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温度调节 » 釉里红上多少温度的釉水好

釉里红上多少温度的釉水好

发布时间: 2022-05-06 09:14:35

1. 如何辨别元釉里红瓷

有人将釉里红称为瓷器中的贵族,然而,它的出世、经历以及自身的气质和价值,更像是一位在江湖上留下诸多传说的侠者,既是旷世奇珍,又有着几经隐退和重出江湖的曲折。

一、什么是釉里红?

所谓的釉里红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装点或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焰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纹样的瓷器。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我是佳逸茶具茶小逸

只做好茶具,让喝茶更快乐

2. 陶瓷的釉彩哪些是无毒的,哪些是有毒的,如何区分

简单来说瓷器的安全性主要看两点:瓷器的原料,瓷器的烧成。

陶瓷的原料包括泥料(坯体原料),釉料(釉面原料)和绘料(装饰原料)。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我是佳逸茶具茶小逸

只做好茶具,让喝茶更快乐

3. 烧制釉里红瓷器时火温过低会产生飞红吗

釉里红温度过低不会产生飞红,颜色会发黑。釉里红是以铜为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简单说它是闷着火烧成的。温度稍高点,或者稍低一点,它立刻就会失败,温度如果一低,颜色就会变黑,非常不好看。温度如果一高,颜色就飞了,没了。温度高低之间允许的差额大概在十度。谢谢

