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温度可以冻结
⑴ 零下几度可以结冰
零下4摄氏度
⑵ 当温度低于多少度才会结冰
水的结冰点为0℃(摄氏度)
结冰又称冻结,一种天气现象。指露天水面冻结成冰。气象上包括蒸发皿的水冻结成冰。
中国大部分地区,结冰现象出现在立冬以后。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即水已经能结成冰了;二候地始冻,即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即为大蛤。立冬后,雉便少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雉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古人便认为雉到立冬后变成了大蛤了。
(2)多少温度可以冻结扩展阅读:
温度低于零度还不结冰的水有个名词叫“过冷水”。过冷水之所以不结冰,是因为水中缺少凝结核或其他情况,所以在0℃以下还保持着液态。
水过了零度还不结冰的原理是因为如果想让液态水结冰,需要一个冰核———一个结晶成为冰核,其他结晶围绕冰核凝结。其实形象点说就是: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在水的温度达到0℃时水分子已经为凝固也就是结冰做好了准备。
但是这个时候就尴尬了,需要一些水分子先结冰,“率领”其他水分子一起愉快的结冰,但是这时候,如果没有人先起这个“带头作用”(在非常纯净的水中,没有可以围绕形成冰晶的污染物或微粒,由于水独特的热力学,结晶难以实现。),这些水分子就会干耗着,谁也不结冰,直到有一个水分子先结冰。
如果这时候周围环境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那么水的温度会继续降低,但不结冰,成为低于0℃的“过冷”液体。
这个时候,如果用力摇晃这瓶过冷水,或者在过冷水的湖里扔一块石头,水分子受强烈震动或外部挤压,有些水分子就会率先迅速结冰,由于水的温度已经远低于0℃,所以瓶中的水分子会以它们为中心迅速结冰。
⑶ 当温度低于多少度才会结冰
水的结冰点为0℃(摄氏度)
结冰又称冻结,一种天气现象。指露天水面冻结成冰。气象上包括蒸发皿的水冻结成冰。
中国大部分地区,结冰现象出现在立冬以后。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即水已经能结成冰了;二候地始冻,即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即为大蛤。立冬后,雉便少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雉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古人便认为雉到立冬后变成了大蛤了。
(3)多少温度可以冻结扩展阅读:
温度低于零度还不结冰的水有个名词叫“过冷水”。过冷水之所以不结冰,是因为水中缺少凝结核或其他情况,所以在0℃以下还保持着液态。
水过了零度还不结冰的原理是因为如果想让液态水结冰,需要一个冰核———一个结晶成为冰核,其他结晶围绕冰核凝结。其实形象点说就是: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在水的温度达到0℃时水分子已经为凝固也就是结冰做好了准备。
但是这个时候就尴尬了,需要一些水分子先结冰,“率领”其他水分子一起愉快的结冰,但是这时候,如果没有人先起这个“带头作用”(在非常纯净的水中,没有可以围绕形成冰晶的污染物或微粒,由于水独特的热力学,结晶难以实现。),这些水分子就会干耗着,谁也不结冰,直到有一个水分子先结冰。
如果这时候周围环境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那么水的温度会继续降低,但不结冰,成为低于0℃的“过冷”液体。
这个时候,如果用力摇晃这瓶过冷水,或者在过冷水的湖里扔一块石头,水分子受强烈震动或外部挤压,有些水分子就会率先迅速结冰,由于水的温度已经远低于0℃,所以瓶中的水分子会以它们为中心迅速结冰。
⑷ 多少温度能将水瞬间冻成冰
在温度为负四十度的情况下能把水冻成冰。
