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温度调节 » 书法运笔速度多少合适

书法运笔速度多少合适

发布时间: 2022-05-06 21:08:09

A. 写字的问题,怎样握好笔,写好字

那么怎样让这些人练好字呢?我的经验是:首先必须使他们完全忘掉以前的字体,从零开始,从最基本的点划练起。然后再练结构。对钢笔字来说,最重要的是结构问题,结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字的美观。所以要写好钢笔字结体最重要。但现在有一个很不好解决的问题,就是很难把以前的字体忘掉,在临帖过程中常常把旧习惯带入新字体。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首先是选择与自己以前的字体载然不同的正楷字进行摹写。练正楷是为了正形,练上一两个星期或更长的时间,就可以正形。当形正了以后,也应选择与本人原字体截然不同的,并且是自己认为美观的行书字帖进行临摹。如以前的字体拘谨则选择奔放的字帖;如字体散漫则选择严谨的字帖;如字体呆板则选择潇洒的字帖;如字体软滑则选择坚挺的字帖,若字体臃肿则选择清秀的字帖......这样练上二到三个月,就可以学会新的字体。在学习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刚开始几天进步还快,但过一个时期反到觉得越写越差,这是正常现象。这时要沉住气,继续练下去,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能走出困境而上轨道。临摹的目的是将以前的字忘掉,将字帖上的字记住,加以应用。在这以后,就要安排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章法布白。对一般只想把字写得好看些,而不想在这方面有所成就的人来说,能做到以上所说的就足够了。这是我在学习中得到的经验,也曾将这些经验介绍给别人,效果都不错。

如果想在钢笔书法艺术上有所成就,那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不仅必须借鉴毛笔书法的用笔、结体、章法、气韵等等,还必须充分发挥钢笔所固有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繁荣钢笔书法艺术,才能使她具有强大而永久的生命力。否则,钢笔书法只能是毛笔书法的附庸,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也就不会有强大、永久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http://forum.cnool.net/topic_show.jsp?id=581725&oldpage=5&thesisid=285&flag=topic2

B. 毛笔书法基本运笔技巧

毛笔的基本笔法是先从起笔开始,然后是行笔,最后是收笔,收笔即为笔画结束离开纸面时队笔锋的处理,收笔也很重要,切不可潦草行事。

起笔就是一个笔画的开始,起笔的方式可大致分为:露锋、藏锋,两种露锋起笔,一顺势法、切入法。

顺势法:笔锋顺着行笔方向起笔,方法比较简单,多用于写行书和小楷。

切入法:横画竖落笔,竖画横落笔。

两种藏锋起笔—裹锋法、逆入法。

裹锋法:笔毛垂直下落,落到纸面上时笔尖被藏在墨点之中。

逆入法:依靠笔尖的环绕,用墨线把笔尖的痕迹包裹起来。

行笔中技巧较多,可归纳为:中锋行笔、侧锋行笔、提、按、转笔、折笔。

收笔即为笔画结束离开纸面时对笔锋的处理,常用的两种收笔方法:出锋法、回锋法。

C. 谈谈书法(毛笔)中常用的术语。并介绍一下书法常用的运笔方法。

首先,我给你说说毛笔。毛笔作为软笔。最初掌握起来是很困难的。但如果天天练习书法,时间久了,就会看到收获的。笔尖常用于细划,并且是起笔的开端,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沉住气息。即暂时停止呼吸,这对于初学的尤为重要,否则会颤抖,写出来的字便不工整,不是横平竖直的。笔稍和笔跟在运笔的时候要把握好度,两者应该相互结合。这一点建议你去参照字帖学习,柳体字是不错的选择。运笔时要手腕灵活,头要放正,身子稍微弯曲即可。屏住呼吸,万不可操之过急。更重要的是要心无杂念。点,捺,泼,撇等运笔要掌握好。如果你要练毛笔字的话,最基本的就是要运好笔。

当然,常用的方法最实用的就是临摹一些字帖,加强练习,

你可以试这练一下如柳体,或欧阳旬的字帖,颜体等

开始建议你练一些楷书字帖,在习字的过程中一定要那笔正确,姿势端正,

全身放松,手腕用劲,提,按,顿要结合的好。

还有就是,字的间架结构要多领会,多想想。

然后,平自己的;领悟强加临字,我想一段时间应该有效果的 。

我 刚开始的就是着样练习的 ,希望我的建议能给你一些帮助!

