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多少温度发酸
① 酸处理淀粉是什么
不同植物来源的淀粉具有不同的结晶度,一般为15%~45%。天然淀粉在低于其凝胶化温度(40~60℃)下用无机酸处理一定浓度(36(wt) %~40 (wt) % )淀粉浆一段时间,即得酸处理淀粉。《不同淀粉的酸解历程及性质研究》作者:孙秀萍,于九皋,刘延奇
② 面粉发酵最适宜的温度是多少℃
一般来说,酵母粉在三十度左右的活性是最好的,温度太高或者是太低对于酵母的活性来说都是会产生影响的,所以大家在使用酵母粉发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周围的环境温度。面团温度温度太高,在面筋尚未形成之前,酵母菌提前发酵,面包组织不佳。若温度超过60℃,酵母菌就已经被杀死,无法发挥作用。面包最佳发酵温度在25-35℃之间,一发最佳温度25-27℃,二发最佳温度为32-35℃。因此,面包揉和完成后,一般把面温控制在25-27℃之间最佳。
一般30一35度,需要加一点白糖进去,搅拌后放30分钟再拌入面粉。
用35°C左右的温水溶解酵母加入面粉置于温暖处(温度35°C左右,空气湿度为80%左右)发酵;馒头需发酵40-60分钟,面包需发酵90-120分钟,面坯内出现蜂窝状即可上笼屉蒸或烤箱烤制。
酵母粉多少度发的最好 酵母粉的最佳发酵温度
酵母粉可以用开水发吗
不能。
用酵母发面的原理是酵母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面团发泡,要酵母大量繁殖你用的酵母就必须是活的酵母,你用开水,酵母被你烫死了,面当然就发不起来了。市场上售的不论是干酵母还是鲜酵母(块状)都是活的酵母,而活酵母含量越多质量越好,发面越快。所以不管你用干酵母还是用鲜酵母都不能用开水,用温水(不烫手)效果最好。
③ 淀粉在多少度开始分解,到多少度完全分解
淀粉具有不溶于水、水中分散、60~70摄氏度溶胀的特点
淀粉在180℃至200℃的高温下,它的分子链会断裂成“碎片”,即变成糊精.
④ 淀粉水解温度
淀粉水解需要适宜的温度,如用酶水解需要的温度要低一些,60度一下就可以,如用酸水解,可以放火上直接煮沸,这样到水解完全所需要的时间就要短些.提高温度可加快水解的速度.
⑤ 淀粉加热到不同温度下的产物
淀粉自身含有大约13%的水分,加热到不同温度,就有一定的变化:
1:加热到70~90度,水分大概可以到5%~6%左右,淀粉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水分变少了。
2:加热到120~130度时,看你加热多长时间,这个温度已经达到测定淀粉中水分含量的温度了。如果加热时间有90min了,则基本上淀粉就不含有水分了,再继续加热淀粉可能会破坏。如果此时在淀粉里面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或硝酸,则在这个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后,可以制得白糊精(一种变性淀粉)。
3:在130~170度,有盐酸或硝酸存在的条件下,淀粉会变成黄色,称为黄糊精。
4:在170~210度时,不用加任何东西,淀粉就会变成褐色,称为英国胶(最早的一种变性淀粉)。
5:210度以上的话,淀粉就基本炭化了,(测定淀粉的灰分含量就是这样操作)。
供参考,自己的经验,希望有用。
⑥ 淀粉的溶解温度是多少
当淀粉籽粒与足够的水加热,达到一定温度时,淀粉成为胶状,失去双折射现象,并部分溶解, 称为淀粉糊化。 一般小麦在60℃左右糊化,不可逆,体积膨胀很大,晶体结构失去。
淀粉的溶解是连续性的,在颗粒结构完全溶解之前,淀粉的溶解是不完全的。在过量的水中,要使温度超过120℃才能做到。因此,在任何食品中,都不可能使淀粉完全糊化或完全溶解。
淀粉溶解只受温度的影响而不是受温度和时间相互作用的控制。将淀粉在一个特定的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其粘度不会增加,必须使温度升高,粘度才能增加。
我找到了: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分别在35C条件下用浓度为2.4mol/L的HCI处理不同时间,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酸解后的淀粉颗粒进行结构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淀粉的酸解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淀粉无定形区进行水解,颗粒结晶度、结晶热稳定性和酶解速率增加;随着酸解时间的延长,结晶结构受到破坏,热稳定性降低,达到酶解平衡的时间减少。酸解4d时,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颗粒的结晶均最完整,结晶转变温度最高,分别为87.0C和93.5C。
http://www.hudong.com/wiki/%E6%B7%80%E7%B2%89
不知道有没有用
还有说不定是淀粉时间放长了,结构发生了变化,变质了。你可以再换一种淀粉试试看。
⑦ 淀粉在多少摄氏度会分解
淀粉具有不溶于水、水中分散、60~70摄氏度溶胀的特点
淀粉在180℃至200℃的高温下,它的分子链会断裂成“碎片”,即变成糊精。
⑧ 淀粉多高温度会变质
干粉状态下,加热到200度,维持10分钟,就会发黄,30分钟后变咖啡色,1小时后变黑色。当变黄时,就已经开始变质了。
如果水分超过40%时,加热到80度,维持10分钟,就会变质,变成凝胶颗粒;
如果溶解在水中形成悬浮液,那么加热到75度,维持5分钟,就会变质,形成糊液。
⑨ 淀粉的老化
淀粉的老化:淀粉溶液经缓慢冷却或淀粉凝胶经长期放置,会变为不透明甚至产生沉淀的现象,被称为淀粉的老化,实质是糊化后的分子又自动排列成序,形成高度致密的,结晶化的,不溶解性分子微束。
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
(1)淀粉的种类。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容易老化;分子量小的直链淀粉易于老化;聚合度在100~200的直链淀粉最易老化。
(2)淀粉的浓度。溶液浓度大,分子碰撞机会多,易于老化,但水分在10%以下时,淀粉难以老化,水分含量在30%~60%,尤其是在40%左右,淀粉最易老化。
(3)无机盐的种类。无机盐离子有阻碍淀粉分子定向取向的作用。
(4)食品的pH值。pH在5~7时,老化速度快,而在偏酸或偏碱性时,因带有同种电荷,老化减缓。
(5)冷冻的速度。糊化的淀粉缓慢冷却时,会加重老化,而速冻可降低老化程度。
(6)温度的高低。淀粉老化的最适温度是2~4℃,60℃以上或-20℃以下就不易老化,但温度恢复至常温,老化仍会发生。
(7)共存物的影响。脂类和乳化剂可抗老化;多糖(果胶例外)、表面活性剂或具有表面活性的极性脂添加到面包和其他食品中,可延长货架期。经完全糊化的淀粉,在较低温度下自然冷却或慢慢脱水干燥,会使淀粉分子间发生氢键再度结合,使淀粉乳胶体内水分子逐渐脱出,发生析水作用。这时,淀粉分子则重新排列成有序的结晶而凝沉,淀粉乳老化回生成凝胶体。这种糊化后再生成结晶的淀粉称为老化淀粉。老化的淀粉难于复水并变硬,因此蒸煮烤熟放冷却后的米饭等难以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