冷水的状态非常不稳定,稍微受到温度影响就会瞬间结冰,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为亚稳态。如果此时投入少量固体物质,或者轻轻晃动一下,或者提高周围环境温度,水就会立刻结晶凝固。水质越纯净,过冷现象越明显,如果是高纯水,要到零下40℃才会结冰。
热水蒸发快且更容易形成细小的液滴,蒸发出去的热水遇冷,也更容易变成水雾,所以热水的“泼水成冰”效果更明显。水要发生两个物理变化,水滴在低温条件下冻结后体积变大,同时释放潜热;
(4)多少温度可以冻结扩展阅读:
水结成冰的介绍如下:
水为一种特殊的液体。在4℃时密度最大。温度在4℃以上,液态水遵守一般热胀冷缩规律。4℃以下,原来水中呈线形分布的缩合分子中,出现一种像冰晶结构一样的似冰缔合分子。
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假冰晶体”的存在,降低了水的密度。人类已经能够在实验室里制造出八种冰的晶体。但只有天然冰能在自然条件下存在,其它都是高压冰,在自然界不能稳定存在。天然冰中水分子的缔合是按六方晶系的规则排列起来的。
⑸ 10%盐水在零下几度能冻结
盐水的凝固点取决于盐水的浓度。
盐溶解在水里不是能无限溶解的,而是存在一个溶解度的问题.就是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一定克数的盐。而这个克数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变小的。淡水的温度降到0度以下时,盐的溶解度几乎等于零的,也就是都被析出来了。
食盐水的凝固温度低于0度,并且与浓度有关,不同浓度的盐水结冰的温度不同,饱和食盐水的结冰温度低于 -20℃就会结冰。这就是为什么冬天马路表面结冰要撒盐的原因了。
(5)多少温度可以冻结扩展阅读
又称冻结,一种天气现象。指露天水面冻结成冰。气象上包括蒸发皿的水冻结成冰。
中国大部分地区,结冰现象出现在立冬以后。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即水已经能结成冰了;二候地始冻,即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即为大蛤。立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⑹ 进行速冻的方法有哪些最低能够达到多少度呢
现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有很多速冻食物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些速冻食物更加容易方便保存,方便运输,还能保持原本的新鲜。而且不仅仅是食物,可以速冻药材,药品还有一些化工原料也能进行速冻降温快,还能保持新鲜。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速冻呢?速冻的最低温度能达到多少?
速冻和普通冰箱是不一样的,我们家用的普通冰箱最多只会达到零下18度左右,而低温冰箱能够达到零下40度,这两者的制冷原理也不一样。
⑺ 能冻结空气的温度
空气组成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少量气体,前三种的液化温度分别是
-196,-183和-57度。
那么简单来说你想冻结空气就得把温度降到-196摄氏度以下了
⑻ 汽油在多少度才能冻结
凝固点: -60℃以下。在常温常压下具有特殊气味,易挥发,易燃烧。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氧化剂均有火灾的危险。
汽油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和醇,极易溶于脂肪。用于内燃机燃料,橡胶、印刷、颜料、油漆、火棉、塑料、洗染、制鞋等行业的溶剂,去污剂。
(8)多少温度可以冻结扩展阅读:
重要特性
汽油重要的特性为蒸发性、抗爆性、安定性、安全性和腐蚀性。
1、蒸发性
指汽油在汽化器中蒸发的难易程度。对发动机的起动、暖机、加速、气阻、燃料耗量等有重要影响。汽油的蒸发性由馏程、蒸气压、气液比3个指标综合评定。
①馏程。指汽油馏分从初馏点到终馏点的温度范围。航空汽油的馏程范围要比车用汽油的馏程范围窄。
②蒸气压。指在标准仪器中测定的38℃蒸气压,是反映汽油在燃料系统中产生气阻的倾向和发动机起机难易的指标。车用汽油要求有较高的蒸气压,航空汽油要求的蒸气压比车用汽油低。