D. 毛笔书法入门怎样运笔

一,挑选合适的笔墨纸毡。若是在江南一带,例如黄山的屯溪老街,很容易制备齐全。
第二,先莫急写字。铺好笔墨纸毡之后,在毛纸的“米”字格中画圈和花。
第三,明确要写什么字体、哪家字体,然后购买字帖。
毛笔书法入门的话,有人说用隶书有人说用楷书,我建议还是用楷书,楷书是打基础磨练心智之用,练好了楷书,其他都是他的变体或比他易学
具体的太多了,建议在艺宴商城看一下介绍

E. 书法中有哪些运笔方法

中锋运笔,中锋运笔是指笔锋在点画的中间运行,亦即接触纸面的笔毛的运动方向与笔的运行方向相一致。中锋运笔时,由于蓄于笔毛间的墨汁能随着笔的运行而顺利地注入纸内,因此能写出圆润浑厚,丰满充实的笔画线条。

侧锋运笔,侧锋运笔是指介于中锋与偏锋之间的运笔方法,这时接触纸面的笔毫方向与笔的运行方向呈约45度左右的夹角。这个夹角越小越接近中锋运笔;越大,越接近偏锋运笔。

侧锋运笔时所书线条的形态和质感效果介于中锋与偏锋运笔之间。由于侧锋运笔较随意,有利于承接上一个笔画的笔意,有利于书写速度的加快,古今书法家均大量采用侧锋运笔。

露锋起笔,所谓露锋起笔是指起笔时笔锋表露在点画外面的起笔方法,亦称为直下起笔、搭锋起笔。露锋起笔往往以侧锋为主,这种起笔法极为利索,精神外耀,并能承接上一个笔画的笔意,加强了点画间的联系,故有“侧锋取妍”之说。

露锋收笔,露锋收笔亦出锋收笔,是指收笔时笔锋表露在点画外而有明显的锋芒的收笔方法。收笔的出锋形式极为丰富,横有平出、上出、下出之分,竖有悬针、左出、右出之别,其他撇捺和点也都有多种出锋形式。

F. 请问一下,书法起笔,收笔的技巧

起笔:

1、起笔的角度:入笔后轻微的捻管所致,使的笔画迅速的由侧锋转到中锋来。

2、起笔的藏露:《书谱》的起笔,大都露锋起笔,显得十分爽利,但又不是直入,而是有个角度方向的转变,所以不会显得太过毛刺。

3起笔的轻重:《书谱》的起笔大都较为轻盈,顺势而入,显得十分顺畅流美。但也间或夹杂一些较为重的起笔动作,有一个顿挫和按的动作。

收笔:

1、顿收:这种收笔方法是用笔肚子收笔,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引发联想。但是《书谱》中此法不多用。

2、回收:回锋收笔,这里是到了笔画末端略提后回锋,把笔画包在点画当中,同样有含蓄隽永的艺术效果。

3、放收:这种收笔方法在《书谱》中运用的最多。孙过庭一般有一个提的动作,导致出来一个小小的锋尖。

4、锋尖送到随处:收笔时最忌讳用力甩出去,而是应当把锋尖送到笔画的末端。这样字才不会轻浮,显得沉着一些。

(6)书法运笔速度多少合适扩展阅读:

初学者练书法的技巧:

1、先练线,每天用三指执笔法在旧报纸或毛边纸上画两尺长的横线、竖线和直径为一尺左右的圆线各20个,行笔要慢,起笔要藏锋,线条一样粗,刚劲有力,力透纸背为好。坚持15天即可。中锋运行习惯基本养成。

2、练习点,每天练5钟不同走势的点各20个,坚持15天。

3、练字,先从字体或书法大字典中选临1—2个你比较喜欢的字,看准比例,反复练,练得和字帖对照一模一样后,再从头到尾通临一遍。

多参加一些书画笔会交流,现场细看每位名家的执笔技巧,只要有兴趣真下决心,方法正确,心诚力到,一般经过3到5年的持续努力就会小有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书法家谈书法:初学者学书法三技巧

网络-起笔

G. 硬笔书法,如何写好横写横时如何起笔,运笔以及收笔,望高手帮忙

方法论:
拆解——拆解点画的构成要素
提取信息——提取方向
建立评价体系——怎样的方向表达是正确的?
反复训练
反馈并修正
拆解
即使是一笔横的时候,依然需要采取分解的手段进行刻意练习。它包含了以下要素:

也许你能够在第一时间判断一笔横的这些信息,但视觉系统在读取文字的图像信息时,是不会把所有的点画分拆成一组一组信息分别读取,而是先把文字当成一个整体读取,进而快速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图像本身的信息会被大脑删减,最后在你脑海中的只不过是一个被你大脑删减过的信息,而这些删减的信息,恰恰需要我们掌握。
如果把一个字,单独看十分钟甚至十五分钟,来读取这些信息,是否是可行的?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它更有可能让你浅尝即止,无异于划水。因为大脑的学习模式更加倾向于“强化部分的总和效果大于整体”,前者属于刻意训练,而后者的训练方式本身自带“划水”属性。
分析一下这些要素在大脑的判断过程
走向:无需判断,所见即所得。
长度:稍加观察就能得出结论并自我判断。
方向:方向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因为书写者在观察的时候很容易被弧度所混淆,比如一笔看上去很像直线的弧线
弧度:在书写中这是一个难点,受制于“最省力原则”的修正以及书写动作表达的天然不精准性,需要反复地从书写角度去进行修正。从“刻意训练”的角度出发,弧度的训练应当是后期的训练要求,训练弧度所带来的边际收益较小,放在一开始很容易让学习者产生挫败感。
速度:速度以及速度变化所带来的节奏,都会对书写造成影响,例如弧度。速度会让点画的弧度加大亦或是缩小。而一般人在初期接受书写训练的时候,通常都不会考虑到速度对书写的影响。
纵观这些要素,方向成为了在书写学习的早期一个最值得投入,同时也是边际收益最大的训练项目。
方向的种类
对方向的训练出发实际上是围绕一点:人不能够轻松流畅地表达较长的直线条,而只能够表达长度较短的直线条。

在关节、肌肉与书写——正确学习书写的第一步中提到,书写的实质是利用关节与肌肉的活动从而表达出丰富的线条。关节的弧线活动使得点画的书写也同样是以弧线作为书写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假设一条横线的起点和端点项为A和B,中短距离的情况下,他们会呈现出这样的方向走势:

在书法中,这两种方向的横极为常见:

但是把长度再延长,就会出现弧度过大的状况:

如此夸张的“横”虽然是流畅轻松地书写,但显然在视觉上不能令人满意。把弧度尽可能地缩小,甚至缩小成直线,在视觉上是美观的,但却又让书写不再流畅轻松。对此悖论,古人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利用不同方向的波形去抵消整体线条的弧度。

误区
但上图所示的那些横,依然不是我们在传统书法中最常见到的长横的形态:

这才是符合你们认知的长横,在硬笔上则被很多人简化为:

在头和尾故意很用力的按下去
还要刻意地扭一下
这样的写法如果从美观性上来说当然没有问题,但美观性并非是书写的最高优先级。大部分人是想要把字“写”好,而非把字“作”的XX一样。没有人会在日常书写的时候故意把硬笔刻意地“顿一下”。所以问题回到:“古人是不是也是如同上图演示的那样,需要“在头和尾故意很用力的按下去,还要刻意地扭一下?”
来看看古人真正的日常书写。

这是北魏时期的《佛说佛藏经卷》,反应出在日常书写状态下的形态。注意图片中绝大多数长横在起笔和收笔阶段都有“顿”一下的动作。但是各位在日常书写中,会用硬笔去刻意地“顿一下”么?

古人之所以会在书写的时候刻意“顿一下”,是因为毛笔是圆锥体的,如果不“顿一下”把笔毫铺开,那横的形态就是就是这个样子:

而利用了毛笔的“软且弹性”这样的特点,在起笔的时候把笔“顿一下”,就能快速地将笔毫铺开。古人把利用动作将毛笔快速铺开的技法称为“铺毫”,书法史上有各式各样的起笔形态,但无论哪一种,都是为了能够让毛笔铺开,从而书写出足够粗的线条。(其实还会牵扯通过铺豪去将笔尖抵在纸上这样的动作,暂且不做赘述。)
毛笔是弹性的,如果起笔时把毛笔顿下去,自然在书写的中段会收到纸面的反作用,而弹性的存在使得点画在纸面行成“按—提—按”的姿态。

唐代书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线条的提按本质上是书写者对毛笔弹性的顺应与驾驭,而不是刻意造作。真正在书法领域造作的,恰恰是没有提按的玉箸篆。