4. 盈家荟艺术馆:清代各时期的釉里红有什么特点

釉里红是在元代开始烧造的,明初辉煌了一段时间,在宣德就停止了。差不多二百年之后。康乾盛世再度辉煌,随着盛世的结束,釉里红也就结束了。可以说,釉里红的烧造,都是伴随着盛世出现的。
釉里红三果纹碗是宣德朝创烧的一个名贵瓷种,它构图设汁新颖,果纹刻划非常生动。三果,分别为苹果、桃、石榴,代表平安、长寿、多子的吉祥寓意。其标准釉色应该是亮青釉和鲜红的红色,但是由于氧化铜在高温下特别活跃,非常不容易烧成,窑温稍偏釉色就会发生变化。
1.清雍正釉里红
明宣德时期原物与雍正时仿品的造型、纹饰、款识均相同,但两者也有差别。宣德原物口微撇,丰腹,高足,足微外撇。细砂底用手摸有滑润感,通体白釉,釉面有橘皮状小棕眼,外口边及底边积釉处,釉色浓泛青。
雍正仿宣德三果纹高足碗与真品比,口部撇度小,腹部深,细砂底少光润。口边及底边的积釉处青蓝色,釉面的橘皮棕眼非常细小。在款识方面,真假瓷器虽然都写在碗心,但真品字体大小不一,笔法遒劲有力;仿品款字体过于规整,拘谨无力。
真品的胎薄,釉面呈浅乳白色,细而温润;仿品胎较厚,釉面为青白色。三果的画法也稍有不同,宣德器三果为苹果、石榴、桃,雍正仿品把苹果画成两只连在一起的形状。
雍正时期御窑厂烧造的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瓷器质量最好,达到历史最高峰。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人称雍正时期的釉里红为‘宝烧红’,发色呈鲜红色调,成品率高。
釉里红瓷器以仿宣德三鱼高足碗、盘、碗、三果高足碗、云龙碗、后三果瓶多见,还有蝙蝠碗等。釉里红呈色鲜艳十分成功,比康熙釉里红发色更为鲜艳,器物大多有‘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这个时期,除了白釉釉里红之外还有青釉釉里红团龙、团风纹样的器物;雍正时期青花釉里红器也是历史上烧造最成功时期,常见器物有水盂、小水洗,石榴尊、梅瓶、花盆、各式瓶、碗、杯、盘等。纹样有缠枝花、串枝花、三果、松竹梅、莲托八宝、莲池图、云鹤、八仙、山水、人物、百鹿等。
釉里红颜色大多浅淡,但也有鲜艳制品。其纹饰中用青花绘制的树叶和用釉里红绘制的桃子都十分鲜艳,能够烧出如此鲜艳的两种不同颜色;说明雍正时期釉里红瓷器的制作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雍正皇帝对瓷器的要求非常高,雍正釉里红画得非常精细,主要特征就是:轻描淡定。画的笔道非常细,一点也都不晕散。而康熙时期的釉里红,经常发黑。因为那个时候,对温度控制不好。一旦温度高,颜色就飞了。所以工匠们,宁愿温度低一些,至少不会烧成一个白瓶。
2.清康熙釉里红
而且康熙时期的釉里红,甚至包括康熙早期的一些瓷器,都不会写款。就算要写,一般也会写明朝的款。如果一个颜色偏黑的釉里红,上面还落有‘康熙年制’,肯定就不真。可越是这样,反而价值非常高。民国时期,很多收藏爱好都知道,康熙的釉里红可是了不得的收藏。
3.清干隆釉里红
干隆则继承和发扬了雍正和康熙的态度。据《清档唐英奏折六十二号》记载:干隆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唐英在北京,太监胡世杰奉干隆皇帝之命,交给唐英釉里红挂瓶一件,画样一张。并传旨:‘看明瓷器釉色,照纸样花纹烧造几件送来,务要花纹清真。并将古瓷样式好者挑选几种,亦烧造釉里红颜色,俱写干隆年款,送来呈览’。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唐英,但只要是对干隆时期的瓷器有研究的人,肯定就知道唐英是何许人也。他是干隆皇帝任命的督陶官,由朝廷亲自派到景德镇坐镇,专事管理和监督烧瓷。虽然这个督陶官的品级不高。可是权力非常大。
唐英也不负圣恩,他从四十七岁到景德镇,干了二十八年,一直到七十五岁。实在干不动了。才请旨退休。唐英在退休之后,才几个月的时间,就去世了。可见,他确实是干到了油枯灯灭。
当时唐英是直接可以跟干隆对话的。可见干隆对烧瓷的重视。现在很多博物馆里,都有落款“沈阳唐英”的国宝级瓷器。甚至唐英在景德镇时期所烧造的瓷器,行内人都称之为“唐窑”。可见唐英在瓷器史上的地位。
唐英当时把挂瓶看了许久,把样子和颜色仔细记在脑子里,拿着纸样回去,亲自督促窑工。一定要把釉里红的颜色充分表现出来,釉水要肥润、颜色要鲜明。这件事发生在干隆初年,说明当时对釉里红的重视程序非常高,釉里红的地位也显得很高。
所谓的挂瓶,就是挂在墙壁上的瓶子。瓶子一般都是圆的或是方的,那怎么挂呢?其实挂并只是半个瓷器的状态,前面有个弧度,后面是平的,可以挂在墙上装饰。当时的干隆皇帝,很喜欢挂瓶。
当然,论价值的话,雍正时期或者干隆时期的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还是不如宣德时期的。虽然雍正期的釉里红质量好,技术水平高。可是保有量也大啊,什么东西都是这样,物以稀为贵,越是稀少的东西,价格自然就越贵。雍正和干隆时期,由于已经掌握了全面的技术,不管烧多少,都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4.釉里红的衰败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明宣德
釉里红到了干隆后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自然就谈不上突破,只是陷于一种程式化。随着干隆盛世的结束,釉里红的黄金时代也跟着结束了。晚清的时候,咸丰一朝曾经烧过一些,咸丰的特点是,画的很细弱,软弱无力,以后就再也没有烧造过了。
釉里红的衰败,有很多原因。
第一个原因,我觉得是清代其他彩瓷品种的出现。清代有大量体貌瓷在生产,尤其粉彩中的矾红彩的出现,对釉里红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釉里红瓷器,从清雅角度上讲,不及青花。它是暖调子,青花是冷调子。从热烈角度上讲,它不及其他彩瓷。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都显得比它热烈。所以从这两个角度要求,它都显不出优势。虽然釉里红很珍贵,可是当有替代品,或者更好的产品出来之后,自然而然就会被淘汰。
比如说从建国以来,我国很多行业,原本都是手工制造。可慢慢的,都被机械化代替。因为机械化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但成本低,而且质量好,不容易出次品。当然,也有些行业,因为机械化,反而失去了传统文化。
第二个原因,康熙时期不仅仅只有釉里红,还有其他品种。比如说朗窑红、豇豆红,雍正时期的祭红,干隆时期的珊瑚红、矾红等等。各种红釉的出现,导致对釉里红逐渐丧失兴趣。第三,尽管当时釉里红的工艺比较成熟,但烧造的难度和成本依然很大,导致它在市场上缺乏相应的竞争力。
清代有一个很喜欢写陶瓷诗歌的诗人叫龚鉽。他在《景德镇陶歌》中写道:‘市上今传釉里红,唐窑独着百年中。暗然淡简温而理,都识先生尚古风。’龚鉽提到了‘唐窑’,就是唐英时期的瓷器。诗里说:干隆时期,市面上还很流行釉里红,唐英时期釉里红的生产,能够独领一百年。但这种瓷器还是显得比较暗淡温和,也许只有唐英先生才能够理解,古代的这种风尚。

