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资水平 » 厚禄一年多少钱

厚禄一年多少钱

发布时间: 2022-04-21 11:24:18

㈠ 富裕的北宋为何最终穷途潦倒

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里描绘了北宋时期的东京汴梁的繁华与热闹,唐代的长安尚且不及,毕竟人家宋朝可没有宵禁这回事。根据统计,北宋全盛时期的GDP占世界总量近一半,超过当时整个欧洲的总和。然而纵观历史,每个朝代的是衰亡都是从财政危机的开始的,意思就是说,其实每个朝代最后都是穷死的,曾经富到流油的北宋最后也走上了这条路。

从某方面讲,富,是一般人对于北宋的理解,同时也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误解。譬如我们说一个人有钱,不单是说这个人收入高,同时也要看这个人的存款有多少。而北宋恰恰就属于收入高,但是却存不下钱的一群。不可否认,透过开放榷场、土地私有和抬高商人地位等手段,北宋相对于其他朝代,跳脱了土地税和人头税的回圈,多了更多的税源,也让北宋的收入在宋仁宗及宋神宗执政期间达到了历代高峰,但建国八十年后,各种内忧外患生生压垮了宋王朝的财政系统。外患大家都耳熟能详,如辽、西夏和女真,下面着重说说内部问题。

三、变法的失败

过高的财政杠杆,外加不待见的老天爷,促使北宋君臣开始思考应对之策,这也是王安石变法及后来几个皇帝出台一系列昏招的背景因素,但也导致第三个内部问题,荒唐的政策。这里不去谈论王安石变法的功过评价,但不可否认地,以王安石变法为分界点,为了推动变法,提高行政效率,原本还算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权力集中(集中到执政党,导致党争)。虽然变法失败,但权力因此集中,对外政策也失去弹性。北宋晚期,频繁对西夏用兵,导致财政逐渐被掏空。为了弥补财政损失,从宋哲宗时期,开始疯狂印钞票,交子大幅贬值。宋徽宗时,参考了后世布列顿森林协议的方法,发布钱引替代交子,并宣布一緍钱引可以换一千枚现钱,变相洗劫民间财富,着名的水浒及方腊起义便是这段时期的写照。至此,北宋的命运跟它的财政状况一起走向末路。

结语

北宋的富裕来自于它税收制度上的开明和相对健康的君臣关系,税入之丰,历代王朝未有能及者。不幸的是,先天不足(国土无战略优势),外加后天灾难(小冰期),它只能留给后人一道柔弱的身影,和积贫积弱的评价。所幸,张择端用一支笔留住了三十万禁军都留不住的开封城,令我们后人还能一睹这个繁丽的王朝。

参考文献

1. 脱脱等;《宋史》

2. 刘守刚;《中国财政史16讲》,复旦大学出版社

3. 刘昭民;《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台湾商务印书馆

㈡ 古代官僚等级特权制度对中国走向法治的影响

古代官僚等级特权制度对中国走向法治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群体庞大,耗费惊人

中国自秦汉以降,官员之多、之滥,机构恶性膨胀之难以遏制,尤为历代史家所诟病。据宋史记载,王安石施行变法,一次就裁减冗员十九万人。据此作粗略估计,北宋在编官员的总数,起码应跟当时一百多万的常备兵总数相当。宋代版图不大,全国人口至多不超过一亿;官员所占比例如此之高,在一个生产力低下的农耕社会里,民众负担之沉重,可想而知。又据汉代史料记载说:“汉宣以来,百姓赋钱,一岁为四十馀万万。吏俸用其半,馀二十万万,藏于都内为禁钱。”这就是说,当时官员的薪俸,已占到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还多。

而以上两条史料,还只是官方统计数据。实际上,各郡县的地方官僚们,还要聘用大量的书办、杂役之类编外人员或曰临时工,这些人的薪酬及日用开支,还要靠向百姓摊派苛捐杂税来满足,所以民间负担之沉重,可谓超乎想象。

(二)、机构重叠,多生弊端

中国的官僚制度,从构建之日起,就确立了从中央到郡、县、乡、亭(里)的四级或五级垂直对口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在后来虽稍有变动,但基本的框架却一直沿袭了下来。在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这种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也许是一种唯一的选择,因为它确实有

利于

君主的集权和国家的大一统。

但由于机构重叠过多,加之道路遥远信息不畅,中央政府政令的贯彻实施和下面的信息反馈,必然产生困难。由于山高皇帝远,地方官员们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判断来行政,久而久之,就会演化出一套对中央政策作选择性执行的潜规则来。所谓“瞒上不瞒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因此之故,在地方官贯彻实施中央政令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逐级递增或逐级递减的效应。对利官不利民的政令,比如增加或催缴税赋之类的,官员们往往闻风而动,雷厉风行,甚至上头放个屁,下面唱台戏,闹得民间鸡飞狗跳,人心惶惶。而对利民不利官的政令,比如减免税赋禁止苛派之类的,官员们则会消极应付,拖着不办,甚或阳奉阴违,另搞一套。

(三)、关系复杂,结党营私

由于群体庞大,机构重叠,组织人事的管理又无严格的章法,而较多人为的干预,因此,必然导致官僚集团内部产生诸多利益的交集与勾连,从而形成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或利益链条;有些官僚,还会通过姻亲朋党等关系网,联接成一个个紧密的利益集团。利用这种复杂的关系网络,官僚们可以互为奥援,互通声气,捞取经济利益,操控人事安排,甚至左右朝政,兴风作浪。

官场的人际关系网虽然极其复杂,但最常见者不外乎以下三种:

一为上下勾结。各级地方官,会千方百计在中央部门寻找后台或靠山,通过利益输送,为自己的仕途上保险。“朝里有人好做官”,即便不能因此得到提拔重用,但犯了事的时候,起码能够得到庇护转圜。所以就连《金瓶梅》里西门庆那样的一名县衙小吏,也要通过关系到京师的太师府寻找依靠,为此不惜大把使钱。而京里的大官们,其实也需要在各地寻找桩脚、爪牙或曰代理人,替他们广为搜刮民间资财。就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利益输送和自上而下的权力庇护,构成了历朝历代最主要的官场利益链,自古及今,延绵不绝。

二为横向联结。势力与地位相近的官僚们,往往通过姻亲、故旧、宗族之类关系,形成一种同气连枝的利益集团。他们官官相护,勾结串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正是在这样一种难以撼动的势力背景庇护下,《红楼梦》里的呆霸王薛蟠,才敢于公然抢夺良家妇女,并毫不在乎酿出命案;王熙凤也才有胆子大放高利贷,有能力包打官司,大把收取银两。至于国民党掌控中国大陆时期盛极一时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那就更是这种官场利益勾结的现代版和顶级版。不过也正是这种结党营私,最终导致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覆亡。

