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外被太阳照射温度有多少
❶ 地球外面大气层温度是多少
热层:从中层大气向上到500千米左右的范围.之所以叫热层,是因为这层中的空气分子和离子直接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能量,因而运动速度很快,和高温气体一样.这里空气极其稀薄,尽管热层顶的气温可达1000℃(太阳比较宁静时)~2000℃(太阳活动剧烈时),但实际上却根本不会感到热,因为没有传递热的介质.
逃逸层:500千米以上是外大气层,这一层顶也就是地球大气层的顶.在这里地球的引力很小.再加上空气又特别稀薄,气体分子互相碰撞的机会很小,因此空气分子就像一颗颗微小的导弹一样高速地飞来飞去,一旦向上飞去,就会进入碰撞机会极小的区域,最后它将告别地球进入星际空间,所以外大气层被称为逃逸层.这一层温度极高,但近于等温.这里的空气也处于高度电离状态.人类大部分的航天活动都是在逃逸层之内(或之外)进行的.
❷ 大气层外的温度是多少
一般恒星分类都以表面温度为标准衡量,为什么这样?是因为恒星表面的温度对恒星光谱(可以说是颜色)影响最大。着名哈佛恒星光谱分类法就是依照恒星光谱颜色和亮度来分类,前面提到颜色通常和表面(大气)温度有关,而亮度往往和恒星质量有关。
一、太阳分为内部和大气层两部分,内部分为核心区,辐射区和对流区,wd大气分为光球层、色球层、过渡区、和日冕层和太阳风.
二、太阳内部核心区是核聚变反应场所,核聚变反应放出大量能量,能量主要以光子的形式发出,光子发出后进入辐射区,这一过程能量以辐射的形式传输,因为这一区域温度,密度较高,之后光子进入对流区,因为这一区域温度,密度下降,辐射无法有效传输能量,所以能量以对流的方式传输,即太阳大气上下翻滚,对流完成后光子才离开太阳内部。(这一过程相当漫长。)
三、太阳大气最内层为光球层,太阳黑子发生在这一圈层,往外是色球层,日珥和耀斑发生在这里(黑子,日珥,耀斑均有太阳磁场变化造成,且相互联系),之后有个过渡区,接下来是日冕层(日全食时可以看到)和太阳风(一些高速粒子流).
❸ 大气层外的温度是多少
大气层对流层顶部约为-90℃,向上的平流层温度也是缓慢降低,至最低的-110℃,然后由于大气过于稀薄,空气分子受阳光激发,产生高速运动,使温度上升,通常说是最高3000度对流层顶部约为-90℃,向上的平流层温度也是缓慢降低,至最低的-110℃,然后由于大气过于稀薄,空气分子受阳光激发,产生高速运动,使温度上升,通常说是最高3000度
❹ 地球大气层是热的吗有多少℃度为什么物体从大气层掉下来就会燃烧掉
物体从太空进入大气层会燃烧,这是因为物体与大气有摩擦。
快速下落的天体与空气间产生的剧烈的摩擦在一瞬间可以达到数千摄氏度,这就是燃烧的真正原因。
大气层中存在一离子层,温度达到1000摄氏度左右,但是此处空气极其稀薄,几乎不导热,因而与天体燃烧没有太大联系。
❺ 太阳照到地球上的温度是多少
光子本身提温度并没有意义。
在没有大气层阻挡的情况下,国际空间站向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80度。
而透过大气层后温度则受环境影响太大,测量的其实就是环境温度,比如南极(白天)的零下60度,赤道的零上45度等等。
❻ 太阳照到地面上的温度是多少
在没有大气层阻挡的情况下,国际空间站向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80度。
而透过大气层后温度则受环境影响太大,测量的其实就是环境温度,比如南极(白天)的零下60度,赤道的零上45度等
❼ 大气层的温度
大气层供共分为三层: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在对流层中,直接热源是地面,因为大气只能吸收长波辐射,而太阳辐射是属于短波辐射的,所以大气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之后由地面反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所以对流层是靠地面来吸收热量的。离地面越近,温度就越高,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到了平流层,温度随海拔的增高而降低,因为在平流层中存在臭氧,臭氧可以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离太阳越近,温度就越高。
在高层大气,有点像对流层,因为没有臭氧了,所以仍然是海拔越高,温度越低。但是到了一定高度,又存在了许多的星际物质可以吸收太阳辐射,所以温度又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总的情况你可以参考下图:
❽ 太阳辐射层的厚度,温度是多少
平均密度1.409克/立方厘米,质量1.989×10^33克,表面温度5770℃,中心温度1500.84万℃。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太阳大气层。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其中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恒星也有自己的生命史,它们从诞生、成长到衰老,最终走向死亡。它们大小不同,色彩各异,演化的历程也不尽相同。恒星与生命的联系不仅表现在它提供了光和热。实际上构成行星和生命物质的重原子就是在某些恒星生命结束时发生的爆发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太阳(SUN)是一颗普通的恒星。
太阳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在广袤浩瀚的繁星世界里,太阳的亮度、大小和物质密度都处于中等水平。只是因为它离地球最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体。其它恒星离我们都非常遥远,即使是最近的恒星,也比太阳远27万倍,看上去只是一个闪烁的光点。