5. 明代釉里红有什么特点 怎么鉴定真假

特点:

1、明代釉里红碗型

洪武釉里红碗有直径40厘米的大碗和直径20厘米的中碗两类。

直口大碗直口,深壁,矮圈足。釉底或底足露胎,砂底有火石红,涂姜黄色或赭色护胎汁,胎体厚重。碗心饰折枝花卉纹,碗心外饰一圈回纹,内外壁绘缠枝花卉纹,常见有莲、菊、牡丹三种。

内外沿有灵芝、卷叶、海浪及莲、菊纹等几种边饰,外腹一周16瓣仰莲纹,圈足回纹。口径40~42厘米不等。这种大碗另有青花者,是洪武官窑特有造型。青花大碗见赏赐或外销,釉里红大碗唯在宫内使用。

撇口大碗撇口,深弧壁,圈足,足底露胎,胎质洁白细腻,釉里红呈色较灰。内壁白釉,碗心饰折枝菊或折枝牡丹纹,外壁饰缠枝牡丹或缠枝莲纹。另有红地白花装饰。口径38厘米左右。为洪武晚期产品。

中碗直口或侈口窄唇,深壁,矮圈足,胎骨厚重,足底部分露胎,有些釉面布满冰裂纹,呈色大多红艳,有晕散。口沿内外及圈足绘回纹,内外壁及碗心绘菊花纹或牡丹纹。口径20厘米左右。

2、明代釉里红胎釉

洪武釉里红器有釉面白腴光润,色彩鲜艳,也有釉面干涩开片者,这是窑温不足所致。洪武胎体多坚实厚重,底部多为涩胎无釉,泛火石红,这是胎土淘洗不精,金属杂质自然泛出所致,烧成后,器底显得有涂施浆泥的抹刷条痕,或呈现红白相间的斑片。

洪武釉里红瓷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元代特征,红色晕散,不太鲜艳,在多数情况下由于烧制技术的限制,多呈较淡或偏灰的色泽,个别器物上还有飞红的现象,称之为釉里黑或釉里褐。

3、明代釉里红纹饰

从装饰方法来看,洪武釉里红采用了白地红花和红地白花两种工艺,基本上是对元代青花工艺的承袭,其中红地白花的工艺在洪武以后很少见到,永乐、宣德时改用红地剔花的方法替代。各种纹饰不同于元代层次繁密。元代扁菊花纹仍然较多运用,少见人物故事,动物纹饰。

4、明代釉里红绘画笔法

釉里红性能特殊,线描技巧难以驾驭,洪武釉里红有两种主要笔法,一种为单笔勾勒,如卷草纹、变体莲瓣纹、花卉的枝叶、花瓣等都用粗细不一的线条单笔勾勒,犹如中国画的没骨画法。用这种笔法的釉里红呈色大多红艳,釉层肥厚、乳白。

另一种是双钩填色,双钩线条有粗细变化,填色有浓淡深浅。用这种笔法的釉里红呈色大多灰暗,釉层白或白中含青灰。

5、明代釉里红纹饰题材

洪武釉里红的装饰纹样和同期青花基本相同,只是受到釉料性能限制,画法稍简,如牡丹花的花瓣外勾勒一圈细线留白,青花在留白处再染淡青色,釉里红则没有这道工序。

洪武釉里红装饰纹样以四季花卉纹为主,主要有牡丹、菊花、莲花和茶花,另外松竹梅也较多使用。辅助纹有卷草纹、回纹、灵芝纹、蕉叶纹、变体莲瓣纹、海水纹等。其纹饰的时代特征基本同青花,两者可相互参照断代。

鉴定方法:

1、洪武釉里红瓷器主要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多数是清官旧藏之物,以尺寸超过30厘米的大盘子居多,口沿分为两种,一种是圆的,另一种是菱花形的。釉里红呈色多数灰暗,有些甚至容易与青花混淆,需要仔细观察纹饰线条中的细部显露出的红斑,方能将二者准确的区分。

