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液相线温度多少合适
1. 钢水的温度是多少
钢水一般都铸成钢锭,也可以直接浇铸成铸件。那么,钢水的温度大概是多少度?
刚入炉的铁水为1250-1350左右,在转炉中的温度最高。出钢后在钢包中的温度在1650左右。钢水的凝固点为1064℃,沸点为2360℃ 。一般可以达1700℃左右。
钢水的液相线温度随着成分(钢液中C,S,P等元素的含量变化)的不同而波动,为1700℃左右。
钢水的成分控制
钢水的成分应符合钢种规格要求,但符合规格要求的钢水不一定完全适合连铸工艺。钢水是经过冶炼一精炼后才到达连铸的,实际上连铸无法控制钢水成分,即使成分微调,其范围也很有限。因而应根据连铸工艺的特点及铸坯质量的需要向连铸提供钢水,其主要原则为:
(1)成分的稳定性。多炉连浇,炉与炉钢水成分必须相近,做到相对稳定,以保铸坯性能的均匀。
(2)抗裂纹敏感性。铸坯是在运行过程中强制冷却成形,因而铸坯不仅受热应力、组织应力和钢水静压力等应力的作用,铸坯还受弯曲、拉坯矫直等机械应力的作用;一旦薄弱部位形成应力集中,必然引起铸坯内部和表面的裂纹。所以对钢中可能引起裂纹的元素含量要严加控制,或者避开成分裂纹敏感区,或者加入第三种元素消除其危害。
(3)钢水的可浇性,也是指钢水的流动性。在浇注温度合适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钢水本身的纯净度。钢水中夹杂物、氮、氢、氧含量低,纯净度高,就会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这对小方坯的浇铸尤为重要。钢水中若含有Ti、Al、Cr等元素时,由于形成高熔点夹杂物,也会影响流动性。
2. 炼钢出钢温度控制范围的具体掌控以及连铸铸坯的温度范围
一、炼钢过程温度的控制
在吹炼过程中,对炉况的判断来调整温度。吹炼前期,如果碳焰上来的早,表明溶池的温度教高。可以通过适当提前加入二批料控制;反之,如果碳焰上来的晚,表明前期温度低,应该降枪提高溶池的温度。在吹炼中期,可根据炉口火焰来判断溶池温度,如果温度过高,应加入矿石来进行调整。
二、观察温度的技巧
1、火焰判断:如过温度高.炉口喷出的火焰白亮而浓厚有力,火焰四周带有红焰或白烟;温度低时,炉口喷出的火焰透明淡薄红烟少,火焰整个形状不圆,带刺,边上有火化反应,颜色发暗,呈青灰色,喷出的渣子发红,常拌有未熔化的石灰粒。
2、根据吹炼时间来判断:在相同压力下,吹炼时间长,则温度高,反之,则低。
3、过程温度高,如果枪位不合理,比较容易喷溅,而且渣子发亮有力。
4、冷却水判断:氧枪冷却水进出水温差也能反映溶池温度状况,所以在转炉吹炼过程中,枪位相仿,冷却水流量一定时,则氧枪在炉内受辐射热的大小,可由氧枪冷却水进出水温差来表示,池温度高,氧枪进出水温差大,反之,则小。
5、终点温度高时,火焰收得慢,反之,温度低。
6、倒炉炉况判断:温度高时,炉膛白亮,渣子活跃,温度低时,炉膛发暗,炉渣发死,有红烟。
7、取样判断:取样判断一般分为两种,既脱氧前的取样和脱氧后的取样。
第一种:脱氧前的取样主要观察钢水表面来判断钢水温度。
当钢水温度高时,拨开样勺上覆盖的渣层时顺利,既渣子和钢水很容易分开,样勺内的钢水白亮、活跃。倒入样模后开始均匀沸腾,结膜时间比较长。
当钢水温度低时,样勺内渣层也钢水不容易分开,钢水颜色发暗,钢水浑浊发粘,倒入样模内沸腾微弱,结膜时间短。
第二种:脱氧后取样
这部分样大多是从钢包中取出的。
