米为宜,理由是因为双钩距离大,会使钩饵在水底自然的状态下张开的越宽阔,其饵的目标也就越明显,中双鱼的几率会相对提高,但也不是说拉的越大越好,钓鲫鱼时,钩距超过3厘米以上容易出现假口。
3、钓慢而猾的鱼时,以正常的钩距(1.5~2厘米)为宜。或缩小一点钩距,如两钩钩距太大,易出现下钩太钝,上钩太灵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