这种盘子在造型和花纹装饰方面与元代瓷器没有区别,唯底足修饰与元代有微小差距,元代底足看似粗糙,但是用手摸的感觉不扎手,洪武的底足则感觉扎手。

2、看釉里红陶瓷的釉质

看釉里红陶瓷釉质的粗细、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比如旧瓷常有“莹光”或“酥光”一类的光泽,新瓷则多有“火光”,虽然很多仿古陶瓷经过加工处理后,也能看见“火光”,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自然的光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明洪武釉里红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元代及明洪武釉里红瓷器的鉴定

6. 釉是液体的还是固体的,多高温度才能融化。常温下有没有液态釉

【释义】釉子,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烧制成有玻璃光泽。
釉〈名〉
(形声。从采,由声。采象兽指爪分别之形。义为分辨。本义:是覆盖在陶器表面的玻璃质薄层) 同本义
釉yòu涂在瓷器、陶器表面,使其显出光彩并起保护作用的物质,且可增加陶瓷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用石英、硼砂、长石、粘土等混合研碎,加水制成。
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块)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能增加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电介强度,还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侵蚀等特点。釉的种类很多,按烧成温度可分高温釉、低温釉;按外表特征可分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裂纹釉(开片)、结晶釉等;按釉料组成可分为石灰釉、长石釉、铅釉、无铅釉、硼釉、铅硼釉等。
1、唐三彩,盛行于唐,系素烧胎体涂白,绿,褐,蓝色釉,1100度窑温烘烤.当时多用做陪葬品.
2、釉上彩,在烧好的素器上彩绘,再经低温烘烧而成,因彩附于釉面上,故名.最早见于宋代.
3、釉下彩,于生坯上彩绘,后施釉高温烧成,彩纹在釉下,永不脱落.最早见于唐代.
4、釉里红,以氧化铜为色剂在胎上彩绘,施釉后高温烧造出白底红花,始于元代景德镇.
5、斗彩,在坯体上以青花勾绘花纹轮廓线,施釉烧成陶瓷后,于轮廓线内填以多种色彩,再经底温度炉火二次烧成,画面呈现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比美相斗,故名.始于明成化年间.
6、开片,既冰裂纹,釉面裂纹型同冰裂.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过早出窑遇冷空气产生,宋代哥窑以此为主要特征.
7、青花,釉下彩品种之一,以氧化钴为色剂,在坯胎上作画,罩以透明釉,经1280--1320度高温烧成,蓝白相映,明清两代主打瓷器.
1. 我们日常使用的陶瓷器,一般都穿着一身光润、平滑的衣裳,特别是日用陶瓷,对“衣裳”更为讲究,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十分美观。陶瓷的这种衣裳,名叫“釉”。
汉字中的釉,其含义是指有油状的光泽,所以用“油”字来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泽,但又因为“油”字代表食物,经后人修改取表示光彩的“采”,加上油字的“由”,合成为“釉”字。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或者是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釉的产生可能是古代垒石烹食时所用含钙石头与炭灰而生成,也可能是受贝壳表面美观质感的启发,有意识地用贝壳粉作为原料制成。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用岩石和泥巴制成釉来装饰陶瓷了。后来陶瓷艺人利用窑灰自然降落在坯体上能化合成釉的现象,进而用草木灰作为制釉的一种原料。现代日用陶瓷生产所用的釉分为石灰釉和长石釉。石灰釉是用釉果(类似瓷石的一种天然矿物原料)和二灰(主要成份氧化钙)配制而成,长石釉主要由石英、长石、大理石、高岭土等组成。在石灰釉和长石釉中加入金属氧化物,或渗进其它化学成份,就会成为各种各样的釉色。
一般坯体釉的厚度有0.1厘米,但经过窑火焙烧后,就紧紧附着在瓷胎上,使瓷器致密化、光泽柔和,又不透水和气,给人明亮如镜的感觉。同时可以提高使用强度,起到防止污染,便于清洗等作用。
釉的种类很多,按性质类分,有瓷釉、陶釉及 火石 器釉;按烧成温度分,800--1100°C烧成的釉称为低温釉,1100°C-1250°C之间烧成的釉为中温釉,1250°C以上烧成的釉为高温釉;按釉面特征分类,白釉是元朝蒙古民族人喜欢,颜色釉是以其五彩缤纷受到人们的欢迎,结晶釉的纹样变幻美丽动人,窑变纹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裂纹釉清晰古朴、高雅别致。除上述外,现代的还有无光釉、乳浊釉、食盐釉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千姿百态的流动釉、神奇莫测的变色釉、霞光闪烁的彩虹釉、贵如明珠的夜光釉等新品种。
2. 彩陶又称“彩釉陶”。彩陶釉色丰富,既有20余种单色釉,茶末釉、金星釉“雨点红”等变色艺术釉,用其装饰的日用器皿、花瓶花插、彩釉衣架及工艺陈设品,使人赏心悦目,被称为“穿着华丽衣裳的陶器”。
3. 有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唐三彩的色釉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的效果。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明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发展,三彩器制作逐步衰退。后来又产生了“辽三彩”、“金三彩”、但在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性方面,都远不及唐三彩。