当钢水温度高,脱氧好时,样勺内钢水白亮平静,边缘山有少量的白膜游动,倒入样模内很快结成一层白膜,但局部几处表面钢水还在游动不凝结,凝结后表现中心稍向下凹。
当钢水温度低,脱氧不好时,钢水在样勺内呈青色,表面不结模,倒入样模后一部分很快凝固,另一部分有钢水游动,最后冒出来一块。
8、出钢判断:如果钢流白亮刺眼,边缘有火舌,声音大,则说明温度高,如果钢流发散,周围有红烟,靠近出钢口附近火星多,钢流成橘黄色,不刺眼,表面温度低。
在实际生产中,吹炼任何钢种,对其终点温度都有一定的范围.如果终点温度低可能造成结瘤,甚至回炉事故。如果终点温度过高,不但会增加钢中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影响钢的质量,还会增加铁的烧损,降低炉衬寿命和氧枪寿命,甚至可能造成漏钢事故。因此探索终点温度控制对炼钢操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个是我在网站上找的。
3. 求炼钢各种钢的出钢温度范围 如何实现终点成分 温度控制及判断 跪谢!~
出钢温度的确定首先是由所炼钢种的液相线温度决定的,也就是说你知道了这钢种的液相线温度之后朝前反推根据各个环节的降温数得出出钢温度。举个例子,比如Q235,是比较常见的碳素钢,它的液相线我记不太清楚了,应该是在1517度左右,这个温度就是钢水凝固的温度,那么要保证钢水的顺利浇铸,需要中包里面的钢水温度大于这个数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热度,一般要取20到30度这样,用那个1517加上25度,我们取中间值,是1542度。那么大包浇铸到中包也会有一个温降,一般是30到40度左右,取中间值,1542加上35是1577,也就是说大包的温度应该在1580左右就能保证钢水的顺利浇铸。如果没有精炼炉的情况下,大包钢水的吹氩后的温度应该高于这个温度,同时还得考虑钢水到连铸之后是否有待浇的情况,如果有还得考虑没分钟1度多的温降,如果没有就不用了,有了这个温度之后,吹氩也是有一定的温降的,大概一分钟能降5度左右,如果吹氩时间定在5分钟的话就降温25度左右,用那个1577加上25是1602,一般的转炉出钢温降在20到50度之间,这个温降与冶炼的钢种,钢包的状态都有关系,一般是炼的钢种的含碳量越低出钢降温越少。钢包连续使用降温也会比较少。这你就可以基本确定出钢的温度大概在1640左右了,根据现场不同情况可以做适当的调整,有时候可以考虑温度朝上限给,宁可高了也别低了,温度高了能浇铸,低了就完蛋了。
如果是有LF炉的钢厂,那个出钢温度就简单了,LF炉怕高温,喜欢比较低的温度,就是说你出钢到大包里面温度低点没事,比如1550,没事,他有加热的能力,可以给你加热到适合连铸浇铸的温度,但是,你要是给的太高了,比如1700那就麻烦了,LF炉没办法降温,精炼起来会比较麻烦。大概就是这样子吧,出钢温度确定基本上就是这么多,有时候计算也不见得就能非常准确的确定出钢的温度,更多的时候是经验。
终点成分对于一般冶炼来说不外乎是碳、磷、硫。冶炼普碳钢时多数的钢厂都是采用炼钢工的经验判断,目测。有一部分钢厂要求等化验室化验。目测就是炼钢工的经验了,没啥好说的,如果是等化验室的结果就简单了,化验的结果何时就出钢呗,不合适处理一下也就出钢了,非常简单。一般碳和磷与操作的关系比较大,好的炼钢工干出来基本都能合格,那个硫对于转炉来说很难去除,一般就是取决于铁水的硫含量高低,太高的铁水硫转炉是没办法去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