三为底层官吏的纠结。由朝廷派遣的州、县地方官员,都是实行任期制的流官,流动性强。而他们手下的师爷、门子、牢头、听差等役吏,则多是本地人,一般由现任官员据情录用,身份等同于今日所谓的临时工。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都是长期操持本职的老油子,谙熟官场的一切明暗规矩,并且跟本地乡绅土豪的关系十分密切。外面派来的官员,无论行政、司法,还是欲搜刮以自肥,都要借重这一班人,因而他们便得以作威作福,横行乡里。他们身着公服,背靠官府,但干的却是强盗的勾当。他们敲诈勒索,巧取豪夺,占人田地,霸人房产,制造冤狱,坑人性命,无恶不作。这一类人对百姓的压迫与危害,最直接也最凶残。他们既是官僚特权政治赖以存在的基础,同时也是历代政权忠实的掘墓人。

(四)、特权垄断,经营自肥

官僚特权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官僚依法享有众多特权。官员高踞于民众之上,一贯强行为民作主,实即民之主宰,并按不同级别,在居住、服饰、出行等方面,享受诸多特权。经济方面,官员不仅可按级别的不同,享有本人或全家免除税赋徭役的优惠待遇,还要享受高薪厚禄,并得到皇上赏赐的职田。

以上依法享受的特殊待遇,往往并不能满足官僚们的胃口,他们还会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尽可能捞取更多的利益。比如,明令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贩盐、冶铁、铸钱、漕运等资源性、暴利性行业,即所谓的国营行业,就只不过是名义而已,实际权力,都掌控在那些“有关部门”的官僚手中。他们依靠垄断经营所获取的暴利,除部分上交国库,更多的获利,都进了官僚们的私家。靠此而终致富可敌国的官僚,历朝历代皆有,可谓不乏传承。

还有更多的官员,虽不能得以介入上述国家垄断性行业以获取暴利,但凭借手中的权力,他们亦可介入民间的非法经营而自肥。这其中,最为常见也最能让他们快速致富的途径,就是进行官商勾结,获取非法收入。因为从汉代开始的大中国,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广大的全国统一市场,商业资本的规模之大,之活跃,早超过了十三世纪的欧洲;靠市场弄钱,就成了官僚们的一大发现。所以早在两千年前,中国社会就已产生了第一批权贵资本主义的老祖宗。

本来,在中国传统的专制制度下,商人一直都是备受歧视的社会群体,经商一直都被视为“末业”甚至是“贱业”。传统主流社会对商人的态度,就如同当代马列主义者之看待资产阶级,认为他们是天生带有原罪的;从事经商的人,被录入“市籍”,属于另类,连儿子都不能做官的。可是,金钱的吸引力毕竟太大,依法禁止经商的官员们,会私下跟商人勾结,充当商人的保护伞,支持他们操控市场,垄断经营,甚至做“子钱家”放高利贷获取暴利,然后共同分肥。

(五)、贪腐成性,顽症难治

马克思揭露资本家的天性,说在百分之二百的利润诱惑下,他们就会甘冒杀头的危险去追逐利润。而事实证明,古今中外的官僚们,也同样具备这样的贪婪本性;当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大笔捞取钱财时,一切的道德说教和法律警示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官员贪腐,可说是一种普世的顽症,而且在那些权力失去监管的地方,它更会像瘟疫一样四处蔓延,遍地流行。

不过,由于西方人普遍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相信死去之后,灵魂是要到上帝那里接受审判的,所以官员的贪,也只是想在末日审判到来之前,弄些钱挥霍一度,享受一生。而在中国,持奉的却是视死如视生的古老信条。所谓“子子孙孙,万世之基业也”;皇帝和官僚们,无不希望保有千秋香火,以便万代血食。因此一旦掌权之后,就不仅要为自身谋,为今生谋,还要为死后谋,为儿孙谋。故而在中国的官场里,贪官不仅繁殖迅速,产量奇高,并且普遍都格外贪婪。

“千里做官只为钱”。“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些都是官场上背地下流行的私话、实话。而官僚们弄钱的途径,又可谓门道多多。下属的贡献,审理狱讼时原被告的贿赂,截留赈灾款物,瞒报税赋收入,虚支工程款项,等等等等,真是钻头觅缝,无孔不入。汉代的大司农田延年,相当于农业和建设工程部部长,他在为汉昭帝筑墓时,雇民间牛车三万辆运沙土,每辆雇价一千文,他虚报为二千文,一次就贪污三千万钱。按当时的比价,十万钱就相当于一户中等之家的家产;田延年一次贪污就弄到三百个中产之家的财富,你叫他如何不贪?

中国的贪官,不仅贪得无厌,而且前仆后继,迹近疯狂,因此历朝历代,治吏治贪都是最高统治者最感迫切也最为头疼的问题,为此可谓想尽了办法,用尽了手段。派监察御史,派八府巡按,甚至皇帝微服私访,但大都治标不治本,按下葫芦又浮起瓢。贫农出身的朱元璋,恨贪官恨到极点,不仅杀掉贪官无数,还使出了古今中外最为残酷的手段。他命令将贪官杀死,然后“剥皮实草”,做成动物标本那样的贪官标本,摆放到官衙大堂上以儆效尤。可是,大明朝的贪官依然春风不吹都会生,朱皇帝临死时只能悲叹:“贪官怎么就杀不绝啊!”

(六)、以官为本,以利维系

贪官既然杀不尽,于是就有了用高薪以养廉的说法。那么,高薪养廉的效果又如何呢?其实,这只不过是糊弄老百姓的一个千年鬼话罢了。因为高薪的目的并非养廉,故而也就不可能养廉,该贪的,他照贪。清代的和珅,贪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却依然不肯收手。宋代的严嵩父子,贪到家里的金银堆如山积,仍贪脏不止,还专门做了个帐簿计数,每贪满五百万,就置酒高会,以表庆祝,时人称之为“害钱痨”。

故而所谓高薪养廉,不过是最高统治者的一种政治盘算而已,其目的,无非是要用高薪厚禄,把官员们联接成为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或者照鲁迅的说法,让他们一起加入这人肉的盛宴,以便让他们齐心合力,共同来维护这一桌千古不散的筵席。从这一点上来看,效果倒是明显的,特别是在加强内部团结、共同维护特权体制和镇压民众反抗方面,确实实现了官心的高度一致。

这一高薪厚禄以官为本的国策,还产生了另一个对中国人影响深远的结果,那就是在国人心中,树立了一种牢固的官本位思想。做官,成了一千多年来中国读书人毕生追求与奋斗的目标和方向。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考到痴迷,考到疯狂。“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的目的在当官,当官的目的在获利,打破头也要挤进那个权力的圈子,就是为了进去共享那人肉的筵席。

然而历史证明,这种收买官心的做法,也并不完全保险,到了新主子强势崛起,或是外族大举入侵之时,予原政权以致命一击的,往往都是那些享受高薪厚禄的前朝官员。这类故事,在宋元之际,明清之际,以及日本人大举侵华之际,出得最多。奇怪吗?不奇怪。因利而效忠者,亦必因利而背叛,这也是人之常情。

(七)、近亲繁殖,逐代退化

中国特权专制社会权利的延续与繁衍,跟其它专制社会一样,所采取的也必然是一种近亲繁殖模式,因而,出现逐代退化将是无可避免的。一般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近亲繁殖类型:

其一为皇族的生物性近亲繁殖。出于门当户对的考虑和世袭制下政治联姻的需要,皇族一般都较多姑表或姨表姻亲。这一方面固然有利于权力的顺利交接和平稳过渡,但是,也就必然造成皇位继承人品种的逐代退化,他们多半黯弱愚鲁,或执拗乖戾,从而为王朝的衰落埋下病根。

其二为官僚集团内的组织性近亲繁殖。官僚们在物色、推荐和选拔权力继承人时,通常要受到亲缘、裙带、师生、同门等关系的影响,从而只考虑亲疏,不注重才德。这种组织性的近亲繁殖,也必然会造成官僚集团继承人能力的逐代退化。比如汉代的推举孝廉和贤良方正制度,演化到后期就完全变了味。以致汉末童谣这样唱道:“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样的历史宿命,其实是无法避免的。

其三为思想性的近亲繁殖。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本来倒是一个不错的人才选拔制度,可以吸纳一些新人进入统治集团,犹如输入一些新鲜血液。但由于主考的官员们,一个个都是经历了数十年官场生涯、被打磨得光溜圆滑的顽固分子,故而经他们挑选出来的,起码也是些能在思想上跟他们基本保持一致的人物。而历代许多思想敏锐才华出众的考生,就因为在试卷里表露出了思想不正确或政治不正确而遭考官刷卷,以致屡考不中,抱憾终身。这样在经过了几代的逆淘汰之后,满朝里站立的,便多是些平庸之辈了。

以上三种近亲繁殖,最终就决定了一代王朝的“气数”。因为这种退化与衰落一旦跟腐败蔓延引发的社会动乱叠加,改朝换代的时刻,也就到来了。

(八)、黑暗专制,民不聊生

官僚特权制度,必然是一种专制的制度。由于权力的授予和监管是自上而下来的,政权的秉性也是从上而下逐级克隆出来的,所以它的运作,就必然是专断的、蛮横的和不透明的。这种制度以长官意志为法律,强调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

全国对君主的绝对服从,故而特别强调一致性。因此尽管官员们各自肚里都打着各自不可告人的主意,但表面上却显得思想高度一致,圈子里千篇一律的官话、假话、套话盛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样一个专横的特权制度,却坚持要用儒家仁义道德的脂粉来粉饰自己,但又总是骗不了老百姓。从前民间流行一句话,用来形容清朝和民国的那些官员。说他们是“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可谓一语中的,十分形象传神。

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封建君主官僚对社会的压迫和 不平等才导致中国当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进行法制建设。法制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保障。

这种本性野蛮凶残、专横暴戾,表面上却打着儒家仁义道德旗号的特权专制制度,在处理狱讼时、在对百姓进行横征暴敛时,其滥权的特性表现得特别露骨和淋漓尽致。对待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官员们可因稍不遂意就无端制造罪名,进行抓捕,而一旦投入监牢,又无钱打点,囚犯就会随时面临死亡。

看看《水浒传》里,武松在监牢里耳闻目睹的那些治理犯人的手法,是不是件件堪称经典?特别是那种让犯人吃饱喝足之后,再使人把他用草席卷成一筒头朝下竖立到墙角的办法,可以让人死后身上什么伤痕都见不到。外面的人如果要问起来,管营和差拨就会说,他那是喝开水死的,吃饭撑死的,娱乐死的。

至于官员们下乡催交税赋,征索财物,那就更是飞扬跋扈,甚于猛虎了。柳宗元在《捕蛇者》中写道:“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晚唐诗人杜荀鹤在《题所居村舍》里写道:“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宁容减一分?衣食旋营犹可度,赋输长急不堪闻。”白居易的《杜陵叟》,讲的就更是一个千古的伤心故事。春秋两季接连遭灾庄稼苦无收成的杜陵叟,面对的却是“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如何?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等等等等,引不胜引,摘不胜摘,两千年来官僚特权制度和官僚们对无辜百姓犯下的恶行,可谓罄竹难书。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现代民国政府统治时期,亦未改变。上世纪四十年代,在西南联大教书的

㈢ 宋代厚禄制实施的原因

  1. 五代十国时期武将称帝频繁,宋太祖因此制定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制定优待士大夫的国策,体现在禄制上,就是采取“益俸”政策。

  2. 威力避免五代十国以来官吏盘剥百姓的情况,实行厚禄养廉,以免社会矛盾加剧。

  3. 宋初国家财政实力雄厚,商业发展,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厚禄政策。


衍生知识点——宋代厚禄制

宋代俸禄包括正俸(钱)、禄粟(米)、职钱、公用钱、职田、茶汤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大多均以钱支付。还有谦人(仆役)、衣料(官员使唤之仆役,每人每年粮食折钱3000文,绸绢每匹折钱一贯,布每匹350文,绵每两40文等)等等,不一一列举。此外朝廷还时常给予赏赐。宋初基本沿袭后周之制,采用俸户制。太宗初年废俸户制,本官月俸给1/3钱,2/3实物。初期俸禄较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嘉佑年间正式制定"禄令",如规定宰相、枢密使月俸料300贯,春、冬衣服各赐绫20匹、绢30匹、冬棉100两,每月禄粟各100石,谦人衣粮各70人,每月薪(柴草)1200束,每年炭1600秤,盐7石等。元丰改制,调整了官阶与俸禄,又有增加。南宋初,财政困窘,俸给和米麦均减半支给。宋朝的俸禄制度非常复杂,如仁宗年间定41等,每等内依官职不同又多少有差,详参见《宋史 职官志》。
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每月俸钱三百千(即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地方州县官员,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 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以至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数量皆相当可观。宋真宗时外任官员不得携带家属,而家属的赡养费则由官府财政供应,月供米、面、羊等生活用品。此外,还有“公用钱”(即招待费),如节度使兼使相公用钱可高达二万贯,而且上不封顶,“用尽续给,不限年月”。公用钱之外,又有“职田”。诸路职官,各有职田,两京、大藩府四十顷,次藩镇三十五顷,直至边远的小县,尚有七顷。且“外官占田,多逾往制”,由佃户租种,官员坐享其成。

㈣ 贞观政要 贪鄙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贪鄙》吴兢

原文: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③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亦为可笑。”

译文:
贞观初年,太宗皇帝对侍臣们说:“人们手中有一颗明珠,没有不视之为宝贵的,如果拿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珍贵,见到金银钱帛不惧怕法律的惩罚,立即直接收受,这就是不爱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更加珍贵的性命,怎么能用它来换取财物呢?群臣如果能够全力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一律不能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赃物贿赂暴露以后,自身也将受到损害,确实是可笑的。帝王也是这样,任性放纵,无限度地征用劳役,信任小人,疏远忠诚正直的人,犯有其中一件事,岂能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而自认为贤能,自身死在一介匹夫手里,也是很可笑的。”