7. 釉里红瓷器怎么鉴定

鉴定方法:

1、洪武釉里红瓷器主要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多数是清官旧藏之物,以尺寸超过30厘米的大盘子居多,口沿分为两种,一种是圆的,另一种是菱花形的。釉里红呈色多数灰暗,有些甚至容易与青花混淆,需要仔细观察纹饰线条中的细部显露出的红斑,方能将二者准确的区分。

这种盘子在造型和花纹装饰方面与元代瓷器没有区别,唯底足修饰与元代有微小差距,元代底足看似粗糙,但是用手摸的感觉不扎手,洪武的底足则感觉扎手。

2、看釉里红陶瓷的釉质

看釉里红陶瓷釉质的粗细、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比如旧瓷常有“莹光”或“酥光”一类的光泽,新瓷则多有“火光”,虽然很多仿古陶瓷经过加工处理后,也能看见“火光”,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自然的光泽。

(7)釉里红上多少温度的釉水好扩展阅读:

釉里红瓷器特点:

1、明代釉里红碗型

洪武釉里红碗有直径40厘米的大碗和直径20厘米的中碗两类。

直口大碗直口,深壁,矮圈足。釉底或底足露胎,砂底有火石红,涂姜黄色或赭色护胎汁,胎体厚重。碗心饰折枝花卉纹,碗心外饰一圈回纹,内外壁绘缠枝花卉纹,常见有莲、菊、牡丹三种。

内外沿有灵芝、卷叶、海浪及莲、菊纹等几种边饰,外腹一周16瓣仰莲纹,圈足回纹。口径40~42厘米不等。这种大碗另有青花者,是洪武官窑特有造型。青花大碗见赏赐或外销,釉里红大碗唯在宫内使用。

撇口大碗撇口,深弧壁,圈足,足底露胎,胎质洁白细腻,釉里红呈色较灰。内壁白釉,碗心饰折枝菊或折枝牡丹纹,外壁饰缠枝牡丹或缠枝莲纹。另有红地白花装饰。口径38厘米左右。为洪武晚期产品。

中碗直口或侈口窄唇,深壁,矮圈足,胎骨厚重,足底部分露胎,有些釉面布满冰裂纹,呈色大多红艳,有晕散。口沿内外及圈足绘回纹,内外壁及碗心绘菊花纹或牡丹纹。口径20厘米左右。

2、明代釉里红胎釉

洪武釉里红器有釉面白腴光润,色彩鲜艳,也有釉面干涩开片者,这是窑温不足所致。洪武胎体多坚实厚重,底部多为涩胎无釉,泛火石红,这是胎土淘洗不精,金属杂质自然泛出所致,烧成后,器底显得有涂施浆泥的抹刷条痕,或呈现红白相间的斑片。

洪武釉里红瓷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元代特征,红色晕散,不太鲜艳,在多数情况下由于烧制技术的限制,多呈较淡或偏灰的色泽,个别器物上还有飞红的现象,称之为釉里黑或釉里褐。

3、明代釉里红纹饰

从装饰方法来看,洪武釉里红采用了白地红花和红地白花两种工艺,基本上是对元代青花工艺的承袭,其中红地白花的工艺在洪武以后很少见到,永乐、宣德时改用红地剔花的方法替代。各种纹饰不同于元代层次繁密。元代扁菊花纹仍然较多运用,少见人物故事,动物纹饰。

