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裂纹的温度是多少
❶ 什么叫冷裂纹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焊接接头冷却到较低温度时(对于钢来说在MS温度,即奥氏体开始转变为马氏体的温度以下)产生的焊接裂纹。
最主要、最常见的冷裂纹为延迟裂纹(即在焊后延迟一段时间才发生的裂纹-------因为氢是最活跃的诱发因素,而氢在金属中扩散、聚集和诱发裂纹需要一定的时间)。冷裂纹的延迟时间不定,由几秒钟到几年不等。
产生原因
① 焊接接头存在淬硬组织,性能脆化。
② 扩散氢含量较高,使接头性能脆化,并聚集在焊接缺陷处形成大量氢分子,造成非常大的局部压力。(氢是诱发延迟裂纹的最活跃因素,故有人将延迟裂纹又称氢致裂纹)
③ 存在较大的焊接拉应力
预防措施
① 选用碱性焊条,减少焊缝金属中氢含量、提高焊缝金属塑性
② 减少氢来源,焊材要烘干,接头要清洁(无油、无锈、无水)
③ 避免产生淬硬组织,焊前预热、焊后缓冷(可以降低焊后冷却速度)
④ 降低焊接应力,采用合理的工艺规范,焊后热处理等
⑤ 焊后立即进行消氢处理(即加热到250℃,保温2~6小时左右,使焊缝金属中的扩散氢逸出金属表面)。
❷ 焊接冷裂纹和热裂纹有什么区别
冷裂纹与热裂纹区别
1、产生的温度和时间不同
热裂纹一般产生在焊缝的结晶过程中。冷裂纹大致发生在焊件冷却到200~300℃,有的焊后会立即出现,有的可以延至几小时到几周甚至更长时间才会出现。所以冷裂纹又称延迟裂纹。
2、产生的部位和方向不同
热裂纹绝大多数产生在焊缝金属中,有的是纵向,有的是横向,有时热裂纹也会延伸到基本金属中去。冷裂纹大多数产生在基本金属或熔合线上,大多数为纵向裂纹,少数为横向裂纹。
3、外观特征不同
热裂纹断面都有明显的氧化色。冷裂纹断口发亮,无氧化色。
4、金相结构不同
热裂纹都是沿晶界开裂的。冷裂纹是贯穿晶粒内部,即穿品开裂,不过也有的是沿晶界开裂。
❸ 什么是焊接冷裂纹,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及裂纹的防止措施
什么是冷裂纹
冷裂纹是指焊接接头冷却到较低温度(对钢来说在Ms温度以下)时,产生的焊接裂纹。
冷裂纹的特点:
(1)冷裂纹发生在焊接之后,形成的温度约在200一300℃以下,即马氏体转变温度范围。
(2)冷裂纹大多产生在基本金属上或基本金属与焊缝交界的熔合线上。
(3)露在接头金属表面的冷裂纹裂口发亮,裂纹断面上无明显的氧化痕迹。
(4)冷裂纹可能发生在晶界上,也可能贯穿晶粒内部。
碳当量等于或大于0.40%的低合金钢、中高碳钢、合金钢、工具钢和超高强度钢等钢种在焊接时易产生冷裂倾向,而形成冷裂纹。
冷裂纹产生的原因:
(1)焊缝中的氢在结晶过程中要向热影响区扩散、聚集。
(2)如果被焊材料的淬透性较大,则焊后冷却下来时,在热影响区形成马氏体组织,其性脆而硬。
(3)焊接时的残余应力。
这三个因素(氢、淬硬组织和应力)的综合作用,就会导致冷裂纹的产生。氢在金属里的扩散速度有快有慢,因此冷裂纹产生的时间也不同。有的在焊后冷却过程中产生,有的甚至放置一段时间后才产生,故又称为延迟裂纹。
防止冷裂纹的措施:
(l)焊前预热和焊后缓冷。
(2)采用减少氢的工艺措施。
(3)合理选用焊接材料。
(4)采用适当的工艺参数。
(5)选用合理的装焊顺序。
(6)进行焊后热处理。
❹ 什么叫焊接冷裂纹
焊接冷裂纹是由于焊接过程中对于S、P的控制不好,导致焊接完成后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裂纹,还有焊接热裂纹,是在焊接过程中边焊边产生裂纹,冷裂纹一般出现在高强钢,所以高强钢要求焊后24小时进行无损检测和热处理。
❺ 请问热裂纹和冷裂纹如何区分,具体有何不同呢 又是如何形成的该怎样解决
1)热裂纹的特征
热裂纹常发生在焊缝区,在焊缝结晶过程中产生的叫结晶裂纹,也有发生在热影响区中,在加热到过热温度时,晶间低熔点杂质发生熔化,产生裂纹,叫液化裂纹。