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

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曾经说过,贪婪的人不知道如何爱惜财物。像五品以上的官员,他们高官厚禄,一年所得的财物,数目非常大。如果接受别人的贿赂,数目不过几万。然而,一旦丑行暴露,就会被革去官职和俸禄,这样做,哪里是爱惜钱财呢?他们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过去,鲁国的丞相公仪休很喜欢吃鱼,但从不接受别人进献的鱼,因此他得以长期享受鱼的美味。国君贪婪,必定亡国,臣子贪婪,必定丧命。《诗经》上写道:‘大风刮得迅猛,贪心的人败坏家族。’所言不虚啊!过去,秦惠王要攻打蜀国,但不熟悉蜀国的道路,于是,他叫人刻了五斗石牛,并把金子放在石头身后。蜀国人看见了,以为石牛可以屙金子。蜀王便叫五个大力士把石牛拖到蜀国去,由秦入蜀的道路就这样开辟出来了。于是,秦国大军尾随而至,灭掉了蜀国。汉代,大司农田延年接受贿赂三千万,事发他自杀身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现在以蜀王为警戒,你们也要把田延年当做前车之鉴。”

原文:
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译文:
贞观四年,太宗对公卿说:“朕整天都不敢懈怠,不但忧念爱惜百姓,也想让你们能够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长久以来小心谨慎以敬畏天地。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样,这样不但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古人说:‘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这话可以深以为戒。如果徇私贪污,不但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岂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呢?你们应当深刻地思考这些话。”

原文:
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自九成宫赴京,违法取驿家麸数石。太宗赐其麸,今自负出以耻之。

译文:
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从九成宫去京城,他在驿站人家处违法取得几担麦麸。唐太宗知道后,就把这些麦麸赐给他,让他自己背出宫,以此来羞辱他。

原文: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太宗曰:“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惟须纳嘉言,进善事,有益于百姓者。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子渊谷,由是崇名美号,见称千载。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为近代庸暗之主。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

译文: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书说:“宣州、饶州的大山里埋藏有银矿,如果把它们开采出来,可获得极大的收益,每年可向朝廷上缴钱数百万贯。”唐太宗说:“我贵为天子,这样的事知道得很多,现在,我需要的只是对老百姓有益的忠言,推行善事。国家增加数百万的收益,又有什么用呢?你不推举贤能,表彰善事,也不揭发奸邪之人,肃清豪强,只知道上奏银矿这些有关实利的事情。过去,尧舜把美玉扔进山林,把宝珠沉没于深渊,赢得了高尚的美名,流芳千古。后汉时,桓帝、灵帝重利轻义,是近世有名的昏聩之君。你这样做,是要把我与桓帝、灵帝相比吗?”就在这一天,他下令将权万纪削官为民。

原文: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卿等宜思此语为鉴诫。”

译文:
贞观十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古人说:‘飞鸟栖息于树林,唯恐树木不高,所以筑巢于树木的顶端;鱼藏于水中,唯恐水不深,所以穴居于水底洞穴中。然而能被人们所捕获的,都是因为贪饵的缘故。’现在大臣受任命,居高位,食厚禄,应当要履行忠诚正直,遵循清廉无私,这样才能没有灾祸,长守富贵啊!古人说:‘祸福无门,惟人所召。’那些以身试法的,都是因为贪图财利,这与那些鱼鸟有什么不同呢?你们应当好好想想这些话,作为借鉴和告诫。”



评析:
贪欲,乃是罪恶的源泉。帝王贪得无厌,就会劳役无度,信任奸臣,疏远忠良。太宗能够克制自身的贪欲,并以此警戒群臣,在处置权万纪、陈万福等贪官时,体现出了反对贪鄙的精神。

㈤ 明朝的俸禄制度是怎样的

有关明代俸禄制度的研究,从顾炎武到赵翼以及当代的
许多学者都给与了足够的重视与研究,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
的真知灼见。本文的重点想从造成明代薄俸的原因及其危
害方面作些补充性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明代俸禄制的形成
明代俸禄以品级制度为基础,其共分为十八等,实行年
俸、月俸双轨制。明代官员俸禄制度的确定最初始于洪武四
年(1371年)。是年,明太祖命中书省、户部制定文武官员的
俸禄标准,规定:“正一品九百石,从一品七百五十石,..正
九品六十石,从九品五十石。省、部、府、县、卫、所、台宪诸司
官验数月支。” 作为俸禄制度的补充,明初沿用历代做法,
“听武臣垦荒为业,文吏悉授职田”。 洪武十三年,重定内外
文武官岁给禄米、禄钞之制,“制赐百官公田,以其租入充俸
之数。公、侯、省、府、台、部、都司内外卫官七百六十人,凡田
四千六百八十八顷九十三亩,岁人米二十六万七千七百八十
石”。0明太祖在给户部的敕书中指出:“稽古建官,略知等第,
其依品级次第.. 朕观古今之无品也,则以禄为式,是尚质
量也,惟魏之定品是尚文也。其与文质之道,虽华朴之有殊
亦模范之可径,守之不紊,履之不烦。今之任官烦资,食禄法
品,勒石昭示,命户曹司之,毋紊轻重之条,依期而给与之,斯
之公良哉,故兹制谕。”④这一年,明太祖普遍增加了俸米岁
额,从五石到二百石不等。同时,因“大明宝钞”的发行按官
品增加了禄钞这一项目,所增加的禄钞从3O贯到300贯不
等:正一品至从四品均300贯;正从五品150贯;正从六品90
贯;正从七品60贯;正从八品45贯;正从九品3O贯。史载:
“洪武时,钞一贯,抵米一石。”⑤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和经济
实力的不断增强,明政府有条件改善官员的待遇,增俸的范
围开始扩大,幅度也大为提高。综合洪武时期来讲,此次官
俸定制应是官员生活较为宽裕的一个时期。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乃是在洪武二十五年。先是
对公、侯、伯的俸给制度进行改革,“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
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⑥,废除了明初“勋戚皆赐
官田以代常禄”⑦之制;其次,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
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规定:“正一品月
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至正三品,递减十三石至三十五石,从
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
六石,从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
九品递减五斗,至五石而止。” 这次俸禄改制与洪武十三年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9卷
相比。正一品增加44石,正从八品和正九品分别增加1~3
石,其余则大多减少了俸禄,多的减至188石,少则2石不等。
显然,这一次改制大大降低了官俸的基本标准,进一步缩小
了品级岁俸的差距。此后历代相沿,“自后为永制”。
二、明代俸禄制的类别及其演变
明代俸禄类别繁多,在各朝有较大的差异,大体分为本
色和折色两大类。在具体发放过程中,呈现出十分繁杂的特
点,尤其是俸禄的折支是一种严重的变相降俸。明代最常见
的折支有米折钞、米折物、米折银等几种形式。下面分述之:
1.米折钞。洪武七年(1374年)设宝钞提举司,第二年印
制“大明宝钞”,通行民间。但由于宝钞的发行不设钞本,发
行额没有限制,且又易于伪造,致使“大明宝钞”迅速贬值,形

