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一万到手多少
① 如果工资税前1万。那税后大概是多少
工资收入1万元,按现行个税法规定,属于第三档,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555,起征点是3500
所以计算税后工资=税前工资-个税=10000-【(10000-3500)*20%-555】
=10000-(6500*20%-555)=10000-(1300-555)=10000-745=9255元
② 月工资一万或9000,到手有多少啊,怎么扣税
月工资10000元扣除个人所得税后,实际到账工资:10000-(10000-3500)*25%-1005=9380元;
月工资10000元扣除个人所得税后,实际到账工资:9000-(9000-3500)*25%-1005=8630元。
计算方式: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免征额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5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3500)×3%—0=45(元)。
拓展资料
个人所得税表是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表。
个人所得税率是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个人所得税率是由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根据个人的收入计算。 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收入达到缴纳标准的公民应尽的义务。
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6月30日表决通过了个税法修正案,将个税免征额由现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适用超额累进税率为3%至45%,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
③ 工资1万元,扣除五险一金能拿多少钱
具体数额难以计算。五险一金的扣除比例不是固定的,需要按照公司选择的缴纳基数进行。比如社保的缴纳基数,现在下限是60%(3800元),上限可以达到300%。公积金也是如此,基数在5%-12%左右。
1、五险一金扣除比例
以2021年为例,虽然全国各地都有一些偏差,但整体是比较平均的。其中养老保险单位缴费20%,个人缴费8%;医疗保险单位缴费10%,个人缴费2%;工伤和生育保险个人不缴费;失业保险单位缴费1%,个人缴费0.5%;住房公积金是相同的,具体要看单位如何选择,大概在5%-12%中间。假如每个月工资是一万元,那么就要扣除养老800元、医疗200元、失业50元、住房公积金500-1200元。整体大概在7500-8500元左右。
2、扣税
除了五险一金的扣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到个人所得税,这个计算比较复杂,必须扣除各项费用之后,才能进行计算。现在的个税起征点是5000,哪怕扣除养老、住房、儿童教育等方面,我们也要超过5000元。按照年收入3.6万-14.4万(总收入-六万)来算,个税扣除比例是10%,最终应该能拿到7000-7800元。这只是理论上的算法,具体还是看公司的选择,不同的缴费基数涉及到的费用肯定是不一样的。
3、直接询问人事或者相关部门
其实每个月能拿多少钱,我们应该在找工作的时候就问好。可以直接询问人事,税后和扣除五险一金工资还剩多少。没必要看网上所说,问工资不礼貌或者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找工作本身就是为了工资,正常人都会询问。如果已经入职,也可以询问公司的会计部门,看看具体扣除的比例是多少。这些都是公司负责操作的,发到我们手里是最后剩余的部分,建议直接问公司。
④ 1万工资扣完个人所得税到手多少
应交个人所得税:745元,税后到手工资就是:9255元。
如这个月累计收到工资:扣除社保*元,公积金*,扣个人的商业保险200元(200元是最高金额)后得到10000元,纳税所得额=10000-3500=6500元;应交个税=6500*20% =1300元, 速算扣除=555,实交个税=1300-555=745元,到手工资=10000-745=9255元。
(4)工资一万到手多少扩展阅读: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3500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六金-缴税
扣除标准:2011年9月份起,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新税法实施后,对全年一次性奖金,仍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即:1.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2.将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⑤ 那些说月薪一万的,实际到手多少
公司待遇好的话,五险一金是肯定会交的,每个月按最低的标准也得扣上个六七百。
还有平常的花销,房租,水电煤气费之类的也得出去,所以看似月薪一万,殊不知到手的其实也没多少。生活都不容易 。
⑥ 月薪一万五到手的是多少
这个得看公司的具体政策,还有你在哪个省份,哪个地区,不同地区对于社保的扣费标准不一样,不同公司对于社保的扣费也不一样,只要是不低于当地最低标准就可以了,如果是找工作你最好问清楚,扣税的话按照今年的新标准,但是也是在扣除社保以后的金额计算,在不知道你的其他具体金额时无法给你计算。
⑦ 北京工资一万税后多少
摘要 一、北京税前10000税后多少
⑧ 税前工资一万三税后到手多少
法律分析:工资一万三扣除五险一金要1625,计算方式主要为个人所得税:【(13000-3500-1625)-555】乘以20%=1020,实际收入:13000-1625-1020=10355。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工资收入金额 - 各项社会保险费 - 起征点;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x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⑨ 在北京,税前工资10000,实际到手多少(扣除税金和五险一金)
2018年10月1日实施最新起征点和税率前,实际到手8704.44元。
按最低标准即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个人需交五险一金,合计养老246.56+失业6.16+医疗95.48+公积金340=688.20元。
起征点按照3500计算:
个人所得税=(10000-688.20-3500)*20%-555=607.36元。
实际到手工资=10000-688.20-607.36=8704.44元。
2018年10月1日实施最新起征点和税率后,实际到手9004.44元。
起征点按照5000计算:
个人所得税=(10000-688.20-5000)*20%-555=307.36元。
实际到手工资=10000-688.20-307.36=9004.44元。
(9)工资一万到手多少扩展阅读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
⑩ 月薪一万二税后多少钱
法律分析:应缴税490元,到手是11510元,前提是没有缴纳社保等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 = 工资收入金额 - 各项社会保险费 - 起征点(5000元);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x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即:(12000-5000)*10%-210=490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