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二爷一年工资多少
1. 母亲问我要10万给弟弟买房,婆婆知道后说句什么话后我再也不回娘家
母亲问我要10万给弟弟买房,婆婆知道后说句什么话后我再也不回娘家?我从小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虽然我们不富裕但我们过得很幸福,我家不怎么重男轻女,从小我妈就教育我和弟弟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出人头地。就这样从小我和我弟脑子里都是学习,拿了很多奖的我俩也给他们争了不少光。
在我刚上大学的那年我爸得了癌症,我们家的顶梁柱倒了,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辍学去打工,可是我妈说什么都不让,还说我考上大学不容易,她说我要是不上学她就不认我这个女儿。
一转眼2年过去了,弟弟谈了一个城里姑娘,如今结婚,婚房成了必备条件,母亲为了能让弟弟顺利结婚,打算提前买房,母亲不让弟弟拿钱买房,反而找到我,让我出10万。我妈的意思是我婆家条件不错,我弟弟结婚,我拿十万是绰绰有余,可当时我爸妈手里有30万存款,母亲给我的解释是怕弟妹家多要彩礼,所以家里的存款不能动用,我就笑了,难道这笔钱我就该出?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一个挣钱的机器,他们何曾关心过我?
2. 刘四爷牺牲了几天的收入大家陪着跑什么
一天。
封建社会的思想使他忘记了亲情,当他醒悟过来已是为时过晚,当祥子将他赶下车,一个人久久地立在那儿的时候,他真正感到了孤独,真正感到了自己除了钱以外什么也没有了,甚至连女儿的坟也不能看上一眼。亲情是可贵的,希望我们不要在失去它以后才懂得珍惜,那时我们也只能像刘四爷那样久久矗立在原地,默默迎风流泪了。
3. 娘家的电话让我瑟瑟发抖:过得好就该被当作摇钱树吗你怎么看
01
我的手机固执地响起来了。虽然睡觉前我已经将手机调到了振动,但睡眠浅的我,还是一下子就醒了。
顶着蓬松的睡眼,我赶紧躲到阳台接电话,生怕吵到了老公和两个孩子。
果然,电话一接通,我爸焦急,无奈又透着霸道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你大姑,昨天晚上又犯病了,呆会你回来一趟,接她去县医院看看。在城里吧,让他开车回来一趟,顺便在大转盘那里给我带一袋复合肥回来。”
“我今天上午有课,哪有空回去啊,你让大姑父或者大老表带她去医院看看吧,她家又不是没儿没女的,怎么什么事都找我?”
我真的有点恼火父亲的自作主张,不是自家的事,偏要揽到自己身上。
02
事实上,父亲已经不止一次两次,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给我打这种电话了。
有时父亲半夜12点给我打电话,有时是凌晨三四点。让我生气的是,他说的这些事压根与他没什么关系。
父亲带大姑家两个孙子来城里玩了一趟。结果大姑家16岁的大孙子看中了一套某明星代言的衣服,而且选择的还是店里最贵的款,足足1888元,我咬着牙买了单。
然后12岁的小孙子也不甘示弱,买了一双溜冰鞋,又要了一辆儿童电动车,又是一个1500大洋没了。
父亲不知道的是,他们轻轻地来了一趟,玩完回去有礼物有面子了,结果我一个月的工资就打了水漂。
而除了这事之外,父亲还帮着堂哥从我这里借了4000块钱转手。帮着堂姐从我这里拿了5000块钱给她婆婆看病。让我们村里的张大娘、刘二爷、李嫂子,来我老公开的饭店大吃一顿……
无一例外,他们无论是借我的,还是花我的,从来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03
别以为我是什么腰缠万贯,一掷千金的有钱人。事实上,我不过是个普通的人民教师,一年的工资撑死了只有五万来块钱。
每当想到花在这些亲戚身上的钱、物,于我都是满满的心痛与无可奈何。
我无数次想过拒绝这些亲戚,想过对他们的无理要求说“不”。可他们一说到当年,一提到我的小时候,我就怂了。
我是个苦命人,父亲也是。
父亲生了三个女儿,我是最小的那个,我们的不幸是从我6岁那年,我母亲意外去世开始的。
没妈的孩子像颗草,没有老婆的男人不如鸟。一个男人,拖着三个女儿,其中的艰辛与无奈可想而知。
两个姐姐初中都没毕业,早早辍学打工然后草草嫁人。我因为学习成绩好,又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有幸能继续完成学业。
