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资水平 » 唐代一年产多少大米

唐代一年产多少大米

发布时间: 2022-03-13 21:54:29

❶ 古代米价一斗(唐代)是多少钱

不同时间地点的价格都不一样。下面是长安米价。

贞观初年,斗米值匹绢,

贞观三年(629)到麟德三年(666),米斗不到5钱。其中贞观十五年米斗2钱。

从乾封三年(666)到开元元年(713)物价始终维持相当高的水准。
永淳元年(682)四月,关中米斗300。五月,米斗400。六月,长安米斗220文。
景龙三年(709)关中米斗百钱。

开元年间,物价又开始回落。
开元十三年(725),山东米斗13钱,青、齐谷斗5钱。长安、洛阳米斗不足20钱
开元二十八年(740),长安、洛阳米斗不到20钱
天宝五载(746),米斗13钱,青、齐间3钱

唐后期的变化似乎更加剧烈一些
乾元二年(759),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米斗7000。
乾元三年(760),米斗1500。
宝应二年(763)京师米斗1000。
广德(763左右)初,永嘉米贵,斗至万钱。
永泰元年(765),米斗1000。长安一度至万钱,之后米斗1400
大历四年(769),“京师大雨水,斗米直八百。”
大历五年(770)“七月,京畿饥,米斗千钱。”
建中元年(780)以后米斗200。
贞元初(785),“关辅宿兵,米斗千钱”
贞元三年(787),米斗150
贞元八年(792)江淮因为水灾,米贵加倍,斗米150,京师米斗37,京畿附近不过70。而运到京师的江淮米每斗350。
元和三年(808)七月,宣州米斗200。
元和六年(811)米价格出现最低每斗2钱。
元和十五年(820),米一斗50
开成五年(840),青州北海县,米一斗60
咸通九年(868),“淮南米斗直钱二百。”
光启三年(887)四月,扬州米斗万钱。
光启三年(887)三、四月,扬州战事,城中无食,米斗5万钱。
光启三年(887)四月扬州米斗4万;十月,米价减至3000。
光启三年(887)十月,米斗直钱5万
光启(885—887)中,润州米斗500文。

❷ 唐朝人种植水稻吗

唐朝人种水稻
唐朝的粮食以粟和稻谷为主,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还大量栽种早稻,
农业产量比以往明显增大。
各国稻米的文化与历史
世界上所有的种植稻都是亚洲栽培稻。而亚洲栽培稻又起源于野生稻。在过去,学者通常认为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是起源于印度到中国云南一带。自从1970年代浙江河姆渡遗址的稻谷出土以后,传统的思想受到冲击。也引发了一波古稻起源追寻的研究。
稻与中国相传神农氏教会农民种稻的技术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国家,而稻在3000多年前,就是中国人的主要粮食,时代约在商朝,当时稻这个字,只有类似臼字的字形,后来周朝种稻较为普及了,就加上了如稻穗挺立般的禾字。在金文当中,臼的上面加上了爪,形如迎风打稻,用手舂米。
至于“米”字在甲骨文中,原先只有六直点,上下三点,代表着米粒。后来将中间的点连起来,用以表示放米的架子隔板,就成了“米”字。而东汉许慎在其着作一本关于汉字的解说书《说文解字》中说到“米,穬粟实也。像禾实之形。”,后在汉字中也有将“粟米”称为“小米”,“稻米”为“大米”。
透过文字可以看出中国种稻的历史相当悠久是无容至疑的,但有不少学者依然希望找出最早的水稻或旱稻品种,
亚洲有很多考古地点曾陆续发现了一些早期的稻谷。如1995年在中国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里,发现了四粒黄色的稻谷,测定年代为公元前一万年前,据知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谷。此外在长江下游河姆渡也曾出土有约7000年前的稻种残留物;广东英德出土的约一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硅质体。中国的古稻有些甚至被科学家拿来重新种植,并加入杂交稻的品种当中。[来源请求]
目前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家,占全世界35%的产量。在中国的南方主要生产籼稻,北方生产粳稻。如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就包括环绕的麦穗(嘉禾)。
中国南方俗称稻为稻谷或谷子,脱壳为大米(多为白色,但亦有淡红色(如胭脂米)、淡绿色(如碧粳米)和紫色(如云南香米)甚至黑色的品种。煮熟的大米中国北方称其为米饭,中国南方称之为白饭,香港亦有俗称靓仔(源自潮州话)。
近年来中国积极对水稻和旱稻进行研究,还发展最快的杂交稻米研究中心以推动中国农业来解决和帮助经济、粮食等问题。

