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蒸发多少温度
⑴ 水一般在什么温度下进行蒸发
水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蒸发,并且一定需要吸收热量。
但水蒸发的快慢与三个因素都关:
水的温度(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水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
水表面空气流通的速度(速度越快,水蒸发越快)。
例如:湿衣服展开晒比堆着晒干得更快。
液体温度低于沸点时,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湿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等。
蒸发量通常用蒸发掉的水层厚度的毫米数表示。 “蒸发”除了表示一种物理现象外,由其本义通过联想将失踪、出走等也称为“蒸发”。
⑵ 水蒸发出的水蒸汽温度是多少,会不会低于100摄氏度
刚刚蒸发出的水蒸气与不同温度。而一个大气压下水的存在温度是0——100摄氏度。所以,水蒸发出的水蒸气的温度范围也是0——100摄氏度。
⑶ 水的温度要达到多少度才会形成水蒸气
首先水在什么时候都可能变成水蒸气,不过是缓慢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蒸发。
而你所说的是属于沸腾的情况。
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腾温度是100摄氏度。当水到达100摄氏度时,理论上是可以沸腾变成水蒸汽了,可是当水变成水蒸汽后,由于是气态,和100摄氏度的水在一起,会发生热传递,又放热变回液体了,所以现实中一般要高于100摄氏度才能沸腾成水蒸气。
⑷ 水蒸发至少需要多少度
水蒸发时的温度在0度以上
在1个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度。
但在100度以下,水也会慢慢蒸发,0度以下,水就凝固了,叫升华。
蒸发是指液体加热到沸点,变成气体。
蒸发现象: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从微观上看,蒸发就是液体分子从液面离去的过程。由于液体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它们的平均动能的大小是跟液体本身的温度相适应的。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碰撞,在任何时刻总有一些分子具有比平均动能还大的动能。这些具有足够大动能的分子,如处于液面附近,其动能大于飞出时克服液体内分子间的引力所需的功时,这些分子就能脱离液面而向外飞出,变成这种液体的汽。
希望能帮到您,满意请采纳。谢谢...
⑸ 多少度的气温才能使水蒸发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只不过环境的温度越高,会让水蒸发的越快。
(1) 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2) 蒸发时要从液体中吸收热量,使液体温度降低,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沸腾时要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叫沸点。
(3) 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温度的高低、通风条件以及压强大小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的蒸发快慢也不同,如酒精蒸发
影响水蒸发的因素:
(一)温度。液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速度增大,从液面飞出去的分子数量就会增多,所以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就越快
(二)液面表面积大小。如果液体表面面积增大,处于液体表面附近的分子数目增加,因而在相同的时间里,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量就增多,所以液面面积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三)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当飞入空气里的汽分子和空气分子或其他汽分子发生碰撞时,有可能被碰回到液体中来。如果液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快,通风好,分子重新返回液体的机会越小,蒸发就越快。
(5)水蒸发多少温度扩展阅读:
蒸发物理现象:
其他条件相同的不同液体,蒸发快慢亦不相同。这是由于液体分子之间内聚力大小不同而造成的。
例如,水银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很大,只有极少数动能足够大的分子才能从液面逸出,这种液体蒸发就极慢。而另一些液体如乙醚,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很小,能够逸出液面的分子数量较多,所以蒸发得就快。
在蒸发过程中,液体蒸发不仅吸热还有使周围物体冷却的作用。当液体蒸发时,从液体里跑出来的分子,要克服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对它们的引力而做功。这些分子能做功,是因为它们具有足够大的动能。
比平均动能大的分子飞出液面,速度大的分子飞出去,而留存液体内部的分子所具有的平均动能变小了。所以在蒸发过程中,如外界不给液体补充能量,液体的温度就会下降。这时,它就要通过热传递方式从周围物体中吸取热量,于是使周围的物体冷却。
⑹ 水蒸气的温度可以达到多少度
根据压力和温度对各种蒸汽的分类为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在临界压力22.1MPa时的饱和蒸汽温度为374℃;过热蒸汽则高于饱和蒸汽的温度。
在海平面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或212°F或373.15K。当水在沸点以下时,水也可以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而在极低压环境下(小于0.006大气压),冰会直接升华变水蒸气。水蒸气之密度为 0.59764 千克/立方米(100°C/212°F,101330Pa)。
(6)水蒸发多少温度扩展阅读
水蒸气的形成
当水的温度超过100摄氏度时(或说超过沸点时),水分子因为吸收了足够大的内能,从而使其转换成脱离分子束缚的斥力,分子之间的距离开始变大,水便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水。这种气态水中不含有任何其他物质,是理论上的蒸馏水(空气中含有杂质)也称水蒸气。
⑺ 将水迅速蒸发,需要多少度呢
