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高山上垫状植物一年涨多少
‘壹’ 垫状植物生长在什么地方
众所周知,海拔愈高,环境条件就愈严酷,那里风雪很大,气温低,因此,很少有开花植物能生长在高山之上。然而,“很少”毕竟还是“有”。那么能登上高山的少数“英雄”植物变得矮化而贴地,被称为“垫状植物”。
垫状态类型使高山的植物不那么“招风”;伏贴在地面的高山植物,大雪犹如给它盖了一层被子,在严寒的气候下,能受到积雪的保护。世界上长的最高的垫状植物,当然应当到世界上最高的地方——西藏上去寻找。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西藏地势高耸,特别是高山和藏北地区,气候酷寒、多暴风雪,可能是不毛之地。早期一些植物学家对藏北羌塘高原也曾有这样的猜测。从19世纪开始,一些外国的植物学家、探险家在西藏进行过考察后发表的报告使人们对西藏、尤其是藏南、藏东南的植物有了初步了解,但对藏北地区的了解还是很少。建国后,经过一系列的科学考察,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针对西藏的综合科学考察,出版了一套五卷的《西藏植物志》,人们对西藏的植物才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随后的考察还不断有新的发现,仅昆明植物研究所(1992年)组织的对墨脱地区的越冬考察,就发现了2个西藏新记载的科,40种新记载的属及140个在国内也属新记载的种。现在在西藏发现的维管束植物的科、属、种数分别占全国的32.9%、38%、18%,其种类之丰富,除华南、西南个别省区外,其余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无法匹敌。
西藏植物区系是在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逐渐发展衍生的年轻区系。在地域辽阔的高原上以禾本科、莎草科植物为主组成了高山草甸、高山草原以及高山荒漠草原。在西藏海拔4200米以上的草原、草甸地带,尤其是平缓的山坡上和河谷中均能发现一些铺地而生、高不过10厘米、外形浑圆、直径几厘米至数十厘米,甚至超过1米,像一圆形座垫的植物,这就是垫状植物。它们并不是由许多植物密集生长在一起形成的,而是由分枝交织的一株植物构成。这类植物在北极高寒地区也有分布,但在西藏最为丰富,有11科15属100余种。
红景天属植物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类植物多生长在高海拔的山地,就象高原上的石堆、高山岩屑坡、冰川堆积物、沙石质湖岸、石质河滩和阶地、高寒草甸等处。这类垫状植物,虽然有很多不同的种属,但是它们有一些基本相同的形态特征:植株较低矮,仅高2~3厘米,少数能长到十几厘米,一般紧贴地面,冬天不会枯死;分枝多而密集,节间较短,老的茎枝为多年生,叶柄基部扩展,紧裹茎枝;叶簇生于枝顶,在垫状体表面形成一覆盖层;植物体通常表面长满绒毛。这些特征是对高原多大风、寒冷等恶劣环境的适应。密集的垫状体和表面绒毛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保暖系统,即使外界温度已在零度以下,垫状体内温度仍可保持在2℃~3℃的范围,这足以保护幼芽的萌发和正常生长。
其实红景天属植物并非很典型的垫状植物。蚤缀属、柔籽草属植物,以及点地梅属、棘豆属和黄芪属的部分植物才是最典型的垫状植物。
垫状植物既是高原严寒自然条件和强风等对植物生长抑制的结果,同时又是植物与生存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它们的主要伴生种有嵩草、兔耳草、大黄、红景天、风毛菊、橐种草等。
‘贰’ 高山上的矮植物有哪些
雪莲,千岁兰