父亲没文化,又天生老实巴交,卖力气挣的钱,只够我们勉强吃饭。我上学的费用,可以说,是大姑二姑他们东抠一点西摸一点,给凑齐的。
两个姑姑心疼我没妈可怜,除了将表哥表姐的衣服修修改改给我穿。过年过节的时候,也会扯布给我做两身新衣服。
为此,我一直对亲戚们充满感激,所以我暗暗发誓,等以后有能力了,一定报答他们的恩情。
04
我命运的转折点,是在大学毕业以后。
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一中的事业编制。与此同时,我与大学同学林远,也顺利由恋人走进了婚姻。
林远家在我们县城算是比较富裕的,他父母亲一直做水产生意,家里有房有车有存款。而林远毕业后,也在他父亲的资助下,开了一家规模颇大的火锅店,每年挣的都不少。
我嫁给林远,自知有点高攀了,所以内心一直是自卑的。经济上,我也一直秉持自力更生,尽量不做手心朝上的人。
不过,在父亲和姑姑们的眼里。觉得我找了好工作,嫁了有钱人,以后吃喝不愁。理所当然要贴补娘家、报答娘家,而且要多多益善。
所以,从我结婚以后,他们频繁找我借钱周转,买东西让我垫付又不给钱。
甚至我的二姑父来城里看病,除了带一张身份证,竟然一毛钱不带。还指定让我给他找某个有名的专家会诊把脉,每次想到,都让我觉得不寒而栗。
05
因为给亲戚们帮了许多次忙,我成了他们嘴里交口称赞的,有良心有本事的好人。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为了满足他们大大小小的要求。背地里我又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
为了多增加一点收入,我偷偷给学生补课,挣一点补课费,连自己孩子的学习都没时间辅导。平常丈夫不在家,吃的喝的用的,我也都是选用最便宜的货。
甚至我还偷偷挪用两个孩子的压岁钱,惹得他们哇哇大哭,以为是别人偷了他们的钱。我都没脸说的是,我去丈夫的火锅城收银,经常趁乱截留3、5百元,塞入自己的挎包……
我和父亲认真地谈了一次。我明确告诉父亲,亲戚们曾经对我的好,我不会忘,该帮上的小忙,我会尽力提供帮助,但不会无条件满足他们的要求。
另外,我也告诉父亲,让他不要插手我的生活。特别是亲情绑架类的事情,让我给这个借钱,给那个找专家的,更是一概免谈。
我也跟父亲约定了一个合理的通话时间,非真正紧急情况,不要大半夜天未亮的打电话,尤其是还为了别人家的事。我们是父女,也需要合理的边界。
总之,有原则、有界线、懂拒绝,才能活得轻松。我过去总活在不断付出、报恩的漩涡里,现在从这个漩涡里拔出来,也为时不晚。希望每个人都能有清醒的头脑,该给予的,不要吝啬,但也不要被所谓的亲情牵着鼻子走。
4. 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对祥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刘四爷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而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一一利器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所以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滑头的。这一切使得刘四爷在涉世未深的祥子眼里好像是黄天霸一般值得崇拜的人。祥子,把他的积蓄都交给刘四爷保管攒够了,钱买上车第一时间就把车拉到人和车厂,让刘四爷过目。而且他还脖子奥的表明我可还得在这儿住,赞我拉上包月再去住宅门。不拉车场的车子,只能住在。而能住在车场在别的车夫是极少有的事情,可,刘四爷对祥子,就有这个,情面,虽然从刘四爷一方来说,不过是看中祥子的勤快,虞姬,与,有利可图,但从祥子一方来说,血,能看出他非常信任刘四爷,并愿意得到他的赏识和认可,祥子,似乎,已经把人和车厂,当成了家,把刘四爷,当成了,长辈,当她。连人带车遭到兵匪抢劫偷了三匹骆驼逃回北京城后又是直奔人和车厂。并且把它用姓名换来的30块钱再次交给了刘四爷,保管刘四爷对祥子的另眼相看,使得车场对于祥子而言不是任人。敲骨吸隋混口饭吃的地方,而是身体的归宿,更是心灵的归宿,在他举目无亲的城市里,唯一可以投靠的地方。