特征:沿晶界开裂(故又称晶间裂纹),断口表面有氧化色。
(2)热裂纹产生原因:
① 晶间存在液态间层
焊缝:存在低熔点杂质偏析 } 形成液态间层
热影响区:过热区晶界存在低熔点杂质
② 存在焊接拉应力
(3)热裂纹的防止措施:
冶金因素
} 热裂纹
拉应力
① 限制钢材和焊材的低熔点杂质,如S、P含量。
② 控制焊接规范,适当提高焊缝成形系数(即焊道的宽度与计算厚度之比)枣焊缝成形系数太小,易形成中心线偏析,易产生热裂纹。
③ 调整焊缝化学成分,避免低熔点共晶物;缩小结晶温度范围,改善焊缝组织,细化焊缝晶粒,提高塑性,减少偏析。
④ 减少焊接拉应力
⑤ 操作上填满弧坑
4.3.2.2 冷裂纹
(1)冷裂纹的形态和特征
焊缝区和热影响区都可能产生冷裂纹,常见冷裂纹形态有三种,如图6-2-17
冷裂纹形态 { 焊道下裂纹:在焊道下的热影响区内形成的焊接冷裂纹,常平行于熔合线发展
焊指裂纹:沿应力集中的焊址处形成的冷裂纹,在热影响内扩展
焊根裂纹:沿应力集中的焊缝根部所形成的冷裂纹,向焊缝或热影响发展
图5-2-17 焊接冷裂纹
a-焊道下裂纹; b-焊趾裂纹;c-焊根裂纹
特征:无分支、穿晶开裂、断口表面无氧化色。
最主要、最常见的冷裂纹为延迟裂纹(即在焊后延迟一段时间才发生的裂纹-------因为氢是最活跃的诱发因素,而氢在金属中扩散、聚集和诱发裂纹需要一定的时间)。
(2)延迟裂纹的产生原因
① 焊接接头存在淬硬组织,性能脆化。
② 扩散氢含量较高,使接头性能脆化,并聚集在焊接缺陷处形成大量氢分子,造成非常大的局部压力。(氢是诱发延迟裂纹的最活跃因素,故有人将延迟裂纹又称氢致裂纹)
③ 存在较大的焊接拉应力
(3)防止延迟裂纹的措施
① 选用碱性焊条,减少焊缝金属中氢含量、提高焊缝金属塑性
② 减少氢来源枣焊材要烘干,接头要清洁(无油、无锈、无水)
③ 避免产生淬硬组织枣焊前预热、焊后缓冷(可以降低焊后冷却速度)
④ 降低焊接应力枣采用合理的工艺规范,焊后热处理等
⑤ 焊后立即进行消氢处理(即加热到250℃,保温2~6左右,使焊缝金属中的扩散氢逸出金属表面)。
❻ 冷裂纹主要发生在哪些材料上
楼主:
您好!关于冷裂纹的形成主要影响因素有3个,即淬硬组织、扩散氢,及拘束应力。
所以,鉴于以上3种影响因素,则可分析对于淬硬组织而言,即和材料的碳当量CE有关,具体影响公式按ASME-IX2010为CE=C+Mn/6+(Cr+Mo+V)/5+Ni+Cu/15(不同的教材上有少许区别,最早进行这项研究的是在日本),即淬硬倾向和CE有关,CE越大,淬硬倾向越厉害,从公式知道C含量是直接加上去的,所以对于如低碳(碳含量0.08以下)及超低碳(0.03以下)不锈钢而言,其含碳量很小,基本不考虑冷裂纹(主要涉及结晶裂纹即热裂纹),对于高碳型不锈钢如347H\321H之类,其实也不用考虑冷裂纹,但工程中存在焊接后出现裂纹的现象,有些教授学者提出冷裂纹的说法(个人不同意这种观点),具体见公式,就不多展开,有兴趣可以探讨,您也可以参考《材料连接原理》(大学焊接专业教材)或《焊接手册-材料篇》;
那么第二个问题即为扩散氢,个别课本上称冷裂纹为氢致开裂(正常俗称延迟裂纹),在拘束应力作用下,尤其是扩散氢含量较多,在发生相变后,容易出现相变后的组织氢的溶解度降低(相变不仅由温度引起,和组织应力亦有关系);
最后一个即是拘束应力,这主要是对厚壁材料而言,壁厚越大,后面的熔敷金属收缩越不彻底,即应力无法得到释放,从而导致较高的残余应力残留。
以上这三者的作用即会容易导致冷裂纹的出现,且三者缺一不可哦!
所以您的问题答案笼统地说,即冷裂纹容易出现在碳当量较高、壁厚较厚、熔敷金属氢含量较高的焊接构件中哦!
所以在工程中对于该类材料通常如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低合金高强钢等常通过其CE来计算预热温度,并进行焊接紧急后热及焊后热处理,在焊接材料上选用低氢或超低氢焊材,通过正确的坡口设计来降低接头拘束等措施来避免冷裂纹出现,并在热处理48小时后检测焊缝情况作为最终的验收。
未知以上内容是否说的清楚,还望诸位批评指正!