❸ 唐朝人主要吃那些主食

隋唐时期,人们吃“饭”主要以稻米饭、粟米饭(小米饭)、麦饭为主。

1、稻米饭也就是大米饭,在隋唐时期的各类粮食中,稻米的产量最高,食用量也最大,稻米适合煮饭和熬粥,所以广受欢迎,但稻米饭至古以来主要种植在南方,所以稻米饭是南方人的日常主食,在当时,稻米饭被北方人视为细粮,非常受欢迎。

看了唐朝日常食用的饭食,下面我们再介绍几种不常见的饭食。

1、蔬饭,唐朝人将廉价的蔬菜和米混在一起烹饪而成,加入蔬菜是为了弥补粮食的不足。

2、橡饭,是用橡实做成的饭,这种饭并不是常见的饭食,也只有在灾荒之年,百姓饥饿难耐,充饥活命的救急饭。

3、清风饭,是唐朝夏天消暑的一种饭,是富贵人家中才可见的一种饭,据记载,清风饭是用水晶饭、龙睛粉、龙脑末、牛酪浆制成,制成后再将饭放到冰池冰镇,待凉透后方可食用,有消暑的功效,但这种饭也只也只有在宫中和富贵人家享用,无法普及和推广。

❹ 唐代一石大米为现在的多少斤.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❺ 古代粮食产量有多少

一、秦汉

那时候北方耕种技术发达,亩产量高;南方还没开发,技术落后,水稻刚进入百姓的视野,亩产量低。

南方大米:《淮南子·主术训》提到“十亩之田,率岁之收,不过四十石。”相当于稻谷的亩产量为4石,折成大米为2.4石。

北方小麦:《后汉书·仲长统传》提到“通肥饶之率,计稼墙之入,亩收三石。”即小麦的亩产量为3石。

秦汉时期1石为14公斤,1亩为0.69市亩。因此,秦汉时期的粮食亩产量为:北方小麦,120斤/市亩;南方大米,96斤/市亩。

二、隋唐

国家重归统一,加上南朝对南方的开发,为水稻亩产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南方大米:从狄仁杰《乞免民租疏》推算,大米的亩产量为1.5石。

北方粟米:《新唐书·食货志》记载“一顷百亩,出米五十余斛(石)。”粟米的亩产为5斗多,如果折合成小麦的话,约为1石(小麦不用脱壳)。

隋唐的1石为42公斤,1亩为0.8市亩。因此,隋唐时期的粮食亩产量为:北方小麦,105斤/市亩;南方大米,157斤/市亩。

三、两宋

农业继续南移,两宋在南方大量兴建水利设施,粮食产量提升,环太湖的江浙地区逐渐成为宋朝的粮仓,并奠定后世1000年的粮食种植格局。

南方大米:范仲淹《答手诏陈十事》提到“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至三石。”朱熹在《奏救荒事宜状》提到“每亩出米二石。”南方水稻的亩产应该为2石大米。

北方小麦:范仲淹《上执政书》提到“窃以中田一亩,取粟不过一斛(石)。”大致看出粟的亩产为1石,小麦类似。

两宋的1石为49公斤,1亩为0.9市亩。因此,宋代的粮食亩产量为:北方小麦,110斤/市亩;南方大米,220斤/市亩。

四、明清

湖广熟、天下足,已经成为共识,双季稻、麦稻两熟的轮作制都在这个时代被推广开来,农业科技达到高峰,粮食亩产量小农经济的高峰。

南方大米:顾炎武《日知录》提到“小民佃租富室田,亩出私租一石。”租税为50%,即亩产为2石米。

北方小麦:《河间志》记载“一夫耕田三五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小麦的产量超过1石。

明清的1石为70公斤,1亩为0.92市亩。因此,明清的粮食亩产量为:北方小麦,155斤/市亩;南方大米,305斤/市亩。

(5)唐代一年产多少大米扩展阅读

古代关于亩产的记载都非常粗略,没有足够的样本数据考证,所以误差较大。比如,亩产2石,也可能是1.8石,误差10%,古代一般会提整数、半数,不注视其它数据的精确性,所以文中的数据只能反映大概。

按吴慧之《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研究历代的亩产,可以从几方面着手,一是从历代史书中有文字记载的亩产多少来入手,一是可以从租税记载去倒推或复核亩产。