③气液比。指在标准仪器中,液体燃料在规定温度和大气压下,蒸气体积与液体体积之比。气液比是温度的函数,用它评定、预测汽油气阻倾向,比用馏程、蒸气压更为可靠。
2、抗爆性
指汽油在各种使用条件下抗爆震燃烧的能力。车用汽油的抗爆性用辛烷值表示。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汽油抗爆能力的大小与化学组成有关。带支链的烷烃以及烯烃、芳烃通常具有优良的抗爆性。规定异辛烷的辛烷值为100,抗爆性好;
正庚烷的辛烷值为0,抗爆性差。汽油辛烷值由辛烷值机测定。高辛烷值汽油可以满足高压缩比汽油机的需要。汽油机压缩比高,则热效率高,可以节省燃料。提高汽油辛烷值主要靠增加高辛烷值汽油组分,但也通过添加MTBE等抗爆剂来实现。汽油的牌号是按辛烷值划分的。
3、安定性
指汽油在自然条件下,长时间放置的稳定性。用胶质和诱导期及碘价表征。胶质越低越好,诱导期越长越好,国家标准规定,每100毫升汽油实际胶质不得大于5毫克。碘价表示烯烃的含量。
4、腐蚀性
腐蚀性是指汽油在存储、运输、使用过程中对储罐、管线、阀门、汽化器、气缸等设备产生腐蚀的特性。用总硫、硫醇、铜片实验和酸值表征。
5、安全性
汽油安全性能的指标主要是闪点,国家标准严格规定的闪点值为≥55℃[4]。闪点过低,说明汽油中混有轻组分,会对汽油贮存、运输、使用带来安全隐患,还会导致汽车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汽油
⑼ 在多少的温度下才可以结冰
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水才会结冰;任何压力下,水温低于冰点温度就可以结冰。 海水结冰的温度 通常所说的海冰,往往是指海洋中出现的各种类型的冰的总和。一部分海冰是由海水冻结形成的,是咸的;江河冬季封冻,春季到来,破裂的淡水冰凌流入海洋后,也成为了海冰;极地大陆冰川或陆架冰滑入海洋,断裂成巨大的冰块,随着海水流动,这也是海冰,这种海冰有个威严的名字,叫冰山。然而,确切地说,只有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才是真正的海冰。 海水结冰和淡水结冰的条件不一样。住在海边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初冬冷空气来临时,陆地浅水池塘很快冻结成一层薄冰;深冬时节,江河封冻,而海面却照样波涛汹涌,海浪起伏。只有在寒潮频频爆发,空气较长时间处于低温的情况下,海水才会出现结冰现象。 海水结冰需要三个条件:①气温比水温低,水中的热量大量散失;②相对于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冰点),已有少量的过冷却现象;③水中有悬浮微粒、雪花等杂质凝结核。淡水在4℃左右密度最大,水温降到0℃以下即可结冰。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分,由于盐度比较高,结冰时所需的温度比淡水低,密度最大时的水温也低于4℃。随着盐度的增加,海水的冰点和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也逐渐降低。 海冰初生时,呈针状或薄片状冰晶;继而形成糊状或海绵状;进一步冻结后,成为漂浮于海面的冰皮或冰饼,也叫莲叶冰;海面布满这种冰后,便向厚度方向延伸,形成覆盖海面的灰冰和白冰。 海冰是淡水冰晶、“卤水”和含有盐分的气泡混合体。按发展阶段,可分为初生冰、尼罗冰、饼冰、初期冰、一年冰和老年冰6大类;按运动状态可分为固定冰和流冰两大类。固定冰与海岸、海底或岛屿冻结在一起,能随海面升降,从海面向外可延伸数米或数百千米。流冰漂浮在海面,随着海面风向和海流向各处移动。
⑽ 零下多少度可以瞬间冻结一切
绝对零度