生长在高山上的植物,一般体积矮小,茎叶多毛,有的还匐匍着生长或者像垫子一样铺在地上,成为所谓的“垫状植物”。“垫状植物”是植物适应高山环境的典型形状之一。它们在青藏高原海拔4500~5300米之间的高山区生长。苔状蚤缀,高3~5厘米,个别较大的高也不过10厘米左右,直径约20厘米。一团团垫状体就好像一个个运动器械中的铁饼,散落在高山的坡地之上。它那流线形(或铁饼状)的外表和贴地生长,能抵御大风的吹刮和冷风的侵袭。另外它生长缓慢、叶子细小、可以减少蒸腾作用而节省对水分的消耗,以适应高山缺水的恶劣环境。全身长满白毛的雪莲,可以代表另一类型的高山植物。雪莲生长在海拔4800~5500米之间的高山寒冻风化带。雪莲个体不高,茎、叶密生厚厚的白色绒毛,既能防寒,又能保温,还能反射掉高山阳光的强烈辐射,免遭伤害,所以这也是对高山严酷环境的一种适应。大多数高山植物还有粗壮深长而柔韧的根系,它们常穿插在砾石或岩石的裂缝之间和粗质的土壤里吸收营养和水分,以适应高山粗疏的土壤和在寒冷、干旱环境下生长发育的要求。
‘叁’ 高山上的植物是怎样生存的/
高山上的植物是这样生存的:
在高山 ,由于紫外线的强烈照射,植物会合成大量的胡萝卜素和花青素,来吸收紫外线,减少对自身的伤害。
在高山上的植物,一般都是垫状植物,因为高山上的风很大,如果植物长得高大,很容易被风吹到,所以高山上的植物长得矮小,茎和叶子上面多毛,有的植物甚至铺在高山上面。
另外,由于高山上面缺水,植物生长缓慢,并且植物的叶子也很细小,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生长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山上的植物,植物个体通常不高,茎和叶子上面都富有浓密的毛,这样,既可以防止高山上紫外线的照射,还可以起到保暖,御寒的作用,来适应高山上恶劣的环境。如雪莲等植物。
生长在高山上的植物,植物的根部通常很粗,并且根很长,因为这样根部可以从土壤或石缝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在高山上还有些植物总是垂着头,因为下垂的花朵则能避免遭受紫外线和雨水的伤害。
在高山上还有一些花冠闭合植物 ,这些闭合的花冠可以避免雨水进入花管内部,并且也起到了保温的作用。
在高山上,有些花朵非常艳丽,高山植物大而艳丽的花朵,可以在短暂的花期内更加有效地吸引熊峰,传播花粉。
‘肆’ 垫状点地梅每年生长直径是多少
垫状点地梅每年生长几毫米到一厘米左右的直径。垫状点地梅的生长速度较慢,在适宜环境中,一年只能生长几毫米到一厘米左右的直径,直径一米需要生长很多年,垫状点地梅是报春花科,点地梅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两型,外层叶卵状披针形或卵状三角形,内层叶线形或狭倒披针形,花单生,无梗或具极短的柄,花冠颜色为粉红色。
垫状点地梅的内容
多年生草本,株形为半球形的坚实垫状体,由多数根出短枝紧密排列而成,根出短枝为鳞覆的枯叶覆盖,呈棒状,当年生莲座状叶丛叠生于老叶丛上,通常无节间,直径2到3毫米,叶两型,外层叶卵状披针形或卵状三角形,长2到3毫米,较肥厚,先端钝,背部隆起,微具脊。
垫状点地梅是高山植物几个特征之一垫状植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植物,它具有半球形或者全球形的植物表面,表面积大于体积,能提高获取热量的效率以及增大光合作用的面积,这是它趋避低温和极端环境而采取的一种适应措施。
‘伍’ 高山上为什么也有植物生长
在我国很多高山上,常年是皑皑冰雪。这里海拔高,风雪弥漫,人迹罕至。然而,这里却生长着一些不畏风寒的植物,像我国西藏昌都和四川西北海拔4500—4800米的地带,生长的细蒿草、龙胆、垫状点地梅等。雪莲是最着名的高山植物,它生长在大约海拔5000多米高的崖缝里,开着紫红色的小花,迎风傲雪,品格不凡。
这些植物之所以能在冰雪高山上扎下根来,是因为它们有一套应付严寒环境的本领,它们抗干旱的能力都较强,为了抵御高山上强劲大风的摧残,生长方向也不像其他地区植物那样向高生长,而是横向生长;有的高山植物还生长了御寒的“衣服”,比如雪莲,满身披着棉毛,白棉毛既保温又保湿,还能对高山强烈的阳光辐射起反作用;高山耐寒植物的花能“发热”,这些花朵能向阳运动,并像孵卵器那样聚集热量,对结果和孕育种子十分有利,所以它们能很好地传宗接代。
‘陆’ 垫状点地梅的直径是多少
垫状点地梅的直径为2-3毫米。垫状点地梅为报春花科、点地梅属下的一个种。产于新疆(南部)、甘肃(南部)、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生于砾石山坡、河谷阶地和平缓的山顶,海拔3500-5000米。多年生草本。株形为半球形的坚实垫状体,由多数根出短枝紧密排列而成;根出短枝为鳞覆的枯叶覆盖,呈棒状。当年生莲座状叶丛叠生于老叶丛上,通常无节间。