2 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同废纸;通货膨胀直接冲击了明代正常的俸禄体系,折钞与
减俸无异。
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史载:“洪武时,官俸全给米,问
以钱钞兼给,钱一千,钞一贯,抵米一石。” 洪武九年二月令:
“文武官吏俸、军士月粮,自九月为始,以米、麦、钞兼给之。
其陕西、山西、北平给米十之五;湖广、浙江、河南、山东、江
西、福建、两广、四川及苏、松、湖、常等府给米十之七。其悉
以钱钞准之。储麦多者,则又于米麦兼给。每钱一千,钞一
贯,抵米一石;麦减米价十之一”。 洪武十八年十二月,“定钞
二贯五百文代米一石,充禄赐”。 至洪武二十二年九月,乃
“命庄浪、河州、洮州、泯州、西宁、凉州、宁夏、临洮八卫官吏
月俸,每石折钞二贯五百文”。 总体而言,明太祖时期,米折
钞制仅是局部施行,且折支比例无常。
折钞全面施行则是从明成祖统治时期开始的。其定例
如下:“在京文武官一品、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钞;三品、四
品米钞中半兼支;五品、六品六分米四分钞,七品、八品八分
米,二分钞。每新钞二锭折米一石。该各衙门按月自赴该库
关支。” 至于折钞的具体数额在各朝略有异:永乐时,每米一
石钞十贯;洪熙时,每米一石给钞二十五贯,在洪熙元年颁布
的<郊恩诏》之谕令日:“天下诸司文武官吏俸给,每石折支钞
二贯五百文,近年米价腾涌,日用不给,除原本色米外,其余
俸米每石折钞二十五贯,候年丰粮积,再行定夺。” ;宣德初
年,“米一石用钞五十贯” ,宣德八年,每米一石减至十五贯;
正统中,每米一石钞十贯;成化时,每米一石给钞十贯。据洪
熙元年尹松的上书:“四方米贵贱不同,每石四十五贯者有
之,六七十贯者有之,官员俸米所折之钞仅能买不及其所折
数目之一半。”0综观有明一代,米钞兼支例几经变化,愈折愈
少,脱离市场行价,以致“卑官日用不赡矣”。
2.米折物:胡椒、苏木、绢布等。永乐初年,决定京官俸
给,“春夏折钞,秋冬则苏木、胡椒。五品以上折支十之七,以
下则十之四至十之三”。 永乐二十三年,令在京文武官员折
俸钞俱给胡椒、苏木,胡椒每斤准钞一十六贯,苏木每斤八
贯。宣德九年(1434年),进一步提高胡椒、苏木价格,胡椒每
斤准钞五十贯。与永乐二十三年相比,均提高了6.25倍。
而八年的米钞比例为钞十五贯折米一石,这意味着相当于胡
椒每斤折米6.67石,苏木每斤折米3.33石。成化二年。“1日
例,两京文武官员折色俸,上半年给钞,下半年给苏木、胡
椒”。 胡椒、苏木作为一种调味品和染色品,大抵从外国进
74
口;在明朝人眼里,是只有宫廷才能享有的一种奢侈品。将
这种奢侈品作为俸禄发放,且朝廷规定的折色比例远远低于
市场行价,官员用薪俸所折之胡椒、苏木在市场上只能换回
极少的必需品。实际上朝廷是用这种折支的办法掩盖其对
官员俸禄的克扣。
折绢布始于明宗宣德六年,规定:“以承运库中的生绢折
支在京文武官员的俸给,绢每匹折米二石。八年,令两京文
武官员折色俸,每钞十五贯折米一石,仍以十分为率,七分折
绢,三分折布,绢每匹准钞四百贯,布每匹一i百贯。” 此即所
谓的米折绢和米折布;不难看出经过折算后,绢一匹折米26.
7石。布一匹折米13.3石。到了成化七年,户部尚书杨鼎请
“以甲字库所积之布估给。布一匹当钞二百贯。是时,钞法不
行,一贯仅值钱二三文,米一石折钞十贯,而布值仅二三百
钱,布一匹折米二十石,则米一石仅值十四五钱”。 成化十六
年,又令“以三梭布折米,每匹抵三十石,其后粗阔布亦抵三
十石”。 然而当时,“三梭布一匹,极细者不过值银二两,而米
价遇贵则有一石值银一两者。今布一匹折米三十石,轻重已
自悬决,后乃至以粗阔棉布值银三四钱者,亦抵米三十石,则
是粗布一匹而价银至三十两,自古未有也”。

3 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以正五品官为例:一个正五品官员的年俸米为192石,1
匹布按成化十六年3O石之折算比例折支给官员,而1匹细
布价值不过2两白银,其年俸实际值银仅6.4两;1匹细布如
此。更何况仅值银三四钱的粗阔棉布之折支。显然,明廷米
折绢布的情况达到了一个荒唐的境地。因此,史家叹“自古
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
3.折支银两。清人赵翼在<廿二史 .明官俸最薄条》
中记载:“成祖迁都北京。以漕运不便,百官俸米,皆另赴南京
关支,惟英国公张辅,以功大许北京支领。其百官俸米,领票
后卖于商人赴领,每十石只直银一二两。周枕以江南正苦粮
重,建议量折银,每石银四钱,以充百官俸。折银之例始
此”。 <续文献通考.田赋考》亦记载道:“先是京师百官月俸,
皆持帖赴领,南京米贱,时俸帖七八石,仅易银一两。江南巡
抚周枕,请减重额官田,极贫下户两税,准者金花银。每两当
米四石,解京充俸。至是副都御史周铨言,行在各官俸支米
南京,道远费多,辄以米易货,贵买贱售,十不及一。朝廷虚
糜廪禄,各官不得实惠。请于南畿、浙江、江西、湖广不通舟
楫地。折收布、绢、白金(银)。解充京俸。”
同时,据(明会典》载:成化二十年,令五府六部等衙门官
员三分四分本色俸,每石暂折银七钱,以后如旧例。至孝宗
即位,重令上述衙门官员的本色银折俸关支。弘治四年,折
银官员的范围又扩大至该支南京本色俸者。米一石折银七
钱。 百官折银情形乃与米钞例相似,任随其意,缺乏一个合
理的折支尺度,取之于民与发之于官的比例相差很大。诚如
顾炎武所云:“百官所受俸,亦米也,或折以钞,其后钞不行而
代以银,于是粮之重者愈重,而俸之轻者愈轻,其弊在于以钞
折米,以布折钞,以银折布,而世莫究其源流也。”0在米折银
的时候,明廷并未严格执行这一措施。而是在银、物之问反复
的折腾;加之商人的盘剥,高者为原来的几分之一,低者仅为
原来的几十分之一,直接导致了清廉官吏入不敷出的状况日
益严重。