上图是清人王澍的作品,为了达到粗细一致的“玉筋”效果,不惜采取了烧毫和束毫的手段,可以看到左边的落款看起来相当怪异,就是因为把笔尖烧了所形成的。
对于毛笔来说,有提按是正常的,没有提按才是反常的。
对于硬笔来说,没有提按是正常的,有提按才是反常的。
方向判断
方向判断的难点,在于点画中段看上去很像直线。有两点原因:
大多数人对线条的方向判断,都是依靠线条的上轮廓线,而忽视小轮廓线。而真正的判定需要去找出中轴线。

第因为速度以及作者本身强大的熟练度,使得作者能够表现出非常微妙的弧度,让人看上去以为是一条直线。但含蓄不等于含糊,古人是以曲线作(似)直线,而非以直线作直线。
如将线条的方向从线条剥离出,、它必然不能以像或不像来作为明确的反馈。必须建立一套新的评价体系,来适应刻意训练的需求。
方向的正确性,请用箭头符号表达
流畅而轻松的书写,放弃不适合长时间书写的手指,运用手腕甚至手臂来完成“最省力书写”
线条的延展性与平滑性,使得线条的线制看起来流畅与美观
如果我们只是强调要流畅的表达线条的方向,那么只需做到这三点就可以了,其他暂且不作为本章节的训练要点。所以一笔横你可能会表达成以下几种形态。

延展性的探究
对于刚才的三个标准,最大的疑问会在于如何体现“延展性”,我google了藤的图片。

不太清楚图2能否算得上“藤”,但是这两张图片都诠释了线条的延展性——弧度平滑的小曲率线条。
要表达这样的线条,需要曲率小的关节来完成,这也是我推崇手腕而非手指作为主要发力点的原因之一。
有两个方法可以推荐给大家,来强迫自己应手腕发力。
从执笔姿势上改变:很多人执笔,食指是反弓来提供力量。我介绍一种主动让手指使不上劲的执笔姿势:

这种执笔姿势,能够让书写者无法通过手指发力来完成对笔的灵活控制,非常有效。
扩大你的书写面积
米芾在其书论《海岳名言》所言:
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其后经生祖述,间有造妙者。大字如小字,未之见也。
把字写大的目的是为了让书写者感受到手指书写所带来局限性,从而从输出端强迫输入端的执笔进行更改。
在书写的时候,存在着两种书写范围:
极限书写距离
舒适书写距离
这相当于跑步的步幅和走路的步幅是不一样的。前者属于极限范围,而后者属于舒适范围。在书写中,我们一般采用舒适书写范围。但是在练字的时候,很多人因为采用手指的“极限书写距离”也大致能和手腕的“舒适活动范围”相近,就会固执地采取和以往一样书写发力技巧,所以把字写大是为了让书写范围大到连手指的“极限书写范围”都无法书写,那么学习者的发力肯定会发生变化。
在养成某一种习惯后,大脑通常是不喜欢改变,如果不从外部去倒逼大脑改变习惯,改变习惯是很困难的。

先确定格子的大小,然后用一种的中性笔书写超出格子的线条,再用同样的动作,去书写格子内的线条,这样就能确保在书写点画的时候,书写者的活动范围还有剩余,剩余的动作还要用于其他用途。
如何审视动作
请用懒人支架把手机架到手部的正上方,把书写动作录下来。

