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克中药泡多少水合适
1. 熬中药的水用多少合适
熬药之前先要加水没过药面,浸泡半小时至一小时,中药吸水后就会慢慢沉淀,再上火熬制时大都不会浮在水面上了,熬好的药剂如果汤汁过多的话,沥出药渣后可以继续用小火熬,浓缩后药量就减少了。
你也可以设法更换药锅,用截面小一些的容器,最好是砂锅类的,免得水加的太多,掌握一个原则就是加入锅内的水量要没过药材。
2. 熬中药需要多少水
煎煮前药物的浸泡和加水量
煎煮前应将药物预先浸泡湿润。因为植物性中药大多数是干品,有一定的体积、厚度。在煎煮前必须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其目的为使中药湿润变软,细胞膨胀,使有效成分首先溶解在药材组织中,产生渗透压,有效成分便渗透扩散到药材组织细胞外部的水中。同时可在加热煎煮时避免药材组织所含的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使有效成分不易渗出。白头翁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实验证明,在浸泡20~30分钟后第一次煎液的抑菌直径为17毫米,第二次煎液为15毫米,而未浸泡的第一次煎液抑菌直径为15毫米,第二次煎液为14毫米,即未浸泡的第一次煎液只能达到浸泡后的第二次煎效力。所以在煎煮前应将药材进行冷水浸泡。
浸泡时间要根据药材性质而定,一般对药、叶、茎等类药材为主的复方药剂可浸泡20~30分钟,以根、根茎、种子、果实等类为主的药材,可浸泡60分钟。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
煎药的加水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药多水少,会造成“煮不透,煎不尽”。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稍一蒸发药汁即干涸,药物有效成分可因局部高热而被破坏;药少水多,虽能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量,但汤药液量过大,不宜病人服用。
中药材质地不同,其吸水量有显着差别,一般为药物重量的5~10倍,个别的如胖大海可达20倍,因此,煎药用水量,要根据药物的用量及质地而定。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轻松其容积必大,吸水量多。质地坚实,其容积必小,吸水量亦少。煎煮花、叶、全草及其质地轻松的药物,其用水量大于一般用水量。煎煮矿物、贝壳及其它质地坚实的药物,其用水量应小于一般用水量。
传统经验,将饮片置煎锅内,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为度,第二次煎可超过药渣表面1~2厘米。这是一种行之方便,亦易掌握的加水方法。
按每克中药加水约10毫升计算,然后将计算的总水量的70%加到第一煎中,余下的30%留作第二煎用。
根据煎药时间长短,水分蒸发量之多寡,中药吸水性能之大小,以及所需药液收得量等,来具体掌握用水量。
所以,应根据煎药时间长短,水分蒸发之多少,药料吸水性能的大小及药液得量等几个因素来确定加水量。
有人研究煎煮中药加水量的计算公式:
Q=W×K+R+T×V
式中 Q—加水量
W—原药量
K—吸水量
T—煎煮时间
V—单位时间水分蒸发量
R—药液得量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加水量,是比较麻烦的工作。首先要做大量的试验,以便求出每种药材的吸水量,才能列表备用;其次在煎药火力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测V值才有意义。实验证明,一般掌握每分钟平均蒸发量为15~20毫升比较适用。但必须在一定的容器中及一定温度下操作,条件变了,计算出的Q值就无意义。所以, 上述计算公式仅适用于有大量煎药业务的单位。
煎液量应根据每付总药量来确定。一般是煎液得量愈多则煎出率愈高。但药液得量受服用量所限,因此需要确定一个合理界限。有人从实验数据确定,当煎液量为1:4时,两次煎液可以得到70%~80%的煎出率,如将此液量再浓缩成1:2时,即可便于病人服用。
有一研究单位进行了87次炉火煎药,以实际用水量记录,按统计学的方法,求药重与耗水量的相关系数,得出以下用水量的计算标准:
第一煎=100毫升×药重(两)+150毫升+服用量