4.废除职田。明代薄俸的另一突出表现是废除了历代
的职田制度。古代职田制度是官员俸禄制度的重要补充。
自秦汉实行土地私有制以来,历代均承袭授百官田为职田的
制度,以此作为官员俸给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初仍有职田
制,史载:“勋戚皆赐官田以代常禄。”国洪武十年,“赐百官公
田,以其租人充禄。指挥没于阵者,皆赐公田”。 <明太祖实
录》亦载:“制赐百官公田,以其租人充俸之数。公、侯、省、
府、台、部、都司内外卫官七百六十人,凡田四千六百八十八
顷九十三亩,岁人米二十六万七千七百八十石。”但随后“令
还田给禄米”。 职田的取消,大大降低了官员的实际俸禄水
平,尤其是地方官的俸禄。<明史.职官志》载:“周自卿以下
有田不税,晋有刍田,后魏宰人之官有公田,北齐一品以下公
田有差,唐制内外官给职田。” 然“惟本朝官仰俸薪,别无所
赐,郡邑所在,田皆起科,亦不闻有公田之名”。0顾炎武分析
道:“前代官吏,皆有职田,故其禄重。禄重则吏多勉而为廉。
. . 是国初此制未废,不知何年收职田以归之上,而但折俸
钞,其数复视前代为轻,始无以则吏之廉矣。”
职田制度对于增禄,稳定地方低级官僚队伍有着重要意
义;职田制度的废除加大了明代官员收人的不稳定性,也大
大增加了明政府整顿吏治的难度。
三、明代薄俸制的原因及其危害
与唐宋时期的厚禄相比,明代的俸禄可谓相形见绌,不
可同日而语。对此,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清乾嘉时期的
考据学家赵翼对此都有专门的论述。顾炎武在总结明亡时
深情的说道,“今日贪取之风,所以固胶于人心而不可去者,
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明代官俸的折支制度,以钞
折米,又以米折钞,而官员几经折腾到手之钞则如同废纸一

4 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般。以致顾炎武认为折支制度是造成明代官俸低微的主要
弊端。
折支制度无疑是造成官员俸禄低微的直接原因,但是我
们如果进一步思考,明代为什么要这样折腾百官,使官员俸
禄连养家糊口都有困难呢?我们认为造成明代薄俸的状况
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明代俸禄之薄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直接关
系。朱元璋出生于一个典型的贫困农民之家,父母兄长“农
业艰辛,朝夕彷徨”,他自己年幼时亦饱受官吏欺压和饥寒流
离之苦,对社会各阶层的人情世故有很深的了解,并目睹了
元末“百官多贪暴”的黑暗政治现实。朱元璋的阅历和思想,
决定了他对土豪劣绅们奢侈豪华的生活有一种本能的仇恨,
而对官吏们的腐败蠢民尤为深恶痛绝。其执政后即贯彻“重
典惩贪”的治国思想,并告戒群臣,“朕向在民间,尝见县官奸
而弄法,蠢政害民,靡所不至。遂使君听不宣,政事日坏;加
以凶荒,弱者不能聊生,强者去而为盗”。 一向以简朴着称的
皇帝,虽视“前代差已薄”,但在他的观念之中乃认为,官员的
俸禄只要足够养家糊口略有剩余即可。正是朱元璋的这种
心理致使其几次调整官俸,导致官俸越来越薄。
其次,战后的明王朝百废待兴、财政紧张,而各种俸禄,
如宗藩俸禄、勋戚俸禄、军士俸饷、百官俸禄,成为一种沉重
的财政包袱,从而造成了明代一开始就不得不实行低俸,而
其中宗藩俸禄尤为明廷之痼疾。庞大的宗俸支出使得明政
府每年耗费巨额财政来维持其“食禄而不治事”的寄生生活,
给国家财政造成了严重负担,客观上影响了官员的实际俸禄
水平。
明朝初年,诸王公主人数不多,国家财政尚能支付。至
明中叶以后,宗室人口繁衍迅速,数量庞大,史称:“国初支庶
不繁,定制因略;金麟趾蠡斯其丽不亿,视昔时数百倍矣。”
根据徐光启计算,宗藩人数大约每3O年增加一倍,洪武时
“亲郡王以下男女五十八位”,而到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则
“见存者不下八万”。∞以河南开封之周王府为例:“洪武中河
南开封惟一周府,今(嘉靖初)郡王已增三十九府,将军至五
百余,中尉仪宾不可胜计。”∞嘉靖时担任礼部尚书的梁材道:
“河南初封周王一府,岁支禄米一万石。今增郡王、镇、辅、俸
等将军、中尉、郡县等主君并仪宾等,至一千四百四十位员,
共岁支禄米六十九万二百五十石。”o同时,梁材列举了山西、
山东宗藩及禄米数量,指出:“山西宗藩数为1851人,岁支禄
米872306石;山东宗藩数为361人,岁支禄米139237石。”
嘉靖后期,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林润上书朝廷,不无忧虑的谈
了宗禄问题给国家财政带来的沉重负担,他说:“今天下之事
极弊而大可虑者,莫甚于宗藩.. 天下财赋岁供京师粮四百
万石,而各处王府禄米凡八百五十三万石,不啻倍之。如山
西,存留米一百五十二万石,而禄米三百一十二万石;河南,
存留米八十四万三千石,而禄米一百就是二万石。是二省之
粮借令全输,已不足供禄米之半,况吏俸、军饷皆出其中
乎!” 礼科给事中张国彦也说:“天下岁供京师者止四百万
石,而宗禄粮则不啻倍之,是每年竭国课之数,不足以供宗室
之半也。”
再次,漕运困难。漕运是我国两千余年封建集权王朝的
生命线,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补给线。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
视,视为国家之大政。史载:“明成祖肇建北京,转漕东南,水
陆兼挽,仍元人之旧,参用海运。”0后因“海运多险,陆挽亦
艰。” 永乐九年二月乃命尚书宋礼、侍郎多纯都督周长浚会
通河,历经数年,“自是漕运直达通州,海陆运俱废”。 在明
代,京杭大运河承担着漕运之重任,漕粮北运主要倚仗大运
河。因此漕运的兴衰客观上也制约了明代官俸政策的推行。
附表:明代(1421~1570)的漕粮实运数: (单位:万石)
分析上表可看出:与明初相比,运河每年漕粮的实际运

5 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量总体呈递减趋势(明初平均为40O万石左右);至明末万历
三十年,漕运抵京仅百三十八万石。总之,因大运河中段借
黄河作道,常因黄河的多决、改道,漕运屡遭破坏;加上官府
腐败、漕运军官克扣食赃,沿途贩卖渔利,造成了漕粮短缺,
明政府只得以漕粮改折加以应付。漕运的困难,致使漕粮不
能及时到位,此亦为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相离的明代官员俸
薄、采取折银方式之重要原因。