4、明代釉里红绘画笔法

釉里红性能特殊,线描技巧难以驾驭,洪武釉里红有两种主要笔法,一种为单笔勾勒,如卷草纹、变体莲瓣纹、花卉的枝叶、花瓣等都用粗细不一的线条单笔勾勒,犹如中国画的没骨画法。用这种笔法的釉里红呈色大多红艳,釉层肥厚、乳白。

另一种是双钩填色,双钩线条有粗细变化,填色有浓淡深浅。用这种笔法的釉里红呈色大多灰暗,釉层白或白中含青灰。

5、明代釉里红纹饰题材

洪武釉里红的装饰纹样和同期青花基本相同,只是受到釉料性能限制,画法稍简,如牡丹花的花瓣外勾勒一圈细线留白,青花在留白处再染淡青色,釉里红则没有这道工序。

洪武釉里红装饰纹样以四季花卉纹为主,主要有牡丹、菊花、莲花和茶花,另外松竹梅也较多使用。辅助纹有卷草纹、回纹、灵芝纹、蕉叶纹、变体莲瓣纹、海水纹等。其纹饰的时代特征基本同青花,两者可相互参照断代。

8. 原矿釉里红烧出来为什么颜色偏深红

原矿釉里红烧出来颜色偏深红因为釉里红是铜为着色剂的。釉里红在窑里氧化会变成绿色,这就需要在烧窑的时候小心的控制。把瓷器闷在窑中,温度稍微有一点波动,里面的铜离子就开始游走,红色就可能会烧飞了,温度低了颜色就会发黑。所以釉里红的烧制对于烧窑师傅的要求高。这也是为什么在古时候釉里红的珍贵原因。

原矿釉里红相关介绍

自古以来,中国人均视红色为吉祥喜庆的象征,以红为贵,被视为中国人的文化符号。而在中国瓷器史上,也有着一种存在。它的出世,经历以及自身的气质和价值,像是一位在江湖上留下诸多传说的侠者,有着几经隐退和重出江湖的曲折。

它就是和青花媲美的釉里红,原矿青花釉里红工艺釉里红,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创烧于元代。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的材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胚胎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1350度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

中国古时候的釉里红,没有我们现在的红这么的明亮艳丽,所以中国人古时候对于釉里红有一个理解,就是娇而不艳。

釉里红是高温釉下铜红发色,高温烧到1280度至1300度,大家在市面上看到的那种鲜艳的那种釉里红,那基本都不是原矿的釉里红,是经过着色剂的添加处理的。原矿釉里红烧出来的颜色沉着,稳重。