祥子,对刘四爷毫无设防完全把他当成了一个可以信赖托付的人,有他在潜意识里对刘四爷的某种心理认同,所谓认同实际上是人们对于自我身份的确认及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祥子,在城市谋生他在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车后规划着如何自己一直这样奋斗下去。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车,当时自己也能开车场,当车厂主。这时的祥子单纯质朴,这时的刘四爷也不乏义气,豪爽城市的生活在祥子看来是美丽而有希望的,在人生精进而上的道路上祥子一始终把刘四爷这个车场当成了自己的人生,奋斗的榜样。祥子,对刘四爷的信任感减弱是在刘四爷的69岁寿宴上此时的祥子辛辛苦苦积攒的钱财被。孙侦探敲诈一空不仅买车的,希望再次破灭而且还慢面临着虎妞的咋婚和威逼。走投无路的祥子,没有办法,只好认命去参加寿宴及时祥子在潜意识中对刘四爷还抱有一点幻想机关算尽的虎妞,原指望刘四爷能任祥子做个干儿子,再顺手推舟,把自己嫁给祥子,可她没想到刘四爷比他更不。在乎民生地位,只在乎钱。小子更没有想到虎妞妇女撕破了脸皮的恶战会把自己也搅和进去,在刘四爷指桑骂槐的谩骂中祥子才突然醒悟过来,原来在刘四爷眼中他只是一个臭拉车的是一个愣头愣脑的乡下脑袋。想当刘四爷的女婿,简直是痴心妄想,刘四爷根本就看不起她,之前优待他只不过把他当做一个忠心的奴仆,使唤。这场闹剧般的寿宴,使,祥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可他还是想还是娶了,自己非常厌恶的,虎妞,毕竟和毕竟与虎妞的结合,使,刘四爷,成为了他的老丈人,祥子的,长,筑梦,似乎不那么遥远,但是,刘四爷,毫不犹豫的抛弃了,虎妞和祥子,一走了知,也把祥子当出嫁。当初娶虎妞的虎妞嘘那点幻想,可以继承整个人和车厂的梦想击碎刘四爷的谩骂和绝情是祥子对自己的身份和归属产生了怀疑。刘四爷在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暴露出人性,当中极端自私和冷酷的真实面目祥子的人生也因此由微弱的光明转向无比无边的黑暗。处于困苦和郁闷,苦闷中的祥子,再找不到任何人帮助自己,他出现了身份认同。的危机丢掉了身份感也失去了归属感,内心极其空虚,不知道我是谁?将来我便变成什么样的人。
5. 骆驼祥子中刘二爷是什么的人
六十九岁,人和车行的老板,为人苛刻,祥子的雇主。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场,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因为愧于女儿虎妞,凡事都让她几分,可他实在不愿辛苦成果被祥子继承去,就跟女儿闹翻了,后来变卖了一些车享福去了。直到祥子偶然拉他才知道女儿死了,真正感到了孤独。
6. “刘二爷剥蒜”的典故来自那位名家何时开始传播的
“刘二爷剥蒜——两耽误”,是天津的一句俏皮话。对于其中典故,几乎所有的天津人都知道。先说谁是刘二爷。这个刘二爷可能是杜撰出来的,但是他为什么不叫刘大爷,偏偏要叫“刘二爷”呢?这就又引出另一句天津的老俏皮话:“天津的大爷——不是人”。 在早年间,天津的新婚夫妇为了求得早生贵子,要到娘娘宫上香求子,然后捎回来一个泥娃娃。这个泥娃娃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作为家里的长子一直被供奉着,称为“娃娃大哥”。这也是“长子难养活”的心理造成的。所以,真正的长子会被称为“二哥”,再大些就成了“二爷”。 那时天津人称成年男子为“爷”,并不一定是老年人。满大街的男子都被叫“二爷”,并不管他在家到底排行老几,除非比较熟悉的能准确知道他是“三爷”或“五爷”。当然,如果知道他姓刘,就称作“刘二爷”了。 不称“大爷”,除了因为“大爷”是用泥做的,还因为“大爷”这个称呼有些贬义,类似“败家子”。 知道了“刘二爷”这个称呼的来历,咱再说说俏皮话中的这位主人公。他是个壮年男子,单身光棍,是个干苦力活的人,比如是拉胶皮(北京叫拉洋车)的,住在一个大杂院。因为是单身,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所以从来不做麻烦的饭食。左邻右舍的好心人只要是做特殊的饭,一定给“刘二爷”端过来,关系处得非常好。而他每次吃过邻居送来的饭以后,总是把碗碟洗干净,再放些水果瓜子之类零食送回去。好温馨。邻居的小孩也愿意跟刘二爷玩耍。 天热入伏了,天津人讲究“头伏饺子二伏面”,邻居家家和馅包饺子。那天这位刘二爷早早收车回家,看看左邻包饺子、右邻也包饺子,觉得今天肯定有人给他送来饺子吃。于是,他准备好醋(天津人吃饺子习惯蘸醋),放在炕桌上,并坐在桌前剥蒜。这更是天津人吃饺子的习惯,饺子就大蒜。————写到这我都要流口水了 邻家的饺子快煮熟了,大人让孩子看看刘二爷是否吃饭了。孩子回到家跟大人说,“刘二爷正在剥蒜呢……”“剥蒜?看来刘二爷也知道‘头伏’吃饺子,甭问,肯定是他自己也包饺子吃,那就不用送过去了”。左邻这样想,右邻也这样认为,哪家也没给刘二爷送过饺子来。 刘二爷等来等去也没有人送饺子,一拍桌子,说,“我干嘛这么着急剥蒜呀,这下可好,两耽误”。 邻居们知道了,笑得肚子疼。从此就有了这句俏皮话,“刘二爷剥蒜——两耽误。”