第二煎=服用量+200毫升
本计算式适合老秤1~8两药物,直火加热煎药应用。加热时间以半小时左右为准,遇药物吸水率过大或煎煮时火力过大过小时,可按具体情况酌情增减加水量。
临床医师所要求的服用量一般以150~300毫升之间,小儿酌减。(中药浸泡方法)
3. 熬中药要放多少水好呢
你好!据你描述来看,你放的水可能比较多首先你应该用冷水泡中药30分钟一般水量以漫过药材2到3厘米是对的但你放水后应该用手压一压药材看看漫过2到3厘米就可以了如果不压那水肯定多泡30分钟后,用大火熬开然后关到小火但要保持水沸腾熬2030分钟关掉火应该水就不会很多了
4. 中药颗粒用法上写着开水冲服,请问多少度的开水合适
中药汤剂以水为溶媒,加水量的多少,主要以药物的性能、体积、吸水量及药量而定,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煎中药时如何把握加水量的多少,可采取以下方法。
传统加水法
将中药置于砂锅内,用手将药摊平,然后加入高出药面3-4厘米的水。此方法最为简单方便,使用最多,但是准确度稍差。若药中花(如旋复花、袋袋花等)、叶(如桑叶、枇杷叶等)类较多时,还可适量多加些水。
5. 我想把几味中药泡水喝(见问题补充说明),请问剂量多少合适谢谢!!
水与药的比例为500:1(要经药的干计重的)
6. 从来没熬过中药,谁告诉我400克的中药要放多少水,怎么才算好啊我是用来泡手的
这药看你的药是叶居多还是矿物药居多,你把药泡到瓷锅里
泡一两个小时后
加水
没过一横指即可
煎开后慢火熬40分后倒出药汁
第二煎
没过药渣
煎30分
第三煎
没过药渣
煎20分
三煎药汁混一起
为一副药
7. 中药煎药机的放水量是怎么定的
首先,根据六剂中药的量得多少(药量多时最易用煎药机好,量少时用煎药机效果差)
其次,加水量为中药剂量的八到十倍(如六剂中药剂量为100克者加水为800-1000毫升)
最后,煎完药后一包药的量为150-200毫升
8. 喝冲剂要多少水
中药冲剂用150毫升 冲剂,顾名思义就是冲着喝的药剂,那么,用多少水冲服才合适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冲剂的来源,中药冲剂是在中医汤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用水冲开后即相当于煎好的汤剂,所以我们需要参照煎制汤药的方法。煎药时,每付中药煎两次,每次煎150—200毫升,混在一起分两次服下。所以,饮用中药冲剂每次用水150毫升就可以了。例如感冒清热颗粒,用150—180毫升冲开服下,再用一口水漱漱口即可。但西药中的散剂不在此列,例如蒙脱石散(思密达)只需50毫升水冲服即可。 胶囊至少300毫升水 一般的口服剂型,例如大部分片剂,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用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为了保护药物、遮盖异味、改变溶解速度或溶解的位置,我们用胶囊把药品装起来,制成了胶囊剂。但胶囊是由胶质制成的,遇水会变软变黏,服用后易附着在食道壁上,造成损伤甚至溃疡,所以送服胶囊时要多喝水,以保证药物确实被送达胃部,因此饮水量应不少于300毫升。并且,咽下时应稍稍低头,胶囊会更顺利地服下。特殊药物需水量更大 另外,一些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物,例如四环素类药物等,不论剂型如何,均要加大送服的水量,以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还有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比较特殊,服用期间也需要饮用较多的水,例如磺胺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代谢时易在尿中析出结晶,损伤泌尿系统,因此服药期间必须大量喝水,或者同时口服一些碱化尿液的药物,如碳酸氢钠等。 本文来自:共享健康网( http://www.gxjk.net),详细请参考: http://www.gxjk.net/yaopin/yongyao/920.html
9. 200多克中药加多少水煎
药水最终看服几次,一般要服三次成人每次150g至200g。那加三倍的水就可以了。如果是小孩每次服的10g至30g就可以了,孩子越小喂得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