H. 行书怎么加快行笔的速度

行笔速度,即为书者执笔进行书法书写时,依据书作内容需要,作出的或疾或缓、或顿或抢,或爽或涩的行笔态势,并产生出迥然不同的笔墨效果。行笔速度,是书法艺术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技法——笔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笔锋角度、笔锋着纸深度统称为“笔法三要素”。三者紧密相连,互相依存,密不可分。总体上讲,行笔速度是在与笔锋角度、笔锋着纸深度的互相配合、巧妙组合中,完成一幅书作的。但是,行笔速度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和制约着用笔其他要素艺术效果的发挥,甚至影响到一幅书作艺术价值的高低。然而,人们在分析研究笔法时,往往对笔锋角度、笔锋着纸深度等要素的重视关注程度高于行笔速度,造成许多书法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对行笔速度的轻视、漠视,进而影响到书艺的提高。遍览古今优秀书法作品,无一不是书家通过对行笔速度的准确、巧妙、见微知着、多变而微妙、精致而灵性的把握与控制,及与其他用笔要素的完美配合,赋予了书法作品神奇、隽永、摄人魂魄、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笼统地讲,毛笔书法应以徐缓的行笔速度为上。这既是书法通过含蓄、朦陇、力量内敛的艺术形式表现力的美的特征决定的,也是书法所使用的特殊工具、材料等所要求的。但是,在书法学习创作过程中,一味地以徐缓的速度写下去,缺乏必要的快、顿、抢、涩,屈等行笔速度的节奏变化,同样也难以达到书法艺术所应达到的效果。那么,较为具体地分析,毛笔书法行笔速度大致表现为以下几种状态: 徐缓。此种状态似秋日白云,滴水流石,徐徐缓缓,缓缓徐徐,徐缓之中蕴藏着巨大内力。徐缓的行笔速度,给人的突出印象和感觉是慢!惟其慢,要求书者的控笔能力要强。否则,所书线条往往干瘪而缺乏内涵。正是由于行笔速度慢,所书线条才显得沉着、饱满、圆润、结实、健康。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以静的姿态表现出动的节律和美感来。因而,徐缓的行笔速度,是书法学习与创作的主流行笔速度。观看书法大家作书,他们往往神情平静,举手投足间看似轻飘飘,实际上却时时在运力,而笔下则如行云流水,不愠不火,不急不躁(当然,书家这种状态是创作激情澎湃下的表面现象,不在本文探讨之列),几乎难以看到一般人想象的“快笔奔腾”现象。这些行家深谙书法行笔速度要决,因而,书作自然也就不同凡响,光彩夺目。许多书法爱好者没有完全领悟书法艺术的贞谛,以为写毛笔字,行笔速度越快越能够表现出力感效果,越显得“有力”、“有劲”,提起毛笔,不假思索,快笔快墨快书,痛快倒是痛快,所书线条远末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其书作往往给人以浮躁、苍白乏力、基本功欠扎实等印象。所以,对于许多书法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来说,徐缓的行笔速度是个基本功,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悉心分析才能达到比较娴熟地掌握与控制的程度。一般来讲,徐缓行笔速度的训练与操作方法是,在保持平和的心态下,坚持以静制动、以慢制胜的原则,扎扎实实、求稳求实效地写好一笔一画。 疾厉。此种状态似烈马脱缰,洪水奔腾,咆哮汹涌,锐不可挡;疾厉的行笔速度给人的感觉和印象就是出笔迅速,行笔果断快捷、千净利落。前面讲过,徐缓是毛笔书法行笔速度的上导形式,但是,在徐缓行笔速度总趋势的前提下,事实上还存在着行笔快捷的速度状态:只是,较之徐缓的行笔速度,疾厉的行笔速度居于次要位置而已。疾厉的行笔速度往往是根据书家的感情起伏变化、书作内容的特定需要以及书写材科的不同等而时断时续、时多时少、时有时无地穿插在整个行笔过程中的。一般来说,书家在创作激情进入高潮,书作内容出现大起伏以及笔头濡墨过多时等,易于出现疾厉的行笔速度,所书线条力感外露,飞白、枯笔不断出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凌厉爽快的艺术感染力。应当说,疾厉的行笔速度在整个行笔状态中处于次要、从属位置,因而不能-—贯到底地使用-初学者尤其要注意适当把握疾厉的行笔速度的使用,笼统地说,应当尽量减少疾厉行笔速度的出现,以免陷于油滑和浮躁。 涩滞。此种状态似九牛爬坡,逆水行舟,艰准前行,步履蹒跚。涩滞行笔速度让人明显感觉,书者似乎正艰难地克服横亘在笔下的高山大川,蜗牛般地向前进,所书线条高古、苍劲、老辣,墨色凝重,偶尔于不经意之中留下些许枯笔印记。涩滞行笔速度,尽管在一幅书作中出现的频率不十分高,但是,成功地运用涩滞行笔速度,最易于表现书法艺术那种“气韵生动”、“富有生气”的效果。但是,涩滞的行笔速度在书作中的运用不能滥,更不能随意为之。否则,极易使整幅书作显得“破”、“乱”,显得死气沉沉、了无生机。一般地讲,涩滞行笔速度大都使用在整幅作品的“换气”之处,即笔锋贮墨行将用尽时。有些人在涩滞行笔时,手故意颤抖,所书线条一顿一顿的,似乎显得很有力。其实,这是一种病笔,做作味儿浓,实则不可取。适当的做法是,保持中锋角度,笔锋着纸深度适当加大,徐缓而肯定地将笔锋推出,收笔不顿不驻。 顿却。此种状态似巨流涡旋,蛟龙养目,貌静实动,蓄势储锐。顿却行笔速度表现为笔锋着纸过程中的停顿。这种行笔貌似停顿,实际上随着笔锋着纸深度以及笔锋角度的不同,停顿的“原点”正发生着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同时,顿却行笔速度虽“停”,却蓄势待发,随时将写出下一笔画来。所以,顿却行笔速度,表面上、现象上是停顿,实际上则是在动,甚至酝酿着更大的动作。因此,顿却是毛笔书法行笔速度不可缺少的状态,且运用很普遍。因为,缺少顿却行笔速度的正确使用,书作往往容易产生内涵缺乏、线条无质感等弊病,难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一般地讲,顿却行笔速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静态中求变化。顿却行宅速度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增加线条的厚重感和艺术感染力。