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3%, 氦约占27%, 其它元素占2%。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和对流区、太阳大气。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即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约是6000℃。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们不能直接看见太阳内部的结构。但是,天文学家根据物理理论和对太阳表面各种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阳内部结构和物理状态的模型。这一模型也已经被对于其他恒星的研究所证实,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太阳的核心区域虽然很小,半径只是太阳半径的1/4,但却是太阳那巨大能量的真正源头。太阳核心的温度极高,达1500万℃,压力也极大,使得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得以发生,从而释放出极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再通过辐射层和对流层中物质的传递,才得以传送到达太阳光球的底部,并通过光球向外辐射出去。
太阳光球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太阳圆面,通常所说的太阳半径也是指光球的半径。光球的表面是气态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几亿分之一,但由于它的厚度达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光球层的大气中存在着激烈的活动,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许多密密麻麻的斑点状结构,很像一颗颗米粒,称之为米粒组织。它们极不稳定,一般持续时间仅为5~10分钟,其温度要比光球的平均温度高出300~400℃。目前认为这种米粒组织是光球下面气体的剧烈对流造成的现象。
光球表面另一种着名的活动现象便是太阳黑子。黑子是光球层上的巨大气流漩涡,大多呈现近椭圆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衬下显得比较暗黑,但实际上它们的温度高达4000℃左右,倘若能把黑子单独取出,一个大黑子便可以发出相当于满月的光芒。日面上黑子出现的情况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太阳黑子的变化存在复杂的周期现象,平均活动周期为11.2年。
紧贴光球以上的一层大气称为色球层,平时不易被观测到,过去这一区域只是在日全食时才能被看到。当月亮遮掩了光球明亮光辉的一瞬间,人们能发现日轮边缘上有一层玫瑰红的绚丽光彩,那就是色球。色球层厚约8000千米,它的化学组成与光球基本上相同,但色球层内的物质密度和压力要比光球低得多。日常生活中,离热源越远处温度越低,而太阳大气的情况却截然相反,光球顶部接近色球处的温度差不多是4300℃,到了色球顶部温度竟高达几万度,再往上,到了日冕区温度陡然升至上百万度。人们对这种反常增温现象感到疑惑不解,至今也没有找到确切的原因。
在色球上人们还能够看到许多腾起的火焰,这就是天文上所谓的“日珥”。日珥是迅速变化着的活动现象,一次完整的日珥过程一般为几十分钟。同时,日珥的形状也可说是千姿百态,有的如浮云烟雾,有的似飞瀑喷泉,有的好似一弯拱桥,也有的酷似团团草丛,真是不胜枚举。天文学家根据形态变化规模的大小和变化速度的快慢将日珥分成宁静日珥、活动日珥和爆发日珥三大类。最为壮观的要属爆发日珥,本来宁静或活动的日珥,有时会突然"怒火冲天",把气体物质拼命往上抛射,然后回转着返回太阳表面,形成一个环状,所以又称环状日珥。
在日全食时的短暂瞬间,常常可以看到太阳周围除了绚丽的色球外,还有一大片白里透蓝,柔和美丽的晕光,这就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日冕。日冕的范围在色球之上,一直延伸到好几个太阳半径的地方。日冕里的物质更加稀薄,它还会有向外膨胀运动,并使得热电离气体粒子连续地从太阳向外流出而形成太阳风。
太阳看起来很平静,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再发生剧烈的活动。太阳表面和大气层中的活动现象,诸如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喷发等,会使太阳风大大增强,造成许多地球物理现象——例如极光增多、大气电离层和地磁的变化。太阳活动和太阳风的增强还会严重干扰地球上无线电通讯及航天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卫星上的精密电子仪器遭受损害,地面电力控制网络发生混乱,甚至可能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中宇航员的生命构成威胁。因此,监测太阳活动和太阳风的强度,适时作出"空间气象"预报,越来越显得重要。
❾ 太阳各层的温度是多少!
表面:5500 摄氏度
中心: 2000万 摄氏度
日冕层:5 × 106 摄氏度
太阳概述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 99.87% 都集中在太阳。太阳系中的地球以及其他类地行星、巨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行。另外围绕太阳运动的还有小行星、流星、彗星、超海王星型天体以及灰尘。
❿ 大气层外被太阳直接照射温度是多少
由于大气过于稀薄,空气分子受阳光激发,产生高速运动,使温度上升,通常说是最高300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