9. 清代各时期的釉里红有什么特点

1.清雍正釉里红
明宣德时期原物与雍正时仿品的造型、纹饰、款识均相同,但两者也有差别。宣德原物口微撇,丰腹,高足,足微外撇。细砂底用手摸有滑润感,通体白釉,釉面有橘皮状小棕眼,外口边及底边积釉处,釉色浓泛青。
雍正仿宣德三果纹高足碗与真品比,口部撇度小,腹部深,细砂底少光润。口边及底边的积釉处青蓝色,釉面的橘皮棕眼非常细小。在款识方面,真假瓷器虽然都写在碗心,但真品字体大小不一,笔法遒劲有力;仿品款字体过于规整,拘谨无力。
真品的胎薄,釉面呈浅乳白色,细而温润;仿品胎较厚,釉面为青白色。三果的画法也稍有不同,宣德器三果为苹果、石榴、桃,雍正仿品把苹果画成两只连在一起的形状。
雍正时期御窑厂烧造的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瓷器质量最好,达到历史最高峰。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人称雍正时期的釉里红为‘宝烧红’,发色呈鲜红色调,成品率高。
釉里红瓷器以仿宣德三鱼高足碗、盘、碗、三果高足碗、云龙碗、后三果瓶多见,还有蝙蝠碗等。釉里红呈色鲜艳十分成功,比康熙釉里红发色更为鲜艳,器物大多有‘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这个时期,除了白釉釉里红之外还有青釉釉里红团龙、团风纹样的器物;雍正时期青花釉里红器也是历史上烧造最成功时期,常见器物有水盂、小水洗,石榴尊、梅瓶、花盆、各式瓶、碗、杯、盘等。纹样有缠枝花、串枝花、三果、松竹梅、莲托八宝、莲池图、云鹤、八仙、山水、人物、百鹿等。
釉里红颜色大多浅淡,但也有鲜艳制品。其纹饰中用青花绘制的树叶和用釉里红绘制的桃子都十分鲜艳,能够烧出如此鲜艳的两种不同颜色;说明雍正时期釉里红瓷器的制作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雍正皇帝对瓷器的要求非常高,雍正釉里红画得非常精细,主要特征就是:轻描淡定。画的笔道非常细,一点也都不晕散。而康熙时期的釉里红,经常发黑。因为那个时候,对温度控制不好。一旦温度高,颜色就飞了。所以工匠们,宁愿温度低一些,至少不会烧成一个白瓶。
2.清康熙釉里红
而且康熙时期的釉里红,甚至包括康熙早期的一些瓷器,都不会写款。就算要写,一般也会写明朝的款。如果一个颜色偏黑的釉里红,上面还落有‘康熙年制’,肯定就不真。可越是这样,反而价值非常高。民国时期,很多收藏爱好都知道,康熙的釉里红可是了不得的收藏。
3.清干隆釉里红
干隆则继承和发扬了雍正和康熙的态度。据《清档唐英奏折六十二号》记载:干隆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唐英在北京,太监胡世杰奉干隆皇帝之命,交给唐英釉里红挂瓶一件,画样一张。并传旨:‘看明瓷器釉色,照纸样花纹烧造几件送来,务要花纹清真。并将古瓷样式好者挑选几种,亦烧造釉里红颜色,俱写干隆年款,送来呈览’。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唐英,但只要是对干隆时期的瓷器有研究的人,肯定就知道唐英是何许人也。他是干隆皇帝任命的督陶官,由朝廷亲自派到景德镇坐镇,专事管理和监督烧瓷。虽然这个督陶官的品级不高。可是权力非常大。
唐英也不负圣恩,他从四十七岁到景德镇,干了二十八年,一直到七十五岁。实在干不动了。才请旨退休。唐英在退休之后,才几个月的时间,就去世了。可见,他确实是干到了油枯灯灭。
当时唐英是直接可以跟干隆对话的。可见干隆对烧瓷的重视。现在很多博物馆里,都有落款“沈阳唐英”的国宝级瓷器。甚至唐英在景德镇时期所烧造的瓷器,行内人都称之为“唐窑”。可见唐英在瓷器史上的地位。
唐英当时把挂瓶看了许久,把样子和颜色仔细记在脑子里,拿着纸样回去,亲自督促窑工。一定要把釉里红的颜色充分表现出来,釉水要肥润、颜色要鲜明。这件事发生在干隆初年,说明当时对釉里红的重视程序非常高,釉里红的地位也显得很高。
所谓的挂瓶,就是挂在墙壁上的瓶子。瓶子一般都是圆的或是方的,那怎么挂呢?其实挂并只是半个瓷器的状态,前面有个弧度,后面是平的,可以挂在墙上装饰。当时的干隆皇帝,很喜欢挂瓶。
当然,论价值的话,雍正时期或者干隆时期的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还是不如宣德时期的。虽然雍正期的釉里红质量好,技术水平高。可是保有量也大啊,什么东西都是这样,物以稀为贵,越是稀少的东西,价格自然就越贵。雍正和干隆时期,由于已经掌握了全面的技术,不管烧多少,都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4.釉里红的衰败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明宣德
釉里红到了干隆后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自然就谈不上突破,只是陷于一种程式化。随着干隆盛世的结束,釉里红的黄金时代也跟着结束了。晚清的时候,咸丰一朝曾经烧过一些,咸丰的特点是,画的很细弱,软弱无力,以后就再也没有烧造过了。

10. 青花釉里红瓷的工艺

,即青花与釉里红两种釉下彩合二为一 。
青花,其制作方法是在成型的瓷坯上用青花料描绘各种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
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C~1280C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
釉里红的成色由氧化铜绘制煅烧而成,氧化铜在摄氏800度以上即会蒸发,但钴蓝成色的温度却高达摄氏1300度;要同时保持青花和釉里红成色,其难度非常之大。所以烧制釉里红,从颜料配制和自始至终的制作工序都要十分严格。若稍有偏差,就有整窑报废之可能。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856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327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613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692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56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778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1912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560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537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