因而,使用顿却行笔速度时,一定要寓静于动,通过较静态的行笔速度表现出书法艺术的动感效果来。 拚抢。此种状态似鱼跃龙门,饿虎扑食,惊心动魄,凌厉锐气。拚抢行笔速度主要表现为,线条飞动凌厉,笔断意连,让人明显感受到书者激越澎湃创作心态下的爽利、决绝的行笔态势。拚抢行笔速度较之疾厉行笔速度,更快更猛更激烈,甚至会出现线条的形断。观看书家运用拚抢行笔速度作书,给人一种暴风骤雨、电闪雷鸣般的感觉和印象。拚抢行笔速度大多比较适宜行草、狂草之类书体的创作。当然,在其他书体中,这种行笔速度也时有出现。拚抢行笔速度,往往要求书者驾驭毛笔的能力要强,否则容易出现笔笔露锋的弊病,给人以不沉着、笔墨基本控制能力欠佳等感觉。所以,初学者要慎重对待,不可随意为之,可以将之作为一种行笔速度技法进行研究学习,创作时要待笔墨控制能力全面提高后再适当加以运用。拚抢行笔速度,一般要求笔锋着纸深度要浅,有时几乎是笔尖轻着纸面,且笔锋角度以中锋为佳。 屈折。此种状态似春蚕作茧,冬眠僵蛇,屈就成势,以图整体。屈折行笔速度是指在行笔过程中,为了整幅书作或整个字的完整、完美,仄起笔锋,不顿不挫,不激不厉地“小心”运笔,以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屈折行笔速度在折画的书写时,表现得最为典型。因为折画是汉字书法里一种比较特殊的笔画,行笔速度过快,易于造成锋芒外露,外拓严重;过慢,则又可能造成过于肥大、比例失调等现象。因此,在使用屈折行笔速度时,要将笔锋稍稍提起,仄起笔锋,缓缓地折过,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当然,屈折行笔速度不止在折画中使用,用在其他笔画上也能产生较好的作用和效果。屈折行笔速度所产生的含蓄,圆润,连贯等艺术效果,往往为整幅作品增添巨大的感染力,令读者为之倾倒和称奇。 总之,行笔速度是书法学习创作中一个重要的技法要点,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实践,才能逐步掌握。上面所述几种行笔速度,不能孤立地机械地看待,而是必须将它与其他书法技法联系起来,一起分析、研究、学习,否则,同样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和创作目的。 在运笔过程中,总有速度的快慢疾缓之分。如何掌握好,那可是练笔时不可忽视的大事。明倪苏门《书法论》说:"轻重疾徐四法,维徐为要……此法一熟,则诸法方可运用。"此为主张先学 孰慢者。唐韩方明为主张快者,他在《授笔要说》中说:"落笔要 快。快则意出。"再如唐欧阳询《传授诀》讲:"最不可忙,忙则失 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另有清刘熙载《艺概》中说:"古人论用笔,不外'疾'、'涩'二字。涩非迟也,疾非速也,以迟速为疾涩,而 能疾涩者无之。:此上四种主张均有不同。实际操作中应根据要 求不'同而论,笔者认为孙过庭《书谱》中论说较为科学、准确、辩 证地阐述了运笔的快慢关系:"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劲疾;不能迅速,翻效迟重。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将反其 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非夫心闲手敏,难以兼通者焉。"所以说,如何把握好运笔的速度、技巧,还得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强化训练。 一、运笔速度在各种书体中的变化。不同的书体对运笔速度有着不同的要求,切不可千篇一律。行、草书在笔法结字上有很大的自由度,结字可欹侧跌宕,数个字可缠绵一起或笔断意连,用笔的张弛伸缩,提按顿挫随机而变,直线、弧线的任意组合,单个字中的连笔。这些都提供了加快运笔速度的契机,或者说提供了快又可以放慢的条件。那么楷、篆、隶书的笔法结字是字字、笔笔独立的,又需细化运笔的过程。这就使运笔在时间上有了慢的条件。当然,也需有笔断意连的气韵,但笔法外在表现上已不存在萦带缠绕,速度自然也就放慢了。 二、运笔速度与墨分五色的变化,墨分五色之墨韵离不开水与宣纸、毛笔的关系,但也和运笔速度息息相关,由于墨落到宣纸上有一个渗化的过程,所以落墨之时必须要掌握好火候,不然会失控造成败墨,就失去其墨趣、墨韵了。那么,在笔中饱蘸墨后应连续写下去,直到渴墨后不能再写了,再饱蘸墨写下去(特别是行草书书写,都遵循这个规律)。这里就有一个运笔速度的要求:"笔中饱蘸墨渗化快,此时运笔速度则需快,笔中渴墨渗化慢,此时运笔速度则需慢。"反之,该快而慢,结果是停滞凝结,形成"墨猪"。该慢而快的话,离钧在《书诀》中说:"未能速而速,谓 之狂驰……狂驰则形势不全。" 行草书里注重墨分五色,五色指:浓、淡、润、渴、白。 由此,对运笔速度也就有了要求。驾驭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墨分五色的形成。写其他书体如篆、隶、楷书,书写时蘸墨量不宜多,书写过程中不宜渴笔太厉害,就是说运笔速度 的反差不宜太大。其实速度与墨色是互为制约、互为表现的一种关系。运笔速度与节奏韵律、风格的变化,风格决定了节奏韵律,节奏韵律的不同产生了风格。它们都存在于各种书体中,都产生了不同的运笔速度:奔放狂爽的,节奏韵律跳动大,运笔速度需劲急;雅逸静谧的,节奏韵律趋于平和,运笔速度徐缓;古朴凝重的,节奏韵律稳重殷实,运笔速度需迟涩等。同是一个人写的不 同作品或书体也会在风格、节奏韵律上有运笔速度的畅达与迟缓,这就要求作者掌握好各种需要的运笔速度,特别在风格差异大的、节奏韵律强烈的行草书中,反差极大。同一根线条里就有节奏韵律的迥然不同,那就得做到"能速而速,所谓劲速;能速不速,所谓淹留"。而非"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篆、隶、楷书不比行、草书用笔反差大,但也有自身的多种风 格,多样的节奏韵律,我们可以从古今碑帖中随处找来这样的例 子。 由此可知.墨色、字体、风格、节奏韵律等对运笔速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那么.书法家对各种用笔技巧的熟练掌握能力,显然就决定了创作成功的关键,那样在创作时,随着自己的情性,将会写出美丽和谐的线条和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作品来。