❼ 冷裂纹的介绍
焊接接头冷却到较低温度时(对于钢来说在MS温度,即奥氏体开始转变为马氏体的温度以下)产生的焊接裂纹。
❽ 什么叫冷裂纹敏感指数
冷裂纹敏感指数,是根据钢材化学成分(合金元素含量)、氢含量和接头拘束力等数值之间的计算,来间接判断钢的焊接性好坏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判定钢的冷裂纹倾向大小。冷裂纹敏感指数越大,说明钢在焊接时产生裂纹的倾向就大,其焊接性就差。
❾ 焊接冷裂纹敏感指数对防止冷裂所需要的最低预热温度有什么影响
对冷裂纹越不敏感,预热温度就越低或者可以不预热
❿ 冷裂纹和热裂纹的区别
铸造件冷裂纹与热裂纹的区别
铸钢的熔炼一般采用平炉,电弧炉和感应炉等。平炉的特点是容量大、可利用废钢作原料、能准确控制钢的成分并能熔炼优质钢及低合金钢,多用于熔炼质量要求高的、大型铸钢件用的钢液。但是如果控制不好,就容易出现裂纹。
防止铸造热裂缺陷的措施为使树脂砂铸造,尤其呋喃树脂砂铸造避免或减少热裂,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合金方面 (1)控制铸件的含硫量,宜在0.03%以下,并且避免铸件中出现Ⅱ型硫化物。(铸钢件中的硫化物呈三种形态,即Ⅰ型、Ⅱ型和Ⅲ型,其中Ⅱ型的硫化物沿晶界分布,呈断续状,容易引起铸件热裂。)通过调整锰硫比来改变硫的分布型态。 (2)对于碳钢件,应使S+P≤0.07%,因为硫与磷的叠加作用,使热裂倾向性增加。 (3)用A1脱氧时,应将铝的残留量A1残留控制≤0.1%;过高的A1残量,有利于形成A12S3,甚至可能形成A1N,使钢的断口呈现“岩石状”,大大降低铸钢件的抗热裂能力。 (4)使钢的晶粒能细化。如在钢液中加入稀土和硅钙,既可脱氧、脱硫,又可以细化晶粒。对NiCrMoV钢的测定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经稀土+硅钙处理的钢液,较之未处理的钢液,其抗裂能力高2倍以上。2.树脂砂铸造工艺方面 (1)在满足铸件的充填性的要求时,尽量降低钢液的浇注温度。对0.19%C的碳钢,在1550℃时浇注比在1600℃时浇注,其抗热裂能力几乎高一倍。 (2)对于薄壁铸件,宜采用较高的浇注速度。如对某铸钢件,重量为 125Kg,壁厚为15mm,浇注时间为14秒时不出现热裂;延长至40秒就观察到裂纹。 (3)在铸件易发生裂纹处设置防裂筋,是防止铸钢件热裂的有效措施。 (4)及时松箱,也有助于减少热裂,因为可以减少铸件的收缩应力。3.造型材料方面 (1)降低树脂加入量,或对树脂改性,使树脂具有热塑性,让呋喃树脂在高温时不结焦或少结焦,从而保证其有良好的高温容让性。 (2)在呋喃树脂砂中加入附加物,使树脂砂具有热塑性;或者在收缩受阻最严重处,加入木粉、泡沫珠粒;或者在铸型中相应部位放塑性好的退让块,提高其高温退让性。 (3)采用磷酸固化剂。因为磺酸类固化剂容易引起铸件表面渗硫,在铸件表面引起微裂纹,成为龟裂源。 (4)使用热膨胀系数较小的造型材料,如用铬铁矿砂等代替石英砂等。 (5)减薄砂芯(型)的砂层厚度,如采用中空砂芯。例如:某类阀门铸件,仅仅通过减薄型芯砂层厚度,改变芯骨的连接方法,就消除了铸件的热裂缺陷。 (6)在易产生裂纹的地方合理使用冷铁或找其它激冷措施。 (7)采用能有效减少渗硫的涂料。4.铸件结构方面 铸件的形状与尺寸,是由设计者决定的,生产方无法改变。但是,对于园角的大小,壁厚过渡处的处理等,可以与有关设计部门协商,按照铸造生产要求作适当修改。 上述几方面的因素对铸钢件热裂都有影响,但对于某一具体铸件,可能只有其中的部分因素是主要的。
冷裂纹是铸件凝固后冷却到弹性状态时,因局部铸造应力大于合金极限强度而引起的开裂。冷裂纹总是发生在冷却过程中承受拉应力的部位,特别是拉应力集中的部位。
冷裂纹与热裂纹不同,冷裂纹往往穿晶扩展到整个截面,外形呈宽度均匀细长的直线或折线状,冷裂纹的断口表面子净有金属光泽或呈轻度氧化色,裂纹走向平滑,而非沿晶界发生。这与热裂纹有显着的不同。冷裂纹检验用肉眼可见,可根据其宏观形貌及穿晶扩展的微观特征,与热裂纹区别。
这样可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