复次,官僚机构的不断膨胀,官俸支出的增幅远远不及
官僚队伍的膨胀速度。洪武时,全国武职人员约2.8万人,
到成化年间,已增至8.1万余员;文职人员,洪武时约2.4万
人,正德以来,仅吏员就增至5.1万余员。在嘉靖年间,刘体
健就上书指出:“以历代官数,汉七千八百余员,唐万八千员,
宋极冗至三万四千员。明代文职官数在国初五千四百有余,
武职官员在国初为二万八千余员,自宪宗五年,武职已逾八
万,全文武官数盖十余万。至武宗正德年间,文官二万四千
六百八十三员,武官十万,卫所七百七十二,旗军八十九万六
千,吏五万五千,其俸禄粮约数千万,全国夏秋粮大约二千六
百六十多万石,出多人少,俸给无法提高。 由于冗员冗官享
受政府俸禄人员的范围大大扩大,个体官俸就大为减少,以
致造成各级官吏所得大多人不敷出,严重影响了官吏的实际
生活水平。
明代薄俸制对当时政治与社会造成的危害是显着的。
明代的薄俸制,在“百姓财力俱困,如初飞之鸟”∞的明
初,对缓解国家财政困难、树立廉政之仕风虽有一定积极意
义;但明中叶以后,则加深了吏治的腐败和政治的腐朽,造成
“贪风不息,廉吏难支” 的局面。俸薄如此,使得小官舞弊以
救贫、大官贪污以致富,导致吏治败坏,加重了百姓负担,扩
大社会矛盾,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笔者认为,明代大小官
员之所以竟相走向贪污的道路,除与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腐
败、贪婪的本性所决定外,与明代官员俸禄制度的重大缺陷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于俸禄厚薄与廉政之间的关系前人早有许多深刻的
阐述。管子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西汉孝
宣皇帝在给低级官吏加俸的诏书中指出:“今小吏皆勤事而
俸禄薄,欲使其勿侵渔百姓,难矣。” 宋太祖更是一针见血指
出:“吏不廉则政治削,禄不充则饥寒迫,所以渔杀小利,蠹耗
下民,由兹而作矣。” 对于明朝的官俸现状,其时人亦颇多议
论。永乐时任双流知县的孔友谅说:“国朝制禄之典,视前代
为薄。今京官及方面官稍增俸禄,其余大小官员自折钞外,
月不过米二石,不足食数人,仰事俯首之资,以道路往来,费
安所取资。贪者放利行私,廉者终萎莫诉。” 正统年间御史
陈泰也说:“今在外诸司文臣去家甚远,妻子随行,禄厚者月
给米不过二石,薄者一石,又多折钞,九载之间,仰事俯首之
资,道路往来之费,亲故问谴之需,满罢闲居之用,其禄不赡,
则不免失其所守,而陷于罪者多矣。”
在俸禄普遍低微的情况下,众多官员侵渔百姓,相互影
响,势必造成贪污成风。到明中叶以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均留有贪污之痕迹。史称:“嘉靖时期,贪官暴吏,布满中外;
嘉隆以后,更是‘惟贿是举,而人皆以贪墨以奉上司。”旧微薄
的俸禄,使得明代官场“礼义沦亡,盗贼竞作,贪婪和无耻之
风弥漫”。 在薄俸制下,更是使得廉吏生活拮据,难以维持生
计。洪武年间,官至正三品的通政使的曾秉正,去职时竟“贫
不能归,鬻其四岁女”。 成化年间,曾以廷试第一名为翰林修
撰的罗伦,在被贬为福建市舶副使时,因微薄的官俸不足开
支,只好靠卖字谋生;大清官海瑞,在死的时候,同僚在其家,
更是只见麻布帐子破箱子,只好由其同僚凑钱办了丧事。

在这样一个连正常生活需要都无法得到满足的朝代,即

6 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使重典酷法也无法阻止官吏涉牵贪贿之途。顾炎武一针见
血地指出:“今日贪取之风所以胶固于人心不可去者,以给俸
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国在明代官员其家庭成员普遍多达数
十人的情况下,单单靠低微的俸给,绝大多数是无法满足其
生活享受的,入不敷出是迫使他们竞相走上贪污之路的重要
原因。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明代官员的俸禄在历史上为典
型的“薄俸”。笔者认为,俸禄水平与廉政密切相关,在封建
时代厚禄未必养廉,但是适当的俸禄水平是确保吏治清廉的
必要条件;“俸薄不足以养廉”,“吏俸薄则犯赃者必多”;0只
有俸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然后严肃法纪,才能收到止贪励
廉的功效。诚如明代正统年间御史陈泰上书所言:“乞量增
禄廪,俾足养廉,然后治贪污,则贪风息”, 单靠重典惩贪难
以收到成效。官吏的俸禄水平需因时制宜,适应社会经济的
发展,适时调整官员待遇;俸禄水平偏低,影响官吏的积极
性,与其地位和作用不相称,弱化行政效率;同时易造成官吏
生活拮据,导致贪风盛行,殃及百姓。一个朝代官俸的设计
科学与否应遵循这样原则:一般官吏的俸禄需足以养家,使
其无后顾之忧,并不得低于社会的平均消费水平。

㈥ 文言文:贞观政要.贫鄙

【原文】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①,径即受纳②,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③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亦为可笑。”
【译文】
贞观初年,太宗皇帝对侍臣们说:“人们手中有一颗明珠,没有不视之为宝贵的,如果拿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珍贵,见到金银钱帛不惧怕法律的惩罚,立即直接收受,这就是不爱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更加珍贵的性命,怎么能用它来换取财物呢?群臣如果能够全力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一律不能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赃物贿赂暴露以后,自身也将受到损害,确实是可笑的。帝王也是这样,任性放纵,无限度地征用劳役,信任小人,疏远忠诚正直的人,犯有其中一件事,岂能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而自认为贤能,自身死在一介匹夫手里,也是很可笑的。”
【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①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②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③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④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⑤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⑥,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
【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曾经说过,贪婪的人不知道如何爱惜财物。像五品以上的官员,他们高官厚禄,一年所得的财物,数目非常大。如果接受别人的贿赂,数目不过几万。然而,一旦丑行暴露,就会被革去官职和俸禄,这样做,哪里是爱惜钱财呢?他们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过去,鲁国的丞相公仪休很喜欢吃鱼,但从不接受别人进献的鱼,因此他得以长期享受鱼的美味。国君贪婪,必定亡国,臣子贪婪,必定丧命。《诗经》上写道:‘大风刮得迅猛,贪心的人败坏家族。’所言不虚啊!过去,秦惠王要攻打蜀国,但不熟悉蜀国的道路,于是,他叫人刻了五斗石牛,并把金子放在石头身后。蜀国人看见了,以为石牛可以屙金子。蜀王便叫五个大力士把石牛拖到蜀国去,由秦入蜀的道路就这样开辟出来了。于是,秦国大军尾随而至,灭掉了蜀国。汉代,大司农田延年接受贿赂三千万,事发他自杀身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现在以蜀王为警戒,你们也要把田延年当做前车之鉴。”
【原文】
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译文】
贞观四年,太宗对公卿说:“朕整天都不敢懈怠,不但忧念爱惜百姓,也想让你们能够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长久以来小心谨慎以敬畏天地。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样,这样不但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古人说:‘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这话可以深以为戒。如果徇私贪污,不但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岂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呢?你们应当深刻地思考这些话。”
【原文】
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自九成宫赴京,违法取驿家麸数石。太宗赐其麸,今自负出以耻之。
【译文】
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从九成宫去京城,他在驿站人家处违法取得几担麦麸。唐太宗知道后,就把这些麦麸赐给他,让他自己背出宫,以此来羞辱他。
【原文】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太宗曰:“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惟须纳嘉言,进善事,有益于百姓者。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①,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子渊谷,由是崇名美号,见称千载。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②,为近代庸暗之主。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③。
【译文】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书说:“宣州、饶州的大山里埋藏有银矿,如果把它们开采出来,可获得极大的收益,每年可向朝廷上缴钱数百万贯。”唐太宗说:“我贵为天子,这样的事知道得很多,现在,我需要的只是对老百姓有益的忠言,推行善事。国家增加数百万的收益,又有什么用呢?你不推举贤能,表彰善事,也不揭发奸邪之人,肃清豪强,只知道上奏银矿这些有关实利的事情。过去,尧舜把美玉扔进山林,把宝珠沉没于深渊,赢得了高尚的美名,流芳千古。后汉时,桓帝、灵帝重利轻义,是近世有名的昏聩之君。你这样做,是要把我与桓帝、灵帝相比吗?”就在这一天,他下令将权万纪削官为民。
【原文】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卿等宜思此语为鉴诫。”
【译文】
贞观十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古人说:‘飞鸟栖息于树林,唯恐树木不高,所以筑巢于树木的顶端;鱼藏于水中,唯恐水不深,所以穴居于水底洞穴中。然而能被人们所捕获的,都是因为贪饵的缘故。’现在大臣受任命,居高位,食厚禄,应当要履行忠诚正直,遵循清廉无私,这样才能没有灾祸,长守富贵啊!古人说:‘祸福无门,惟人所召。’那些以身试法的,都是因为贪图财利,这与那些鱼鸟有什么不同呢?你们应当好好想想这些话,作为借鉴和告诫。”