I. 毛笔书法运笔的笔法要求

毛笔书法运笔规则:

1、运笔,也称用笔,就是笔毫从落纸起书写各种点画起止运行的规律。前人在长期的书法艺术实践中,对运笔的方法总结出不少的经验,有些已成为行之有效的法则。每写一笔画,都包括起笔、行笔、收笔三步;笔锋都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

笔的运行要“收藏笔锋,逆入平出”,“横画竖下,竖画横下”,“有往必收,无垂不缩”,不能呆板地平来直去。当然,各种书体的运笔方法不尽相同,但归根到底都是上述基本法则的发展和变化。这里介绍几种基本的运笔方法。

2、起笔,指笔画的开始。起笔的方法,有顺锋(出锋),有逆锋(藏锋)。

3、行笔,指笔锋在纸上运行,交换起落,不断提按的动作。

4、收笔,指写到一画的末尾如何把笔收束。收笔的方法有出锋(露锋),有回锋(藏锋)。

5、按笔,就是将笔锋按下,使其有力地着纸,可使笔画线条变粗变重。轻按叫“蹲”,重按叫“顿”,顿后转锋叫“挫”。

6、提笔,就是为了使笔画线条变得略细一些或出锋,而将笔稍微提起。笔画的转折处与笔画间的连带处,大都用提笔。提笔应注意高低轻重适度。提笔与按笔是相对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二者交错进行,就使点画间的起笔、行笔、收笔产生轻重不同的力量,呈现出粗细深浅等丰富多样的变化。

