炽灼至恒重是多少温度
① 称量至恒重的标准
称量至恒重的标准:做不同实验,对精确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对称量方面可能是微克或微升,但是有些实验的准确度要求就不是那么高,比如高中的测定硫酸铜晶体的结晶水,要求相邻两次称量小于等于0.1g就行了。
在重量分析法中,经烘干或灼烧的坩埚或沉淀,前后两次称重之差小于0.2mg(中国药典规定为0.3毫克),则认为达到了恒重。恒重为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
相关规定
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样品1g)的重量。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30分钟后进行。在每次干燥后应立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待冷却至室温后称量。(若炽灼应在高温炉内降温至300摄氏度左右时取出放干燥器中,待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恒重
② 药用炭 酸中溶解物 炽灼的温度是多少
药用炭的酸中溶解物中炽灼至恒重的温度根据《药用炭质量标准》4-6条,一般是煮沸温度,120度左右。
③ 炽灼残渣测定的成败关键是什么怎样恒重
如炽灼残渣需留作重金属检查,则控制炽灼温度在500~600℃,否则,将使重金属检查结果偏低。
恒重:坩埚经700—800℃灼烧后,放冷,精密称定重量,再在同样条件下炽灼,放冷,称重,前后两次的重量差在0.3mg以下者即为恒重。
④ 水质ss测定过程中,哪些地方需要做恒重怎样做恒重
分析化学中,样品连续两次干燥与灼烧后质量之差小于0.3mg则成为恒重。
应注意第一次烘的时间要足够长,700-800度1小时足够了,以后每次都是烘半小时。注意冷却时间,半小时到40分钟,温度越高,放冷的时间要延长些。
恒重,指的是两次称量重量差异在万分之三以下算恒重,它是一种重量标准。
在重量分析法中,经烘干或灼烧的坩埚或沉淀,前后两次称重之差小于0.2mg,则认为达到了恒重。
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
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30分钟后进行。在每次干燥后应立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待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分析化学中,样品连续两次干燥与灼烧后质量之差小于0.3mg则成为恒重。
第一次烘的时间要足够长,700-800度1小时足够了,以后每次都是烘半小时。
注意冷却时间,半小时到40分钟,温度越高,放冷的时间要延长些。但是注意每次放冷的时间需要严格地一致。比如都是35分钟,不能差1分钟,
⑤ 干燥后炽灼至恒重,放在哪里干燥
用瓷坩埚在烘箱里干燥,干燥温度105±2℃。灼烧一般都是在马福炉里550℃,然后放干燥器里冷却后称重
⑥ 分析化学中,什么叫恒重
恒重的定义:恒重指的是需要称量物质,称重,记录质量数值,然后再进行一次操作,称重,记录数值,要求两次称重之间的质量误差小于万分之二。
拓展资料:
化学分析法是以物质 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一种经典分析方法。法医毒物分析中常用的化学分析法有:微量显色反应(主要有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络合反应等)、微量沉淀反应与显微结晶试 验等。化学分析法操作较简单、易于掌握、 耗时短、无需特殊设备、便于实行、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少,但有些反应仅是利用分子中 某些基团的类别反应,为非特异性反应,只能显示一组化合物或相同基团的存在。
参考资料:网络-化学分析法
⑦ 什么是恒重操作步骤如何
恒重是指两次称量所得质量之差不得超过一定的允许误差。《火电厂排水水质分析方法》(DL/T 938-2005)对恒重的定义:连续两次烘干或灼烧后的质量,其差值不超过0.0003g。
在重量分析法中,经烘干或灼烧的坩埚或沉淀,前后两次称重之差小于0.2mg(中国药典规定为0.3毫克),则认为达到了恒重。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
(7)炽灼至恒重是多少温度扩展阅读:
相关规定:
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样品1g)的重量。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
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30分钟后进行。在每次干燥后应立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待冷却至室温后称量。(若炽灼应在高温炉内降温至300摄氏度左右时取出放干燥器中,待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⑧ 什么叫恒重恒重操作中应注意那些事项
分析化学中,样品连续两次干燥与灼烧后质量之差小于0.3mg则成为恒重。
应注意第一次烘的时间要足够长,700-800度1小时足够了,以后每次都是烘半小时。注意冷却时间,半小时到40分钟,温度越高,放冷的时间要延长些。
⑨ 请问药典检查项中炽灼残渣的目的是什么
药典中的炽灼残渣系指硫酸化灰分,以转化成硫酸盐后的重量计算。用于考查有机药物中混人的各种无机杂质,一般规定限度为0.1%。
这样小量的污染,一般不易用色谱检测,或从含量测定的结果中反映出来,因而用炽灼残渣来控制各种无机杂质,是一种简便的方法,属于纯度检查。由于方法的取用量较大(1.0~2.0g),因而对剂量小而价格昂贵的药品,一般不作本检查。炭化后不经硫酸处理而继续灰化至完全的,称为“灰分”。
书写格式如下:
不得过0.1%(附录VIII N)。
一般不必注明取用量,但遇需将检查后的残渣继续供重金属(或铁盐)检查时,则应根据重金属(或铁盐)检查的需要,规定取量,个别品种的限度允许较大时,也应增写取用量,以免硬套附录取用1.0~2.0g的供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