虽然数据并不精准,但粮食亩产量在主要的统一朝代仍是增长的,体现了技术进步,而且每个朝代都会在前人基础上兴修水利、改进工艺,从而提高粮食亩产。

❻ 中国最珍贵的大米之一,从唐代到清代都是贡米,现在也是国宴大米的是

《新唐书·渤海传》记载,当时渤海国进贡给唐王朝的贡品之中,就有响水大米。由此可见,历史上响水大米的名声之盛。
自唐代以来,至宋、元、明、清,响水大米始终是历朝贡米,为皇室所享用。
新中国成立后,响水大米又成为人民大会堂的国宴用米

❼ 唐代的粮食产量有多少

通鉴上是这么说的:元和中,振武垦田四千八百顷,收谷四十余万斛,亩产约1石

❽ 一般古代一亩地出多少粮食

据《史记·河渠书》记载:凡受郑国渠水灌溉的土地,每亩可收一钟,折今亩产三石八斗四升。到了汉朝时亩产3石(折合今量281市斤)粟,是汉代文献公认的。当然这是汉代北方普通田地的产量。
到了中国小说经常描写的宋明时期,由于铁器大量使用,北方亩产略有提高,约300斤。
而南方由于是水稻,最晚从明代开始两季耕种,一季不到300斤,两季就是500斤左右。解放前中国南方的水稻亩产就是500斤左右,良田可能有600斤,而山地梯田一年只有不到400斤的收成。《红楼梦》记载,宁荣两府在南方的田产一年的地租是一亩地一两银子,还不算上缴的各种肉类和粮食,这样算下来一亩地的地租至少是1两一钱,也就是要交120斤大米。而明末清初100斤大米才能卖不到1两银子,如果按照一些人胡说的南方亩产一年只有300斤不到,交租就要交一半,再算上官府收的税,还让不让活了?因为他们是北方思维,以为南方亩产低。实际南方水稻亩产是小麦的两倍左右,普遍可以轻松达到500斤,折银5两,交租120斤,再扣除税收,自己还能剩下一半多,一家人租种5亩地,一年粮食还能剩下1300-1400斤,1000斤用来吃饭,400斤折银4两换其他生活用品,还是能保温饱的。
正是因为南方亩产更高,获利更大,从宋元代开始,南方经济开始超越北方。因为粮食产量高,意味着不仅收成好,百姓富足,也可以养活更多工商人员,刺激经济进一步发展。

❾ 古代的稻谷,小麦一般亩产能达到多少公斤

1、战国前期的粮食多为粟,折成今量亩产粟205.8市斤。

2、战国后期亩产粟合今量亩产247市斤。战国时代是“菽粟”并提的时代,因此,在计算产量时,还必须注意到战国时代“菽”的比例。据《汜胜之书》说:古时(应指战国时期)“种大豆,率人五亩”,五口之家种大豆25亩,占25%。假定大豆亩产为粟亩产的一半,即一石半,折合今市制为亩产123.5斤。与粟加权平均(75%×3小石+25%小石=2.625小石),折合今市制为亩产216斤。

3、汉代亩产粟折合今市制亩产281斤;汉代粟豆平均亩产折合今市制亩产 264斤。

4、魏晋南北朝,南方水稻耕作尚较粗放,亩产水平不高,与汉代相当。北方旱地的亩产也维持着同样亩产水平。

5、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与汉代并称的繁荣时期,唐量亩产再考虑到种豆等因素,与汉一样,打九四折,,折合今市制为亩产334斤。

6、宋代南方水稻的亩产折合今市制亩产381斤,但北方产量较差,宋代南北方粮食平均亩产合今市制亩产309斤。

7、元代北方粮食产量有所恢复,南北方粮食平均亩产折合今市制为亩产338斤。

8、明代的耕作水平又有提高,生产经验更为丰富,粮食亩产比宋元有所提高。
北方的粮食亩产夏麦秋粟合起合今市制亩产300斤。南方稻谷折合今市制亩产577斤。

9、清代的粮食亩产
清代前期,南方一季晚稻折合今市制亩产397斤或 438斤,北方旱地的粮食折合今市制约为亩产303斤。
清代后期粮食亩产清代后期的粮食亩产,由于推广双季稻以及玉米、甘薯等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有了一定的提高。,清代的平均亩产比明代(亩产346斤)共增加21斤,为367斤。

❿ 在古代的唐宋元明的一万亩地一年能产大米和小麦多少斤

:1、战国前期的粮食亩产 有关战国前期粮食亩产的典型资料,主要有以下几条:(1)《汉书·食货志》载李悝这言:“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 亩,岁收一石半。”这是指亩产粟1.5石。(2)《管子·轻重甲》说:“一农之事,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锺.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869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341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624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705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68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790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1926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573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550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