7、顺锋,就是笔锋顺着笔画的方向落笔入纸。

8、逆锋,就是落笔或收笔时,采取与笔画进行的方向相逆的笔锋。又称“倒插法”。

9、转锋,指笔锋在转弯处按弧线转过,写出不带棱角的笔画形态,即所谓“转以成圆”。

10、折锋,指笔锋在转弯处稍停,再以折线转过去,写出带棱角的点画,即所谓“折以成方”。又有虚折、实折之分。向右运行的横画,先向左上方落笔,随即折而下顿,再向右运行,收笔时向右下方稍顿,再折而向左收笔,竖画及斜画均以此类推。这叫虚折,笔行至方角转折处,笔锋不作圆转而取翻垫,这叫实折。

11、回锋,就是笔行尽处,笔锋原处倒回或通过转折后倒回。

12、出锋,就是笔行尽处,笔锋高提离纸,锋出笔画之外。

13、藏锋,指落笔、收笔时,将笔锋藏在笔画内,不让锋芒外露,使笔画两端含蓄而有力。起笔藏锋用逆锋,收笔藏锋用回锋。

14、露锋,就是笔锋在点画中显露出来,起笔露锋用顺锋,收笔露锋用出锋。

15、侧锋,指笔毫尖端的锋芒不在点画的中央而偏向点画的一侧,所以又叫偏锋。

16、中锋,在行笔中、笔毫铺开以后,笔毫尖端的锋芒在笔画的正中间运行,所以又叫正锋。这是书法中最基本的运笔方法。

17、方笔,指起笔和收笔处呈现出带有方形的棱角。其运笔的方法是将笔锋逆入斜切,即写竖画时欲下先上,写横画时欲右先左。撇、捺等画以此类推。在行笔中间将笔锋铺开,收笔处用顿笔折回。这种笔画自然厚重遒劲。

18、圆笔,指起笔、收笔及折画的转折处呈现出圆劲的形状。其运笔方法为:逆入平出,下笔时用裹锋,即不使笔锋分散开来,然后提笔运行,写到末尾,不顿不折,一驻即收。这样笔画圆润透逸。

(9)书法运笔速度多少合适扩展阅读:

常用笔法

中锋:中锋即锥形毛笔笔尖在毛笔的运行过程中,始终处在用笔的中心位置。中锋用笔是中国画用笔方法的首要特征。其特点是:笔力饱满,内涵丰富。外柔内刚,极富表现力。可以说中国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锋用笔的好坏。

侧锋:侧锋顾名思义就是将毛笔倾斜,毛笔笔尖的中心位置偏于侧面。其特点是:用笔变化丰富,有强力的用笔张力,爽快中显山露水。缺点是比中锋用笔显得单薄浅显。但侧锋在人物画中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反映出另一种心境下的审美需要。

逆锋:逆锋是相对于正手位置顺行方向的反方向毛笔运行方法。逆锋运笔阻力增大,笔锋聚散,松紧变化不同于顺笔意味。目的是为了追求用笔的变化,特点是笔力刚硬,力透纸背,但缺少柔劲。不可常用,适可而止。

拖锋:拖锋即将毛笔倒于纸面上,拖拉运行。特点是转换自然,快慢有致。在人物画求形准确要求下,拖锋比其他方法容易做到,方法实用简便。缺点是用笔比较浮,没有力透纸背的感觉。

折钗股与屋漏痕:根据自然中的现象与痕迹而追求的用笔方法,是中锋行笔的变异手法,从而丰富了中锋用笔的表现。

飞白锋:此笔法是从书法用笔中的飞白转化而来。特点是用笔松、毛,看似蜻蜓点水,实则虬劲有力,阳刚而有内力,松散见精神,有一种苍茫的感觉。

J. 书法的速度是写快好,还是写慢好

  • 这要看写什么书体。相对来讲:

  • 楷书、隶书和篆书运笔速度相对要慢。

  • 行草书运笔速度相对要快些。

  • 至于不讲书体的话,速度快会增强线条的流畅性,线质相对会差些;速度慢会使线条平板一些,但线质相对会好些。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856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327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613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692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56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778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1912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560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537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