㈦ 女29岁,想买份重疾和医疗,养老型寿险,收入三千左右,请问哪种险比较适合我

月人收入3000
年收入36000
年交费建议:年收入10%(考虑到孩子,可能会再给孩子买)

3600元涉及重疾,住院医疗(住院,体质差的话就上,身体健康的话等40岁了在上,哟不很浪费哦,住院的是消费型的,基本有医保就够了)和养老

中国人寿
瑞鑫两全分红型

——————————————————————————————
年龄:29岁 性别:女 交费期:20年

年交保费: 3669.3元 基本金额:27000.00 元
——————————————————————————————

福: 风险保障高,福泽更绵长
至80周岁拥有风险保额81000元

禄: 三年一返还,轻松享厚禄
每三周年领取2160元红包直至80周岁,共计36720 元
不领取,可放在公司3%复利生息,随时可领取;

寿: 八十退休金,寿比南山松
至80周岁可领取81000 元养老金

康: 十二重疾险,健康来保障
在80周岁前拥有81000 元十二种重大疾病保障金

财: 年年有分红,财源滚滚来
每年享有公司的投资收益,预计复利累积可达163588 元

总投入: 73386元 预计总收益:281308 元

保险顾问: 汤晓雄 CALL:15980692169 福州

附————重大疾病列表:
一、恶性肿瘤:二、急性心肌梗塞:三、脑中风后遗症:四、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五、冠状动脉 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六、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七、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八、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偿期:九、瘫痪:十、严重帕金森病:十一、严重Ⅲ度烧伤:十二、主动脉手术:

——————————————————————————————————————————————————————————
以下内容可参考下关于养老险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25岁到30岁左右的年龄段是投保养老险最佳时期

保费支出最好不要超过自己年收入的10%

选择购买养老保险时需要牢记三大原则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与商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社会保险的原则是“广覆盖,低保障”,也就是说,从个人角度,你如果想退休后有与现在消费水平持平的生活水准,你就需要选择适当的商业养老保险来补充自己的养老生活。

养老金具有三个特点:必须是一笔稳定增长的现金;必须保证这笔钱专款、专管、专用;这笔钱应该是可持续的,最好能与我们的在生之年长度一样。针对养老金的这种特点,为自己做养老保险规划还真有些门道。

何时应该考虑购买养老保险?

不少人认为,养老是老了才会考虑的事。其实,由于保费及保费生成的利息是保险公司最终给付客户的养老金来源之一,所以保费交纳得越早,保险公司运作的时间就越长,相同保额需要缴纳的保费也就相对更少。而养老险在各类保险中属于保费较高的产品,投保年龄不同会使保费差别比较明显。据相关测算,一般年龄相差1岁,每年保费可以少缴2%左右。而25岁到30岁左右的年龄段是投保养老保险的最佳时期。

应该买多少养老保险才算合适?

从理论上说,被保险人身上负有多少经济责任,就相应买多少保额的保险。但养老保险是一种远期计划,从投保人缴费到年金领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生活水平等。所以先要根据年龄、目前收入、通货膨胀等因素估算出未来的收入趋势和未来的养老费用,再结合交费能力、养老金筹集方式,如有无社保及企业年金、财产性收入等找出养老保险的缺口,最后才能估算出合适的养老保险额度。当然这都是保险公司要为你做的事。

还有一种简单的方式,就是先确定自己希望退休后每月从保险公司领多少养老金,再请保险公司帮助你规划和计算出需要购买的保险额度。一般来说,保费支出不能超过自己年收入的10%。

应该买哪种养老保险产品?
目前,市场上的养老保险产品主要有传统型、分红型养老、投连型和万能型等几种。传统型养老险预定利率确定,领养老金的时间、金额也可以在投保时明确选择和预知,回报固定,但劣势是很难抵御通胀的影响。而分红型养老,有保底的预定利率,利率比传统养老险稍低。但分红险除固定生存利益之外,每年还有不确定的红利分配。传统型和分红型养老保险比较适合工薪阶层;而投连型和万能型保险由于投入较高、风险较大,比较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收入人群。

选择养老保险应牢记三大原则,一是选公司。养老保险往往会伴随自己的一生,因此不能只看价格,必须选品牌好、实力强、服务好的公司。二是只有适合自己的养老保险才是最好的,否则再便宜也不能称为价廉物美。三是购买顺序不能颠倒:先保障后储蓄盈利,先大人后小孩。即优先选择纯保障型的险种,如疾病和意外等险种,再考虑养老保险。大人是家庭经济的支柱,先为大人投保高保障的寿险或健康保险,再考虑小孩的教育和医疗险。

㈧ 李白一年挥霍30万银两,为何不拉贫穷潦倒的杜甫一把

因为李白四处游历,在杜甫贫困时并两人天各一方没有联系,李白想帮也帮不上。

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他比杜甫大10岁。他和杜甫见面的时候,李白已经是诗仙级的人物,当时的杜甫只是小有名气的小诗人,但是两人还是欣赏彼此的才华成了忘年交。杜甫给人的印象就是李白的一个小迷弟。杜甫一生中给李白写了十几首诗,李白却只给杜甫写了三首诗。李白和杜甫的文学风格也不一样,处世风格也不一样。李白潇洒自如,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杜甫却不得不为生计奔波在权贵之中。接下来我来分析一下两人的处境。

三、杜甫和李白的感情

李白这么有钱,杜甫这么穷,李白却也帮不到杜甫。当时李白已经辞官游历他乡,杜甫也流落异乡,两人无法联系,也再没有见面。李白诗句曾经写过:“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从这诗句中可以看出他们俩的感情特别好。

你觉得他们的感情是不是特别好,给我留言吧!

㈨ 每个月的房租应该占工资的百分之多少以下比较合适

每个月的房租应该占工资的16%左右比较合适,如5000元/月
房租应该控制在800以下
不然你其他生活开销后几乎成为月光族了,想省钱就是找亲戚朋友同学关系好的合租!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808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289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572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657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16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734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1871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517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497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