垫状点地梅是高山植物几个特征之一——“垫状植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植物,它具有半球形或者全球形的植物表面,表面积大于体积,能提高获取热量的效率以及增大光合作用的面积,这是它趋避低温和极端环境而采取的一种适应措施。叶两型,外层叶卵状披针形或卵状三角形,长2-3毫米,较肥厚,先端钝,背部隆起,微具脊;内层叶线形或狭倒披针形,长2-3毫米,中上部绿色,顶端具密集的白色画笔状毛,下部白色,膜质,边缘具短缘毛。花葶近于无或极短;花单生,无梗或具极短的柄,包藏于叶丛中;苞片线形,膜质,有绿色细肋,约与花萼等长;花萼筒状,长4-5毫米,具稍明显的5棱,棱间通常白色,膜质,分裂达全长的1/3,裂片三角形,先端钝,上部边缘具绢毛;花冠粉红色,直径约5毫米,裂片倒卵形,边缘微呈波状。花期6-7月。
‘柒’ 西藏高原的一种植物像一个圆形的包紧贴地面,就是这样的小簇组成一个圆圆的形状 求大神指点 羊湖边上的
花单生于分枝顶端,花梗细,长约7毫米,无毛;花萼5裂至基部,裂片匙状线形,长约4毫米,宽1-1.5毫米,两面被白色长柔毛,边缘极密;花冠蓝色,长约7毫米,檐部长约4毫米,5深裂,裂片宽倒卵形,管长约3毫米,喉部具5个横向月牙形的附属体,与花冠裂片对生;雄蕊5,内藏,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近卵形,长约0.5毫米,花丝短且细,着生于冠管的近中部;子房近圆形,长不到1毫米,4裂,花柱生于子房裂片间,长1-1.5毫米,柱头扁球形。小坚果4,卵形,光滑,背面被短柔毛,着生面小,位腹面基部之上。花果期5月以后 。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600-4800米的高山草坡岩石上或陡峻石崖上。
分布范围
我国境内分布于四川西南部、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不丹、印度东北部和尼泊尔也有分布。
‘捌’ 为什么高山上的植物长得都很矮小
这主要是从平地到高山山顶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
温度的差异。随着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要下降0.5~1摄氏度。随山势的上升不仅温度降低而且昼夜温差也较大,白天因为光照强烈,因而温升较高,但是到了夜晚气温通常下降很大甚至在0摄氏度以下,过低的夜温会抑制植物的生长。
温度的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湿度也跟着增大。湿度的增大影响了植物蒸腾作用的正常进行,影响了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使营养不能及时得到供应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光照的差异。高山顶上由于大气衡薄云雾少,阳光特别容易透过大气到达这里,因而高山阳光的紫外线比低洼地区要强。低洼地区由于大气层的反射和折射,紫外线较弱,而紫外线能抑制植物体内和长素的形成,从而抑制了植物茎的伸长。
风力的变化。由于山顶风多而且大,植物为了防止被风吹断茎枝,从而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化,长得就要矮小。
以上这些原因的影响,使高山上的树木长得矮小,而且生长缓慢。高山上风特别大,高大的植物容易被风刮断,所以,植物的茎和枝全都缩得短短的,而且一丛丛地聚集在一起。长得密密的枝和叶,不但能抵抗强风,还能防止身体中热量和水分的散失。首先,是由于阳光的照射,太阳光的七种色光不同程度地限制了植物的生长,
其中红色光对植物生长的阻力较小,而蓝、紫色光对植物生长的阻力较大。高山上的空气比平地上的稀薄,灰尘少,空气比较透明,阳光中的紫外线很少被灰尘吸收 掉,所以,高山上的植物接受的紫外线要比平地上的植物多,这样就抑制了植物的
生长。其次,高山上空气稀薄,土层较浅,高大的树木不容易生根,养料和水分容易流失,不利于植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