如果想要水分快速迅速的蒸发,那么至少也要达到100度水沸腾的情况下,蒸发是最剧烈的。
⑻ 水蒸发时的温度应在
水蒸发的原理: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即平均分子动能不同),个别分子的动能是不同的,是一个分布,速率有高有低。高速度的分子如果在表面,就有可能挣脱分子间的作用力,跑到外面,形成蒸发。蒸发在很低的温度下也可以发生,但是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高,高速度分子的比率也大,所以蒸发就会越来越明显。到沸点的时候,大量内部分子蒸发的气泡上升到水表面,就形成剧烈的蒸发——沸腾了。所以说,蒸发没有固定的温度,一般在0℃以上就会蒸发
⑼ 水再几度下能蒸发
水在任何温度都蒸发,即使是冰
他们与水蒸汽处于化学平衡,
答到蒸汽压时沸腾
蒸汽压指的是在液体(或者固体)的表面存在着该物质的蒸汽,这些蒸汽对液体(或者固体)表面产生的压强就是该液体(或者固体)的蒸汽压。
比如,水的表面就有水蒸汽压,当水的蒸汽压达到水面上的气体总压的时候,水就沸腾。我们通常看到水烧开,就是在100℃时水的蒸汽压等于一个大气压。蒸汽压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蒸汽压越大。当然还和液体种类有关。
在一定的温度下,与同种物质的液态(或固态)处于平衡状态的蒸汽所产生的压强叫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它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这是由于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中能量高、速率快的分子数增多,表层分子逸出的机会增大。但同时,气象分子返回液面的机会也增大,直到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总体效果是饱和蒸汽压增大。如:放在杯子里的水,会因不断蒸发变得愈来愈少。如果把纯水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并抽走上方的空气。当水不断蒸发时,水面上方汽相的压力,即水的蒸汽所具有的压力就不断增加。但是,当温度一定时,汽相压力最终将稳定在一个固定的数值上,这时的汽相压力称为水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当汽相压力的数值达到饱和蒸汽压力的数值时,液相的水分子仍然不断地气化,汽相的水分子也不断地冷凝成液体,只是由于水的气化速度等于水蒸汽的冷凝速度,液体量才没有减少,气体量也没有增加,液体和气体达到平衡状态。所以,液态纯物质蒸汽所具有的压力为其饱和蒸汽压力时,汽液两相即达到了相平衡。
饱和蒸汽压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饱和蒸汽压越大,表示该物质越容易挥发。
具体蒸发时间
涉及反应速率
1、浓度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增加反应物浓度并不改变反应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②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定量关系,一般不能简单地从反应的计量方程式中获得,它与反应机理有关,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可以由速率方程表示,而速率方程则由实验来决定。对基元反应,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可以由质量作用定律来表示。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很显着。一般,反应速率 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而且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约增加2~4倍。阿仑尼乌斯论证了温度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式中:A是与反应有关的特性常数,称为“指数前因子或频率因子”;Ea为活化能(J/mol);对某给定的反应,Ea为定值,当温度变化不大时,Ea和A不随温度变化。
由上式可见:
①k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k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②k与活化能有关。若已知某反应的活化能Ea及T1时k1的值,便可计算出该反应在T2时刻的k2
反之,已知T1和T2时的k1和k2也可以计算出该反应的活化能。注意:
①改变反应温度,改变了反应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但并没有改变反应 的活化能。
②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升高反应温度,都会使反应速率加快,只不过是吸热反应速率加快的程度大于放热反应而已。
3、催化剂反应速率的影响
(1)催化剂是一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平衡位置,反应前后自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发生变化的物质。能加快反应速率的称为正催化剂,能减慢反应速率的称为负催化剂。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的原因是改变了化学反应途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了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
①催化剂不能实现热力学上不能自发的反应。即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②对可逆反应,催化剂等同地降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
③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体现在速率方程中的速率常数上。
⑤少量杂质的存在可起催化剂或毒物的作用。
④催化剂具有特殊的选择性(专一性)。
又由于水的特殊性质,又涉及到成核现象
所谓的成核,包括形成“气化中心”或者是“结晶中心”
如果是气化,则液体分子在该固体物质上面(固体物可以是不溶杂质,或者是容器壁上的粗糙部位)聚集,分子不断的碰撞而能量聚集,形成一个气化的中心。
如果是结晶时候,不断的用玻棒摩擦容器壁,或者加入少量的结晶,能够使得局部的溶质浓度升高,从而增加晶体碰撞,加快结晶的晶形构造,从而形成结晶中心。
综上所述,水瞬间变没受无数条件影响,大气压,水的多少,水的分部
但是,把太平洋扔太阳上,立马蒸发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