7. 是刘二爷剥蒜还是王二爷剥蒜
是刘二爷剥蒜。
“刘二爷剥蒜——两耽误”,是天津人耳熟能详的俏皮话。对于这个典故,较为全面的故事是这样的:从前,城里板桥胡同有个大杂院,住的都是自食其力的穷苦人。院里有个刘二爷,是出苦力的,也是一个光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平日里吃饭多数都是凑合,费事的饭菜他也懒得做。
刘二爷平素为人很热情,人缘也很好,邻居们多与他交好。见他总是凑合着吃饭,谁家要是做了好吃的,比如包子、饺子、捞面啥的,也都给他送一碗过来。刘二爷呢,也懂得人情世故,吃完东西,把碟子刷净,他总会放点瓜果梨桃,绝不空着还给人家。
天津人有句谚语“头伏饺子二伏面”,这一年的头伏这天又闷又热,干了一天活儿的刘二爷进门就撂倒在炕上,像是散了架似的。等他迷迷糊糊地醒来,肚子咕噜噜一叫唤,他这才想起还没吃饭。他到院里洗了把脸,抬头看到各家都在厨房里忙着做饭呢。
隔壁王家的婶子正在剁馅准备包饺子,旁边的张家在做锅贴,刘二爷心想:“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炒鸡蛋。今儿个过初伏,人老了嘴馋,我真有口福,饺子、锅贴咱都得尝尝。”
又一想,“甭管吃饺子还是吃锅贴,都要吃蒜,我可不能吃人家的馅,还得等人家把蒜也给送过来,赶紧把蒜剥好等着吧。”于是他放上炕桌,摆上醋碟,拿上筷子,再拿起一头蒜慢条斯理地剥着。
到了饭点,两家的孩子都从外面回来,经过刘二爷门前,见他正在剥蒜。到了家,就告诉家里的大人:“刘二爷剥了一碟蒜。”王家婶子一听:“哟,刘二爷剥蒜哪,敢情也是吃饺子,我别送重喽。”
张家的女人也想:“刘二爷剥蒜啦,甭问也是吃锅贴,这家送那家送,吃不了还不馊了,干脆我别送啦。”邻居们都这么琢磨,可苦煞了我们这位刘二爷,他左等锅贴不来,右等饺子也不来,便叹了口气,把手里的蒜瓣朝桌子上重重一拍,埋怨自己说:“我急着剥蒜干嘛,这可倒好,两耽误了!”
过后,邻居们知道了刘二爷没吃上头伏饺子的原因,也把“刘二爷剥蒜——两耽误”的俏皮话传扬了出去。
(7)刘二爷一年工资多少扩展阅读:
很长时间以来,“二爷”作为天津卫平凡百姓的一个代表,被赋予了很多天津人典型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他们在俏皮话中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性格,也折射着天津人的生活态度。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在分析“刘二爷剥蒜——两耽误”这句俏皮话时说,刘二爷是天津卫人物的典型。
俏皮话里隐含的故事,将天津人的喜怒悲欢,以诙谐喜剧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天津人无论生活何等酸辛苦涩,都能凭借着诙谐和调侃加以淡化缓解,百姓直面逆境的勇气和战胜苦难的强硬亦闪烁其中。刘二爷、赵老二,乃至马三立塑造的“逗你玩”,高英培塑造的“二他爸爸”,马志明塑造的“丁文元”等艺术形象,家喻户晓而享誉津门。
究其原因,这些自身存有不同程度缺陷的人物,因其真实而典型,属于“熟悉的陌生人”,他们的幽默言行极易拨动老百姓的心弦,产生共鸣,使人们在捧腹大笑中不禁观照自身,从而洞悉移民文化或市民文化的精髓——狡黠却不失善良,可笑亦可爱。
8. 刘二爷剥蒜-两耽误,他的由来是什么
古时候有个王二爷,单身,喜欢吃珍馐。有位心地善良的邻居,每当有佳肴,都拿给他吃。
又一次,王二爷看到邻居在包饺子,心想,等下肯定会给自己送一碗来的。于是,便准备了醋,并蹲在门口剥蒜,等着饺子来的时候美餐一顿。
邻居看到了王二爷在剥蒜,心想:哦,他今天也吃饺子呀,那我的饺子就不用送了。
结果,王二爷自己没做晚饭,邻居也没送晚饭。只有醋和蒜放在饭桌上。这就是“王二爷剥蒜——两耽误”的由来。