绝对零度表示那样一种温度,在此温度下,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和原子均停止运动。所谓运动,系指所有空间、机械、分子以及振动等运动.还包括某些形式的电子运动,然而它并不包括量子力学概念中的“零点运动”。除非瓦解运动粒子的集聚系统,否则就不能停止这种运动。从这一定义的性质来看,绝对零度是不可能在任何实验中达到的,但目前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中达到距离绝对零度仅百万分之一摄氏度的低温。所有这些在物质内部发生的分子和原子运动统称为“热运动”,这些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但是我们会看到,它们决定了物质的大部分与温度有关的性质。 正如一条直线仅由两点连成的一样,一种温标是由两个固定的且可重复的温度来定义的。最初,在一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水银柱,或760托)时,摄氏温标是定冰之熔点为0℃和水之沸点为100℃,绝对温标是定绝对零度为oK和冰之熔点为273K,这样,就等于有三个固定点而导致温度的不一致,因为科学家希望这两种温标的度数大小朝等,所以,每当进行关于这三点的相互关系的准确实验时,总是将其中一点的数值改变达百分之一度。 现在,除了绝对零度外,仅有一固定点获得国际承认,那就是水的“三相点”。1948年确定为273.16K,即绝对零度以上273.16度。当蒸气压等于一大气压时,水的正常冰点略低,为273.15K(=o℃=32°F),水的正常沸点为373.15K(=100℃=212°F)。这些以摄氏温标表示的固定点和其他一些次要的测温参考点(即所谓的国际实用温标)的实际值,以及在实验室中为准确地获得这些值的度量方法,均由国际权度委员会定期公布。
1848年,英国科学家威廉·汽姆逊·开尔文勋爵(1824~1907)建立了一种新的温度标度,称为绝对温标,它的量度单位称为开尔文(K)。这种标度的分度距离同摄氏温标的分度距离相同。它的零度即可能的最低温度,相当于摄氏零下273度(精确数为-273.15℃),称为绝对零度。因此,要算出绝对温度只需在摄氏温度上再加273即可。那时,人们认为温度永远不会接近于0K,但今天,科学家却已经非常接近这一极限了。
物体的温度实际上就是原子在物体内部的运动。当我们感到一个物体比较热的时候,就意味着它的原子在快速动动:当我们感到一个物体比较冷的时候,则意味着其内部的原子运动速度较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热或冷来感觉这种运动的,而物理学家则是绝对温标或称开尔文温标来测量温度的。
按照这种温标测量温度,绝对温度零度(0K)相当于摄氏零下273.15度(-273.15℃)被称为“绝对零度”,是自然界中可能的最低温度。在绝对零度下,原子的运动完全停止了,并且从理论上讲,气体的体积应当是零。由此,人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温度不可能降到这个标度之下,为什么事实上甚至也不可能达到这个标度,而只能接近它。
自然界最冷的地方不是冬季的南极,而是在星际空间的深处,那里的温度是绝对温度3度(3K),即只比绝对零度高3度。
这个“热度”因为实际上我们谈到的温度总是在绝对零度之上)是作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留存至今的热度,事实上,这是证明大爆炸理论最显着有效的证据之一。
在实验室中人们可以做得更好,能进一步地接近于绝对零度,从上个世纪开始,人们就已经制成了能达到3K的制冷系统,并且在10多年前,在实验室里达到的最低温度已是绝对零度之上1/4度了,后来在1995年,科罗拉多大学和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的两位物理学家爱里克·科内尔和卡尔威曼成功地使一些铷原子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温度,即达到了绝对零度之上的十亿分之二十度(2×10-8K)。他们利用激光束和“磁陷阱”系统使原子的运动变慢,我们由此可以看到,热度实际上就是物质的原子运动。非常低的温度是可以达不到的,而且还要以寻求“阻止”每一单个原子运动,就像打台球一样,要使一个球停住就要用另一个球去打它。弄明白这个道理,只要想一想下面这个事实就够了。在常温下,气体的原子以每小时1600公里的速度运动着,而在3K的温度下则是以每小时1米的速度运动着,而在20nK(2×10-8K)的情况下,原子运动的速度就慢得难以测量了。在20nK下还可以发现物质呈现的新状态,这在70年前就被爱因斯坦和印度物理学家玻色(1894~1974)预见了。
事实上,在这样的非常温度下,物质呈现的既不是液体状态,也不是固体状态,更不是气体状态,而是聚集成唯一的“超原子”,它表现为一个单一的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